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偉
【摘 要】教育論文寫作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有助于教師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然而,當下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成果豐碩,論文成果卻寥寥無幾,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不知道論文寫什么、怎么寫。本文以教育論文的選題為切入點,從選題的價值意義、基本原則和一般路徑入手,對高質量教育論文的寫作提出了相應策略,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
【關鍵詞】教育論文 選題價值 一般路徑
教育論文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和可供借鑒的教育教學思想或方法的理論性文章。教育寫作是提高教師自身教育理論水平的重要途徑,是促使教師深度思考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載體。教育寫作可使教師的學術思維更縝密,教育思想的表達更精準[1]51;可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造出一定的社會價值??墒钱斚略S多教師課堂教學成果豐碩,論文成果卻寥寥無幾。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有的教師工作量大,無暇顧及論文寫作;有的教師難以將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但更多的教師是不知道論文寫什么、怎么寫。
一篇高質量的教育論文,一定是主題明確、引人思考、可供借鑒的,能讓讀者產生共鳴,有讀下去的愿望。那么,如何達成這樣的目標?選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選題的價值意義
論文選題是指一篇論文所要論述的主要問題。作者一般都是在分析大量研究材料的基礎上,選定論文寫作的方向。但是,少數教師并沒有過多地重視選題,只是簡單地選擇自己想寫或感興趣的題目,缺乏深入、系統的思考。事實上,選擇一個合適的主題,需要經過多方思考、反復推敲。著名哲學家張世英認為,能提出像樣的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說它不容易,是因為提問題本身就需要研究。問題提得像樣了,這篇論文的內容和價值也就很有幾分了。無論是進行一般的作文寫作,還是進行教育論文的寫作,選題都應具備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理論意義
論文主題需要作者通過實踐研究,依據具體材料提煉出觀點和見解后確定。選擇主題的過程也是進行理論思維的過程,只有重視理論、夯實理論基礎,才能在理性、理念的交融中尋找選題。有理性思維的題目,往往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對未來的實踐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可以引發讀者進行理論研究,尋找理論支撐,開拓并深入研究新的領域??梢?,確定合適的論文主題對教育理論研究具有推動作用。
2. 現實意義
選題的現實意義,是指文章的主題內容可以解決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是教育發展研究的最終目的。教育論文往往來自教學一線的實踐研究,高質量的論文選題一定是基于教育前沿且符合今后教育發展的方向,能啟迪同仁思維、推動教育發展。教育論文的選題應從現實出發,基于教育教學現狀,切實服務于教師成長和學生素養的發展。
教師只有站在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思考論文的選題,才能真正有效提升教育論文寫作的質量,為后續的論文寫作提供基礎支持。
二、選題的基本原則
那么,怎樣選題,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才能使一篇文章具有生命力,能夠引發讀者共鳴,并具有可借鑒性?我們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 創新性
教育論文的主題應選擇與當前教育背景相契合的問題,是當前多數人忽略的或沒有找到合適解決策略的實踐內容。題目要新穎鮮明,可以體現在形式的創新、構思的巧妙、表述的奇特上[2]。選題要挖掘實際價值,能給人以啟發,讓讀者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有利于讀者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教育生活并獲得新的啟示。
2. 概括性
題目是一篇文章思想的高度概括。它表明作者所要表達的主要目的、內容和對象。論文題目概括全文內容,凝練、聚焦,才能保證整篇文章的品質,增強文章論述的邏輯性,有效打開后續論文寫作的范圍、思路、方法、結構等。
3. 深刻性
教育論文是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的結果,應科學、正確地反映教育規律,將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管理方法等與理論相結合,科學地運用原理。教師對材料的開掘要深入,對問題的看法要深刻,對觀點的論述要透徹。
4. 豐富性
論文內容應是教育實踐的反映,應結合學生實際和教育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撰寫。論文是研究的成果,教師要在寫作前獲得第一手數據和資料,再對其進行篩選、分析、整理,做到數據翔實、內容真實,進而使論文內容豐富、耐讀。
三、選題的一般路徑
1. 從班級管理中發現主題
藝術源于生活。同樣,教育寫作的主題也源自教育生活。教師每天會遇到活潑多樣的學生,經歷林林總總的事務。其中,總有一些人和事與眾不同,能引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的心靈受到震顫,而這些人和事就可以作為我們寫作的內容。
比如,在我的班級管理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小事。有一次早讀,我發現有未裁開的書頁,便向學生借小刀,只聽啪的一聲,一把小刀飛到了講桌邊,險些掉到地上。原來是穎菲同學扔給我的。用完以后我走下講臺將小刀遞還給她,并對她說了聲“謝謝”。沒想到第二天,她遞給了我一張紙條,檢討了她當時扔小刀的魯莽行為,并向我道了歉。我沒想到孩子的心思竟如此細膩,更沒想到自己走下講臺把小刀還給她和那聲“謝謝”會在不經意間產生這樣的效果!從那以后,我每次改完作業總是整齊地搬進教室,再讓學生有序地發到每個人手中。用完東西歸還給對方時也會及時道謝。漸漸地,學生在我的影響下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
這樣的教育案例來自我自己真實的教育生活,我及時整理并撰寫成了教育敘事《小刀為何向我“飛”來》,并發表在《德育報》上。此外,還發表了《別讓愛成為傷害》《不妨換一種方法試試》等教育敘事。教育寫作的主題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教師是否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
2. 從教學反思中提煉主題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過去的課堂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和總結,是教師提高自身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和有效手段,也是教育寫作的主要內容。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因此,教師要善于反思,從教學反思中尋找教育寫作的主題。
在一次市級語文教研活動中,我聽了幾位名師的課。這些課雖然看起來氣氛熱烈、精彩紛呈,但我對其中部分環節的設計與處理有不同的觀點。聽課結束后,我對其中的四節課進行了總結、反思,并結合當時討論熱烈的“有效教學”話題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寫成文章《由公開課生發的思考—兼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發表在了《小學語文教學》雜志上。此外,教師應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養成每節課后及時記錄、整理反思的習慣,從不同教學設計的對比、方式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進行課堂觀察,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及解決策略,這樣才能找到教育論文寫作的主題。
教學反思須緊跟時代熱點,并以之為突破口,選擇合適的角度進行剖析,持之以恒,自然能生發出對教育的理解。因為堅持反思,我先后發表了《反思語文教學中的失“度”現象》《高年級,別冷落了“字”的教學》《警惕盲目的“有感情朗讀”》《讓語文課走在語文的路上》等文章。
3. 從教育閱讀中尋找主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庇休敵霰叵扔休斎?。教師在進行教育寫作的同時要大量閱讀,除了閱讀本學科的專業書籍,還應該關注教育領域的新形勢、新成果,多讀名家大師的專著,在書籍中與大師對話。名家大師的教育教學理論專著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可以有效作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當把理論與實踐有效連接并取得預期效果時,一篇教育論文就有了基本框架。
比如,讀了王尚文教授的專著《語文品質談》及文章《緊緊抓住“語文”的韁繩》,我對語文意識的認識更加清晰、深刻,我圍繞語文意識先后寫了九篇論文,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學主張。2015年,我還出版了個人教學專著《帶著語文意識上路》。讀完王尚文教授的《語文教學對話論》,我又寫了“對話”類論文六篇。
此外,教師還應該經常閱讀教育期刊,特別是自己想要在上面發表論文的期刊。了解期刊的辦刊特點,便于自己投稿時有的放矢,提高中稿率。我訂閱了大量貼近教學一線的刊物,在了解了刊物特點及用稿需求后,先后發表了《一首愛與忠誠的心靈贊歌—<夏洛的網>教學實錄與反思》《回歸語文課堂的本身—竇桂梅<皇帝的新裝>教學賞析》《探尋文本的核心價值—二教<蒲公英>》《在“感動”中抒寫感動—<學寫“感動校園十大人物”頒獎詞>教學設計》等文章。
教師閱讀教育專著、教育期刊,能夠學到知識、受到啟發,進一步產生對教育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有可讀性。
近年來,我結合自身對教育的理解水平、研究能力以及對資料的占有程度,由原來撰寫反思類文章逐步向教育論文轉變,先后發表了《視域融合下“生本對話”的思考與踐行策略》《生本對話:閱讀教學方式的有效轉變》《基于“兒童成長”視角下個性化體驗的實踐策略》等。
教師要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就要對某一領域教學理論的發展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力求通讀具有代表性的專著,留心觀察,注重積累,認真研究他人的研究成果,這樣進行教育寫作才能得心應手。
4. 從教學改革中梳理主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等方面,相較以前都有了很大改變。教師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結合自身學科教學實際,分析其中的變化和原因,也可以找到很多寫作主題。
比如,《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突出課程內容結構化,探索主題、項目、任務等內容組織方式”[3]。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在本校語文學科組首先提出了“單篇文本任務群設計的研究”。教師們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設計出了大量鮮活的教學案例。我也結合教學實際撰寫并發表了《單篇文本任務群設計的思考及踐行策略》《單篇文本中學習任務的建構策略》等文章,同時還帶動其他學科教師對大單元、大概念、大任務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嘗試。
從教學改革實踐中開發選題,既要有高遠的視野和格局,又要有田間地頭的腳踏實地;既要將宏觀政策與微觀反思相結合,又要將大概念與自己研究的小目標相結合[1]52。教師只有從“大概念”到“小目標”逐步聚焦,指向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熱點、難點話題,并進行深入研究,才能發現其背后的問題,找到教育寫作的主題。
5. 從課題研究中選擇主題
選擇主題的過程本身也在提高教師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是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的重要路徑。我們應始終圍繞學校教育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找準科研與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以實現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從研究的課題出發,選擇合適的論文主題,可以更好地提煉思想,促進教學。
我曾經主持過江蘇省“十三五”重點規劃課題“兒童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結合此課題,我從教師行為、課堂變革、學生發展等方面尋找策略、路徑和方法,圍繞該研究課題先后發表了《核心素養視域下語言建構與運用實施路徑》《核心素養背景下語言建構與運用策略》《兒童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三篇論文,此研究成果還獲得了南京市教育科研創新成果一等獎。
教師只有扎實進行教學實踐,才能在上課、聽課、作業設計中發現教育論文寫作的素材。而對這些經驗、體會進行總結和反思,分析其中的原因,結合教育理論,才能找到合適的選題。教育論文的寫作,需要我們對教育理論和方法不斷學習,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并不斷反思、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有效輸出。
參考文獻
[1] 應嘉.中小學教師學術寫作的選題方法與改進建議[J].教育參考,2020(5):51-55.
[2] 吳舉宏.教育教學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2(11):32-3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1.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