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峰
在傳統的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講授法,認為學生會讀、會寫、知道漢語意思就達到了教學目標(彭永平2022);不少教師脫離語境進行詞匯的講解(潘曉2022),僅強調詞匯的機械記憶,導致學生無法理解詞匯在特定語境下的情感色彩,無法根據語境靈活運用所學詞匯;有的教師甚至不考慮學情和教材,簡單、直接地將詞匯在詞典中的意思全盤托出,導致教學重難點不突出。以上教學方式忽視了思維能力在詞匯學習中的重要性,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使他們覺得詞匯學習枯燥乏味,從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詞匯不只是記憶詞的音、形、義,更重要的是在語篇中,通過聽、說、讀、看、寫等語言活動,理解和表達與各種主題相關的信息或觀點。”(教育部2020)這意味著詞匯學習不應脫離語境,而應包含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同時,《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詞匯教學除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廣泛地運用已學詞匯外,重點是在語境中培養他們的詞塊意識,并使其通過廣泛閱讀,進一步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詞匯準確理解和確切表達意義的能力。”(教育部2020)開展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詞匯教學有助于落實以上要求。
思維品質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助于學生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教育部2020)。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說的思維品質主要指與英語和英語學習有關聯性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思維能力。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英語詞匯教學旨在通過詞匯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促進其提升記憶單詞的能力、擴大詞匯量,提升運用詞匯準確理解和確切表達意義的能力,推動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英語詞匯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詞匯學習是一個記憶過程,從短時記憶到長時記憶,這需要對信息進行思維加工,把信息整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完成對知識體系的更新。詞匯學習是一個理解和分析的過程,不僅僅涉及記憶和背誦,更需要高階的思維活動。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具體語境觀察、比較、推斷、歸納、概括,理解詞匯的意義和可能承載的情感色彩,建構對詞匯的認知,在運用詞匯時需要依據具體語境分析和評價,選擇恰當的詞匯準確表達。總體而言,高效的詞匯學習離不開觀察、比較、推斷、歸納、概括、建構、質疑、反思等思維活動的參與。
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詞匯教學需要圍繞主題語境展開。主題往往規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為語言學習提供意義語境(教育部2020)。主題語境下的詞匯學習有助于學生建構特定主題下的詞匯表達。下面,以外研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Unit 3 The World Meets China 為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探究指向思維品質發展的詞匯教學設計。
本課例為第19 屆中小學骨干英語教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中的一堂公開課,課型為視聽說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考如何用英語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本課例的教學材料(文本見附錄)為一個時長約3 分鐘的介紹絲綢之路的視頻片段,介紹了絲綢之路的起源、歷史、作用、意義及現狀,為學生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范例。學生通過學習該視聽材料,不僅可以從整體上了解絲綢之路,學會用英語介紹絲綢之路,獲取主題詞匯,還可以參照它進行遷移應用,嘗試從結構和語言上進行模仿,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1.聚焦主題,明確主題詞匯
首先,教師播放一個沒有配音、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視頻,引出本課的教學任務——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完成視頻配音。其次,教師讓學生就自己熟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表達,了解他們的詞匯掌握情況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播放介紹絲綢之路的視頻片段,激活學生對該主題的已有知識,并引導其聚焦目標詞匯。為了使學生認知詞匯具有邏輯性,教師引導他們從整體結構上理解介紹絲綢之路的視頻片段,使其形成詞匯分類意識。師生對話如下:
Teacher(T):Now,we are going to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Silk Road.Watch and then figure out what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introduction are.
Students(Ss)watch the video.
T:What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introduction?
Ss:History,features,significance,origin...
【設計說明】此環節旨在引導學生聚焦主題,激活其已有知識,為詞匯學習作鋪墊。首先,引入主題任務,讓學生形成在主題下學習詞匯的意識。其次,整理視頻內容框架,引導學生在內容框架下關注詞匯表達,初步培養其邏輯性思維。
2.邏輯分類,認知目標詞匯
教師第二遍播放介紹絲綢之路的視頻,要求學生依據視頻內容框架關注詞匯表達,并借助表格(見表1)做好記錄。學生在完成表格后先與同伴核對,再進行全班核對。

表1
學生歸納的目標詞匯分類如下:
描述性表達:important、valuable;
歷史相關表達:begin with、continue、period;
功能相關表達:trade、connect、pass new ideas、deliver;
意義相關表達:bring back to life、cultural exchanges、mutual understanding。
對于視頻中某些學生不清楚意思的詞匯,教師用英語解釋,或結合語境解釋,或讓學生通過同伴互助獲得解釋,確保其理解視頻內容。然后,教師通過語篇填空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目標詞匯的理解。語篇填空如下:
The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was a(n)______________historic route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diterranean.Silk made in China comprised a large proportion,earning the route the name the Silk Road.
History:
The Silk Road______________the explorations in the Han Dynasty,and _________ until the Ming Dynasty.
Features:
It was a(n)______________that_______the great ancient civilizations of China,India,Persia,Greece,Rome,and others,_______ new ideas,developments in the arts and new inventions.
Significance:
Today,the old Silk Ro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to life through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new Silk Road will make__________________faster and easier.
【設計說明】此環節設置學習理解類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形成詞匯分類意識,培養邏輯性思維。思維的邏輯性主要表現為思維的規則和規律,具體涉及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心智活動(鄧敏捷2020)。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對比、歸納、概括將語篇中的目標詞匯進行整理,感受多樣化且融入了高階思維訓練的詞匯學習方式。本環節一方面提升了詞匯記憶效果;另一方面將單詞串聯起來,形成有意義的語義場,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為語言輸出作了鋪墊。
3.拓展思維,擴充詞匯表達
基于目標詞匯分類,教師詢問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是否有更多用于表達歷史、功能、意義的詞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擴充詞匯表達。師生對話如下:
T:I firmly believe in previous learning,you have learned many other expressions concerning history,features,significance,and descriptive words.Now,please work in groups,discuss and record what you have learned before to enlarge our word bank.
在討論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及補充,教師將其增補的詞匯記錄在黑板上。然后,教師給出以下相關表達,讓學生分析并增添到相應的類別中。
be regarded as、precious、date back to、originate、be used to、serve as、function、stand for、represent
分類如下:
歷史相關表達:date back to、originate;
功能相關表達:be used to do、serve as、function;
意義相關表達:be regarded as、stand for、represent。
【設計說明】此環節設置應用實踐類活動,旨在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幫助其強化詞匯認知和擴充詞匯量。思維的批判性是對某種現象和主張發現問題所在,同時根據自身的思考有邏輯地作出主張的思考(鐘啟泉2002),這一思考不盲從某一結論與觀點,而是在理性、辯證地對其性質和價值進行判斷后提出個人的想法。學生在已學詞匯表達中,通過反思、探究、對比和分析,收集與本課主題相關的詞匯表達,進一步強化對已學詞匯的認知,擴充詞匯表達,形成新的詞匯庫。同時,學生在討論和評價中,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的理解。
4.運用詞匯,創新主題表達
教師再次提出本課的教學任務——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完成視頻配音。然后,教師給出茶葉、絲綢、武術和剪紙四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并給予適當的要點提示,讓學生在小組內介紹。在介紹時,學生基于本課所學內容框架,并使用積累的詞匯表達。四項文化內容的要點提示如下:
Tea:
one of seven daily necessities
現實中,由于原材料、工藝等多種因素,配制的色樣和標準色樣不可能做到光譜曲線的完全重現,能做到的只是使所配色樣和標準色樣在各波長點上的光譜反射率差值達到最小。
start in Sichuan Province
3 000 years ago
medicine
Silk:
cocoon made by silkworm
produce a kind of plain silk cloth
3rd century B.C.
diplomatic gifts
Martial arts:
self-defense and survival
improve physical ability,health and willpower
appear in primitive times
require much effort
Paper cutting:
one of the oldest handicrafts
a hollow-out art
appear during the Northern Dynasty
express good wishes
學生在小組內練習完畢后,在全班匯報,并根據評價表(見表2)對匯報情況進行評價。

表2
在學生匯報后,教師以填空的方式給出以下參考表達,進一步鞏固其詞匯表達并就如何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指導。
Tea __________one of seven daily necessities,along with firewood,rice,oil,salt,soy sauce and vinegar.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the habit of tea drinking___________Sichuan Province about 3 000 years ago.
At the very beginning,tea_________as medicine,but now it is believed to have many_________.
On many occasions,tea,___________ friendship,is chosen as a gift to bridge the gap and strengthen mutual understanding.
參考答案:is regarded as,originated in,was used,functions,representing
之后,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提升自己對所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表達,并為短視頻配音。
【設計說明】此環節設置遷移創新類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促使其在主題語境下運用所學詞匯表達,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維的創新性指在應用實踐活動中能擺脫思維定式,敢于超越常規,重新建構原有知識,產生新的獨特的想法和做法,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林穎潔2022)。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下,運用所學詞匯進行內容創造,是思維創新性的表現。考慮到學生的表達優劣有別,教師通過填空的方式給出參考版本是對其詞匯運用能力和主題表達能力的再一次指導,使其進一步學會運用所學詞匯。
英語詞匯學習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基礎。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摒棄脫離語境孤立教授詞匯的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從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等角度設計詞匯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參與觀察、比較、推斷、歸納、概括、建構、質疑、反思等思維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促使其不僅牢固識記詞匯,還能在真實語境中恰當地使用詞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詞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