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琦瑋
【摘? 要】本文闡述了基于核心素養培養進行小學美術教學的意義,并從教學內容抽象、教學方法單一以及評價體系欠缺幾方面著手對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美術教學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旨在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以實現小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教育;審美能力;創新思維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強化開展美術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水平和創新思維,對于其未來綜合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加強對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視,進而將這一理念貫徹落實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真正發揮出對綜合性人才培養的指引作用。
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美術教學意義
(一)提升審美能力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有著極大的開發潛力,此時是培養其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則能夠在綜合考慮內容和學科性質等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正面的引導,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此舉有助于提升小學美術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為其未來學習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培養創新思維
從本質上來看,美術是一個藝術類學科,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有著較高的應用價值,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進行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在繪畫方面進行大膽創新,使其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用經典優質的藝術作品實現對于學生正確三觀的培養,能夠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三)強化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基于大綱要求安排教學內容,這種教學形式過于固化,難以真正發揮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而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美術教學則能夠為學生提供更為充足的時間空間條件,促使其展開自主探索活動,此舉能夠切實強化教學效果,實現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問題
(一)教學內容抽象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形象思維,但在抽象思維方面則相對較差,這便影響了小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理解程度,部分教師也沒有從教學內容層面著手強化視覺感知,影響了教學效率,難以支撐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提高。還有部分教師沒有綜合考慮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和認知特點,導致其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局限,難以真正被學生內化吸收,使得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受到嚴重制約。
(二)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單一是影響小學美術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大多數教師依然在使用單一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難以真正讓學生投入到其中對美術知識產生更為深層次的解讀。再加上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往往忽略了對于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此舉不利于營造學習氛圍和體驗式的教學環境,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覺性。
(三)評價體系欠缺
教學評價是基于核心素養導向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其不僅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評價結果還能夠為教師后續教學活動提供參考,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美術教師并沒有構建更加健全完善的評價體系,這影響了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效果,不利于高效達成教學目標。
三、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美術教學優化策略
(一)調整教學內容
為了有效避免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挖掘教學資源,優化調整教學內容,以強化其直觀性和視覺效果。其中,教師應當深入探究各種適用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鄉土資源,用更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審美素養進行培養,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美術的獨特性,并真正從中得到樂趣。審美能力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任務之一,而教學資源則是其主要支撐,所以教師應當促進鄉土資源向直觀教學內容的有效轉化,并緊密聯合課程教學內容,對原有的教學設計展開優化調整,切實推動教學效果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廣泛搜集剪紙、陶藝和泥塑等,對美術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同時開展相應手工制作,此舉能夠極大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在素質教育改革下,小學美術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延伸,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獲取多樣化的美術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到美術館、民俗館以及博物館中,充分利用社會公共資源的服務功能為小學生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學習內容。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親身感受到更加濃厚的文化氣息,并對各種美術作品的創作技法以及主題風格等產生更加全方位的了解和認識,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更高的文化認知、圖像識讀能力以及審美情趣,這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或者,鼓勵學生走出教室,投入到校園景觀當中,通過近距離欣賞和切身體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并進一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嘗試性地依托于校園整體文化氛圍展開繪畫創作。比如單獨拿出一個墻壁作為學生自由創作的平臺,調動起小學生繪畫創作的主觀能動性。
(二)優化教學方法
1.應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化教育技術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文字、圖像、聲音以及動畫等的有機結合,這能夠有效彌補以往單一教學方式的局限性。近些年來多媒體教學已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而小學美術教師若想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效果則勢必要加強對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一方面,在多媒體教學下,教師能夠從聲音和畫面等多維度著手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美術知識形成沉浸式的體驗,通過觀察探究美術的內涵,從而產生優質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當使用情境化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符合學生興趣特征的情境,進而提高其對于美術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以“動物的臉”一課為例,教師便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其中放入貓、貓頭鷹和鷹的圖片,鼓勵學生對動物臉部特征進行識別。然后教師則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黃永玉的作品《貓頭鷹》,讓學生觀察實物圖片和美術作品的不同,進而提高學生對于藝術作品表現手法和內在含義的理解。
另一方面,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既能夠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可以在多個平臺實現資源的優化共享,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學生美術學習的廣度和寬度進行擴大,全面落實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例如教師在進行拼畫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的應用對教學情境進行創設,讓學生利用視頻展開更為直觀的觀察分析,對各圖形之間所存在的關系有更為深入明確的了解,繼而做出相應的判斷完成個性化作品。
2.組織實踐活動
從本質上來看美術實質上是一門藝術學科,若想切實培養小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勢必要積極組織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鍛煉其動手操作能力,更好地提高學生美術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成效。例如,教師在開展《立體賀卡》一課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向親朋好友致謝”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立體賀卡的制作,采用送賀卡的形式在班級中進行情感氛圍創設,讓學生感受到送出賀卡和收到賀卡的喜悅,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創造良好的條件,并真正感受到立體賀卡的特點。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無法持續集中注意力,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則可以在班級之間形成學生相互合作學習的良好局面,在充分交流中彼此促進,此舉不僅能夠改變學生美術學習方式,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之后,教師引導各個小組對其作品進行展示,并講述自己制作的過程。在學生初步嘗試并掌握立體賀卡的基本制作方法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依次欣賞課堂上誕生的立體賀卡作品,仔細觀察作品在立體造型方面存在何種變化又有哪些創新之處,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從不同的角度著手激發學生創新想象力。
(三)完善評價體系
1.明確評價目標
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并沒有意識到美術學科的重要性,這導致在美術教學評價方面存在定位不清的問題。為了高效應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積極借鑒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真正找到優化改革的思路,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對綜合型人才進行培養。
2.確定評價指標
教師在對小學美術教學評價體系進行構建的過程中既要深入探究核心素養教育理念,同時還要不斷引入當前各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將其作為參考對評價指標作出確定,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新的認知,以起到強化教學效果的作用。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新型教育理念基礎上所建立的小學美術教學評價指標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所構成:首先,是對于教學觀念的創新。構建起高效的課堂,不僅要關注教學環境以及授課形式,還要積極在美術知識教學活動中不斷促進人文和科學等多方面知識的深化融合,強化學生適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