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江蘇省如皋中學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學生對運動的喜愛、促進學生健康與全面發(fā)展是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基本理念。為貫徹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有效參與體育與健康課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分層教學的構建。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因材施教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教學具體落實到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之中,能夠打破統(tǒng)一化模式,讓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參與訓練,獲得充分的自主發(fā)展空間。但是,目前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分層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師對分層教學的理解較為單調、分層教學的分層依據(jù)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分層教學方式不合理等等。針對此,教育工作者應深入理論研究,結合教學實踐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進而形成更加有效的分層教學策略。
學生的個體差異存在顯著的不同,這些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性別、興趣偏好、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多個維度,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差異,分層教學才有了實施與應用的土壤。
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第一步,而關注學生身心綜合發(fā)展情況則是教師在分層中需要考慮的重點。具體來講,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完成分層:
第一,全面調查,綜合分析。教師要確保分層合理,就需要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觀察,如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興趣、訓練任務完成度、體育項目測試結果等,爭取最大限度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并能夠對他們予以準確的定位分層。
第二,做好調查,初步分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水平假設,即基于對教材與學情的了解而做出經(jīng)驗分析,對學生的不同層次形成大致的預設;其次,展開問卷調查,依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進行設計,著重體現(xiàn)對學生身心狀態(tài)的考察;根據(jù)調查結果,教師要對此前的假設進行修訂,過高就調,低過低就調高,以達到最貼近學生的身心水平為目的;層次劃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可以由低到高劃分為不同層次。
第三,合理分層。在明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后,教師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層。原則上,教師要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層次考察為依據(jù),在綜合考慮全班每個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前提下,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等,將他們分為不同的層次。隨著教學工作的推進,教師要隨時對層次進行調整,以保護和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綜上,通過學生分層,教師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運動能力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科學的分成幾組。這樣在后續(xù)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就可以針對各自水平相近并區(qū)別對待,根據(jù)學生在性別、性格、經(jīng)驗、運動能力等層次下進行精準指導,從而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身心層面都能得到最好的發(fā)展和提升。
在分層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應重視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分層設計。例如,在高二年級(水平五)“籃球運動”的分層教學中,教師從整體上明確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籃球側掩護配合當中的“擋拆”配合的技戰(zhàn)術,基本掌握側掩護后的后轉身“拆開”跟進動作及運用時機,能夠在半場“二對二”、“四對四”和“四角掩護配合”的實踐中運用;通過雙腳移動快速運球、四線折返跑、仰臥舉腿和二人傳接球跑等練習,發(fā)展協(xié)調、靈敏、速度、耐力和力量等體能,促進其全面發(fā)展。通過對學生間互相尊重、互相促進、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以及學生的認真努力等行為的肯定和鼓勵,促進學生的健康行為得到強化。同時在課堂中努力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課堂氛圍,借由籃球這項運動來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根據(jù)整體的目標要求,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行細化,明確他們應達到的不同層次,進而為學生參與課程學習提供指導。
在學習目標的指導下,教師對教學內容也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學生層次進行了差異化設計。其中在課的準備環(huán)節(jié)中,要求通過各種形式的熱身跑、拉伸準備操和全場運球練習,讓學生熟悉球性、熟練徒手掩護和后轉身跑動作,從生理和心理上為他們進入主題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準備。這部分內容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在主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安排了復習掩護后運球突破上籃、側掩護后“拆開”跟進接球上籃(“擋拆”配合)。對于身心素質欠佳的學生,教師則降低上籃的難度,為學生提供動作分解的示范;對于身心素質較好的學生則提供自主訓練機會,確保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側掩護配合,提高掩護的成功率。在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安排了雙腳移動快速運球、四線折返跑、仰臥舉腿、撐球俯臥撐和二人傳接球跑做持續(xù)性練習等項目,并通過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形成分層指導。
這樣的教學設計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參與運動訓練的需求,為后續(xù)運動鍛煉的游戲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讓不同層次學生能夠獲得平等的運動機會,并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健康行為、體育品德。
例如,在高二年級(水平五)的“跨欄跳”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下肢力量、身體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等存在顯著差異,且思維活躍成都,學習欲望,挑戰(zhàn)自我的熱情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展層次采取了差異化的指導。教學過程主要依據(jù)中國健康體育課程模式“運動負荷、體能練習、運動技能”三個關鍵點進行設計,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精講多練”的原則,減少不必要的隊形組織調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去學習運動技能和體能。運動技能的學習體現(xiàn)結構化技能教學結合完整教學,難度從低到高,層層遞進,逐漸消除學生對欄架的畏懼心理,讓每一個層次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同時,教師還采取了比賽教學,讓不同層次學生組成比賽小組,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訓練中,欄間跑重心、速度、節(jié)奏技術,這屬于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身心素質偏弱的學生在最初接觸跨欄的時候,會對欄架有一定的畏懼心理。教師針對這一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練習時從低墊子過渡到低欄架,從側面到正上方,同時采用音樂來逐步消除學生對欄架的畏懼心理,為后續(xù)連續(xù)跨越標準高度的欄架做好鋪墊。當然,對于身心素質較好的學生,教師則適當調高難度,并根據(jù)學生情況采用兩個矮墊子和兩個低欄架進行練習,讓學生在接受挑戰(zhàn)的過程中不斷激發(fā)潛能。
在這一教學指導中,分層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讓他們了解“重心高”“頻率快”“節(jié)奏強”的欄間跑特點對跨欄跑成績的影響,促使他們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強化協(xié)調、靈敏、速度、爆發(fā)力等身體素質的訓練,同時通過運動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身心素質較差的學生形成自信、勇敢、果斷、不畏困難等心理素質,讓他們在跨欄練習中能夠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
在高中體育與健康分層教學指導中,教師要從整體上進行規(guī)劃,做好教學安排,并將不同層次學生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融為一體,突出學習、訓練與比賽的整合設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發(fā)揮學科的育人價值。
例如,高二年級(水平五)“排球運動”的教學指導中,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引導不同層次學生展示自己的運動個性。其中在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教師從打墊練習、傳墊練習等排球基本組合技術到“中一二”進攻與“邊一二”進攻戰(zhàn)術的學練,再到技戰(zhàn)術在比賽中的應用,[1]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難度差異的訓練項目,讓他們的排球技能都能夠有所提升。例如在“中一二”進攻戰(zhàn)術的指導中,教師構建比賽情境,結合運動場的情況指導學生接發(fā)球時,要求前排3 號位隊員做二傳,將球傳給前排4 號位和2 號位隊員扣球的進攻形式。當然,針對身心素質欠佳的學生,教師降低戰(zhàn)術配合要求的標準,為學生之間的配合提供充足的反應時間,促使學生循序漸進,掌握排球戰(zhàn)術。在體能練習中,教師設置了速度、力量、耐力、靈敏等訓練項目,其中包括開合跳、原地高抬腿、向前交替踢、腿胯下?lián)粽?、側臥擺腿、平板支撐交替腿、兩頭起、俯臥登山、俯臥撐。針對不同層次學生教師的要求也各有差異,以保證每一個層次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訓練,循序漸進提升體能。同時體能練習所強調的補償性、全面性、多樣性等關鍵點,調動了不同層次學生體能練習的熱情,激發(fā)了學生迎難而上、勇攀高峰的精神與意志品質。在訓練指導中,教師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場地器材、減少隊形調動,利用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提高練習的密度和強度。同時通過巡回指導、積極點評、師生互動,增加不同層次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探究。
綜上,在分層教學指導中,教師應對教學手段進行管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根據(jù)學生所處年齡的心理特點,采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讓分層教學目標真正滲透到學生之中,為學生展開個性化的訓練提供有效指導。
教育專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個人身上的表現(xiàn)有不均衡現(xiàn)象。”這說明不同主體之間存在個性差異。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要正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以幫助全體學生共同進步,從而將因材施教落到實處。
評價分層是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分層的目的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努力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原有的基礎上取得進步,[2]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優(yōu)秀的自身。在高中體育與健康分層教學中,高效課堂的主要評價標準是學生的課堂參與情況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高效課堂教學其實就是投入、學習和運用;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學生需要采取不同授課方式,重點關注學生的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比如,對于運動能力不足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往往不佳,甚至對于運動鍛煉存在自暴自棄的心理。這時,教師在課堂上就不能一味地封堵學生的不良行為,而是要結合他們的特點去認真疏導,通過激勵式評價讓學生體驗到體育運動的樂趣,進而逐漸產生運動鍛煉的動機。這樣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關心與重視,漸漸地也會形成自身參與運動鍛煉的自信。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的評定、知識與技能的評定、運動參與學習態(tài)度的評定、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的評定。針對不同的評價內容,應有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手段;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也促進了評價方法、形式和手段的多樣化。在分層教學的似乎減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是必要的,教師不僅自己要對學生進行評價,還應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并通過行為觀察、情景測驗、學習日記、成長記錄、運動設計與表演、體能測試等方式綜合展現(xiàn)不同層次學生在運動中的表現(xiàn),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提供反饋和指導。
綜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中體育與健康的分層教學是一項繁雜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作為體育教師,只有改變觀念,與時俱進,以科學的、人文的態(tài)度,求真的精神來研究教學評價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合理運用,高度關注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過程,才能不斷地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參與運動的欲望,讓學生不斷發(fā)掘運動潛能,在運動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3]
總之,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中針對不同學生實施分層教學,能夠讓每個學生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自身優(yōu)勢,增加對體育的熱情。上文結合體育教學實踐對分層教學的應用提出了幾點建議,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參考,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所以,教育工作者應進一步展開教研工作,深入研究分層教學理念,結合實踐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幫助不同層次學生體驗運動的快樂,促使他們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喜歡運動、愛上運動,發(fā)掘他們最大的潛能,促進其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