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關鍵字:核心素養;高職體育;教學
在部分高職體育的課堂中,教師只是讓學生自由活動,并沒有組織任何游戲,或者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偶爾的體育課有時還會被其他學科占用。由此可以看出體育課在教育中并不被重視,導致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怎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鍛煉,才是高職體育教學的關鍵,體育教師要完善授課模式,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中心,打造高效體育課堂,促使學生能夠有效發展。
隨著課改的深入,人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在不斷增加,學術界普遍認為核心素養,與學生終身和社會發展相適應,能夠健全高職學生的必備品格,增強學生的體育能力。學生的體育情感和品格的培養,都以學習興趣為中心,只有讓學生從內心喜歡上體育運動,主動參與各項訓練,才能養成良好體育精神。另外,還要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健身,促使身體和心理始終保持健康的狀態,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體育教師要尊重學生,將學生放在課堂的首要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非如此,大部分教師都忽略這一點,依舊采用機械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從而降低學習效率,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為了改善高職體育教學質量,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教學時,意識到和學生互動交流的重要性,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的重要前提。縱觀所有教學活動,在體育課堂上,部分教師并不關注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依然停留于傳統的教學層面,憑借主觀意愿進行授課,學生沒有參與課堂,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
對學生開展體育教學,其主要目標是希望能夠讓學生的體質變強,減少生病的概率,提高個人綜合能力,為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基礎。但是部分教師只一味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并沒有引導學生積極實踐,從而無法鍛煉學生,致使學生沒有創新意識,阻礙學生全面發展。
新課改認為學生的健康非常重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下,體育教學更重視學生思維的培育,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心理[1]。對此,體育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結合創新的元素,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的課堂,規劃學生教學目標和方向,增加各種體育項目,促使教學內容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利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采用專題教學法的方法,梳理出體育鍛煉的難點和重點,整合知識板塊,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教學。體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體質,重視學生學習體驗。學生會存在許多的壓力,教師要把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獲得愉快的心情。作為高職體育的工作者,教師應該冷靜分析學生參與體育課堂,主動性不高的原因,結合新時代體育教學觀,以形成教學特色為中心,開展趣味體育活動,讓教材中的體育知識活起來,促使學生學習到更多體育知識,激發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新思維。
例如,在學習羽毛球的時候,教師讓學生站成四排,學生彼此之間拉開距離,等學生做好熱身動作后,發揮自身示范作用,將羽毛球的教學內容進行分割,分成五個部分對學生教學,然后講述動作要領,并且做出正確的示范動作。學生要認真聽講,模仿老師標準的動作進行羽毛球練習,進而掌握羽毛球擊打技巧。教師隨機選擇兩名學生讓其對打,并告訴其他學生觀察,找出兩人的錯誤,用學生自己的話總結和歸納正確打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性,促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同時,增加學生之間競爭力,提高體育課堂的主觀能動性。
高職學生對體育學科主動參與性不高的原因,就是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無趣,體育教師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里學習[2]。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結合教材中的基礎體育知識,豐富教學的具體內容,改變以往單一授課方法,從而重點提升體育課堂的趣味性,這樣就可以增加學生對體育學習的喜愛程度,讓學生在愉快氣氛中學習,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還可以讓原本的枯燥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教師要深入剖析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并建立知識點框架,方便教師授課的同時,也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的知識,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化學生認知能力的形成,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方面,給出學生足夠的空間,輔導學生以自學的方式掌握知識,發揮學生獨立人格的作用。體育教學中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學習中的重點,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化學生的體育知識掌握力度,通過示范的方式,加深體育知識印象,使學生找到練習方向,并實踐理性運動的方法。
例如,在足球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掌握足球技巧,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將學生分成8 組,男生4 組,女生4 組,讓男生和男生比賽,女生和女生比賽。各隊都要有相同的人數,從中選擇一名拋球者,與其他的隊員都相隔20 米的距離,用頭頂足球的動作,完成往返跑接力,哪一隊用的時間短,頭頂球成功率高,哪隊就獲得勝利。游戲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足球理論知識,并正確掌握停球、腳內側控球、傳球、近距離帶球等動作,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整個訓練中,教師可以播放輕松歡快的音樂,這樣可以放松學生的心情,通過設置游戲的環節,可以讓學生更喜歡上體育課學習新知識。
在體育教學中,想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成效,就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自由觀,營造和諧的關系,發展學生獨立性和自主性,促使學生保證自身的學習態度,學會調節自己,捍衛自身的心理健康。在以往師生關系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處并不融洽,教師也沒有建立有效溝通的平臺,對學生來說,教師只是機械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復制,從而引導學生學習。因此,學生不了解教師,對教師只有畏懼心理,教師也不能夠走進學生的世界,彼此之間產生隔閡。只有教師要尊重學生,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真實活動,視學生為平等的學習者,并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共同進步,才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教師獲得學生的尊重。感情都是相互的,只有教師先愛學生,采用合適手段教導學生,才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學生才會對課程產生興趣,這樣的教育是最有吸引力的,師生之間情感也能互通。教師自身要嚴于律己,通過積極備課手段和嚴謹工作態度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重視程度,進而建立積極體育情感。
例如,在學習乒乓球時,體育教師先給學生講解品乒乓球這一體育項目的優點,能夠使學生眼球不斷運動,促進學生眼球內部血液循環,增強學生的眼神經機能,從而消除學生的疲勞感。因為乒乓球是腦力和體力結合的運動,雖然球體很小,但是運動速度較快,講究許多戰術和打法,既要考慮技術的發揮,又要思考戰術的運用。教師讓學生自己組隊,并且搜集戰術和打法資料,與其他學生進行競賽,做到手眼腳高度合一,培養學生的爆發力,讓學生保持青春的活力,調節神經的有效運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高職體育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用多彩絢麗的圖片、優美的伴奏和有趣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學生在學習時,雖然理解體育理論知識,但是難以將動作標準做出來,體育教師可以使用計算機將學生的訓練動作拍攝下來,并利用視頻的優勢,隨時定格學生動作不規范的地方,再逐步細致的講解,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問題,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加深學生對錯誤動作的印象,改正學生體育運動行為的同時,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知識和趣味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體育動作的規范性,進而使學生全面發展。信息技術的加入,擴展學生知識視野,在探究某個體育項目時,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整理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料,實現學生在線學習,進而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時,一定會遇到自己無法理解的地方,這個時候教師告訴學生登錄具體網頁,查找相關資料,擴寬學生專題學習面,鍛煉學生使用網絡的能力。網絡有利和弊,體育教師要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辨別力,讓學生獨自探索,能夠分辨出資源的好壞,也可以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在沒有教師實時指導下自己學習,主動化解遇到的問題,并為自己找到合適的資源。比如:學生在練習跨欄運動的時候,會經常因為腿部擺動不正確,影響整個跨欄的速度,經過教師的講解后,學生依舊不理解,這個時候學生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利用云平臺、教育云、百度等多個軟件,查找相關的資料,通過自學的方式,分析自己的動作標準度,再思考怎樣正確擺動跨欄腿,或者放慢視頻播放速度,進而掌握動作技術要領,突破教學難點問題,提升學生自學質量和效率。
根據大數據顯示,在部分高職體育教學現狀中,存在著體育場相對較少和設施不完整的情況[4]。學校缺少獨立的健身房,只有籃球場和田徑場,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體育的需求,導致教學效率止步不前。從師資力量上分析,教師的總體結構出現老齡化的趨勢,缺少體育技能理論和素養較高,充滿生機、精力充沛的教師。然而在教學內容方面,也只是開設一些基本的體育項目,比如:籃球、排球等體育游戲,并沒有游泳、臺球等高質量的體育項目。在教學組織的方面,也沒有按學生興趣和男女性別方面進行差別教學,影響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對此,學校方面要加大硬件的投入,多引進一些體育器材,比如:護具、頭盔、跳高架等,增加學生學習項目,讓教師有更多教學內容可以選擇。在教師的聘用中,學校要采取透明的應聘制度,遵循平等競爭的原則,引入具有高素質的人才,重點關注教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確保教師給予學生正確建議,并做出規范體育動作。
學校還要構建考核評價體系,選拔出優秀的教師去體院或者專業隊學習,并且將職工福利作為考核成功的獎勵,以此督促體育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我綜合教學水平。倘若教師出現考核不合格的情況要待崗學習,直到考核通過后,才允許參與各種公開課的評比活動。高職院校涉及學生就業問題,體育教師應該扮演領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完成職業測評、身體素質培育、職業意識訓練等,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給予學生正確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擇業觀和從業觀,促使學生在職場保持良好心態和較高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生研究和分析能力。學習體育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長期不斷堅持訓練,才能夠看到顯著的學習成效。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難和阻礙,要求有學生不怕困難、勇于面對的決心[5]。教師要建立賞識激勵機制,要針對不同體質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標準,為學生準備適合的體育訓練方案和評價標準,從而實現深度體育教學。
總而言之,想要實現學生深度學習,就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健全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措施中,體育教師應該從更改教育理念,找到體育教學方向、豐富教學內容,掌握體育學習技巧、建立和諧關系,培養積極體育情感、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硬件投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等入手,促使學生得到全面培養,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