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平 程穎 李修宇
摘 要:本文以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課程為例,探索高職專業課程中進行專業技能培養和價值引導的教學方法。結合課程定位、教學內容,依托課程每個學習情境內容特點進行思政設計,全力構建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滲透到章節中,做到培根于無形、潤物于無聲,探索出一系列的有溫度、有廣度、有深度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為“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課程”專業課程思政設計提供了相關思路。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 課程思政 電機 實施路徑
1 前言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1]。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及教師發掘各類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開展了許多實踐育人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2]。但在教學實踐中專業課程里注入思政元素,找到契合點,依然有諸多困難。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社交的多元化,精神文化的豐富性及知識結構的多維性。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單一捆綁式教學已不能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發展的需求。如在專業課程中生搬硬套思政課程,往往會引起學生沒興趣、抵觸情緒,適得其反,造成專業課程也沒有上好[3]。課程思政要根據專業課程特點具體課程具體分析,要抓住新時機將新時代主題貫徹專業課程中去,要利用新形勢引導學生全面客觀認識世界的發展。課程思政強調主戰場和主渠道,結合具體專業課程在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2 整體設計
2.1 課程定位
“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課程產生于“新興產業”背景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將價值塑造和技術培養交叉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德技并修、技能強國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目前,我校將“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課程納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有助于學生對新能源汽車“三大電”知識結構理解,也重在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專業課程的思政內涵。使得我校更好的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立足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實踐,以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為對象,主要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正確的保養與維修,使用特點及評判指標內容進行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車,熟悉新能源汽車行業,喜歡自己的專業,進而更好的敬業。課程在設計上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正確的價值規范,將其具體化、生動化的融入章節,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把個人理想融入中華民族復興的事業中去,最終達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4]。
2.2 教學內容
“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課程采用的是北京郵電大學出版李瓊主編的教材共計十三章內容。電機是新能源汽車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電機部分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性能好壞、使用壽命、負載能力等關鍵性指標。教學內容依據裝備制造類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參照智能新能源汽車 1+X 職業技能等級考核模塊要求。對標電機裝配、電機性能測試、電機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等崗位需求,培養學生對各種主流電機的技術分析能力、對驅動電機系統工作過程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對電機及傳動系統的拆裝能力、對電機及傳動系統的檢修能力。結合培養方案,依托區域資源對本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探索與實踐,在學生學習的思政元素方面進行深度開發,追求專業教育和價值塑造相統一。教學內容以“技能培養+價值引領”為核心,體現的是新興產業中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講好科技與人文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技術原理回應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引領學生,給學生弘揚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3 課程思政的實施
本專業課程主要從十三個學習情境來介紹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以十三個教學內容作為課程思政載體,結合每個學習情景教學內容特點,探索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環節,積極運用適合現代職業教育特點,將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入教學過程,在講授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實現課程思政教育,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3.1 學習情景一: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認知
思政設計:教師通過官方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展示講解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汽車已成趨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換道超車”迅速崛起,引起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電機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之一,學好過硬本領,投身產業報國的“家國情懷”。
3.2 學習情景二:新能源汽車電機驅動系統與傳動系統
思政設計:教師采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解電機驅動系統與傳動系統的特點和技術參數,講解技術成長規律:“打牢基礎 →掌握流行→了解前沿”,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要腳踏實地、打牢基礎、積水成淵、高瞻遠矚。認識到只有自己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啟發年輕一代應如何學習、研究技術,引導學生樹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
3.3 學習情景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發展歷史與趨勢
思政設計:教師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教師解讀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國家重要文件精神及觀看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發展史視頻。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和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社會現實、政策法規等分析成與敗、得與失,讓學生在進行討論時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史、中國汽車的發展歷程,感悟時代的偉大,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3.4 學習情景四:功率半導體器件
思政設計:教師采用案例教學法,引出國內功率半導體器件需求旺盛,但國產功率半導體器件產能不足、性能較差等問題,整個行業對于國產汽車功率半導體器件的崛起開始抱以更高的期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了解民族企業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5 學習情景五:功率變換電路
思政設計:教師通過講解交流電與直流電的變換過程,通過觀看原理視頻《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功率變換電路》,講解的功率變換電路核心技術,引導學生了解這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歷史,中國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既不封閉保守也不盲目自滿,逐漸進入了國際競爭中行列。結合國際形勢討論關鍵核心技術在競爭中對企業的重要性。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社會責任感。以此教育學生,激發同學們科技報國的志向。
3.6 學習情景六:直流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思政設計:教師通過在直流電機的調速控制實踐教學中,講解直流電機的調速控制方法,通過觀看視頻《直流電機結構》《直流電機工作原理》,引導學生勤學善思,開拓創新思維,運用所學知識制作直流電機模型。通過工作原理圖的構建,引導學生細化課程重點、難點,掌握最新科學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3.7 學習情景七:無刷直流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思政設計:教師在講授無刷直流電機的結構時,通過觀看視頻《無刷直流電機工作原理》,講解無刷直流電機與直流電機的區別,引導學生勇于摒棄“老辦法”、開拓創新,無刷直流電機一種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是學以致用,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3.8 學習情景八:交流異步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思政設計:教師在講授交流感應電機時,讓學生了解是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交流發電機并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交流異步電機模型和感應電機,培養學生的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樹立不斷創新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9 學習情景九:永磁同步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思政設計:教師在講授永磁同步電機的結構與性能時,通過對比國內外特斯拉車載交流異步電機和比亞迪車載永磁同步電機的性能參數,講解國際競爭和高端技術封鎖的現狀。拓展講授我國新能源汽車普遍采用永磁同步電機的原因及技術優勢。讓學生了解我國所擁有的稀土優勢,堅定技術路線,增強“四個自信”。
3.10 學習情景十:開關磁阻電機及其控制技術
思政設計:教師在講授開關磁阻電機的驅動控制技術時, 通過觀看行業專家學術報告視頻,引導學生勤學善思、潛心向學,致力于技術研究,引導學生樹立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11 學習情景十一:輪邊、輪轂電機的工作原理與應用
思政設計:通過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帶領學生回顧“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維修業的發展成就, 了解“十四五”時期新能源汽車維修業發展的趨勢,輪邊、輪轂電機目前理論不成熟,應用并不廣泛,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立足崗位服務國家發展的時代責任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了解我國輪邊、輪轂電機的發展與未來趨勢,小組匯報分享,讓學生具備團隊合作精神,樹立科技報國志向。
3.12 學習情景十二: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更換
思政設計:通過項目導向教學法,讓學生分組協同對校內教學車進行電機更換,將企業一線的技術標準和工作案例引入課堂,再現各種環境下如何克服困難完成驅動電機的更換;講解更換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成長為企業骨干人才的經歷等,以此幫助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學生成為有責任有擔當的新一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6]。
3.13 學習情景十三: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控制系統的檢修
思政設計: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如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啟動困難或者不啟動的故障診斷與排除實施過程中,不僅要熟悉理論電路圖,還要正確指認電路圖模塊對應實車位置,熟練掌握故障檢修常用工具。避免學生紙上談兵,眼高手低的現象。在操作過程中要首先做好安全防護,正確使用萬用表測量,根據測量數據準確診斷,最后順利排除故障,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職業素養。
4 教學成效
“新能源汽車電機及傳動系統拆裝與檢測”程思政的教學成效主要來自于教師情懷、課程資源、課堂設計,去感染學生、引領學生,課堂參與度顯著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全面增強。課程思政靈活運用了多樣化教學資源,虛擬仿真軟件等新技術、新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鍛造實踐能力。畢業生廣泛分布在安徽全省乃至整個長三角新能源汽車企業,其中一部分已成為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中流砥柱。
5 教學特色
校企共育人才模式,我校與蔚來汽車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共同打造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的產業學院。以校友勞模為楷模,豐富思政課程元素。學生職業技能符合企業崗位需求,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學生到合作企業進行實習拓展,注重教育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勞模育人實踐,精心培育工匠精神。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德技兼修理念貫穿教與學全過程,將思政教育與教學相融合,以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培養有能力、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形成專業課程思政互融模式,全面推進“三全育人”,落實勞動教育,加強體育和美育,樹立工匠精神,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基金項目: 安徽省自然科學重點項目(2022AH052792)2022年度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教育教學研究規劃課題(Azcj2022081)2021年安徽省級質量工程項目(2021xdxtz008)安徽工商職業學院課程思政建設項目(2022KCSZ30)。
參考文獻:
[1]王鋒,潘夢鷂,甘俊旗.高職工學類專業課課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學過程實施探索——以新能源汽車驅動控制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觀察,2022,11(28):84-87.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28.019.
[2]敖亞.基于《新能源汽車使用與維護》的課程思政探索和實踐[J].時代汽車,2023(08):56-58.
[3]馮淑慧.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推進的三重邏輯[J].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6):35-40.
[4]羅龍江.職業本科《新能源汽車構造與維修》課程思政實施探究[J].時代汽車,2023,No.401(05):52-54.
[5]張菊霞,張啟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應然之意、推進向度與實踐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02):35-40.
[6]王靜.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J].時代汽車,2023,No.402(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