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冰

49周!
這是截至9月27日發稿時,“凡塵”組合蟬聯世界羽毛球聯合會(以下簡稱世界羽聯)女雙選手排行榜第一的數字。“凡塵”組合指的是中國羽毛球女子雙打組合選手陳清晨和賈一凡。球迷從兩人名字中各取一個字,“凡”和“晨(諧音塵)”組成了“凡塵”。
自2017年10月初次登頂世界羽聯排行榜第一名以來,“凡塵”組合就是這個位置的常客。若算上她們過去登頂的時間,一共是145周。她們也是獲得冠軍次數最多的羽毛球女雙組合選手,不僅創造了世錦賽女雙四冠紀錄,更被國際羽聯評為歷史上最成功的女雙組合。
《環球人物》記者與“凡塵”組合就相識于2017年。在記者眼中,頂著世界第一頭銜的她們,是典型的Z世代小女生,會為粉紅色毛絨玩具著迷,會關注熱播網劇,會刷小紅書的潮流信息,會用鏡頭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
在備戰杭州亞運會的緊張訓練中,記者走進北京一座羽毛球館,走進“凡塵”的羽毛球世界。
“當世界第一是什么感受?”
雖然記者與“凡塵”組合是多年的朋友,但對世界第一依然充滿好奇。與她們的對話也由此開始。
賈一凡做了搶答:“成為世界第一是一瞬間的事情,但要保持這個頭銜是真的難。”
這背后是個曲折的故事。
女雙組合是中國羽毛球隊的傳統強項,從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國羽女雙拿下了“五連冠”。及至2016年里約奧運會賽后,中國隊的多位女雙老將退役,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女雙選手則趁中國隊青黃不接之際全面崛起,國羽女雙盛極而衰,冠軍旁落日本隊。此時,19歲的陳清晨和賈一凡就成了國羽女雙的“獨苗”。
她們不僅努力也非常拼搏,先后拿下2016年法國公開賽、2016年年終總決賽、2017年羽毛球世錦賽幾個重要賽事的冠軍,并登頂世界第一,就此成為國羽女雙新一代領軍人。
年輕的她們得到了迅速成長的機會和空間,但隨之而來的是等量的甚至加倍的壓力。“我們是世界第一后,自然會成為其他選手的研究對象。可與此同時,我倆還很懵懂,不懂得如何去拼冠軍,如何在高水平比賽中發揮優勢,所以接下來那段時間‘顆粒無收。”被賈一凡輕描淡寫的“那段時間”,其實長達一年半。
至暗時刻出現在2018年下半年,她們在多項國際賽事遭遇“一輪游”,作為頭號種子出戰的世錦賽也是止步八強,世界排名跌到了第五。
賈一凡用“夢魘”來形容那時的狀態。那年世錦賽后,她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出現問題,全身出現過敏反應,長了很多紅疹子。身體難受的同時,情緒起伏也很大,她一度到了想去看心理醫生的狀態。“心里一直憋著,釋放不出來。我都在網上找好心理醫生了,想去宣泄室發泄一下,最后因為時間問題沒去成。”

2023年9月27日,陳清晨(左)和賈一凡在杭州亞運會羽毛球賽場適應場地。(受訪者供圖)
賈一凡就靠哭發泄情緒,搭檔陳清晨安慰她的方式是陪她一起哭,而且哭得比她更兇。現在回想起來,陳清晨還是很觸動:“我不懂如何安慰別人,她哭得那么傷心,我也很難受,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她一起哭,一起難受。”
不能這樣下去!為了讓“凡塵”二人走出低谷,女雙組教練對她倆開始了“特訓”。每天訓練后,幾個人在運動員公寓樓下的會議室看比賽視頻,一場接一場地看,終于找出了癥結:陳清晨和賈一凡常在第一局輕取對手,但兩人在第一局時耗掉了太多體能,難以維持到第二局、第三局,結果被對手反超。
那就對癥下藥。教練組找到曾經帶過多名奧運冠軍的國家級體能康復師齊健。齊健做了審慎的、專業的分析:陳清晨和賈一凡的主要特點是年輕、有力量,打法上也是利用速度和力量突破對方,但她們自身的力量和持久性不夠,難以完成整場比賽,所以提高體能是她們最需要達成的目標。
從那以后,陳清晨和賈一凡每天按時出現在國家體育總局的體能訓練館,按照體能康復師制定的計劃進行90分鐘高強度訓練,訓練的強度會盡量貼近比賽,有時甚至超過比賽。

2023年8月10日,陳清晨(右)和賈一凡接受《環球人物》記者的采訪。(本刊記者 侯欣穎 /攝 )
一開始,陳清晨和賈一凡無法適應這種訓練,有時甚至大飆淚,齊健也常成為她們發泄的對象。“她們常用怨恨的目光盯著我,也會講一些‘狠話。可抱怨歸抱怨,她們從不偷懶,再累的訓練也會堅持到底。”齊健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齊健定了規矩,即便她們去打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每周輾轉各個城市,打多場比賽,也要抽時間完成體能訓練,把訓練視頻傳到群里,讓齊健檢查。
到了2019年2月,“凡塵”組合能跟上體能訓練的節奏了,身體各項指標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過去只能勉強做1個引體向上的陳清晨,已經能連續做30多個,隊里的一些男孩子都做不過她。
成績隨之起飛。在2019年3月的全英羽毛球公開賽上,陳清晨和賈一凡戰勝了多組對手,奪得冠軍,上演了一場“女王歸來”。這也是中國羽毛球女雙選手時隔4年登頂該賽。從那以后,她倆狀態回歸,屢創佳績,接連拿下馬來西亞公開賽、亞錦賽和蘇迪曼杯的冠軍。
在前不久結束的中國常州羽毛球公開賽上,陳清晨和賈一凡摘得金牌,隨后馬不停蹄地前往杭州,開啟本次亞運會之旅。
5年前的雅加達亞運會,她們是冠軍。那枚金牌,拿得很不容易。
亞運會的羽毛球項目是先舉行團體賽,再進行單項賽。中國隊與日本隊在雅加達女團決賽中相逢,陳清晨和賈一凡第二場出戰,對手是福島由紀和廣田彩花。
賈一凡的手背在亞運會之前受過傷,又在亞運會期間的訓練中受了重傷,雖然在賽前打了封閉,但還是會感覺到疼痛,她的殺球和發力受到了影響。這給她帶來了心理負擔。團體決賽中,她們輸給了日本隊,最后中國女隊獲得團體亞軍。
這邊還在比賽,那邊賈一凡的微博已經被“鍵盤俠”攻擊了:“你們兩個這么差,還打什么呀。”“趕緊拆伙吧!”“別拆伙了,拆了反而會禍害別人,你們直接退役吧。”……等賈一凡回到休息區時,大量的留言提示使得手機在桌子上不停振動,直至“咣”的一聲,手機從桌子振到了地上。而賈一凡甚至不敢去撿起來。
“就像喝了一口汽水沒打出嗝,心里堵得慌!”賈一凡幾乎一夜沒睡。為了備戰接下來的單項賽,她決定刪掉手機上所有社交軟件。

小時候的陳清晨(左)和賈一凡。(受訪者供圖)
在一個相對不受外界打擾的環境下,“凡塵”二人在5天時間里丟掉包袱,調整心情,挺進了女子雙打決賽。在決賽上,她們的對手是日本隊的里約奧運會冠軍松友美佐紀和高橋禮華。賈一凡把心態放得很低很低,“當你內心有很強大的承受能力,才能豁出去”。整場比賽,她一直在用力殺球,連手背都感覺不到痛了。70分鐘后,當羽毛球落在地上的那一瞬間,“凡塵”組合戰勝了對手。兩個21歲的姑娘如釋重負,賈一凡跪在場地中,陳清晨則激動地扔掉拍子,抓住胸前的國旗怒吼慶祝。
第一次站在亞運會冠軍領獎臺上的“凡塵”,流下了幸福的眼淚。陳清晨說:“當時也是心懷一個信念,想在亞運會上聽到國歌奏起,看到五星紅旗升起,這也是我們最初的愿望。”
這次的杭州亞運會既是在中國比賽,又是她們的衛冕之旅。“5年后的陳清晨和賈一凡不再是當年的新人了,我們有更強的實力去拼搏。”至于本屆亞運會的主要對手,陳清晨直言:“最強對手肯定是日韓兩國,她們的團體實力很強,整個隊伍的實力也很強。但其他隊伍同樣很優秀,其實比賽就是這樣,每一位對手都不能小視,都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人們常說,有的人在一起久了會變得很像。“凡塵”組合不僅是像,也很有緣分。她們都出生于1997年,陳清晨的生日是6月23日,賈一凡的生日是6月29日。可能真應了網上那句話,“如果不是命中注定,那肯定就是上天另有安排”。
2008年,11歲的陳清晨作為業余體校的尖子生,被送往廣東省體校學習羽毛球。一位省隊教練回憶,“陳清晨的個子矮,腿不長,身體條件并不好,不少教練都認為她不可能成材”。
那時的小清晨也許還不太理解勤能補拙的含義,可她努力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還經常加練,練到球館里只剩她自己。2012年,陳清晨正式成為省隊球員。她的聲名鵲起也是從那時開始的。在隨后的5年中,她一路過關斬將,在2012年—2015年連續4年奪得世界青年羽毛球錦標賽獎牌,斬獲各類國內外賽事獎牌,又進入了她夢寐以求的國家隊。
陳清晨披荊斬棘之時,遠在湖南的賈一凡正在比賽轉播前大聲感嘆:“陳清晨好厲害呀!”
賈一凡來自天津。在一次羽毛球比賽中,表現優異的她被一位湖南教練相中。于是,8歲的賈一凡過上了“湖漂”的生活。湖南盛產羽毛球高手,賈一凡覺得自己身體條件差,對球的理解和感覺也不如他人,進省隊肯定沒戲。可教練從她眼里發現了一種不服輸的勁頭。別的隊員挨教練批評會委屈得掉眼淚,躲訓練,沒幾天就離隊了。可賈一凡不會,教練再怎么兇,倔強的她不掉一滴淚,每天堅持第一個來,最后一個走。最終,那一批22名選手里有8名進了湖南省隊,其中一個就是賈一凡。幾年后,同批進省隊的人出國的出國、讀書的讀書,唯有賈一凡堅持了下來,成了湖南那批隊員中唯一進入國家隊的。
在國家隊,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來自一南一北的兩個女孩子就此相遇。
或許是天津人刻在血液里的“相聲式DNA”,只要是有賈一凡出現的地方,一定是笑聲不斷。而個性極其內向的陳清晨,也被賈一凡的熱情、開朗所感染,變得越來越健談,越來越自信。
這份快樂也感染著其他人。賽場上的“凡塵”組合無論與韓國、日本、印尼等國家的選手們廝殺得多么兇,下了賽場大家就是好姐妹,一起到印尼選手家里做客,參加韓國選手的婚禮,有時還會帶著泰國選手打中國玩法的撲克牌,然后幾個人笑得七扭八歪地癱在地上。
成為“凡塵”組合之前,陳清晨和賈一凡的搭檔另有其人,她們在賽場上交手多次,陳清晨總是勝利的一方。
2014年,教練組考慮讓兼項混雙項目的陳清晨專心打女雙項目。選搭檔的時候,陳清晨點名賈一凡,其他人聽了嚇了一跳。因為雙打球員在物色新搭檔時,通常會選擇比自己更厲害的人。而那時的賈一凡各方面都不如陳清晨,大家都不看好她倆組搭檔。賈一凡本人也被嚇到了:“她的水平和球技都高我一大截,是同齡選手中很早成名的,也是我們當中最早拿世界冠軍的。我心想,她是不是瘋了?”
能不能組搭檔,到了場上才知道。配對沒多久,陳清晨和賈一凡就在一場國際賽事中獲得冠軍。從那以后,她倆就“認定了彼此”。女雙組教練陶嘉明也認為,“凡塵”的配合比其他組合更融洽。“她們聰明,有自己的想法。每天訓練六七個小時,許多時候不需要我講太多,她倆會有意識地在訓練中彌補短板,鉆研技術上的動作細節。”
賈一凡說:“到了比賽,我倆一站在場上,那股勁兒就來了。特別是陳清晨,一旦在球場上打瘋了,會像小鐵牛一樣滿場跑,真沒人能鎮得住她,我就負責在后面‘抓她,讓她穩定情緒。有時我都會替對手害怕,也特慶幸自己和她做了搭檔。”
如今的陳清晨和賈一凡,既是賽場上的搭檔,也是生活上的“搭子”。她們會一起看TFBOYS的線上演唱會,出國比賽時會結伴去超市買東西,賈一凡剛學會編頭發的手藝要先拿陳清晨的頭發“試手”。這些記憶都被賈一凡用視頻記錄了下來,發到小紅書和B站上,網友們也很喜歡看這些內容,經常催更,如今,她們的頻道已經成為年輕女孩子們的“電子榨菜”和“開心加油站”。
當賈一凡這個球場上的“倔丫頭”遇到了陳清晨這個球場上的“瘋丫頭”,她們之間逐漸產生了奇妙的化學效應。女孩子的心思細膩,小心思也會多一些,長時間的相處難免會有分歧,有些組合可能因為分歧越來越大而拆伙。她們告訴記者:“我們一直都是當面把問題講清楚,不會猜忌對方。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無論再怎么繞路,終究會在終點見面。”
“那你們有沒有想對搭檔講的話?”
兩個女孩相視一笑。她們是配合默契的搭檔、無話不談的朋友,但有些話從未告訴對方。
陳清晨說:“我們從2014年開始搭檔,現在配合非常默契。我們一定要堅持到第十年,這是我們的十年之約。”
賈一凡說:“我想對她說謝謝。”她的眼眶陡然紅了。采訪也一度中斷。
她們的十年之約里還有一個美好的愿望,陳清晨把愿望設置成了手機背景——一張巴黎埃菲爾鐵塔的夜景。過去,她們去過無數次巴黎,但這一次,她們想在巴黎實現夢想,以奧運會冠軍來完成她們的十年之約。通往夢想的路,或許崎嶇又漫長,但她們的斗志將戰勝一切。
羽毛球愛好者周學津從2020年開始關注“凡塵”組合,他說出了許多球迷和年輕人喜歡“凡塵”的原因:“她們的球有觀賞性,我不僅會從她們的比賽中學技術,還能感受到她們的斗志和熱血。網上有許多她倆的打球剪輯視頻,再配上很燃的音樂,相信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腎上腺素飆升。追久了還會感受到,她們身上有中國新一代年輕球員的鮮明個性。”
陳清晨和賈一凡則把這種個性解讀成一種無所畏懼的精神。“你首先要有勇氣,有迎戰困難的勇氣,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接受失敗的勇氣,還要有不斷試錯的勇氣。如果你連勇氣都沒有,何談勇敢。這就是我倆的力量。”
采訪結束后,兩個姑娘望向球館的另一端,那里有一群正在上羽毛球課外班的孩子。沒準他們當中會出現下一個“凡塵”,孩子們手里小小的羽毛球,帶著中國新一代球員的快樂和希望,在陽光中高高飛起。

杭州亞運會會徽主設計師 袁由敏
會徽的主體圖形由扇面、錢塘江、錢江潮頭、賽道、互聯網符號及太陽圖形6個元素組成。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蘊,賽道代表體育競技,互聯網符號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陽圖形是亞奧理事會的象征符號。整個會徽形象象征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潮的涌動和發展,也象征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團結攜手,緊密相擁,永遠向前。

杭州亞運會火炬設計師? 王昀
火炬造型自下而上“生長”,炬基以8條水脈為文明之脈,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紋為演化,形似指紋,自然交織,精致細密;炬冠以玉琮語意為特征,方圓相融,昂然而立;出火口設計源自“琮”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內周而復始”。在色彩的選擇上,火炬頂部覆以“丹桂金”,下端過渡為“虹韻紫”,既是結合玉琮的色彩,又能夠展現杭州的溫潤雅致。

杭州亞運會獎牌設計師? 章俊杰
獎牌正面用凸出的線條勾勒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杭城畫卷,湖水漣漪,山巒起伏,三潭印月、斷橋在片片既像波浪又像群山的紋路中,會徽“潮涌”高懸其上。

杭州亞運會吉祥物主設計師? 張文
“宸宸”“琮琮”“蓮蓮”是一組承載深厚文化底蘊和充滿時代活力的魚形智能機器人,組合名為“江南憶”,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三小只”。C位“琮琮”的設計靈感源自良渚玉琮,是一個充滿力量感的形象,這種力量來自我們的文化自信——良渚古城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地點。“宸宸”的設計靈感來源于京杭大運河上的拱宸橋,“發型”形似錢江潮,代表創新探索的精神,額頭上的圖案以拱宸橋為造型,三個橋洞同時也是三個人工智能攝像頭,是對智能亞運的人性化表達。“蓮蓮”的設計靈感來自西湖,它一身青綠色的衣服,眼睛含笑,象征著杭州綠水青山的特點,頭頂上紋路交織相連寓意著萬物互聯。

杭州亞組委與中國郵政杭州工作聯絡部部長? 葉冬梅
發行體育賽事主題郵票,是歷屆國際大型綜合性賽事的慣例,也是進行賽事宣傳、普惠大眾的重要途徑。《夢圓》郵票采用熒光工藝體現“一票雙景”的視覺效果,紫光燈下可見的曲水流觴和體育圖標圖案,與天空中的明月、孔明燈以及月光下的杭城建筑,共同構成了一幅亞運中秋夜的良辰美景。浙江郵政設立16處亞運臨時郵局,各國人員購買紀念品后可以現場寄回家。
印戳同源,印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郵戳是郵政文化的特色,該珍藏冊集兩家所長,將亞運文化以郵戳與印章的藝術形式進行傳播推廣、保存下來,也是現代人喜歡的“打卡”收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