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徒南
說好了解放生產力,結果打工人還沒來得及感受到AI帶來的生產力革命,就先成了AI的革命對象。美國再就業服務公司Challenger,Gray&Christmas(挑戰者)于2023年6月1日發布的美國5月失業報告顯示,美國雇主在5月份宣布裁員人數超過13萬。占據裁員理由前三位的,是經濟形勢、削減開支和公司倒閉。
耐人尋味的是,AI造成了3900名員工失業,約占被裁者總數的5%,使其成為報告中裁員的第十大原因。這是人工智能的影響首次被納入挑戰者的企業裁員報告。
此前,并非沒有人發出過“AI即將攪動就業市場”的預警。
早在2017年12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失業與就業:自動化時代的勞動力轉型》報告中就預測,到2030年,保守估計全球15%的人將因AI技術發展而發生工作變動,激進預估30%的全球人口需要重新就業。不過由于當時的AI發展水平還處于人工智障階段,這類預警大多被視為杞人憂天。
相比之下,全球投行高盛集團在2023年3月底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用詞更為直接和殘酷。依據這份報告內容,按照生成式AI目前的發展態勢,AI將取代3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其中行政和法律工作會有近半數被AI取代。
當人們對AI的印象還停留在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倉庫里的貨運機器人時,來勢洶洶的AI已經向寫字樓里的白領發起了“進攻”。
研究結果顯示,大約19%的美國員工將通過應用ChatGPT提高50%以上的任務效率。
為了測試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型語言模型對勞動力市場潛在的影響,OpenAI對美國1016種職業進行了測試。研究人員使用“暴露率”這一概念來表示大語言模型的潛在經濟影響,并將其定義為:衡量訪問ChatGPT是否會將完成任務所需的平均時間減少至少50%的指標。
從整體趨勢看,與普遍的認知恰恰相反,高學歷、高收入的白領工作受到的暴露率(加注釋)更高。暴露率較高的職業有報稅員、口譯員和筆譯員、調查研究人員、校對和抄寫員、作家。其中,暴露率達到100%的工作包括數學家、報稅員、量化金融分析師、作家、網絡和數字界面設計師、區塊鏈工程師。
這些工作看起來五花八門,甚至有不少一直是大眾眼中的創造性工作,但在大語言模型面前,一切有流程或公式模板可依循的工作,其虛高已久的門檻都會在幾秒鐘之內被擊穿。
雖然OpenAI沒有在論文中明確區分暴露率是會增加勞動力還是取代勞動力,但能讓一個崗位的工作時間減少一半的話,企業主所考慮的,恐怕不是讓員工提前4個小時下班這種問題。

2022年10月,馬斯克發布特斯拉人形機器人,還為其取了個特別引人遐想的名字:擎天柱。當人們以為特斯拉將像顛覆汽車行業一樣重新定義機器人時,一個電線和電路板都暴露無遺的機器人一步三哆嗦地完成了全球亮相,讓觀眾們既失望又如釋重負。
在OpenAI的技術報告中,同樣列出了34個AI時代的鐵飯碗。除了運動員這種特殊職業外,其他諸如木匠、管道工、廚師、裝修工人等,無一例外均是涉及動手能力的藍領工作。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未來,去本升專學門手藝才是時代密碼。事實上,早在白領們因為生成式人工智能風聲鶴唳之前,藍領職業就經受過一輪又一輪的自動化浪潮的淘洗。
藍領對機器自動化的恐懼,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使得制造業開始大規模淘汰工人。由于早期機器的使用方法簡單,工廠也開始用更便宜的童工來代替成年工人。當時的英國,工業發展一日千里,但工人的整體工資不升反降。矛盾最激烈的時候,勞工們還組織發起了“盧德運動”,潛入工廠搗毀機器。不過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機器變得復雜起來,技術工人的重要性重新凸顯。
由此可見,哪怕AI暫時還無法替代藍領工作,但它也和蒸汽機、流水線和機械臂一樣,會對藍領工作提出新的知識要求。
AI時代,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的界限可能會被重新審視,甚至藍領和白領也不再涇渭分明。試想未來,一個好的廚師和預制菜的區別,或許就在于他既能依靠人工智能精準地把控烹飪的細節,又能根據客人的口味,在適量和少許之間展現人類的靈韻。
當然,AI的發展也會催生出新的職業需求。谷歌和微軟就在一邊裁員的同時,一邊加緊在大型語言模型領域招兵買馬,AIGC類的崗位的確是肉眼可見的下一個就業風口。問題在于,按照現今AI的優化速度,你永遠說不準哪天就把自己優化了。
例如近期走紅的提示工程師(Prompt Engineer),工作內容是通過輸入來對預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進行微調,以讓其能夠理解并更好地完成任務。聽起來就是對AI進行話療,而且不需要特別深厚的編程功底,就能拿到百萬年薪。
然而,提示工程師,本質上是由于大型語言模型還不夠完善才存在的人形補丁,終會隨著模型的迭代而被淘汰。
在見識了AI應用的能力后,有網友戲稱,現在工作是每個人配一臺電腦,以后是每個電腦配一個管理人員。只是誰也無法預測,我們距離AI不需要管理員的時代,還有多遠。
幾乎可以斷言,即使是那些目前受到AI影響較小的行業,也會在未來漸漸被AI的陰影所籠罩。如果AI終究是無法被打敗的,重要的便是如何在新的世界重新找到人的尊嚴。
與其說AI時代將是藍領時代,不如說這將是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更加寶貴或者說更加昂貴的年代。
著名哲學家齊澤克在其最近的一篇文章《后人類荒漠》中評價,人工智能正在使人類變得無關緊要、無意義。那么在未來,一個好的專業,一個不能被AI替代的工作,必然是能夠賦予人存在感和意義的。它可能不夠高大上,卻對應著人們那些永恒的需求,那些無法被算法理解和回答的人性的褶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