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廣州海珠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二次創業”的姿態,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都市工業、數字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持續提速,線下消費、高端商務服務業以及文旅產業加快回暖,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9月26日,第二屆廣州·琶洲算法大賽頒獎典禮暨算法產業大會在廣州琶洲舉行。本屆大賽立足廣州、服務灣區、面向全球,今年4月25日正式啟動以來,共收到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全球21個國家的3307支隊伍報名參賽,項目涉及當前大熱的AI大模型、AI?for?Science、AIGC、智能芯片、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領域。經過近5個月的激烈角逐,共有69個團隊通過初賽、復賽、總決賽、百萬大獎爭奪賽等重重關卡獲得大賽獎勵。其中,北京物靈科技有限公司榮膺本屆算法大賽百萬大獎總冠軍,成為最大贏家。
“大賽為政、產、學、研、用各領域各行業帶來新的探討和思考,也必將為琶洲打造全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奠定重要基礎。”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說。據悉,本屆大賽匯聚大量海內外高端算法人才,為人才施展才華、交流技術、創新創業搭建了重要平臺,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匯聚盛會。同時,大賽聚焦廣東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廣州市具備良好產業基礎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汽車、新能源等產業領域,旨在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廣州加快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參加琶洲算法大賽可謂是受益良多。”揭榜打擂賽擂主“攻守道—人工智能安全標準化評估平臺”攻守道團隊(廣州大學)項目組長梁家銘說,大賽對參賽者未來職業發展或進一步深造來說都是一張靚麗的名片。經過比賽,團隊得到了成長,項目也得以完善。如今,項目得到市場認可,對于未來落地實踐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記者了解到,海珠聚焦“以賽促轉”,琶洲打造大模型技術落地轉化“最佳試驗場”。大賽期間,企業單位、政府機構圍繞實際業務場景所需出題,發布建設需求,最終甄選出技術領先、運行穩定的算法模型、產品和最優解決方案,大大鼓勵算法企業加速技術提升和轉化。工信部電子五所副主任彭琦認為,琶洲算法大賽含金量大、社會認可度高,展示了海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影響力,也體現了該區全力打造全國算法產業高地的決心。同時,大賽為國際、國內的參賽者提供了展示機會,讓優質的項目被挖掘出來。大賽還促進了算法優質項目落地琶洲,并推進了行業良性快速發展。

目前,百度、騰訊、阿里云、科大訊飛、趣丸、奇安信等頭部企業率先進駐廣州,力爭打造國內大模型技術落地應用示范。其中,“海珠區&百度智能云政務服務大模型”是海珠區聯合百度智能云推出的專屬政務大模型——海珠政務云腦大模型,將助力打造海珠區“數智政府”AI底座,全場景賦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攜手打造海珠區數字經濟“智”高點。
第二屆廣州·琶洲算法大賽的成功舉辦,正是廣州海珠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提速高質量發展,海珠正奮力前行!記者日前獲悉,2023年上半年海珠實現GDP1261.16億元,同比增長8.2%,GDP增速在廣州市11區中排名第2。
海珠堅決打好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動仗。該區上半年GDP增長在全市名列前茅,都市工業、數字經濟現代化發展水平持續提速,線下消費、高端商務服務業以及文旅產業加快回暖,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接下來,海珠將鼓足精氣神、奮力“闖創干”,確保實現全年增長7%、力爭7.5%的亮諾目標。該區將通過融入國家戰略、建強產業體系、優化營商環境以及加快項目建設等做法,奮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廣州實踐中走前列、作表率。
打造新型都市工業產業鏈條
去年,廣州首次釋放“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信號。緊扣廣州實施制造業強市戰略的發展契機,作為中心城區的海珠率先實施工業回城。中心城區的技術、人才和資金要素的集聚優勢,非常適合企業發展。
據悉,海珠都市工業發展成效顯著,工業回城“強心”戰略助力區域持續提升競爭力。2023年上半年,海珠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27.06億元,增速22.5%;連續兩個季度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增速和規下工業綜合增速居全市各區首位。海珠已促進8個都市工業項目落地,高位高效打造“總部+研發+核心制造”的新型都市工業產業鏈條;積極與致景科技等工業互聯網平臺探索打造新中大—全球設計師品牌孵化基地;推動路卡集團打造“商貿+制造”的發展模式,聯合百度等企業探索落地高精尖制造業,引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百信南方總部等項目,儲備對接安智汽車等項目20個……
在突出成效的背后,海珠發展工業有何妙招?
搶時間、搶資源、搶先機!海珠發展都市工業時不我待。記者了解到,海珠在開年第一時間就成立都市工業專班,在中心城區率先實施支持重點都市工業項目落地的跨部門聯席會議機制。
高位高效推進“研發+制造”企業回流中心城區。海珠將工作合力轉為企業“生產力”,在環保事項申報、企業政務服務、投融資對接、應用場景開放、產業用電保障等方面給予最大力度支持,主動下沉提供精準服務,加速推動新興制造業逐成氣候。
聚力構建“全方位”資源鏈接。海珠全面深入梳理“機會清單”,針對個性化需求搭建產業鏈供需對接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項目供需對接,通過專訪、媒體發布等方式助力企業品牌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今年以來,共舉辦多領域項目對接會超20場,鏈接港澳惠企資源企業超10家。
以產業互聯網為核心發展數字經濟
近年來,海珠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部署,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緊緊扣住“算法、數據、算力”三大支柱,加快布局打造“琶洲算谷”,加速釋放數字經濟創新動能。今年以來,海珠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上半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四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44.33億元,增長15.0%。其中,規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2.0%,連續兩季度實現20%以上增長。
據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數字經濟為海珠經濟發展持續發揮支撐作用,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其中,海珠以產業互聯網工作為核心、智算中心為產業底層基座、芯片為產業工作高地,扎實推進數字經濟產業落地好、發展好。
產業互聯網呈現較快發展態勢,平臺建設持續強化。如今,騰訊、阿里巴巴、今日頭條等基礎層億元級平臺持續突破,阿里旗下夸克動悅信息啟動業務導入,趣丸、三七互娛、大參林等腰部企業生態圈企業密集落地;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廣東粵槳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等7家企業和平臺入選市首批“四化”賦能重點平臺名單;藥師幫、奇安信等垂直領域平臺帶動中小企業聯動發展,推動互聯網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智慧醫療等板塊增長13.8%、19.9%、46.2%。
同時,海珠產業互聯網呈現應用場景豐富的特點。該區從紡織服裝、醫療、教育等優勢特色領域多維度釋放數據和應用場景,培育標桿示范,呈現生產制造側產業互聯網、供應流通側產業互聯網、消費側反向產業互聯網等多元發展路徑,垂直領域百花齊放。
海珠還把握數字經濟產業鏈集聚的優勢,積極打造產業互聯網園區。該區打造以廣州T.I.T創意園、時代·方洲、TCL大廈、保利發展廣場4個園區(樓宇)為首批產業互聯網特色園區(樓宇),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鏈接產業互聯網垂直賽道頭部企業,合力打造產業互聯網品牌園區,聯合園區運營方,完善產業互聯網生態配套,力爭形成3個億元園區樓宇,打造產業互聯網產業集聚高地。
文旅產業回暖提供經濟增長新動能
當海珠發展數字經濟之時,琶洲是最耀眼的明珠之地。然而,琶洲不只是數字經濟崛起之地,同時也是海珠文旅商業發展之地。記者來到琶洲規模最大、業態最全的購物中心之一的六元素·體驗天地,只見室內的馬術場地、沖浪場地、兒童探洞樂園一應俱全,而室外更有攀巖、橄欖球等多項體育項目。初秋涼風陣陣,不少父母帶著孩子在此樂享運動,健康生活。
六元素·體驗天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六元素正傾力打造華南首個潮流運動親子主題商業綜合體。“疫情之后,我們還是感受到了人流量多了不少,文旅復蘇的跡象比較明顯。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打造更多新的項目,抓住文旅復興的風口,助力海珠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海珠住宿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假期消費火爆及廣交會恢復線下舉辦等因素加持下明顯回暖,為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2023年上半年,住宿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復蘇勢頭強勁,海珠轄內會展業、旅行社、廣告業和住宿餐飲業分別增長3.5倍、57.7%、16.6%、24.3%。這與史上最大規模的第133屆廣交會成功舉辦有密切關系。廣交會安全、順利、高質量舉辦,累計進館人數達293萬人次,同比2019年第126屆181萬人次上升61.9%。
會展業、旅行社、廣告業和住宿餐飲業等文化產業強勢復蘇的背后,顯示了文化建設如今已成為海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文化興則城市興,文化強則城市強。近年來,海珠區文化產業穩步發展,2021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20.31億元,占GDP比重13.32%。
目前,該區文化產業市場主體不斷壯大,聚集各類文化企業逾萬家,規上文化企業400余家。區內現有文化產業園區(基地)36個,其中國家級、省級、市級文化產業園區13個,數量在廣州全市名列前茅。除此以外,重點項目建設在海珠也初見成效。海珠積極推動廣州塔與珠江航道連片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加速在廣州塔周邊布局都市文旅項目,依托太古倉建設濱水休閑文旅地標,完成珠江琶醍園區外立面改造和燈光亮化工程,打造高質量江南文商旅融合圈。
一流營商環境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海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后,一定離不開一流的營商環境。
海珠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海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企業服務,將全市首創的“首席服務官”升級為“海珠合伙人”助企服務模式。海珠從“服務企業”提升為“和企業一同成長”,推動產業發展和企業培育從“給政策”“給優惠”向“拓市場”“找訂單”轉變,鼓勵企業與該區攜手發展、雙向奔赴。
對此,在海珠本地成長起來、最近上市港股的藥師幫深有體會。藥師幫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他們在推進“小微倉—24小時智慧藥房”項目,其中因樣機擺放以及政策協調等多項原因,需要海珠區政府部門的協助。在這過程中,藥師幫感受到海珠政府主動作為,積極服務企業的態度。同時,感受到政府部門對醫藥行業智能發展,以及民生福祉的關注和重視。
除了“海珠合伙人”模式的創新外,海珠還用濕地之美展現海珠之美、花城之美,傾力打造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形象宣傳歌曲《一眼千年》,讓宜居宜游宜業的優美環境成為海珠吸引優秀人才匯聚的新“密碼”。如今,海珠濕地已作為海珠乃至廣州、廣東的一張生態名片。
未來,該區將切實推進綠美海珠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生活圈,促進周邊成為區域新的經濟增長極,實現聯動發展與共建共治共享,致力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取得更大發展成就。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