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華 姜瑾華/本刊記者

一年最是秋光好,五谷豐登滿廩倉。魚米水鄉處處稻谷金黃、瓜果飄香,全省各地載歌載舞,共慶第六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江蘇以“感恩奮進慶豐收 和美共富做示范”為主題,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全省開展“1+5+N”豐收節慶祝活動,即1個省級主場活動、5個省級重點活動和若干地方特色活動。省內各地因地制宜開展稻香文化節、百合花音樂節等約300場不同類型的特色農事節慶活動,慶豐收、展豐收、樂豐收、享豐收,充分展現新時代魚米之鄉風貌之美、富庶之美、時代之美、人文之美,展現江蘇“走在前、做示范”的果敢擔當,展現江蘇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征途上的無限“豐”光。
9月23日上午,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活動在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舉行。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寶娟致辭。省委副秘書長李榮錦,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季輝等出席。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豐收景。張寶娟在致辭中說,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舉辦豐收節為載體,持續重農強農惠農富農,不斷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豐碩成果、走在全國前列。
江蘇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700億斤以上。2023年,夏糧總產281.4億斤、同比增1.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江蘇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一直穩定在2000萬畝和5600萬噸左右,居全國第五位和第三位。生豬基礎產能持續鞏固,豬肉自給率達70%。淡水漁業產值連續31年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度,全省建成6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縣(市、區)、60個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鄉鎮(街道)、673個生態宜居美麗示范村(社區)。2023年上半年,全省鄉村休閑農業綜合收入605億元、同比增長31.4%,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82.8億元、同比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5元、同比增長6.8%,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至2.04∶1。“亮閃閃”的成績單,為江蘇辦好2023年豐收節添足了底氣,更為“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主場活動所在地東臺既是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又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糧食產量連續9年超百萬噸。“東臺大糧倉”擁有綠色有機農產品127個,東臺西瓜、東臺大米、沈灶青椒等9類農產品相繼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總數全省第一。從“西瓜之鄉”“蠶繭之鄉”“甜葉菊之鄉”“禽蛋之鄉”“乳豬之鄉”到味稻小鎮、生態苗木小鎮,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西瓜、生豬、蛋禽、漁業、大棚青椒、蠶桑、山羊、胡蘿卜、甜葉菊等一批超30億元、超10億元、超億元產業,全市100多個名特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大中城市,20多個特色農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歐盟等國際市場。
節日里,“三農”人把收獲之喜化為精神之愉,用文化活動營造的儀式感、凝聚的精氣神為豐收節塑形鑄魂,用各具特色的民俗活動展示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時代風貌。
農民的節日,豐收的盛會。節日的舞臺上,農民用特色民俗歌舞表演傳遞著豐收的喜悅;農產品精品展區,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色香味俱全;廣場上、農田間,多姿多彩的趣味運動會和農耕體驗活動趣味無窮……廣大農民在滿滿收獲中講述豐收故事、悅享幸福生活。
讓農民唱主角。豐收節活動中,江蘇突出農民節日農民辦,讓農民唱主角,堅持農民主體、農業主線、農村主場。主場活動開幕式上,村黨組織書記、種糧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農人、農技人員等7位農民代表共同開啟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省主場活動;各種鄉土美食品鑒、農民趣味運動會、農耕體驗活動等鄉味濃郁的特色活動更是讓農民大顯身手;9月9日昆山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農耕文化交流活動中,來自吉林、上海、河南、西藏、甘肅、香港、臺灣等34支代表隊600余名運動員歡聚一堂,三場賽事和一場農產品展銷會,充分展現出農民的時代風采,營造共慶豐收、共享喜悅的濃厚節日氛圍。
讓農民展風采。豐收節主場活動中,“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走基層“面對面”主題宣講活動,圍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等主題,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展示江蘇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頭雁講壇”暨村書記項目擂臺賽,邀請東臺鎮上官村、海安市李堡鎮楊莊村兩位黨總支書記現身說法,用生動的案例展現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以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擔當;村書記項目擂臺賽上,13名選手通過現場PK,曬“家底”、比“實績”、賽“思路”,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省級活動泗洪會場舉辦的“宿有千香·霸王蟹”“捆蟹達人”技能大賽暨水產知識大賽,邀請當地捆蟹能人同臺競技,以賽練技,讓鄉土能人現場秀技,展現新時代農民風采。
讓農民得實惠。豐收節前后,各地抓住金秋農產品收獲和城鄉節慶消費“雙旺”的有利時機,開展豐收節金秋消費季、“農情四季”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展銷及各類農業博覽會、洽談會、招商會等系列活動,聚力做好“土特產”文章。通過線上線下兩種形式,組織農產品集市、直播帶貨、品牌推介、集中采購、讓利補貼、美食品鑒、鄉村旅游等豐富多彩的營銷促銷活動,傳遞節日喜慶,活躍城鄉市場。豐收節當天,盱眙縣2023農民豐收節暨盱眙龍蝦等優質農產品中秋國慶消費季正式啟動,活動現場設立優質農產品、盱眙龍蝦現場烹飪、“名特優”小作坊食品、龍蝦香米、農業機械等展銷區,中秋國慶消費季活動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發放10萬元消費券助力本次活動。
突出賦能發展,厚植豐收根基。豐收節聚焦農民所需所盼,把農民關心、農業需要、農村需求作為辦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心慶節,挖掘節日內蘊、增強精神內核、賦能創新發展,讓農業農村從一個豐收走向又一個豐收。
展示科技成果。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的活動現場特設了智能農機裝備展示區,無人拖拉機、西瓜移栽機、西瓜軌道運輸車、家蠶自走式智能給桑機等數十臺形態各異、功能不同的智能農機讓人大開眼界,給豐收節活動注入滿滿的科技感。為展示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成效,提高公眾對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意識,9月23日,江蘇5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舉辦“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開放日活動圍繞“種質資源多樣性與人民美好生活”的主題,通過現場參觀、專題講解、科普視頻宣傳、動手體驗和互動交流等方式科普種質資源知識,展示種質資源的多樣性,以及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成效。
弘揚農耕文化。農耕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農民豐收節重要內容。系列豐收節活動中,各地注重突出內涵、創新呈現方式,充分展現江蘇農耕文化深厚底蘊。主會場現場為10個“江蘇省級農耕文化實踐營地”授牌,為甘港村授“中國農民豐收節江蘇豐收文化研究與示范基地”獎牌。儀征市邀請“綠楊春”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演示“綠楊春”手工制茶技藝,海門將國家級“非遺”海門山歌融入豐收節活動……各地在弘揚農耕文化的同時,也為鄉村文化旅游發展賦能。
宣傳農業品牌。豐收節主場活動中,江蘇農業品牌精品發布暨2023年品牌農產品消費促進行動同步舉辦,發布了2023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將陽山水蜜桃等66個品牌納入江蘇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鹽城市在活動現場發布“鹽”選精品農產品,并正式啟動為期一個月的“慶豐收迎雙節”“鹽”選品牌農產品促消費活動。東臺市就東臺西瓜、富安蠶繭、東臺大米、沈灶青椒、弶港甜葉菊、許河冬瓜、弶港文蛤、弶港泥螺、新街女貞等地產特色農產品進行推介。各地活動現場均設置了名特優農產品展示展銷區域,集中展示當地“土特產”品牌產品。

培育新型主體。作為農業大省,江蘇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堅持深入挖掘、提煉、培樹、展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先進典型。豐收節期間,多地組織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表彰活動。9月23日上午,鹽城市在東臺市五烈鎮甘港村舉行了頒獎活動,對遴選出的種糧大戶、特色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種業振興生產經營主體、新農人創業標兵、農產品品牌創建主體、農產品電商銷售主體、休閑觀光農業示范主體10個類型的100個農業主體進行表彰,并給予拖拉機、面包車、觀光車、無人機、移動冷庫、直播設備等農業生產經營物資獎補。
感恩奮進慶豐收,和美共富做示范。江蘇各地正將豐收的喜悅化為前進的動力,積極投身建設農業強省新實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奏響“走在前、做示范”的“三農”最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