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函,陳晗,陶燕,王小芬
(1.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煤炭與化工產業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2.咸陽市煤化工清潔生產及設備防護科技創新團隊,陜西 咸陽 712000)
課程思政旨在以課程為載體,深入探討“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核心理念,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的全面發展[1]。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其融入教學實踐,達到育人效果,這不但是建設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舉措,更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有力措施[2]。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課程教學作為煤化工技術及其相關重要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是實現專業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必要條件。因此,本項目對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課程對思政教育進行了探索與研究。在不破壞專業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標準的基礎上,以立德樹人為最終落腳點,緊抓課堂教學“主渠道”,豐富課程思政的方法路徑,推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同行,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者融為一體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3],從而培養出具有高素質、復合型專業技能的人才。
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是高職煤化工技術及相關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是煤炭開采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技術,能有效地提高煤炭品質,減少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實現節能減排[4]。通過課程思政引導,改善學生對于煤炭及化工“危險”“污染”的刻板印象。本課程主要培養煤炭洗選、煤化工企業等從事一線工藝控制的操作人員。結合以上專業特色和職業素質要求,分析得出本課程的思政核心為“技術賦能匠心,守護環境初心”,培養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1.2.1 課程思政總體設計思路
如圖1 所示,立足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課程標準,根據知識點和技能點挖掘思政元素、搜集思政素材、設計融入方式,形成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將思政教學融入進去,并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反思,達到教學方案修改完善的閉環提升。

圖1 課程思政總體設計思路
1.2.2 課程思政目標
如圖2 所示,在梳理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基礎上,從“個人修養、職業素養、理想信念”三個層面來建立課程思政目標,將道德修養、行為舉止、安全意識、守衛碧水藍天環保理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品德意識、安全意識、環保意識和勞動精神,樹立為祖國清潔能源發展奉獻的理想信念。

圖2 課程思政目標
按照本課程知識技能學習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強化“崗課賽證”融通,貫徹“全過程育人”理念,立足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深入發掘契合各教學模塊特點的思政元素,并將思政育人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
課前:重點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喚醒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利用智慧職教平臺,發布課程任務、設定討論話題,讓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教師通過平臺分析學生測評結果,從而實時調整教學策略。
課中:對接崗位操作技能,銜接重介質選煤工、浮選工、煤炭清潔利用技術1+X 證書、全國煤炭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實現學生“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采用任務導向教學方法,詳細挖掘知識點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思政素材緊扣“技術賦能匠心,守護綠水青山”的政策,緊跟煤炭工業“愛崗敬業、吃苦耐勞、開拓創新、卓越至上”的精神內涵,體現煤炭清潔利用技術應用案例、四新技術開發歷程、行業先進人物案例中蘊含的精神和品質,將價值塑造潛移默化地融入教學。
在實操環節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教師進行現場輔導教學。在完成技能任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視頻連線一線企業現場,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直觀感受未來崗位職責。通過實訓任務,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勞動精神和環保意識,增強職業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課后,充分利用平臺和實訓中心,線上測試鞏固和拓展知識,線下實踐等方式不斷培養學生個人修養、職業素養和理想信念。教師利用智慧職教平臺發布作業,補充拓展學習資源,并進行線上交流,討論社會熱點,傳遞正能量,幫助學生解答困惑、疏導心理、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登錄平臺進行知識鞏固和拓展,同時定期開放仿真實訓室,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競賽水平(圖3)。

圖3 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情況
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要仔細研究專業學科知識中的育人元素,并將其與對應知識點進行融合。為此,本項目修訂了新的課程教學大綱,充分挖掘育人元素,將知識傳授和德育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達到見微知著的效果。在煤炭開采概論、煤炭分選、型煤、水漿煤、動力配煤、煤炭加工與利用的環境保護知識板塊和實踐應用技能基礎之上,增設課程思政教學目標,主要課程思政主要案例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課程思政主要教學案例
互動式教學法:采用問答、討論、提問等形式,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增強其獨立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項目研究式教學法:對接課程內容和崗位要求,制定項目式探究任務,引導學生獨立研究某一主題的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提高職業素養。
典型案例法:在課程內容之上整合相關案例。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深入了解實際問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實踐教學法:在實踐課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親身操作更加理解課程內容,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注重言傳身教,并引導學生通過真實勞動獲得感悟。
視頻教學法: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深入了解某一領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相關知識。
采用“過程性”考核(占30%)、“綜合性”考核(占60%) 和“增值性”考核(占10%) 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過程性”考核包括學生線上學習的學習進度、資源查看、評價、問答、筆記等;線下學習的考勤、課堂參與、課堂教學表現等。“綜合性”考核包括課后作業、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期中期末考試,主要考核學生對煤炭清潔利用技術理論知識方面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值性”考核主要是對學生素質的考核,包括學生的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創新思維等評價指標。
思政元素能自然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貼合實際,針對性強,學生接受效果好。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后活動。同時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會通過團結協作,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深入探討。
(1)緊跟行業發展、實現融入互促
本項目在發掘知識點的“課程思政”素材過程中,將課程內容與國家環保法律法規、技術革新研發、企業先進勞模典型案例相結合,消除了知識陳舊問題,起到了知識技能學習與課程思政相輔相成的效果。
(2)形成了“一個核心、雙元協同、三個層面”的育人模式
一個核心:根據學情分析結果和職業素質要求,精準定位思政內容,消除空話、套話,在學生中形成契合的興趣點和高度的認同感,讓課程思政落地扎根,做到了潛移默化、入腦入心。
雙元協同:構建了企業骨干、專任教師雙元協同的課程思政團隊,企業人員采取現場連線、錄制視頻方式現身講解,營造沉浸式思政氛圍。
三個層面:依照學生成長規律和課程教學特點,將思政目標分解為“個人修養、職業素養、理想信念”三個維度,從“個人、職業、社會”三個層面融入育人元素,實現層層遞進的階梯提升。
本文結合專業要求,首先明確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課程思政方向,建立三個層次的課程思政目標。并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經過篩選和加工,將育人元素潛移默化融入到煤炭開采與清潔利用技術知識點中。最后將思政課程與教學方法相結合,促使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不僅獲得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同時能夠應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分析解決問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成長為品德優秀、有理想信念和扎實專業技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