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 劉思琲
摘? ?要:會計主體在日常經濟活動中可能會出現紕漏,導致會計主體的損失。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會計主體風險當中,因此,會計主體若想要維持長久的利潤和可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對財務風險具有充分的認知,并采取有效方法進行管理和防范?;诖?,首先概述財務風險管理,其次分析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成因,最后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理;會計主體;財務風險成因;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4.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7-0074-04
一、財務風險管理概述
(一)財務風險管理的內涵
會計主體在日常經濟活動當中會產生一系列風險,生產、技術、經營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出現紕漏,導致會計主體的損失。如何評估、分析和應對各類風險在會計主體管理當中顯得尤為重要,風險管理的概念由此誕生。如何采取措施將會計主體所面臨的風險、所帶來的負面作用降至最低,是風險管理的目的。首先,風險管理的首要任務是識別風險,確定產生的風險為何種類型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量化分析來判斷每種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其次,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之后,需要研究控制風險的對策,這也是風險管理的最重要環節。我們可以設計出多個備選方案來做好全面充足的風險應對準備。此外,我們可以在根本上排除可能會導致風險發生的因素,從源頭上遏制風險的產生,即風險規避。
(二)財務風險管理的類型
1.負債風險管理
負債風險是指會計主體所取得的股東收益無法抵償負債的資金成本所導致的財務風險。所有會計主體都存在負債,而負債往往會導致風險。影響負債風險的主要因素有財務杠桿、利率水平、資金供求、獲利能力。如果會計主體經營狀況比較穩定,經營活動得到的稅息前收益完全能夠支付債務利息,會計主體的財務風險相對較??;如果會計主體銷售狀況不穩定,在經營杠桿的作用下,有可能造成稅息前收益不能支付債務利息的局面,更談不上分配股利,則會計主體的財務風險較大。這其中,財務杠桿對負債的風險影響最大、最綜合,它不僅可以增大會計主體所有者和普通股股東的財務風險,還可以使他們得到財務杠桿利益。
2.利率風險管理
所謂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市場利率的變動給會計主體收益和會計主體價值帶來的不確定性,當會計主體擁有會產生利息的資產(主要是金融資產)或承擔需要支付利息的負債時,就會面臨利率風險。利率的變動會直接導致金融資產價值發生變化,因此,做好利率風險管理是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利率風險的管理不是單純使用某些避險工具的問題,而是必須在進行財務決策時就要考慮好對策。
一是根據對利率的不同預期,采用不同的融資政策。當目前的市場利率已經很低,會計主體預期難以再降低時,可以選擇只能固定利率借入資金,并盡可能選擇長期借款,同時優先償還原有的利率較高的借款。反之,如果當前的市場利率較高,而且會計主體預期利率還可能上升時,則考慮減少借款,盡量用股權資本代替債權資本。如果必須借入資金時,應盡可能借入浮動利率的債務資本。
二是根據對利率的預期做好投資決策。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會計主體的融資成本將提高,因此會計主體應當考慮減少對資產的投入,特別是對一些不必要的或效率低的固定資產,以及庫存、應收賬款等流動資產,把它們降到最低限度,以減少公司對資金的需求。同時,當有短期的閑置資金時,考慮選擇投資于能產生較高利率收益的債券投資等。
三是通過債務組合來降低利率風險。我們都知道,在股票投資中,如果同時購買40種以上股票,就可以消除掉大部分可分散風險。債務組合的目的是一樣的,公司在進行債券組合對其進行管理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債務組合要做到不同期限的混合,將會計主體償債壓力分散到各個期間,控制利率的期限風險。第二,做到固定利率借款和浮動利率借款的組合。第三,盡量做到不同貨幣借款的組合。通過用不同的貨幣組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利率風險??傊?,應通過債務組合使會計主體的利息成本盡可能保持在最低水平。第四,選擇適當避險工具對沖風險。當我們對未來的利率水平無法做出預期時,可以選擇鎖定利率的方法,避免利率波動給會計主體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時就需要在金融市場上選擇某種金融工具來幫助會計主體實現這一目標。
3.外匯風險管理
外匯風險,又稱貨幣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使會計主體以外幣計價的資產價值及負債、收入和支出可能增加或減少,其結果是不確定的。凡是涉及外匯交易的會計主體,包括進出口商、跨國經營的公司等都會面臨外匯風險。因此,對外匯風險的管理是這些會計主體風險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從貨幣風險的定義和外匯風險的構成因素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匯風險的根本起因是匯率的變動。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很多,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四條,即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程度、利率水平、關稅政策。此外,一國的外匯管理制度、外匯市場的投資程序以及國際國內的政治局勢等,也會對匯率的走勢產生影響。外匯風險同其他風險一樣,其影響是雙向的,能給會計主體帶來收益也能給會計主體帶來損失。因此對貨幣風險的管理不是要保證會計主體的利潤最大化,而是通過對其控制,使不確定的事件轉化為確定性。
4.信用風險管理
信用風險是借款人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或無力履行合同條件而構成違約。在這種情況下,研究如何在擴大銷售的同時,有效避免信用風險成為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信用風險管理的概念和具體實施步驟也隨之產生。我們進行信用風險的管理,首先要對信用進行分析,要綜合考慮會計主體的信用決策、信用條件和信用標準。信用標準是指會計主體通過信用分析來考量什么樣的信用會計主體可達到交易信用的標準,以及其交易額能否達到會計主體的目標。會計主體在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需要與許多其他會計主體產生業務上的往來,所以會計主體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信用風險管理措施。現在“三機制一部門”這一措施被會計主體廣泛接受并使用。
這套措施通過修訂信用政策、建立信用額度、客戶檔案和信用報告制度來進行會計主體資信調查,建立評估機制、債權保障機制和回收機制。同時還要進行應收賬款的監督。要在會計主體內部設立信用管理的部門或專業信用管理人員,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管理客戶信用。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對信用政策的修改和調整,將銷售量提升至最大,同時將應收賬款和壞賬損失的機會成本降到最低。信用管理部門需要定期向相關部門上報關于信用風險的信息,做好信用風險的規避。
5.現金流風險管理
確定會計主體投資項目的現金流量,是會計主體進行資本運算,并最終進行投資決策的前提。現金流量指在會計主體進行會計核算時出現在會計期間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統稱。而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如果在同一時間產生出入時,就會出現現金流風險。現金流量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證會計主體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現金的同時,盡可能節約現金,減少現金持有量,將閑置的現金用于投資,以獲取更多的投資收益。也就是說,會計主體要在降低風險與增加收益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以確定最佳現金流量。
從現金流量的角度講,就是指會計主體可能在一定的時期內,現金流出量大于現金流入量,即凈現金流量為負的風險。要注意,現金流量風險必須與一定的時期結合起來分析。為此,會計主體必須編制現金流量表,用以反映會計主體一定會計期間內現金收入支出和現金流量變動的情況,它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共同組成會計上的三大重要報表。
對現金風險進行管理,就要針對其產生的主要原因來進行。因此,防范現金流風險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低會計主體過量交易的程度。一是過量交易通常表現為會計主體資金不足,無法支付到期的現金支出。這種情況的發生可能是由于會計主體采用了激進的短期融資策略,即會計主體使用過多的短期資金。因此,會計主體應當修訂其融資策略,改進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的結構安排,用更多的長期資金來支持會計主體的營運資金需求。二是當會計主體的當前業務還在鞏固中,盈利能力還沒有穩定,營業現金流量還不十分充裕時,應當放棄擴大規?;蛲卣剐聵I務的企圖,否則,可能會陷入十分不利的局面。
二、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從業人員專業水平不高,會計主體風險管理系統不夠完善
部分財務人員只注重資金管理,不依照既定程序實施財務管理,過分依賴自己的經驗,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識別與預測,并在財務風險發生時沒有及時進行有效管理,導致最終不僅違反法律,還損害了會計主體的經濟利益。部分會計主體的財務風險體系不夠完善,對風險缺乏防范與管理,無法及時發現會計主體的潛在風險,缺乏對財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二)財務風險管理意識較為薄弱
部分會計主體缺乏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也欠缺財務風險控制和管理的能力。一些會計主體過于注重經濟利益,將大部分精力和資金投入到生產環節及擴大規模上,忽略對財務風險控制水平的掌握。部分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不夠,缺乏對財務風險的預測和應對措施。沒有充分了解形成財務風險的原因,誤以為只要進行內部管理就能控制風險,財務風險的形成也可以由外部環境的變化(如市場行情)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會降低財務人員的管理水平。
(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資本結構的不合理
外部環境的變化既會給會計主體提供新的機遇,又會給會計主體帶來財務風險。如,宏觀政策的制定、市場行情甚至政治局勢的變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發生。社會的宏觀政策會隨著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出調整,進而影響會計主體的生產環節和經營管理。會計主體如果沒有及時根據這些外部條件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將會與市場發展相違背,從而制約會計主體的發展,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市場因素如供求關系和市場利率等因素也會影響會計主體收益,市場價格降低可能會導致會計主體收益下降甚至資金失衡,進而發生財務風險。很多會計主體缺乏對財務知識的了解,沒有積極調整資本結構,盲目擴大資金規模,想要通過不斷積累資金量來提高利潤,這種情況可能會給會計主體帶來短期利潤。但如果市場衰退,就會導致應收賬款迅速增加,導致會計主體的收入下降,為會計主體帶來巨大的風險,嚴重時可能導致會計主體無法清償負債而破產。
(四)財務風險的管理體系和預警機制有待完善
實現利潤最大化是所有會計主體共同的目標,所以許多會計主體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卻沒有重視財務風險的控制,也沒有完善財務風險的管理體系。一些會計主體在投資過程中過于依賴市場趨勢,忽略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析,從而導致錯誤的決策,甚至會形成高額負債,提高財務杠桿水平,增加了財務風險。會計主體想要很好地預防財務風險,首先需要完善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一些會計主體缺乏預警機制,對財務風險的管理僅僅停留在事后控制,缺乏對事前控制的掌握,沒有對執行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對項目的數據、信息和過程沒有充分了解,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指標走向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建設預警機制,能夠降低財務風險水平。
三、應對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措施
(一)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
由于財務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而引發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事件屢見不鮮。因此,會計主體應當加強對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招聘財務人員時需要提升考核標準,嚴格考察應聘者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財務人員入職之后也要定期對他們的業務水平進行考核,并通過考核結果實施獎懲措施來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能僅僅以績效來衡量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財務人員應當不斷更新財務知識,積極參加培訓和實務操作,積累實踐經驗,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對復雜問題的處理能力。
(二)注重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會計主體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平臺等現代化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先進的科學技術等提高財務的信息化水平,使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證。網絡對信息具有較好的儲存和分析能力,可以讓會計主體較好地掌握所有的財務信息,克服人類思維的局限性。大數據和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及時對會計主體資金狀況進行跟蹤、分析、反饋和預測,幫助會計主體更好地做出決策?,F代化技術減輕了財務人員的壓力,降低了決策失誤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財務風險的發生。
(三)加強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內部控制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管理,所以需要根據會計主體的特點建立良好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對會計主體的各個項目和經濟活動進行評估,及時解決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之后出現的問題,并積極優化內部控制流程,完善內部控制機構設計,確保內部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重視資產管理和資本結構設計
完善會計主體的資產管理系統,積極檢測會計主體資產的流向,財務部門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加強信息的流通,使得資產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和集中。對于資本結構來講,會計主體應當控制自身的負債水平,保持自身的流動比率,并監督會計主體的資金周轉率,以此來優化資本結構,從而實現財務風險的規避。
(五)增強會計主體財務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
會計主體的財務人員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應當樹立風險意識,把握會計主體資金的流向,并為會計主體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出規劃。此外,還需要及時發現會計主體經營當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調整風險管理制度,制定方案對財務進行規劃。會計主體也應當向全體員工強調控制財務風險的重要性,強化員工的風險意識。市場的變化也在改變著財務風險的種類和大小。財務人員應當做好內部控制管理工作,提高對各種財務風險的識別能力,對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以此來規避財務風險。
(六)建立健全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和體系
會計主體需要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和體系來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不僅要求財務人員重視財務風險,更應當將財務風險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對違反財務制度的員工給予嚴肅處理,財務人員也應當遵守會計主體的財務規章制度。會計主體可以將風險補償部分納入財務風險管理制度當中,財務人員分析出未來發生概率較大的財務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可能給會計主體帶來的經濟損失,從而更好地對財務風險進行管理。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對降低財務風險的概率同樣非常重要。會計主體應當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充分協調各個部門,通過會計主體外部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會計主體的經營管理活動。此外,還需要通過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盡量達到會計主體的預算目標。構建好風險預警防控體系,跟蹤并檢測財務數據,根據會計主體的發展現狀制定預警指標,對會計主體各項財務指標進行檢測和分析,確保各項指標都能夠達到既定標準。
(七)完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和預警組織模式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可以幫助會計主體收集并分析會計主體經營管理活動所涉及的數據,如市場變化、政策調整以及產業行情等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來評估財務風險。預警系統能夠對風險進行有效的事前控制,為管理者提供經營信息并及時反饋問題,財務人員可以根據預警系統提供的財務信息及時排除不利因素。預警系統也可以對財務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在源頭上遏制財務風險的產生。運用預算管理模式可以促進會計主體的積極發展,財務部門在融入業務期間,制定、組織和實施預警組織模式,將事后管理向流程管理轉變,縮小財務誤差,積極優化預警組織模式,確保會計主體的經濟效益。
四、總結和展望
通過以上各種風險的分析、評價,我們可以看出,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風險管理業已成為會計主體管理的重要內容。負債風險、利率風險、貨幣風險、信用風險和現金流風險五個方面,貫穿了會計主體財務活動的全過程,所以對財務風險的管理也貫穿了會計主體財務管理活動的全過程。通過對這五個方面的分別介紹,我們可以很清楚地驗證財務風險的本質是一把雙刃劍。在負債風險中重點介紹的財務杠桿,它可以使股東權益快速增加,也可以使股東權益加速下降;對利率風險和貨幣風險管理中所要運用的各種衍生金融工具也是具有雙面效應的,利用它們可以避險,但同時也可能減少會計主體獲利的機會。如果利用它們投資,會加大會計主體的風險,信用風險和現金流風險管理也是一樣。這些都體現了風險的本質,風險并不僅僅意味著損失,也意味著潛在的收益。
參考文獻:
[1]? ?楊旸.會計主體資金管理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中國市場,2021(21):97-98.
[2]? ?周海燕.會計主體內部控制環境及會計主體風險管理分析[J].質量與市場,2022(6):94-96.
[3]? ?張婷.會計主體資金管理風險的形成與防范策略分析[J].知識經濟,2020(22):77-78.
[4]? ?葛子貴.會計主體財務風險形成原因及解決對策[J].財會學習,2018(1):21-22.
[5]? ?曹翠麗.關于會計主體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措施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8(7):166-167.
[責任編輯? ?衛?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