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傳好
[摘 要]管理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技能已成為大數據時代相關專業大學生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技能之一。文章基于當前管理統計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亟須解決的難點問題,從課程教學內容知識模塊化設計與安排、“一體三翼”教學方法和模式設計、多元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設計以及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相關研究結果對進一步鞏固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類似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管理統計學;經管類專業;知識模塊化;一體三翼;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2-0075-03
管理統計學是集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統計其規律特征為一體的一門基礎方法論課程,也是一門兼顧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型課程[1],旨在探索社會經濟和管理現象背后的數量特征、發展變化趨勢及其內在的數量規律性,為經濟和管理問題的決策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2-3]。管理統計學幾乎是所有高校經管類專業本科生必修的一門基礎專業課程,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基本知識、原理,學會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融入對管理實踐的研究和認識中,切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4]。但目前部分高校開設的管理統計學課程弱化了學生關于統計知識及方法的實踐能力的訓練,如何理解統計方法的理論原理和相關知識,對于部分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因此,如何完善管理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以及考評方式等,構建一個“學用相長”的教評框架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筆者基于近幾年承擔浙江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管理統計學課程教學工作的經驗,探討管理統計學理論授課和實踐訓練內容的設計與規劃等問題,包括設計優化教學方法和模式,建立評價和考核學生知識掌握及應用能力的全過程多維考核方式,以及在課程思政背景下設計好該課程的思政內容及教學模式[5],等等。
一、管理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難“學會”與教師難“教懂”
以我校為例,管理統計學的前期基礎課是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后者內容上側重于概率論相關理論知識的傳授,造成部分學生對數理統計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夠全面和扎實。同時管理統計學的開課時間往往滯后于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一個學期以上,造成學生對相關知識較為生疏甚至已遺忘。而經管類文科專業的部分學生在面對管理統計學課程中較多較復雜的數學公式和符號時,會認為這是一門數學課程,從而產生畏難心理。以上諸多因素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有一定的困難和壓力,僅是為了學分而學習,最終很難真正學會并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內容和方法。另外,有些管理統計學的授課教師可能并未系統地學習和研究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相關知識,其要在課堂中把這些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學生學會、掌握以及能夠實踐運用,具有較大的難度。換言之,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這些知識有獨特的理解和認識,并具有較強的能力和技巧把這些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深入淺出、新穎靈活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應用,這對于教師尤其是教學經驗還不是很豐富的教師而言,具有相當的難度和壓力,造成了部分教師難以“教懂”學生的現象。
(二)“學”與“用”相脫節
管理統計學是一門集理論與應用于一體的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統計學的相關知識和方法,以及能夠應用這些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鑒于部分學生前期基礎知識薄弱和統計方法來源于統計理論這一現實,部分高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往往側重于對方法及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加之眾多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理論知識內容,這讓經管類專業部分學生學習該課程較“費勁”,且占據了大量的課后時間。對于該課程的實驗或實訓環節,由于理論課占據了大部分的學時,很難再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驗證及應用相關理論及方法,多數實驗安排僅能滿足學生學會相關統計軟件(如SPSS、Minitab等)的一些簡單操作,這就造成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練習的脫節。學生即使較好地掌握了統計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實踐,更不用說應用這些理論和方法去解決一些相對簡單的實際問題了。
(三)評價與考核機制單一
評價與考核方法是衡量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及教師授課效果的重要一環。部分高?,F有的管理統計學考評方式是以期末考試成績、平時考勤情況及作業成績為主的單一評價方式,忽視了對學生知識應用及解決實踐問題能力的考核,以及對學生課程學習全過程、全要素、多維度的考核,無法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課程知識掌握情況和實踐能力,也無法有效地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還可能會影響部分學生潛在的科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等。
二、管理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與建議
(一)課程內容與體系改革措施與建議
針對管理統計學內容多、理論深、數理邏輯強、學習難度大等教學難點,同時結合思政元素進課堂的教學要求,本文對管理統計學課程內容提出以下改革措施和建議。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拓展課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傳統的課程內容已無法有效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尤其是大數據背景下社會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大大提升,如數據可視化新方法和技術(如氣泡圖、熱圖)等,需要增加相應的教學內容,如圖1所示。同時結合統計學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成果和前沿研究成果,適當給學生介紹相關知識,如稀疏統計、統計優化、金融風險管理等。
2.將知識模塊化并打通其間的關聯,使知識融會貫通
把整個課程內容分為圖1中的五個模塊,這五個知識模塊之間有著先后、遞進的關系,同時每一知識模塊自身又自成體系,可根據課時安排情況和學生重點需求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模塊比例。
3.弱化數理公式的理論推導,注重對其本質的理解
充分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和課程學習需求,弱化課程中數理公式推導和相關理論證明部分內容的介紹和講解,重點闡述這些公式和理論背后所代表的統計方法是什么,可以解決什么問題以及如何解決等。同時將相關知識的理論介紹和分析內容制作成課件、微視頻等材料,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中,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和部分對理論知識及研究感興趣的學生學習參考。
4.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知識體系
將思政元素碎片化,通過案例或內容分享融入課程的每一個知識模塊中。例如在數據收集與分析模塊中引入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等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務實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學精神,使學生做到誠實守信、奉公守法、用事實說話。
(二)教學方法和模式改革措施與建議
針對教學難、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學習難等問題,本文提出“一體三翼”教學方法和模式改革。
1.課堂理論教學+案例教學
課堂理論教學是確保教師有效完成課程理論知識傳授最主要的路徑,案例教學則是為了讓學生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價值,進而對相關理論知識產生興趣并努力學習的輔助方法,可謂理論知識的“活化劑”,是“翼一”。因此在理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可適當融入案例教學,如介紹假設檢驗基本概念和內容時,可通過引入女士品茶案例進行介紹。
2.實驗教學+實踐教學
實驗教學是通過統計軟件的學習和使用,讓學生熟練統計學的相關數據分析和統計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軟件操作水平和軟件應用能力,謂之“翼二”。而實踐教學是以真實的問題、事件等為背景材料,要求學生以單獨參與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課程理論知識和方法,完成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和結果匯總分析,這是檢驗學生知識融會貫通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謂之“翼三”。
3.線上自學+線下研討
充分利用新興的信息技術和工具,如微信、釘釘等,建立線上學生自學知識庫網絡平臺,如將課程理論知識內容、疑難點知識、案例內容等以PPT、微視頻的形式及時發布到網絡學習平臺上,以方便學生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課前預習、隨時學習和反復學習等線上自學。同時對于線上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可在線下理論教學中進行討論并解決,如圖2所示。
(三)評價和考核方式改革措施與建議
部分高校管理統計學課程的評價和考核通常以期末考試成績、平時考勤情況和作業成績作為評分的標準,且期末考試往往側重于對理論知識點的考核,而忽略了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相關實踐技能的考核,導致部分學生只會考試,應用和實踐能力較弱,這與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符??紤]到管理統計學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特征,該課程應采用多維度的考核方式,即采用期末考試成績、實踐作業成績、平時作業成績、學術競賽成績、考勤及平時課堂表現成績等多元綜合評分體系,同時亦注重對學生學習全過程和思想政治水平的考核,綜合得出學生的最終評價和考核結果。對于不同的學生,考核方式亦可靈活多變,如對于相關理論知識感興趣和學習較好的學生,可鼓勵其深入鉆研相關方法的改進與創新應用,指導其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對于實踐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鼓勵其參加統調、數模、數據挖掘等競賽。最終,可以學生的論文水平、競賽成績等作為考核評價的重要指標。
(四)課程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措施與建議
學生的學習和考核評價結果不僅反映了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水平,還反映了課程師資隊伍的水平。因此,優質的課程必須配以優秀的教學師資團隊。基于打造校級金課、省級精品課程乃至更高的課程建設目標,需逐步建立起水平較高的管理統計學課程師資隊伍和構建完善的教學激勵機制,如定期舉行課程教學研討活動,讓教師分享和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經驗,以及時有效地把教學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指南,從而為數學服務;組織教師參加一些精品課程的教學培訓,學習相關教學方法和領悟經驗等。此外,由于課程的教學內容包含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等內容,相關教學內容和材料的收集與整理需要教師專門花較多的時間去完成,且相關內容又是一個動態更新的過程,因此,課程的師資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三、結語
管理統計學作為數據統計分析與預測建模的基礎課程,隨著大數據在電子商務、經濟、社會管理等諸多領域的應用,掌握其知識和方法技能已是相關專業大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總結分析了當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課程教學內容知識模塊化設計與安排、“一體三翼”教學方法和模式設計、多元化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設計以及課程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出發,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和建議,其對進一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類似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谷曉燕.大數據環境下以應用為導向的《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8):119-120.
[2] 孫劍鑫.2019年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統計公報[J].環境經濟,2020(13):8-9.
[3] 劉麗娟.統計分析在風險管理領域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9(15):20-21.
[4] 劉帆.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管理統計學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5):254-256.
[5] 夏侯遐邇,黃珺,王玲艷,等.“統計學與工程大數據”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2(15):173-176.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