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鋒
(南京市第二十七初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隨班就讀教育安置模式是我國保障特殊兒童享有公平且有質量的教育機會,其倡導特殊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和普通學生一起接受教育,有助于他們從受教育階段就融入社會,也有助于普通群體潛移默化接受他們,能使特殊兒童真正獲得平等的社會地位,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殘疾人事業的發展而言意義重大。
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一所普通公辦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的特點主要為輕度智力障礙,在目前大班教學條件下,因要維持正常的教學進度及教學秩序,伴隨著年級的增長和學業負擔的加重,他們會產生種種的心理問題,影響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以及在各種不利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造成了隨班就讀輕度弱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比智力正常學生更加嚴重。因此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幫助,對智力障礙學生及整個班級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緊迫性和重要性。首先,隨班就讀制度使得學生與老師、同學們的相處時間較長,例如在班級里面孩子將會面對教育方式以及與同學相處的挑戰。這會影響學生如何認識自己、克服困難和處理人際關系,從而導致學業表現的下降。與此同時,升入初中階段本身就是一個轉折點,小學到初中存在種種新的挑戰,在課程項目、考試與分數和增加甚至家長期望這些壓力一直持續伴隨三年中學時光,其間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進而影響身體健康。如果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將會產生軀體上的不良反應,如失眠、壓力過大和情緒波動等等。
與此同時,因為心理因素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初中隨班就讀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一直困擾著他們,甚至可能帶來其他的負面影響。例如自卑、多疑等問題,未來勢必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影響他們取得成功與否。因此,我們應該認識到,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的緊迫性與重要性,需要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心理問題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的未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非常重視這個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以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積極、自信的心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這些學生在未來能夠實現他們的夢想,走向成功。
初中是國家義務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隨班就讀學生存在一些特殊性,可能的會面臨一些問題和壓力:
(1)適應新環境:隨班就讀學生需要適應新的班級人際關系,熟悉新的老師和課程。例如,他們可能會遇到不友好的同學或老師,與此同時,他們也需要學會在新的課堂環境中扮演自己的角色。
(2)學業成績:隨著學習負擔的增加,他們可能會面臨越來越大的學業壓力。例如,他們可能需要更長時間來完成作業和復習考試材料,并經常感到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
(3)心理競爭:學生與同齡人或被視為比自己優秀的同學進行比較,從而導致焦慮或沮喪。例如,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了解到同學的成績、獎項,或者聽到父母或老師贊揚其他學生的成就,這可能使他們感到自卑或無所作為。
(4)家庭關系:他們可能會因家庭壓力(離婚、搬遷等)而感到困擾,影響到他們在學校里的情況。例如,他們可以受到家庭矛盾、親戚去世或父母離婚等情況的影響,這可能會導致學業下降或行為問題。
(5)身體變化:初中期間,身體開始發生許多變化,這可能會引起學生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例如,學生可能會感到自己身體的某些方面與別人不同(如身高、體重、聲音等),或者他們的外貌可能會被其他學生批評或嘲笑。
(6)社交壓力:在初中時期,學生對同齡人的認可會較高,他們可能感到被排斥或孤立。例如,他們可以在社交場合遇到挫折,受到同學的嘲笑或排擠,或者經常感到孤獨和無助。
隨班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心理問題:
(1)學習焦慮:面對增加的學業負擔,因其智力方面的缺陷,學生會感到壓力更大。例如,他們可能會在考試前感到疲憊不堪、失眠或胃部不適,或者在完成作業時感到迷惘和無所適從。
(2)抑郁和失落: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卑、無助或沮喪,并感受到對自己教育道路的懷疑。例如,他們可能會因為成績下降、社交困擾或家庭問題而感到灰心喪氣,這可能導致自我懷疑和抑郁情緒。
(3)社交困擾:遇到與同齡人相處不佳時是典型問題之一。例如,他們可能會被排斥或欺凌,或者由于缺乏正確的社交技能而感到不知所措。
(4)焦慮癥:學生可能會感到緊張、害怕或恐懼,這可能會通過身體癥狀(頭痛、胃痛等)表現出來。例如,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表現或成就,或者對特定物體或情境感到害怕,如高處、動物或社交狀況等。
(5)注意力不集中:初中生注意力普遍較差,這可能影響他們的學習和表現。例如,他們可能會在課堂上走神、做作業時無法集中精力或難以記憶課文內容。另外,手機游戲等娛樂活動對注意力分散也可能有影響。
影響初中隨班就讀學生學習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家庭環境,如家庭經濟、家庭成員關系、家庭教育風格等;
(2)學校環境,如師生關系、課堂學習氣氛、學校行政管理等;
(3)個人特點,如性格、年齡、性別、文化背景等;
(4)其他外部影響,如社會經濟因素、網絡、媒體等。
為幫助初中隨班就讀學生更好地應對心理問題和壓力,適當的支持系統包括為他們提供常規性的心理輔導和支持服務。同時,父母和老師可以更加關注學生及其狀況,并在需要時提供額外的支持或幫助。
智力障礙的特殊群體面臨許多困境,包括受限制的社交機會、學術方面的挫折和體能不足。因此,在教育和家庭環境中實施最佳實踐是至關重要,以幫助他們克服這些障礙并發現他們的個性化潛力。以下詳細介紹了最佳實踐,并提供了有利于該群體孩子的案例。
(1)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技能訓練
學校可以雇用專業的心理老師或輔導員來為隨班就讀群體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技能訓練,幫助他們了解自我,并且增強內在信心。這種支持可以提供1 對1 或小組咨詢服務,并且可以促進自我認知和建立更積極的人際關系。
此外,學校還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來探索社交技能、指責管理和調整應對方式等等,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技能。這些活動可以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更多地參與到班級社交中來,減輕他們可能因交往不良而感受到的孤獨和排斥感。
(2)活動性和藝術性的活動
游戲和娛樂性的活動可以幫助隨班就讀學生獲得成功感、建立自信心、發現自己擅長和喜歡的方面。而藝術形式如創造力和音樂等則能夠通過刺激大腦區域提高自信心和促進情緒健康。例如,游戲機器類似于夾娃娃機可以幫助學生細節觀察技能和手部協調性,并且加強他們對概率和物理概念的理解。此外,音樂療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緩解隨班就讀的焦慮情緒,并幫助他們建立溝通技能。
(3)戶外活動
戶外運動對于隨班就讀的孩子們也同樣有益,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參加組織性質的校外活動。例如徒步、騎自行車、探索大自然等活動可以幫助孩子們提升身心健康和社交技能,同時使他們更具自信心。這些活動可以鍛煉孩子的協調性、耐力以及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更愿意嘗試新的事物。此外,全家一起參與戶外活動可以增加家庭互動,促進成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讓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
可以說,戶外運動對隨班就讀孩子們來說非常重要,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總之,最佳實踐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困境并發現其個性化潛力。提供情感支持和社交技能訓練、活動性和藝術性的活動以及戶外活動是最具有代表的三個措施,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建立自尊心和增強社交支持。
學校和家庭在智力障礙的特殊群體的成功教育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隨班就讀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沒有得到班級其他同學的認可,老師要利用機會在班級同學中建立互助友愛的氛圍。如可以利用主題班會,以“人人平等、和諧共處”為主題,讓班級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讓他們認識的每個人都有閃光的地方,不能以某一缺陷而否定所有。其他老師不要只以成績論優和差,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并在這些孩子身上發現閃光點并加以表揚。其次隨班就讀學生不合群,孤僻也是一個普遍的現在。積極引導他們參加集體活動,例如運動會,讓他們代表班級參賽,為班級爭榮譽,讓同學為他們喝彩,讓他們感受到班級和老師的鼓勵和肯定,可以幫助他們更快的融入集體生活。也可以是班級的小組活動,在小組活動中可以互相幫助,讓他感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和自己對小組的貢獻。再次,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也是隨班就讀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主要因素。老師要主動的和他們聊天,了解孩子的情況,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缺陷,不能否定缺陷的存在,同時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缺陷,也都有優點幫助他們建立樂觀積極的生活心態。
以下是一些學校和家庭應考慮的支持策略:
(1)制定個性化、切實可行并綜合的教育計劃
制定個性化、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對于隨班就讀的孩子們非常重要。這些計劃可以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來制定,確保他們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獲得最大程度的受益。
教育計劃需要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表述,并將目標分解為可跟蹤的目標。課程和活動應該明確記錄、轉化、測量和報告進步,便于評估改善水平。此外,社交技能培養也應該是這些計劃的一部分,確保兒童能夠與周圍的社會環境建立有效的互動。
例如,可以采用個性化教育計劃。詢問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加上綜合評估,制訂出符合隨班就讀學生需要的計劃。考慮到學生的認知障礙程度、感官信息處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社交技能等,并根據不同的情況規劃不同的措施。
總之,一個成功的教育計劃需要具備個性化、實用可行、全面綜合的特點,能夠確保兒童在各個方面都能取得進步。同時教師和家長評估孩子的表現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2)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和合作
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充分溝通對于隨班就讀的孩子們來說同樣非常重要。這種溝通需要基于信任和理解的關系,雙方應該激發諒解心態,分享經驗和想法,協同制定方案和目標。
學校可以邀請家長參加課程、家長會等活動,以促進與家長之間的良性互動。此外,還可以開設公眾號等途徑,方便家長獲取最新課程信息,并推出些許針對家長的激勵措施,如年度閱讀活動,以展示教育計劃,同時也促進了師生家長之間的合作。
例如,學校可以開設家長工作坊,邀請學校專業人員與家長進行交流,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如何支持自己的孩子,還可以共同制定個性化的計劃。
總之,在隨班就讀中,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良好溝通對于孩子們的成功至關重要。明確的溝通渠道和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和教師制定出最佳方案,以確保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都得到充足的支持。
(3)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服務
學校應該為隨班就讀提供多元化的支持服務,以提高他們取得進步和成功的機會。課程選擇應該定制根據個人需求,如外語、文藝或者特殊技能培養方案等。同時,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技術設備如計算機、書籍等,以便學生更好地接受教育。
例如,學校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需求,開設不同的選修課,比如美術、音樂、園藝等,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除了課程選擇外,資深的兒童定義、陪同、輔導等服務,也是學校提供的重要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通過合理配置,發揮學生的潛能,使隨班就讀的孩子們學有所成。
總之,學校應該為隨班就讀提供全面的支持,包括個性化的課程選擇、適當的技術設備、午后托管活動等。同時,陪同和輔導服務等資源也能增加學生學習的效果,提高他們的成功率。
(4)提供職業發展支持
學校應為隨班就讀提供職業發展支持,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特點和才能,并建立自信,從而制定更有方向的職業生涯目標。
除了社交和學術的教育,學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模擬實習和職業咨詢等方式以幫助他們認清自身職業興趣方向和強項。此外,學校還可以設置個性化的志愿服務課程,幫助學生獲取社區服務經歷,并通過參與整理圖書館、增強學校活動等實踐經驗,加深學生對不同行業的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表現和聚焦教育方案是很重要的,這些方案應該可以幫助學生在學校和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并且成功地行動。以下是一些例子:
(1)創設適宜的教室環境
對于有隨班就讀孩子的班級,教室環境的建立至關重要。例如,通過控制光線、聲音和溫度等因素來創造一個穩定的班級環境,使孩子們感到得到了尊重和支持。此外,規劃教室空間和清理材料也是非常必要的。以及合理利用黑板、磁貼和圖像等多種視覺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2)使用優化過的可視化課程
學校授課的課程應該遵循多元化的視覺渠道,主要由優先考慮材料的易懂性原則;而非僅僅課程硬實施的標準參考。此類課程會號召學生目光向上檢索蘊含課程特點的圖表、數線和其他視覺信號,以加速其理性進展。留意學生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反饋就意味著他們騰挪精神并且著重集中在教材層面。通過鼓勵多元化的思想方式,并在案例講授學習中加入課堂演示,也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
(3)編制個性化計劃和目標
針對隨班就讀孩子設計的健康計劃和目標應該設定為易行版,并具有可操作性。這些計劃應該包括個人學科規劃、家庭作業支持和監測等,也應該提供足夠時間考慮發展需求。適時地提供指導和實時監控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及時調整計劃,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此外,教師還需要與家長分享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學業進展情況,以共同確保孩子獲得最佳的支持。
綜上所述,這些方法都旨在幫助智力障礙的特殊群體克服心理問題。但需要注意到任何一個孩子的需求都不一樣,因此,在設計方法、規劃和方案時,需要考慮到個體的獨特性和其他相關問題。最后,評估方案和收集學生進度數據是確保方案和計劃的有效性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