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杰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在現階段的“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研究范疇中,很多研究者都將問題的研究重點投入到宣傳形式、基礎建設,以及環境資源等方面上,雖然這些實踐路徑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表面作用,但是對于鄉村地區的“文化落后”現象卻依舊無法起到緩解作用[1]。換言之,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若不能夠真正解決鄉村居民的體育思想意識與文化觀念問題,那么便無法實現“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涵?;诖?,在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研究過程中,則應及時從“方法論”困局中脫離出來,從“文化育人”的角度去對其進行分析,這樣的實踐路徑其持續性作用及優勢遠遠要大于以往的實踐路徑探索。
鄉村景觀最早與地理學的相關概念有關,具體所指的是不同時期的地球文明狀態集合,鄉村景觀是鄉村歷史與人文活動的具體發展表現。鄉村景觀的具體構成可以分為自然鄉村景觀與人造鄉村景觀這兩種,自然的鄉村景觀就是山川河流、植被林資等自然風景;而建筑、街道、商場甚至是文化遺址等等這些都是人造鄉村景觀,但是這兩種鄉村景觀都是非常重要的鄉村景觀形象代表和具體的傳播對象。判斷一個鄉村的整體鄉村氛圍以及鄉村居民精神呈現也都是通過這兩點鄉村景觀所實現出來的,鄉村景觀不僅是鄉村傳播的重要資源,更是增長地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對于一個地區和鄉村而言,外來經濟始終都是促進鄉村經濟上升增長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因此也就要求鄉村自身在文化呈現上必須擁有足夠的實際物質基礎,而這個基礎就是鄉村景觀[2]。而對于鄉村中的特色體育活動而言,就是宣傳一個鄉村具體景觀的最好傳播途徑。因此,在特色體育運動活動的項目上,就要考慮到上述問題,結合區域或鄉村的自身文化特征與獨一性,在鄉村特色體育運動活動的具體過程中突出鄉村在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上的差異性,從而讓人更了解鄉村的整體樣貌,這也是對于一個鄉村最直觀的傳播。
鄉村信息能夠真實快速的傳遞給更多人就是最有效的傳播,而自媒體也是當代人們最能夠覺得貼切生活的。因此,體驗式與沉浸式的感受型傳播在受眾的內外需求方面也都能夠給予更多的切實感受,自媒體技術在體驗性和沉浸式的發展方向上日益全面,逐漸也在朝著更生動和更鮮明的傳播載體方向發展。有關鄉村的傳播始終都是包含著物質、精神、景觀、市政等等多個方面的,因此,鄉村特色體育運動活動與鄉村景觀之間的傳播關系則是在自媒體的支持下,以鄉村特色體育運動活動為具體載體,在多層綜合的角度上更好的傳播鄉村之中人事物三者之間的鄉村景觀相互融合[3]。
鄉村始終都擁有自己的社會關系與交流結構,但是人際關系與人文形象傳播絕對是不可缺少的自媒體傳播途徑。因為社會的發展,始終都要依賴于人之間的互動與溝通。鄉村人文形象的傳播,也是具體鄉村居民的傳播需要,因為鄉村居民對于自己一直所生活著的地方是具有著極為深刻的情感認知的,因此才能夠更準確的把握住鄉村的形象概念。和其他的傳播相比,鄉村人文傳播的核心基礎在于公共組織模式的傳播共同體確立以及具體的實現途徑。而恰到好處的是體育特色運動活動對于鄉村人文形象傳播中的人際傳播網絡構建,正好可以提供網絡傳播與實際傳播這兩種具體的實現途徑。在體育特色運動的活動過程當中,來自于不同地區的人們匯集在同一個地方,通過在體育特色運動活動上的交流,不斷延伸到鄉村中的其他共同空間或者是地域中的鄉村文化特色,進而使得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身份與不同年齡的參與者因為鄉村體育運動這一實質舉措完成跨越地區的社會關系以及人際網絡傳播建設[4]。
體育賦能與鄉村形象之間的具體關系,絕對是相較之下既和諧又統一的關系存在。因為對于鄉村形象而言,具體的鄉村文化無疑就是這個鄉村的核心部分,因為它更是鄉村形象的呈現載體。因此,體育賦能更是體現鄉村文化的精神核心的外在呈現,由此就可以看出鄉村體育特色運動比賽其實不僅是鄉村客觀物質基礎的體現更是鄉村精神風貌的文化內涵,體育特色運動比賽與鄉村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僅能夠讓體育賽事的觀賞性得到滿足,同時還能夠增加鄉村的“文化儀式感”。對于鄉村文化的傳播而言也是不斷增強鄉村地區文化特色不斷增強傳播的具體傳播策略,通過盛大的體育賽事,結合鄉村的文化特點,兩者之間形成一種象征性或鮮明性的自媒體傳播內容,將鄉村文化與鄉村體育精神一同傳播出去[5]。體育特色運動比賽就是鄉村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主要媒介途徑,通過體育特色運動比賽的基本屬性、賽事倡導以及體育精神與堅持宗旨,與鄉村發展歷史以及特色性的地域鄉村文化相互連接,傳播賽事信息的過程中也一樣將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地域特色、風土人情、民族精神等鄉村文化層面信息一同傳給更多的人,將體育特色運動與鄉村地域文化內容相互結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賽事主題宣傳,實現鄉村文化的對外傳播以持續交流。
宣傳加強以鄉村地域特色為主的體育賽事品牌文化,是自媒體視閾下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有效實施策略之一。而體育賽事又是一種隨著社會發展而誕生的產物,因此體育賽事在世界各地也更加注重于地域文化的品牌構建與文化內涵傳播,這也是體育賽事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將具有國際性與地域性的體育賽事與承辦地域的特色文化資源相互結合塑造并開發,以此來實現體育賽事與鄉村地域特色文化的良性資源結合,促進二者的協調發展。所有品牌的構建與傳播都離不開文化這一核心主題,如果一個體育賽事的品牌文化只具備外在而缺少內涵,沒有背后的文化追求,最后的結果也就只能是被人遺忘[6]。因此,只有特定的文化構建與傳播才是對于自身體育賽事的不斷創新與形象維護再結合一定程度上的質量與服務提高。
因此,在加強以鄉村地域特色為主的體育賽事品牌文化傳播過程中,想要獲得長久性的地域特色自媒體傳播發展,就必須要有科學的發展策略以及戰略性的發展角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去思考并且做出即時性的規劃。同時還要根據鄉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以及未來的鄉村發展趨勢對于體育賽事做出長期性的發展規劃。始終堅持科學、合理、有計劃、有步驟這幾個核心主題。同時還可以根據具體的體育賽事性質,打造出具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鄉村地域特色文化周期性或長久性體育賽事,結合鄉村文化與人文情懷為品牌文化的影響因素,實現自媒體下體育賽事品牌文化對于鄉村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推廣與傳播宣傳。地域性的特色文化一定是體育賽事品牌文化傳播的自媒體基礎,只有滿足了這一基礎的體育賽事才能夠擁有無限的魅力與鮮明的特點[7]。它能夠以有效的資源整合,實現鄉村地域特色文化以及體育賽事品牌的形象構建核心。為此,就應該構建出具有鄉村體育賽事品牌文化與鄉村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鄉村體育賽事品牌文化的自媒體形象構建與塑造,以體育賽事文化帶動鄉村的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得以實現有效的開發與保護,進而更加科學化的傳承和發展。
對于鄉村體育活動內容創新而言,雖然當前的理論階段已具備十分成熟的研究基礎,但其在活動內容上卻有待更新?;诖?,在實施鄉村體育活動內容創新的過程中,組織者在活動內容方面必須要做到努力創新,使鄉村居民能夠在鄉村體育活動內容中,不斷鍛煉自身的身體素養與精神意志,同時組織者還應清晰認識到根據鄉村居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鄉村體育活動內容以及課程內容,并在這一過程中區分專業與非專業的活動方向,突出鄉村體育活動內容的實用性與時效性。而在鄉村體育活動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組織者也應側重理論知識與運動項目實踐的權衡關系。讓鄉村居民在各種鄉村體育運動項目中,得到體育運動的愉悅感受。體育運動項目與傳統的全民運動等項目不同,其鮮明的對比在于不僅具有一定的環境要求,同時在運動技能水平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8]。而鄉村居民對于鄉村體育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則是其投入、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的關鍵,而非由于相應的體育運動技能。因此,組織者若依舊沿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活動模式與活動內容,過度重視鄉村居民在體育運動方面的技能訓練強度,這樣則會直接影響到鄉村居民對于體育項目的感受與參與性。基于此,組織者在體育運動教學內容方面則應鼓勵鄉村居民參與到更多的運動活動中,在課程內容方面以體驗式沉浸式為導向,讓鄉村居民在寓教于樂的環境中感受到體育項目自身的魅力,從而實現其綜合素養與身體素質的培養前提。
在推進實施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除場地季節等外部因素影響外,鄉村體育教育人員不足也是影響其鄉村校園運動教學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因[9]。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鄉村地區很多學校在運動方面均缺乏專業的體育教師,很多體育教師對于運動課程在專業性與課程種類方面的認知也有待提升,很多教師在任職之前均未接觸過體育運動,因此在很多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上均無法實現其自身的專業性,這也導致很多學校在開展鄉村校園體育運動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教師指導不當或教學項目教學計劃缺乏專業性的問題?;诖耍粝胍獙崿F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更好成效,則應積極引入高質量體育運動教學人才,從而不斷擴充自身的鄉村校園體育運動教學隊伍,讓鄉村學生能夠得到更為專業的體育運動教學指導。在這一過程中,各鄉村地區的學校應積極聘請更多體育專業的任課教師,以外聘的形式對鄉村居民進行專業課程指導。與此同時,各地域中的鄉村學校還可進行定期或非定期的體育專業培訓,組織校內各體育教師參與到專業的體育項目培訓之中,從體育教育理論與體育運動實踐等方面入手,讓教師能夠充分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指導技巧,從而更好的培養鄉村學生進行體育課程學習[10]。這樣不僅能夠提升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效率,同時也能增強鄉村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效果。而這一優化過程不僅是對于鄉村校園體育運動項目教學實施的促進,同時更是在極大程度上推進鄉村地區的體育運動校園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從體育賦能對于鄉村振興的景觀傳播作用、信息傳播作用,以及形象傳播作用來看,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質內涵不僅僅在于短期可見的“表面工程”,更重要的賦能促進性同樣也表現在“文化賦能”這一范疇之中。所以在未來的體育賦能鄉村振興探索過程及實踐路徑中,其實踐重點不僅要重視到短期成效,同時更要對其進行深度賦能,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鄉村體育格局的自覺性、自主性,以及自律性發展格局?;诖耍w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則應堅持以“文化賦能”作為最終導向,宣傳以鄉村地域特色為主的體育賽事、創新鄉村體育活動內容、引進高質量體育運動教育人才,由此真正實現體育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