□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二幼兒園 吳小慧
隨著科學育人觀在幼兒教育范疇內的貫徹執行,教師自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入拓展思維與創新理念,逐步提升幼兒教育的實施基點與活動水平,為幼兒構建高價值的優質成長環境。為了優化幼兒教育工作,教師要注意強化勞動養成教育工作,努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意識、自理思想、自立習慣以及勞動觀念,積極幫助幼兒克服依賴心理與懶惰習慣,主動成為快樂生活的主人。因此,勞動養成教育成為幼兒教育工作的新起點,為幼兒帶來了高品質的思維啟迪與習慣養成。
勞動養成教育是指教師在園內活動期間注重培養幼兒的積極意識、動手欲望、自理思想以及勞動習慣,逐漸提升幼兒的自立自強觀念,有序引導幼兒慢慢成為生活的主人。勞動養成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積極狀態、勞動意識與能力水平,還能夠強化幼兒的自我意識、價值觀念以及自信思想,推動幼兒健康成長。所以,教師應提升勞動養成教育的趣味性、誘導性、體驗性以及實效性,科學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其中,在沉浸式勞動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自理能力以及自強觀念,切實促進幼兒的意識進步、能力發展以及習慣養成。
第一,幼兒勞動養成教育具有突出的可行性。幼兒在園內活動中以動手實踐、把玩認知、切身體驗為主,因而與勞動活動具有較高的相似性與一致性。幼兒能夠在積極勞動中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在大腦高速運轉下完成信息處理、知識提取、意識形成以及行為執行,自然能夠圓滿完成幼兒的認知任務。
第二,幼兒勞動養成教育擁有較強的主體性。勞動養成教育需要幼兒親自參加,并在主觀能動性的支持下通過信息處理完成知識萃取活動。勞動活動是幼兒體力與智力的綜合輸出途徑,以生命活力為活動基礎,在幼兒的隨機應變中立足知識積累完成各種各樣的勞動任務,同時獲得豐富多彩的培養活動。
第三,幼兒勞動養成教育有良好的漸進性。勞動養成教育需要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自理能力、積極心態以及表現心理,涉及幼兒的意識啟迪、能力培養以及習慣養成,因而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緩慢發展過程。教師應立足趣味體驗、新奇吸引以及快樂感受推動幼兒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實現快樂教育。
第四,幼兒勞動養成教育含有較高的價值。勞動養成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自立意識、自理能力以及勞動觀念,幫助幼兒擁有積極心態、自信心理以及表現欲望,進而培養幼兒的感恩心理與奉獻理念。這樣,幼兒就會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能力、有素養的“好苗子”,為將來幼兒成為優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在以多媒體設備為物質基礎的時代,能夠在方寸之間感知到豐富多彩的多媒體信息,全面體驗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媒介承載的現實訊息,并獲得海量的信息積累。另外,幼兒還能利用智能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上網聊天、欣賞動畫片以及打電子游戲等,因而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多媒體設備能夠為幼兒帶來很多快樂與驚喜,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然而,成年人往往難以抵擋智能手機的誘惑,自控能力與自律意識較弱的幼兒更加難以抵抗,慢慢形成心理依賴與網癮,甚至使幼兒的視力下降,非常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與茁壯成長??梢?,智能不僅豐富了幼兒生活,也為幼兒帶來了不良誘惑。
另外,在現代家庭中幼兒已經逐漸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家長總是盡善盡美地為幼兒提供生活幫助,為幼兒提供衣食無憂、輕松快樂的幸福生活。然而,長期生活在安逸環境中的部分幼兒慢慢形成了較強的依賴心理與懶惰情緒,慢慢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從而弱化了幼兒的積極心理、自理意識以及自強觀念,非常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所以,教師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健康活動,利用趣味性、體驗性以及快樂感較強的科學活動充實幼兒的閑暇時間,慢慢壓縮幼兒玩手機的時間,有序引導幼兒回歸積極健康的快樂生活。勞動養成教育能夠為幼兒提供一個主體實踐、切身體驗、多維探究、互助整合的快樂認知空間,推動幼兒在積極觀察中思考探尋,在深思熟慮中動手實踐,在交互整合中健康成長。
第一,勞動養成教育能夠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探究活動,如大豆發芽活動、田間管理活動、澆水施肥活動以及瓜果采摘活動等,還能為幼兒提供多種多樣的勞動感受與快樂體驗。這樣,幼兒就會在趣味體驗、快樂感受中慢慢形成良好的參與意識、表現動機以及勞動習慣,切實提升勞動養成教育對幼兒的吸引力與影響力,有效豐富和充實幼兒的生活。因此,勞動養成教育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多更好的探究機會與快樂體驗,催生幼兒的勞動意識與表現心理。
第二,勞動養成教育能夠為幼兒創設多維度的社會交往空間,幼兒能夠一起抬水、種樹、種花、喂魚、打掃衛生、整理內務,在互幫互助中交流生活經驗、傳遞情感、融洽人際關系、打造幸福空間??梢姡瑒趧羽B成教育能夠推動與優化幼兒的社會化發展,尤其能夠提升幼兒的信息處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互助協作能力,并幫助幼兒體驗到更多的快樂。所以,勞動養成教育能夠幫助幼兒獲得高品質、高頻率、高價值的社會實踐平臺,加速能力發展。
第三,勞動養成教育能夠為幼兒打造體力勞動與體育鍛煉的兼容性活動空間,如在澆水除草、翻土施肥、田間管理、內務整理中可以進行一定強度的鍛煉。這樣,體力勞動就能夠對幼兒的肌肉爆發力、機體柔韌性、身體協調性以及體能耐久力等進行有效培養與提升,自然能夠提升幼兒的機體力量、靈活程度、健康水平,從而間接達到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
第四,勞動養成教育能夠強化幼兒的表現心理、感恩意識以及奉獻精神。幼兒能夠在勞動養成教育活動中體驗到體力勞動的辛苦,可以有效強化對父母工作的理解,啟迪幼兒的感恩意識與奉獻精神。另外,勞動養成教育還給予幼兒展示個人能力、塑造良好形象的表現機會,幫助幼兒獲得自主表現、張揚個性的快樂,可以有效強化幼兒的表現心理與積極心態。所以,勞動養成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勞動的價值以及父母的不易,促進幼兒感恩心理的形成。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評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執行能力,也需要幫助幼兒積累高品質的社會經驗、生活常識以及文化知識,促進幼兒快樂成長。因此,教師需要為幼兒提供一個實踐性、體驗性、交互性以及實效性都非常強的認知空間,切實促進幼兒的心智啟迪、意識強化、思想進步、能力提升以及素質發展,還要使幼兒有更多更好的快樂體驗與興趣激發,推動幼兒能夠在實訓化認知中厚積薄發。
可見,勞動養成教育能夠成為教師科學施教的得力抓手,能夠為幼兒提供趣味性、主體性、能動性以及高效性的活動平臺,推動幼兒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以及動手執行,充分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勞動養成教育還能夠為幼兒提供高價值的趣味刺激和快樂體驗,在體力勞動、體育鍛煉以及知識驗證中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經驗積累以及素質發展。所以,勞動養成教育能夠成為教師高品質完成教書育人使命的突破口。
勞動養成教育是推動幼兒生活實踐、信息處理、規律挖掘以及知識積累的高價值探究空間,值得教師去科學探尋可行性實踐策略,打造高品質的幼教環境。
在園內生活中,幼兒需要進行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簡易生活勞動,如鋪褥子、放被子、收拾被子、穿衣服、系扣子、系鞋帶等。雖然這些日常生活內容多屬于自我服務性勞動,卻與幼兒的自立意識、自理能力以及勞動能力息息相關,因而能夠成為教師培養幼兒勞動意識、生活能力的起點。而且,這些日?;顒訉τ變簞邮帜芰σ约白岳砟芰σ筝^低,非常適合幼兒積極融入低難度的日常勞動中,慢慢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與自理意識。
為了激發幼兒的積極勞動意識,教師可以開展日常勞動項目比賽活動,如穿衣服比賽、床鋪整理比賽、系扣子比賽、系鞋帶比賽等,以此推動幼兒反復多次地進行勞動技能訓練活動,幫助幼兒慢慢掌握與提升上述生活技能,提升幼兒的生活素養。為了拓展幼兒的勞動范疇,在比賽活動中教師可以將他人的床鋪整理融入比賽之中,既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訓練機會,也逐漸啟迪幼兒幫助他人勞動的積極意識。所以,內務整理以及勞動比賽等活動能夠成為開啟勞動養成教育的起點,推動幼兒積極融入快樂勞動之中,促進勞動養成教育進入良性軌道。
幼兒在園內活動時必然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遺落廢紙屑,掉落食物殘渣、包裝袋等,因而需要教師安排幼兒開展值日活動??梢姡處煈獙⒅等栈顒尤谌雱趧羽B成教育范疇,利用值日勞動有效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能夠力所能及地為集體、為他人、為自己做一些事情。這樣,幼兒就會在常規性值日活動中一點點強化個人的勞動意識與服務觀念,逐漸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意識與道德品質。
為了激勵幼兒高質量地進行值日勞動,教師可以將值日時間安排在放學前20 分鐘,幼兒打掃完教室衛生或其他地方的衛生后,教師要組織其他幼兒進行參觀、評價與表揚。這樣,完成值日勞動的幼兒就會獲得強烈的成就感、滿足感以及快樂感,自然能夠有效激發幼兒再次參與勞動的積極性,逐漸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與表現心理。因此,值日活動能夠在“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中有效強化幼兒的勞動積極性與表現主動性,推動幼兒開心快樂地完成常規化值日活動,并在多次實踐、反復訓練中慢慢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
自然區角建設是幼兒教學活動的常規化活動內容,因而,教師可以將特色種植融入勞動養成教育活動中,借助園內提供的模擬化田間勞動有效訓練與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另外,特色種植的瓜果蔬菜均是幼兒較為喜歡的,具有很高的人氣指數,能夠有效聚集幼兒的專注度與探究度,牢牢抓住幼兒的注意力。所以,特色種植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勞動積極性,推動幼兒積極主動地進行勞動,從而高品質地落實勞動養成教育。
為了提升特色種植的群眾基礎,教師可以按照幼兒的群體喜好組建櫻桃西紅柿種植區、黃瓜種植區、草莓種植區、葫蘆種植區、西瓜種植區、甜瓜種植區以及南瓜種植區等。這樣,每一個種植區都會凝結不同幼兒群體的關注眼光,教師也要趁機指導幼兒進行有指向性的田間勞動,有效促進勞動養成教育的務實發展。而且,教師更要組織各種各樣的瓜果品嘗活動,讓幼兒親自品嘗自己種植出來的農產品,以此強化幼兒的勞動意識,將勞動養成教育推向高潮。
教師還要將勞動養成教育拓展到幼兒的家庭范疇之中,組織幼兒力所能及地為家長做一些服務性、感恩性的家務勞動,切實提升勞動養成教育的層次性、品質性與價值性。這樣,幼兒就會在服務型勞動中看到父母臉上開心的笑容,親眼見證勞動的突出價值與優良效果,從而能夠有力強化幼兒進行家務勞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設計的感恩活動能夠幫助幼兒慢慢種下愛的種子,逐漸強化幼兒的感恩觀念以及奉獻意識,實現高水平的勞動養成教育。
為了激發幼兒進行家務勞動的積極性與表現性,教師可以讓家長幫助拍攝一些家務勞動視頻并轉發至家長群與朋友圈,這樣可以給予幼兒強烈的表現感與快樂感,幫助幼兒獲得強烈的勞動體驗與快樂感受。這樣,幼兒就會在積極勞動中獲得良好的存在感、價值感以及成就感,進而催發幼兒的幸福感。所以,感恩性家務勞動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勞動觀念,還能夠強化幼兒的奉獻意識與感恩思想,提升勞動養成教育的價值性。
綜上所述,勞動養成教育能夠幫助幼兒逐漸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表現心理、生活習慣、自理能力以及感恩觀念,幫助幼兒成為有擔當、有能力、有思想、有素養的好孩子,實現幼兒的快樂認知、互助交流、共同進步。因此,教師要以勞動養成教育為研究對象,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探究任務,自覺借助內務整理、值日活動、特色種植、感恩活動開展勞動養成教育,對幼兒進行有梯度、有次序、有價值的勞動教育,加速幼兒的快樂認知以及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