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數學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已不僅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通過公式和邏輯思維的表達來體現數學學習能力,更是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與學習。本文著重探討了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將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從而更好地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教學;數學文化
一、數學文化的滲透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一)對提高數學教學的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還處在發育的初期,對什么都充滿了好奇心,也是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教育非常重要。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對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夯實他們的學習基礎,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調動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而且,對小學生來說,學好數學,能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增強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把數學文化滲透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讓小學生在一種放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提升課堂效率。
(二)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有益影響
新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小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無法滿足新的教育要求。這就對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授課方式進行完善,以使小學數學教學與新時代的發展需要相適應。在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兒童的認識特征與心理需要,設計出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把數學理論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形式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解題技巧的傳授,還要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訓,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成一種科學、嚴謹的習慣,在培養學生敢于探究的學習精神的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健康思想觀念進行培養,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在現實生活中,也要注重數學思想和知識的應用,并將數學文化融合到一起,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和相關技能的理解。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可以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學習習慣等,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對他們的綜合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對數學文化觀念的缺失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理念,并根據學生的學情,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傳統文化知識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有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教學內容還只是圍繞考試來進行,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過于重視,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也有一些教師因為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不能很好地指導和啟發學生,抗拒接受新事物。
還有些教師雖然重視文化的滲入,但是受自身專業度影響,教學經驗相對欠缺,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的成效。除此之外,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育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導致許多學生的學習動機不純。再者,受傳統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人發展,造成了部分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學習目標只是通過考試,而不是提高成績,這對他們的文化素養的提升是不利的。
(二)教師缺乏對數學文化內涵的理解
在實際工作中,許多教師對數學文化內涵的認知不夠,導致對其理解出現偏差,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應用。還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了他們對數學課的學習興趣降低。此外,對于數學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的內容也缺乏足夠的重視。
另外,一些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注意數學文化知識的滲透,只注重加強學生的解題技能和知識的記憶,而沒有考慮到對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那是因為他們忽略了數學知識的內在吸引力,沒有發掘出更多的人文價值。這些現象也表明,這部分教師缺乏對教育改革的深刻理解,只注重考試的要點,無法向學生進行數學文化滲透,也就很難給學生帶來高質量的教育。
(三)小學生的適應性差
不同小學生其家庭背景和接受教育經歷有所差異,使得學生數學基礎和數學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也會有所不同,而在學習時部分學生會感覺到有一定的學習壓力,難以跟上教學節奏感覺,長久下去學生會失去學習積極性。還有一些學生過早接觸小學知識,會認為當前所學知識較為簡單,難度較小,使得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挑戰心理,學生會感覺到學習較為枯燥乏味。教師采取統一教學方法難以顧及所有學生的感受,傳統教學側重于教師講解而學生被動學習,然而這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不能更好地適應當前的教學,體現了小學生普遍存在適應差的現象。
三、“互聯網+”背景下數學文化的滲透策略
(一)融合多學科
首先,教師可以結合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開展教學,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應用范圍,比如數學在自然、社會、工業等領域有著較多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介紹數學學科在這一些領域中的具體應用案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具備較高的實用價值,比如數學中的幾何知識以及測量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接觸和學習到科學實驗、數據分析所需要的數學知識,進而學生認識到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可以更好地解決社會中的一些問題。
其次,融合多學科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能夠讓學生加深對于數學文化的認識。數學學科是一門工具學科,文化底蘊深厚,結合數學學科與藝術文化等能夠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進了學生可以認識到數學學科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另外,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數學文化,通過融合多學科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等。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對于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會感覺到枯燥乏味,欠缺學習積極性和動力,通過綜合不同領域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甚至會產生好奇心。
比如,將數學與藝術進行融合交叉,教師可以應用對稱概念、知識讓學生在藝術的世界中體會數學的魅力,而采取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形成創造性思維,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綜合素質。
(二)引入歷史元素
首先,歷史元素融入數學教學中可以使得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數學家的生平故事以及對于數學學科發展的貢獻,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雖然抽象,但是卻能夠為人類解決問題提供思維方法指導,進而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再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代數學家對于人類社會和數學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科知識,采取這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從而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熱情。
其次,借助一些數學歷史有關的故事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在數學學科發展的歷史中,與數學相關的故事較為豐富,而將故事引入到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同樣具有趣味性,進而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以及探究數學問題,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故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發展的過程和學習解題的方法等,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以及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應用多種方式滲透數學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一些故事,以生動的語言講述,還可以應用多媒體制作相關的動畫、視頻等將數學家的生平故事呈現給學生,吸引學生注意力,滿足學生好奇心[1]。另外,還可以組織關于數學歷史相關的展覽活動或者科研項目活動等,讓學生積極參加,進而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數學家的研究成果和個人貢獻,而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做出示范,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融合數學藝術
有機結合數學與藝術可以體現數學的美感,一些學生會認為數學知識較為復雜,學習會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于數學公式的理解和應用等會感覺到較為困難。但是數學學科的發展其本質上也是一種藝術形式的發展,這一學科有著較強的美感,將數學藝術融入數學教學中可以增強數學概念、公式等學習的趣味性、形象性以及生動性,進而賦予數學知識一定的美感,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時會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四)加強實踐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呈現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問題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而計算購物等問題或者讓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而對于事物作出判斷,通過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五)普及數學思想
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教師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良好數學思維能力,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探索意識。為了更好地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積極普及數學思想,讓學生體會到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相關的數學思想,比如推理思想、辯證思想、轉化思想等,讓學生在內心深處可以重新認識數學學科。
邏輯思維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應用數學知識應具備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引導學生探索并解決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數學難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產生良好的學習體驗感、成就感等,從而提高自身數學核心素養。
推理思想是學生應具備的數學思想之一,形成推理思想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推理,從而體會到科學推斷的重要性。應用互聯網可以為學生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創造條件和提供平臺,而學生也能夠在互聯網平臺中與教師、同學溝通和交流,使得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和學習能力等。
另外,抽象思維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創新創造的基礎。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利用互聯網可以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具體,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應用互聯網也能夠讓學生從數學問題中感受數學思想的內涵,使得數學知識不再抽象,而學生也能夠探索抽象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感受到抽象思維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2]。
(六)引入趣味游戲
首先,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小學數學教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也提供了豐富的平臺。教師可以應用互聯網平臺搜集與數學文化有關的教學素材,而這些教學素材能夠作為教師組織開展趣味性數學游戲活動的依據。教師為了更好地滲透數學文化,應積極引入具有探索價值的趣味游戲,這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趣味游戲活動類型多種多樣,包括數學猜謎、數學推理、數學競賽等,通過引入趣味游戲能夠積極地影響學生,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可以應用數學拼圖游戲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目的是讓學生對于一些幾何圖形有著更深入的認知,通過數學猜謎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意識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等。有機結合數學文化與趣味游戲能夠讓學生加深數學知識的認識,教師設計關于數學文化的游戲,比如讓學生模擬一些有代表性的數學實驗,使得學生體會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具體應用,學生通過產生直觀的感受從而能夠逐漸對于學習產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此外,組織數學游戲活動還能夠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競爭意識,通過參加競賽學生能夠認識到在學習時團結合作、相互交流的重要性,讓學生體會數學文化對于自身成長和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七)推薦數學書籍
首先,在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學習享受到了更加優越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而數學學科側重于實踐應用,應用互聯網學生可以借助學習軟件教學平臺等自主學習,教師基于學生數學基礎、學生特點、能力水平、學習習慣等推薦給學生適合的數學書籍,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比如,對于較為熱愛數學學習的學生可以推薦其數學相關的故事書等,從而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好奇心[3]。
其次,教師推薦學生數學書籍能夠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文化。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學生通過閱讀數學書籍能夠逐漸形成數學思想、數學思維,也能夠接觸和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理論等,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而探索問題,形成批判意識、創新意識、創造意識等。數學書籍涉及數學思想、問題探索等,通過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能夠開闊學生視野,使得學生不會受到時間、地點以及知識內容的限制而學習,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而選擇性地閱讀數學書籍,體會到數學文化的燦爛,從而形成更加全面的數學認識。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給教育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結合自身實踐教學經驗,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參? 考? 文? 獻
[1]沙巧華.“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文化素養培養策略 [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9):43+42.
[2]黃金萍.“互聯網+”背景下數學文化融入小學數學教學的 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20):97-98.
[3] 孫鳳奎,孫運志,劉世杰.“互聯網+”視角下小學數學教育 教學研究[J].中華少年,2020(12):52+54.
梁芳(1986.04-),女,漢族,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