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蘇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蘇州 215200)
全民健身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政府對體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在國家層面上,中國政府通過發布一系列文件和政策,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將全民健身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強調全民健身對于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意義。通過全民健身戰略的推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鍛煉和競技運動中,體育設施建設和體育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羽毛球作為一項受廣大群眾喜愛的體育運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羽毛球運動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既面臨著發展的現狀與困境,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本文旨在探析全民健身背景下羽毛球運動的發展路徑,通過對我國競技羽毛球發展現狀的分析,以及全民健身帶來的機遇,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路徑。雖然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培養出了眾多世界冠軍和奧運獎牌得主,成為國際羽毛球舞臺上的強者。然而,我們也要正視一些問題和困境。一方面,我國羽毛球運動基層人才培養存在不足,高水平人才稀缺;另一方面,競技羽毛球發展面臨著職業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完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等問題。因此,如何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推動羽毛球運動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和推廣,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羽毛球運動的重要性,促進了羽毛球運動的普及和推廣。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我國羽毛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不可或缺。首先,堅持創新發展是推動競技羽毛球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轉變思維觀念,推進理念“腦洞力”,積極創新競技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模式和方式,注重培養創新能力和戰略眼光。同時,加強頂層設計,實施政策“運動力”,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和措施,促進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其次,加強協調發展是羽毛球運動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加強各級羽毛球組織和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同時,注重培養和發展基層人才,完善培訓機制,提高羽毛球運動人才的素質和水平。此外,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交流,共同建設世界羽毛球“命運共同體”,推動競技羽毛球運動的國際化進程。綜上所述,全民健身背景下羽毛球運動的發展路徑需要堅持創新發展和加強協調發展。只有通過創新思維和政策支持,以及協調各方力量和加強合作,才能實現羽毛球運動的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羽毛球運動在國際舞臺上更加出色地展現我國體育實力。希望本文的探析能為推動全民健身背景下羽毛球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以及國際地位的增強,為我國羽毛球運動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自1992 年羽毛球運動被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以來,我國羽毛球隊在世界羽毛球運動的發展中有著不錯的成就,在奧運會以及世錦賽等眾多大型賽事中多次取得不錯的成績,如在北京世錦賽、巴黎世錦賽、倫敦世錦賽獲得全部項目的冠軍;在各屆的奧運會中,如在悉尼、雅典、北京奧運會分別斬獲4 金1 銀3 銅、3 金1 銀1 銅、3 金2 銀1 銅,2012 年的倫敦奧運會是成績最好的一年,斬獲5 金2銀1 銅的輝煌戰績。但自2012 年的倫敦奧運會之后,我國競技羽毛球開始走下坡路,在一些國際賽事項目中止步于半決賽,在2014 年的湯姆斯杯上,中國羽毛球隊以0:3 輸給日本,無緣決賽,五連冠中斷、2017 年蘇迪曼杯中國羽毛球隊輸給韓國隊、2018年的尤伯杯賽上,中國女隊半決賽輸給泰國隊,中國羽毛球隊失去了全部3 座最能體現競技羽毛球整體實力的獎杯。倫敦奧運會以后,我國大部分羽毛球運動員的年齡偏大或者傷病纏身、后備人才短缺,像林丹、蔡赟、傅海峰、田卿、趙蕓蕾等人的平均年紀已經超過30 歲,并且由于“老將”總是出戰各類大型國際賽事,因而年輕的羽毛球運動員缺少實戰經驗。我國女子羽毛球運動員的打法特點較為傳統,在比賽過程中求穩,隨著羽毛球技術特點不斷的演變和發展,羽毛球技術風格更傾向于“快、狠、準、活”趨勢發展,相較于國外運動員的靈活快速、球速多變、步伐靈活,我國的技戰術打法較為落后,因此常被國外運動員壓制。我國在1990 年舉辦了中國羽毛球俱樂部超級聯賽,想以此來普及推廣羽毛球運動,但是由于觀賞性效果并不好,后于2003 年再次舉辦時由于贊助商的退出以及要備戰奧運會導致再次停辦。后面舉辦的也因各種原因未達到預期效果。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等政策文件的頒布都標志著全民健身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在《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 年)》中明確提出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水平,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營造全民健身氛圍。羽毛球作為一項普及性較高的運動項目,基本覆蓋了全年齡段的群眾,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缺少專業的人才指導、合適的場地以及系統的賽制管理制度,因此必須要以全民健身的理念和方法來指導羽毛球工作的開展,堅持群眾的健身需求為導向,加強人才的培養與建設,通過高校、俱樂部、運動隊輸送一批羽毛球教練人才。充分利用公園綠地、路橋附屬用地、城市邊角地、老舊廠房倉庫等城市閑置資源,修建羽毛球場地以供群眾使用。利用好群眾性俱樂部資源,依托全國各地的羽毛球協會和網絡媒體平臺,對本市的羽毛球俱樂部進行登記管理,滿足羽毛球愛好者的需求,為競技羽毛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國際羽聯為了讓羽毛球可以有更強的生命力,讓羽毛球運動長久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做了許多創新措施,如修改比賽的局數和比分,調整發球規則等。一直以來,我國承辦了國際羽聯的多項世界級賽事,為我國加入羽毛球“命運共同體”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如2023 年蘇迪曼杯在蘇州成功舉辦,中國榮獲冠軍,讓數以萬計的群眾參與進來,不僅普及了羽毛球運動,也傳播了羽毛球文化,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全民健身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良好的聯結。中國正積極承擔著體育發展的責任和義務,走進國際體育舞臺的中央。
我國的羽毛球運動發展至今,涌現出了許多的優秀球員在世界羽聯賽場上屢獲佳績,為國爭光。林丹、湛龍、陳雨菲等優秀運動員獲得多次世界級大賽的冠軍,使得我國在國際羽壇的地位和角色越來越重要,從中誕生而出的國羽精神激勵著廣大的青少年兒童參與到羽毛球運動中,為我國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同時也吸引了廣大群眾參與到羽毛球運動中來,隨之衍生出的體育消費,這不僅促進了我國競技體育的整體發展,也促進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
全民健身戰略的提出,不僅帶來了巨大的運動人口,同時也宣傳了多種運動項目,羽毛球運動項目要在多種運動項目中增加自身的競爭性,要堅持以全民的健身需求為導向,落實全民健身的相關政策,增加全身健身服務體系中的羽毛球內容,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全民健身的深入普及以及羽毛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對競技羽毛球運動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在運動員選拔培養、發展模式、競賽規則上進行創新,在運動員選拔和培養方面,在中小學、羽毛球培訓基地、羽毛球俱樂部等,通過專業的教師和教練對運動員進行科學訓練,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在發展模式方面,改變以往由業余體校到體育運動學校再到專業隊的金字塔形專業化逐級輸送的培養體制,可參考歐美國家羽毛球的發展模式,主要依靠民間及社會團體的力量,建立多元合作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1)轉變思維觀念,推進理念“腦洞力”。
“腦洞力”是指在理念上既要認識到羽管中心或羽毛球協會現有管理思維和理念的優勢,也要分析其弊端,突破原有的思維觀點,解決現有的問題。首先建立多元共治的理念,要把羽毛球協會向服務型部門進行轉變,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共治格局從思想源頭上引領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發展。如羽毛球聯賽引入品牌和企業合作,通過品牌宣傳、運營使得中國羽毛球賽事受眾更廣,傳播力更強,這不僅包裝了我國競技羽毛球,也促進了俱樂部的市場化;其次,轉變以競技羽毛球為中心的觀念,打造服務者的職能觀念,利用新媒體平臺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動普惠性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注重羽毛球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開展,加強競技羽毛球運動的基層培養,促進其良性循環發展。
(2)加強頂層設計,實施政策“運動力”。
頂層設計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在推進體育事業發展中至關重要,科學合理的制度引導對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的發展自然也需要依靠政策文件等來加以完善和引導。為解決全民健身問題,我國建立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為核心,以《全民健身條例》為指導,以部門規范性文件為支撐和補充的全民健身法律法規體系,為實現公民的健身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據我國競技羽毛球發展現存問題和困境,創新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助力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的創新發展。首先,完善制度化管理體制。國家層面出臺促進競技羽毛球的發展規劃,明確主要任務與保障措施。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將羽毛球運動納入地方體育發展規劃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統籌規劃,制定具體舉措;其次,完善監督評價體系。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監管內容、監管標準、監管工具,對各個機構執行力進行評價,建立獎懲機制;最后,完善羽毛球市場化、產業化發展之路。完善群眾活動組織的俱樂部管理,加強俱樂部的法制化規范發展,促進我國競技羽毛球運動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之路。
(1)鞏固優勢、補償弱勢,全方位統籌羽毛球發展。
近年來,我國羽毛球參與運動人數不斷增加,不僅帶動了羽毛球的消費,同時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著市場的需要,我國各地也新建了許多經營性的羽毛球館,但對于數量巨大的羽毛球愛好者群體來說仍然不足。羽毛球場館數量不足,將會導致打羽毛球的群眾花費較長時間等待場地,對于人們參加羽毛球活動的積極性具有一定消極影響。體育場地不足已經成為限制我國群眾體育發展的最大問題,也是影響我國群眾羽毛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場地存在收費過高、收費不合理等問題,對于學生愛好者來說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我國一系列全民健身計劃的頒布與實施,不僅有力推動了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羽毛球領域發展,因此要取長補短,補齊短板,齊頭并進,進一步促進我國羽毛球運動的蓬勃發展。
(2)提高大眾羽毛球運動參與度,夯實競技羽毛球運功的群眾基礎。
羽毛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優勢,具有安全系數高、娛樂性強、老少皆宜、運動時間靈活、運動效果明顯、上手快等特點。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羽毛球愛好者眾多,形成了廣泛群眾參與的基礎優勢,為我國羽毛球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羽毛球項目是我國競技體育中的優勢項目,自我國參加世界大賽以來一直表現出雄厚的實力并取得優秀的戰績。我國羽毛球在世界大賽中頻繁地摘金奪銀,不僅振奮了民族精神,提升了我國在體育領域的國際地位,同時點燃了廣大群眾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熱情,對我國羽毛球開展與普及具有良好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進一步夯實群眾基礎,促進其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在裁判員培養、體育指導員培養等方面,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支持并盡可能增加名額,既可以提高羽毛球愛好者的專業性、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同時在舉辦大型比賽時,也提高了專業人員的儲備力量,為以后廣泛參與羽毛球運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人體在運動時,體內物質代謝加快,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吸入就比平時多得多,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危害。羽毛球館通常為相對密封場所,空氣流通較差,新建羽毛球館難免會存在一些未消散的裝修殘留物質,長時間在此進行運動會對身體造成一定傷害。其次,高氣溫環境下不宜進行劇烈運動,會導致中暑。夏季羽毛球館內溫度普遍較高,大部分球館的硬件設施不到位,導致運動環境較差。此外,運動場地的結構和平滑度情況,也會對羽毛球運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若場地過軟,沒有彈性,就會影響人體運動能力的發揮,導致崴腳受傷等情況;相反,若場地過硬,沒有緩沖結構,則會導致下肢的應力性損傷,如脛骨的疲勞性骨膜炎等。場地不平或過滑則易使人摔倒而發生損傷。綠色運動,是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的身體活動,自然環境多指的是周圍有綠色植物的地方或空間。在綠色環境中運動能夠有效避免健身者吸入過多的有害物質,還因其含氧量充足,對于運動環境改善和促進身體健康都有較多好處,同時能夠提高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增加運動興趣,促進運動參與,提高大眾羽毛球運動參與度,夯實競技羽毛球運功的群眾基礎,為競技羽毛球運動發展提供必然選擇。
(1)打破壟斷局面,調動社會力量參與。
我國羽毛球運動主要由中國羽毛球協會負責,羽毛球資源由羽協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源的開發。為了更好地促進羽毛球運動的百花齊放,首先,應該打破“體制內”一家獨大的局面,積極將“體制內”、“體制外”融合,調動市場在羽毛球領域的積極作用,推動以政府主導、社會合作、市場調動的合作共建共享羽毛球發展模式,積極培養社會力量來壯大我國羽毛球市場;其次,打破傳統的“三級訓練”運動員輸送模式,嘗試從社會接納優秀資源。完善不同年齡段比賽,形成完備的獎勵機制,例如優秀運動員可以破格升隊等。在一些大型比賽時,可以設置外卡組,專門為社會運動員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達到一定排名時進入正賽比賽。更好地開發高校人才資源,從方向上做出創新,從理論上打破傳統。
(2)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
隨著我國體育強國建設和體育改革的不斷實施,我國在世界體育組織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且有責任有義務加入國際化體育建設中。羽毛球作為中國體育傳統上風項目,隨著近幾年中國隊實力的崛起,使全球羽毛球格局發生了變化。中國隊實力提升的同時,也激發起其他國家的競爭動力。為了更好地促進全球羽毛球事業的發展,我國應當順應世界羽毛球發展趨勢,加強與羽毛球大國、強國的交流,建立“羽毛球命運共同體”,深化改革創新;其次,鼓勵和完善人才交流機制,積極引進和歸化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完善國內運動員出國打球制度,讓每一位運動員都能夠“有球可打、有地可打”;最后,可以邀請國外運動員來國內訓練,既增進了與別國的友誼,同時對于宣傳本國形象具有指導性意義。
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時代背景下,體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互動關系正在進行著全新的定位與調整。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體育還將不斷探索、完善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為默契的合作模式,不斷發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發展、安全、文明領域的中國敘事與中國聲音。競技羽毛球運動的共享就是實現運動與人民共享。通過各項在我國舉辦的賽事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羽毛球運動與羽毛球市場;通過與其他項目之間的交流共享訓練方法、訓練理念,最終實現競技體育強國的目標;通過人才交流,探討先進技術、先進理念,加強俱樂部間的共建共享。通過體育促進世界交流,使運動項目不斷進步,帶動相應運動產業發展,進而促進生產力、勞動力的發展,促進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