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雷 張芳 趙予 袁利艷
(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 開封 466100)
我院住院藥房工作人員不足,但院內退藥現象經常發生,嚴重影響我院住院藥房的工作效率[1]。為提升醫藥護團隊服務水平,減少退藥事件的發生,促進三甲醫院建設順利通過評審驗收,我院于2019 年7 月應用計劃-執行-檢查-行動(plan-do-check-action, PDCA)管理方法持續改進退藥問題[2-3]。通過實施PCDA 退藥管理,我院住院藥房退藥率明顯降低,減少了醫藥護人員的無效勞動,提高了醫務團隊的服務效率,在我院順利通過三甲醫院評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住院藥房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中提取實施PDCA 退藥管理前1 年(2018年7 月—2019 年6 月)、后1 年(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每月處方量和退藥量等數據,計算每月退藥率。以實施PDCA 退藥管理前1 年退藥率為對照組,實施后1 年退藥率為觀察組。
PDCA 退藥管理4 個步驟包括:①計劃(plan),藥房工作中發現住院患者退單數量多,嚴重影響住院藥房日常調劑工作。因此我院成立以藥學部主任為組長、住院藥房負責人為副組長、其余藥房工作人員為成員的退藥管理工作小組;調研當前退藥率與其他醫院之間的差距,分析每個月退藥總金額或退藥單數排名前10 的科室;記錄分析導致退藥的主要原因;設定各科室退藥率目標值,然后制定相應的對策。②實施(do),分階段逐步規范退藥流程、對退藥率較高科室進行績效考核。③檢查(check),比較退藥率與目標值差距。④行動(action),設定標準退藥流程表,每月向質管辦例行上報退藥率、退藥金額、退藥單數前10 科室,總結并處置遺留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 循環。根據PDCA 循環要求,退藥管理小組每季度進行計劃(目標退藥率降至1.5%)、實施、檢查、總結,根據目標完成情況轉入下一個循環,并于2019 年7 月做退藥醫師簽字和批號登記(第1 步)、2019 年10 月做第1 步聯合退藥原因登記(第2 步)、2020 年1 月做第2 步+科室主任簽名(第3 步)、2020年4 月做第3 步和上報醫務部通報退藥率前10 科室(第4 步)等退藥管理措施。
統計PDCA 退藥管理實施前后1 年的退藥原因和頻次,以及年(月)退藥率。因疾病譜的季節性、農忙與節假日、藥品集中采購政策等原因,每月住院患者總量、處方量和退藥金額差異較大,本研究以每月退藥率和年度退藥率作為主要觀察指標。年(月)退藥率=年(月)退藥量/年(月)處方量×100%。
采用SPSS 19.0 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PDCA 退藥管理后,我院住院藥房年退藥率逐步降低,由年退藥率4.01%下降至年退藥率1.88%(表1,P<0.05)。

表1 PDCA實施前后住院藥房年處方量、退藥量、退藥金額及退藥率分析
經4 個PDCA 退藥管理循環,退藥率均低于PDCA實施前的退藥率,住院藥房退藥率由最高4.32%降至最低1.30%,最高降幅達69.9%(圖1)。在4 個PDCA 退藥管理步驟中,第2、3、4 步采取退藥醫師簽字和藥品批號登記的退藥管理措施后,與第1 步相比退藥率均降低(P<0.05);采取第4 后退藥率與第2 步后相比較,平均月退藥率也明顯降低(χ2=5.983,P<0.001),并降至1.5%以下。

圖1 退藥管理實施前后月退藥率
統計PDCA 退藥管理實施前后1 年的退藥原因和占比,更改治療方案、藥房無藥、患者出院和患者拒用均為主要退藥原因,其他退藥原因還有患者死亡、患者轉科、長期醫囑未及時停、醫囑開具錯誤、醫囑執行錯誤、手術備藥未用完、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等(表2)。

表2 PDCA退藥管理實施前后1年的退藥原因和占比[n(%)]
住院藥房退藥方面一直是醫院藥品管理中重要的問題之一[4]。國家頒布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規定:“為保障患者用藥安全,除藥品質量原因外,藥品一經發出,不得退換。”[5]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患者拒用、死亡、轉科、出院、更改治療方案、手術備藥未用完、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無藥等原因,臨床退藥無可避免[6-7]。退藥工作不僅會造成藥品損耗,而且占用醫師、藥師、護士、物流等多部門工作人員時間和精力,導致醫院人力成本增加[8-9]。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提高住院藥房工作效率,我院住院藥房成立退藥管理小組,采用PDCA 方法,根據每月退藥率的反饋信息,逐步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降低了住院藥房退藥率,減輕了醫、藥、護、物流等多方面的工作量,并幫助醫院順利通過三甲評審。事實證明,采用PDCA 方法實行退藥管理是非常有效的。
通過本次研究,針對更改治療方案、患者出院、患者拒用等原因,藥學部聯合醫務部、護理部開展加強退藥管理的培訓和提升醫患溝通能力的培訓、規范退藥的流程(開單醫師姓名簽字、護理登記退單藥品批號效期信息、注明退藥原因、科室主任簽字)、開展醫囑點評規范合理用藥等措施,對處方合格率低的科室進行督導反饋。“患者轉科”時可以將藥物一起轉科、“患者拒用”應分析其拒絕用藥原因,根據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針對藥房無藥的原因,可以在院HIS 系統上做一個模塊,一個藥沒有其他藥連帶開不出;同時,退藥管理小組組長督促藥品配送企業、藥庫管理員保障藥品的臨床供應并對短缺藥品進行預警等。
對長期醫囑未及時停止、醫囑開具錯誤、醫囑執行錯誤、不合理用藥、患者非計劃出院等原因造成的退藥,涉及責任醫生的責任心或是醫德等問題,可將其納入績效考核指標。住院藥房退藥管理人員每月對退藥率、退藥金額、退單數量前10 科室例行上報至質管辦,進行相應的績效獎懲。因處方用藥不當而退藥給醫院造成的經濟損失,部分由開具處方的責任人承擔。如因明顯違規用藥而造成患者退藥,經濟損失由責任醫師全部承擔。藥劑科每月匯總退藥憑據報醫療管理部門,經醫療管理部門核準后交經營辦,由相關科室獎金中扣除退藥手續費和應由責任人承擔的損失藥費。
如圖1 所示,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現象,比如每次實施新的退藥管理措施的當月,退藥率明顯下降,且第2月也降低,但第3 個月卻逆轉增多,這也體現了退藥現象難以管理,退藥管理制度和考核必須嚴格執行,否則就會造成退藥率的升高,而且退藥管理制度需要根據臨床工作實際的可操作性、以及外部環境和條件及時調整,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持續升級,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進而提高工作質量。
除我院已采取的措施,同仁們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比如分析退藥原因、完善退藥制度、優化退藥流程、修改HIS 系統、提高藥師處方審核質量、提升醫生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水平等[2,10-14]。我們可以在藥品管理工作中,借鑒好的方法,探索出適用我院情況的方法和措施,不斷提升我院藥房工作效率,增強我院醫藥護團隊管理的水平。
我院在退藥率方面仍有進步空間,未來我們將運用PDCA 方法持續推進退藥管理,聯合藥學部、醫務部和信息科等部門,強化合理用藥,提高處方審核強度,提高醫藥護患溝通能力,完善HIS 系統,協調藥庫及時采購,以減少退藥發生,最終使住院藥房退藥率降至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