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超
【摘要】 高中物理課堂教育教學需要在教學目標、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之下,實現教與學的充分融合,從而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讓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自我消化、理解和吸收,從而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社會經驗,讓學生能夠加強物理知識的運用效果和效率.教學活動本身就是一種雙向活動,以往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學活動的初衷和目的,教師需要在有目的地創設課堂,有計劃地組織課堂,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知識學習的興趣,所以現在教師要借助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的全面優化和設計.
【關鍵詞】問題中心;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因為物理學科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教學深入程度較高,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理解能力,這就使得課堂教學的難度極大,教師以往在教學的過程之中,一直都在想方設法給學生創設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沉浸于物理課堂之上.但是現在教師需要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由以往的自己進行課堂創設,轉變成把課堂更多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優化自己的學習模式,完善自己的學習思路,進而提升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1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概述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先不給學生進行系統的知識的講解和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需要借助于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基礎知識儲備,選擇一定的方式給學生提出一定難度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個人思考的形式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去解決這一教學困難,從而讓學生從探究者的角度去思考知識,理解知識,學習知識.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學家孔子通過啟發式的教育,基于問題為中心的方式,使得教育教學更加良好的開展,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他們后續再對這些問題進行運用時,也能夠真正做到靈活使用,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最終能夠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認知心理學家指出信息加工的特征,認為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本質就是一個心理博弈的過程,是一個心理發展的過程,他們理解問題、思考問題、探索問題都需要一定的空間,往常教師對于整體的課堂安排過于滿,所以學生沒有自己的理解思考機會,他們對于問題了解的不夠清晰,甚至對于很多概念都只是死記硬背,很多學生都只是知道了概念公式,但是并不會靈活運用,所以現在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給學生進行問題教學方式的引入,幫助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尋找到一條通往目標狀態的道路.
綜上可以看出,問題在教育教學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問題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從而推動學生對于知識的分析研究更加深入、形象生動,讓學生從原本被動獲取知識,轉變成為主動接受知識,從而形成相應思維體系,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目標得到實現.實踐中以問題為中心進行課堂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雙向溝通交流答疑解惑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串聯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各類重難點知識,并且教師也可以對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環節進行答疑解惑,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友好溝通和交流.以問題為導向的知識體系構建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挖掘物理知識的核心和內涵,從而讓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最終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促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2 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意義分析
2.1 提高課堂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面臨著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也能感受到學生的學習壓力極大,教師的教學壓力也極大.如果教師想要讓學生在此背景之下獲得較為良好的學習成績,那么教師必須要著眼于如何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如何讓學生更具有學習的內驅動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之中,只有學生在內心里愿意去學習,主動去學習,那么他們的學習才能更具有針對性深入性和完善性.所以教師想要推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就不能以自己為主體進行知識的教學,而是應該實施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之中實現學習信心的提升,實現學習主動性的提高.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形成良好的互動,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促使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清晰和詳細,同時也能夠保證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靈活發展的狀態之下,進而幫助學生在自己理解知識的基礎之上,達到良好的記憶效果和理解效果.在實踐教學中通過問題的穿插和銜接,也能夠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能夠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夠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現有學習狀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向.
2.2 夯實物理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高中階段物理知識對于學生而言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理解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需要極力地幫助學生進行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得到夯實,在基礎知識扎實的前提下再進行拔高,才能夠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的.為此此時教師需要積極地調動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夯實物理基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問題的形式給學生展現他們的這一節課程所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了解自己所需學習的重難點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綜合學習,全面學習,高質量學習奠定基礎.
3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對策
3.1 轉變教學觀念
想要讓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教育教學水平教學理念得到更新和完善,那么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真正意識到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較為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也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通過情景來將所有的知識點串聯,實現問題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讓學生對于物理的概念理論公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改變學生以往對于物理課堂單調死板枯燥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的思維靈活.物理學科本身難度較大,學生擁有靈活的思維和開闊的的思路體系,才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效果不斷得到提高.
例如 在高中物理課堂的課本教學中講圓周運動時,教師就可以不直接將具體的知識點給學生進行滲透和講解,而是給學生設計問題情景,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圓周運動回答教師的問題,讓學生將圓周知識不斷深入到新的學習思維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物理概念、理解物理知識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圓周運動的理解深入程度,讓學生對圓周運動的思考更加深入,所以說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設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自己是學習的中心,能夠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知識的欲望和思想.在新課改的引領之下,現階段教師也必須要對自己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進行更新,要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綜合型的、復合型的人才.當然教師也需要在實際教學環節大膽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設計出一些更具有吸引性的問題,更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強調給學生進行思維的灌輸而非知識的講解,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探索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在探索中愛上物理,從而激發學生的內驅動力.
3.2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習題課講解
傳統物理課堂之中,教師會首先針對知識點給學生進行系統的講解和傳授,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大量習題的作答,教師根據學生做習題的實際情況給學生進行習題的講解和分析,但是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成長,他們的思維沒有得到發散,很多時候學生在課堂之上聽教師講解時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學生的課堂學習沒有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在這個關鍵時期教師如果可以真正做到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有更加良好的知識體驗,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其中,去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則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理解課堂知識,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理解自己所需要學習的內容,來思考自己在作答習題中出現了怎樣的問題和誤區.課堂習題課的教學方式,能夠給學生預留解答空間,讓學生在做題的基礎之上去分析問題研究問題,以往教師給課堂習題預留的時間相對較短,只是來檢測一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但是現在教師需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空白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剖析和研究問題的思路,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興趣,當然教師也可以在課堂習題的基礎之上,給學生提出一些變式的習題來引發學生探究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入性.
例如 在物理課堂知識傳授的過程之中,課題如下:質量為m的物體通過水平直線,為使放在鋼板c上與鋼板動摩擦因數設定為μ,相較于地面靜止,此時物體會沿著水平線運動,如果鋼板速度是v1勻速運轉,用力f拉物體使物體以v2速度沿導槽勻速運動,那么此時拉力f的大小是什么.教師結合于這樣一個情景的創設,給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認為物體在運動的過程之中會受到哪些力的影響,那每一個力的方向是分別是什么.問題二,你覺得物體相較于鋼板而言,它的運動方向是怎樣的,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去思考、回答和分析,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深入程度,消化吸收的透徹程度,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質量,學習深入性得到全面提升.
3.3 基于問題為中心的實驗課
高中物理課程與其他課程存在有差異和區別的地方,就在于物理課程更加關注于學生的實踐操作,即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之中去學習知識,了解知識,分析知識.但是以往教師并不注重給學生進行實驗課堂的設計,很多時候都是直接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操作實驗或者是索性讓學生觀看實驗的視頻直接記憶實驗的結論.但是這樣的模式和方法都會導致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不夠清晰和透徹,而且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教學本身就是高中階段物理教學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現在教師必須要改進這樣的思路和模式,要重視起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而且教師需要在實驗教學時真正做到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感受到自己是知識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分析者,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之中感受到物理知識的魅力樂趣和趣味性,以此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去獨立解決問題,思考問題.
例如 在做有關于力方面的實驗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己進行實驗方案的設定,教師再到每一個小組之中去判斷學生的實驗方案是否符合于實際的實驗條件,是否能夠達到應有的實驗效果,再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看自己的實驗結論和課本的實驗結論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沒有就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和分析,在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了怎樣的問題,存在有怎樣的誤區?
4 結語
總而言之,現在教師在給學生進行物理教學時,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以問題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的了解和探索,以此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所以現在教師要以問題為出發點,進行課堂的設計,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之中思考知識,研究知識,分析知識.從而讓學生從原本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以此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為學生后續學習更加繁瑣復雜的知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旭東.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設計[J].人才資源開發,2014(22):166.
[2]吳繼龍.基于問題為中心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J].亞太教育,2022(16):65.
[3]馬文華.“互聯網+”下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7):172-173.
[4]黃文鍇.微課助力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1,41(06):216-217.
[5]紀凱.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物理,2021,42(0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