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針對“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的要求,提出了五種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作業要呈現層次性、目的性、實踐性、趣味性、綜合性。在形式上,作業要更加多層次化和趣味化;在內容上,作業內容要更加豐富;在過程上,學生要全方位鍛煉自己的能力;在視野上,學生要從作業中看到科學技術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在能力上,學生要得到全面的鍛煉。五種策略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主觀能動性,希望可以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減”;提質增效;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曹丹蕾(1994—),女,江蘇省張家港市世茂小學。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將“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作為作業設計的目標,認為只要為學生設計海量的作業,讓學生多進行同質化訓練就可以達到教學目的。然而事與愿違,學生非但沒有“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反而以敷衍的態度對待教師設計的作業,導致作業并不能真正促進學生成長。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做作業,并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1]。
一、作業設計要呈現層次性
傳統的數學作業設計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同的作業,造成學優生覺得作業太簡單,自己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已經掌握的知識;普通學生覺得自己的作業不能得滿分,學習知識的過程讓他們受到了挫折,感到很沮喪;學困生則覺得很多習題自己都不能理解,索性放棄寫作業,或者去抄別人的作業。教師要意識到,學生存在層次差異,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2]。
習題1:把A、B、C三根木棒垂直插入水池中,水有280㎝深,A木棒有15%在水外,B木棒有25%在水外,C木棒有35%在水外。請問這三根木棒的長度。
習題1針對比例的概念而設計,如果學生理解了什么是比例,什么是部分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就能順利地完成這道習題。學困生需要夯實數學概念和計算技能,這道題是為學困生設計的。
習題2:汪師傅比李師傅多做了的零件,那
么李師傅比汪師傅少做了幾分之幾的零件呢?
習題2要求學生理解比例中誰是整體、誰是部分,從比和被比的角度理解比例問題。學生只有理解了比和被比,以后再遇到類似問題,才能理解題目究竟是什么意思。這道題涉及比例問題的重點和難點,適合普通學生完成。
習題3:小花有若干本書,小蘭借走一半加5本,小芳再借走一半加3本,小慶又借走一半加8本,最后小花還剩下8本書,那么小花原來有多少本書?
習題3要求學生能通過線性模型逆推小花原來有幾本書,它既涉及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也涉及數學模型的建立,適合學優生完成。
教師可將這三道題呈現在同一個主題中,讓學生任選一題完成,這樣一來,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去思考適合自己的問題。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在同一主題下設計不同層次的習題,引導相應層次的學生完成適合自己的習題。分層設計習題,可以避免學生浪費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把握住自己這個層次需要掌握的知識重點。
二、作業設計要突出目的性
布置作業是為了讓學生鞏固某一個知識點,對這個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反思。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易錯題。
習題4:得數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因為和相乘等于1,所以是倒數,也是倒數;假
分數的倒數一定小于1。
教師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這道題。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分歧,此時教師就要引導他們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學生發現倒數和得數根本不是一個概念。通過分析兩者的概念,學生發現在探討倒數時,要探討哪個數是哪個數的倒數,而不能說一個單獨的數是倒數或不是倒數。同時,學生也發現了這道題中的邏輯問題,假分數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分數,如果一個分數等于1,那么它的倒數也等于1,習題中的命題不正確[3]。
通過完成這道題,學生知道了在判斷一個命題是否正確時,要判斷其中的概念是否正確,不能混淆概念;要判斷概念的邏輯,比如一個單獨的數,不能說它是倒數或不是倒數;要判斷概念有沒有以偏概全,全面地探討問題。
三、作業設計要重視實踐性
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提高習題完成的正確率。這種偏頗的認知與教師設計的大量封閉性作業有關。教師要為學生設計生活化、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認識到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關注生活的必要性[4]。
習題5:通過小哲家去年下半年的水費和電費的變化,你看到了怎樣的趨勢?你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你認為每個月水費和電費的差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想到了什么控制水費和電費的方法?你怎么知道自己提出的控制水費和電費的方法是有效的?
教師給學生展示小哲家去年下半年的水費和電費(如圖1),小組成員開始討論,去年下半年水費和電費的平均費用各是多少?費用中位數各是多少?學生發現,生活環境的不同,引起了水費和電費的變化。在冬季,因為小哲家開了暖氣,所以電費就上漲,而冬季沒有太多耗費水的生活項目,水費就下降;在夏季,小哲家人要沖涼,并且洗衣等項目也變得頻繁,所以水費較高。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關。學生提出了一系列節約用電、用水的對策,并決定從自己做起,看看自己家今年水費和電費的變化情況,以此了解提出的對策是否管用。
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發現生活情境中的數學問題,了解應用數學知識優化生活的方法。這樣的作業設計能夠改變學生偏頗的作業認知,使其真正理解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
四、作業設計要注意趣味性
傳統的作業設計會讓學生感覺學習的過程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要把作業趣味化,促使學生在游戲中發現數學問題,并挖掘其中蘊含的數學規律[5]。
以“算24點”的游戲為例,這個游戲的規則如下:拿一副撲克牌,去掉大王和小王,J、Q、K分別代表11、12、13點,其余的點數以牌面的點數計。每次發4張牌,誰用最快的速度以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算出24點,這一輪誰就獲勝。一副牌全部用完算一局,計一局中誰獲得的分數最多,總共玩N局,最后看哪個小組的分數最多(一名小組成員只能參與一局)。
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關注:“算24點”有什么速勝的規律?有多少組數學模型?
在游戲中,有些學生算得特別快,而有些學生算得特別慢。算得快的學生都是比較擅長挖掘數學規律的??此谱兓脽o窮的“算24點”,其實有既定的規律,只要學生認真地分析和比較,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教師引導學生玩數學游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數學問題趣味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規律,培養建模思想。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只有讓他們充分地體驗,他們才會發現同一類數學問題中存在的規律。發現數學規律,建立數學模型,是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重要途徑[6]。
五、作業設計要體現綜合性
作業設計的綜合性可以通過STEAM教育理念來體現。很多項目活動都涉及數學知識,小學生已經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項目,并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意義,結合在項目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優化對數學知識的運用。
(一)項目設計
有的項目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適合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的項目:要求學生設計一款產品,產品需要以小學數學知識為主,同時體現其他學科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辦一份數學報紙,讓學生考慮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進度等,并在預定的周期內完成報紙。在設計報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發揮各自的學習特長。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實現學科融合,對學科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項目建設
1.面向受眾。思考辦報的需求,了解報紙的受眾是誰。例如,報紙的受眾是學優生、普通學生或學困生,還是所有學生群體。不同的群體喜歡的內容、語言、風格都不一樣,如學困生喜歡淺顯易懂的內容;普通學生喜歡能夠拓寬自己視野的內容或趣味習題;學優生喜歡直入主題,不要出現與主題內容無關的篇幅。
2.欄目設計。結合生活實際,學生可以發現一張報紙中有很多個欄目,側重點存在差別?;诖?,學生可以了解如何設計欄目。數學報紙中可以有以下欄目:理論知識介紹、解題實用小技巧、趣味習題分享……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設計欄目,讓報紙受到大家的喜歡。欄目不能太多,否則會導致報紙重點不突出;也不能太少,否則會導致學生的閱讀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3.素材收集。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收集適合的素材,在這一階段,學優生、普通學生、學困生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例如,學困生非常了解學困生喜歡什么樣的習題,他們可以收集適合學困生閱讀的材料,應用實踐經驗指導學困生學習。
4.優選內容。思考如何選擇報紙的內容,讓自己負責的內容少而精,不會出現同質化的情況,并且重點突出;思考怎樣合理安排版面,讓數學報紙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同類型的報紙中突出欄目特點,讓報紙有足夠的競爭力。
5.美術設計。應用學過的小學美術平面設計知識來設計報紙。設計時可以多收集報紙受眾的意見。設計要包含能夠體現數學報紙特點的LOGO,具有合理的行距、字間距。
6.欄目導語。通過100字左右的導語概括說明每個欄目的內容,讓報紙受眾先通過瀏覽導語,看看自己是否對該欄目的內容感興趣。欄目導語可以成為報紙的亮點,寫好欄目導語需要應用到語文學科的知識。
(三)項目意義
“數學報紙”這一項目融合了數學、語文、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知識,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項目建設。設計完報紙后,學生應用先打印、后復印的方式共享報紙,讓大家從報紙設計、內容選擇、欄目編排等方面對報紙進行評價。廣泛收集意見后,在第二期、第三期報紙的設計中進行微調,讓大家看到報紙的進步。在不斷優化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學生讓“數學報紙”成了一個品牌。
結語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教師不能只讓學生應用模仿和記憶的方式學習數學,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深入思考、觀察實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得到核心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是數學教學的延伸,教師要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理論指導,優化作業設計。
[參考文獻]
羅宏偉.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前衛,2022(30):50-52.
王偉.小學數學作業多元化設計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2(8):7-9.
鄭麗欽.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探討[J].基礎教育論壇,2022(29):51-53.
陳春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啟迪與智慧:下,2022(10):20-22.
周莉.“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策略研究[J].愛情婚姻家庭:下旬,2021(12):86-87.
周悅.新課標視域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探究[J].江蘇教育,2022(8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