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波/文
廣告作為一種商業傳播工具,旨在通過各種媒介向受眾傳遞特定信息,激發消費者購買欲望,推動產品和服務的銷售。然而,在信息爆炸和媒介多樣性的時代,傳統的廣告策劃模式逐漸顯露出局限性,不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和品牌宣傳的需要。因此,現代廣告策劃模式需要進行變革,并結合文化藝術美學元素,以更好地與受眾產生共鳴,提高廣告的效果和傳播效率。
文化藝術與廣告設計的融合,是現代廣告策劃中的一種趨勢,其中,文化符號的運用在廣告中具有重要意義。文化符號是代表特定文化意義的符號和象征,可以是語言、圖像、音樂、傳統習俗等,廣告策劃師可以靈活地將這些符號融入廣告設計中,以增強廣告的感染力和共鳴力[3]。首先,文化符號在廣告中的運用能夠打動受眾的情感。由于文化符號具有濃厚的情感內涵和共鳴力,通過廣告中融入受眾熟悉的文化符號,能夠讓受眾產生共鳴和情感共鳴,使廣告更容易打動人心,增強廣告的影響力。例如,2018年蘋果公司的圣誕節廣告“分享你的禮物”(Share Your Gifts)就巧妙地運用了文化符號。廣告以一位創意天才的故事為主線,展現她在獲得家人支持后,勇敢展示自己作品的過程。在廣告中,蘋果公司巧妙地融入了圣誕元素、家庭團聚的文化符號,讓廣告傳達出溫馨、感人的情感,贏得了觀眾的贊譽。其次,文化符號的運用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通過將品牌與特定文化符號聯系起來,廣告策劃師可以讓品牌更具個性化和文化內涵,加強品牌認知度和品牌忠誠度。比如,可口可樂公司在其廣告中常常運用快樂、友誼和團結等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與可口可樂品牌形成緊密聯系,傳遞出積極、樂觀、友善的品牌形象,使消費者在享用產品的同時感受到品牌所傳遞的文化價值觀。
藝術美學在廣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賦予廣告作品以美感,還能增強廣告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廣告更加引人注目和令人難忘。廣告策劃者通過融合藝術美學元素,創造出獨特而又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廣告表現形式。首先,藝術美學能夠提升廣告的審美價值。通過對顏色、構圖、形式等藝術元素的精心運用,廣告設計可以呈現出美輪美奐的畫面。例如,在一則高端珠寶品牌的廣告中,利用柔和的光影和精致的構圖,展現珠寶的華麗和品質,吸引消費者的目光。這種藝術美學的運用,不僅讓廣告成為一件藝術品,更將品牌形象和產品質感與美感相結合,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藝術美學可以凸顯廣告的創意與獨特性。廣告界競爭激烈,只有通過獨特的表現形式,才能在眾多廣告中脫穎而出。例如,一家汽車品牌推出一則充滿幻想與奇思妙想的廣告,通過運用抽象藝術手法和非凡的視覺效果,展現出未來科技感十足的汽車設計。這樣的廣告表現形式,不僅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更彰顯了品牌的創新性與前瞻性。最后,藝術美學可以加深廣告的情感共鳴。在廣告中融入溫情、感動或幽默等情感元素,能夠讓廣告更具感染力,觸動直達消費者的內心。例如,一家慈善機構的廣告采用了溫暖感人的插畫風格,講述了一個助人為樂的故事,讓人們感受到了善良與溫暖。這樣的廣告不僅傳遞了慈善的價值觀,更激發了觀眾的愛心和參與欲望[4]。
傳統廣告往往是單向傳播,廣告主通過廣告向受眾傳遞信息,而受眾只是被動接受。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廣告開始向著更加互動和參與的方向發展。文化創意廣告強調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和共創。廣告策劃者積極挖掘受眾的興趣和需求,通過廣告內容的個性化定制,引導受眾參與廣告傳播過程。例如,一些品牌推出了用戶參與式廣告活動,鼓勵受眾通過上傳自己與產品的互動照片或視頻,參與廣告的創作,增強受眾與品牌之間的情感紐帶。在文化創意廣告中,受眾的參與不僅局限于傳播過程,也可以延伸到廣告內容的創意構思上。廣告策劃者可以積極融入受眾所熟悉和喜愛的文化元素,比如本地文化、流行元素或者經典藝術,讓廣告更具文化共鳴。例如,一則運動品牌的廣告以當地傳統舞蹈為靈感,融入運動元素,讓廣告既展示品牌產品的特點,又體現本地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受眾參與和互動的文化創意廣告,為品牌建立了更加廣泛和穩固的社交網絡。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廣告策劃者可以與受眾進行直接互動,了解受眾的反饋和意見。這樣的互動反饋,不僅有助于改進廣告內容和傳播策略,還為品牌建立了更加親密的關系,使受眾成為品牌的忠實粉絲和品牌傳播的積極推手。
數字化媒體廣告利用互聯網、移動設備和社交媒體等數字化平臺,將廣告信息直觀地傳遞給受眾。這種廣告形式突破了傳統媒體廣告的時空限制,實現了全球范圍內的即時傳播。通過數字化平臺,廣告從業者可以更準確地定位目標受眾,根據其興趣、行為和偏好進行個性化推送,提高廣告投放的精準性和有效性。此外,創新的數字化媒體廣告,還為廣告主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更直接的互動渠道。受眾可以通過互動式廣告,參與到品牌故事中,增強對廣告內容的認知和記憶。同時,廣告主也能通過數據分析,深入了解消費者的反饋和需求,進一步優化廣告策略,實現更好的廣告效果。然而,數字化媒體廣告也面臨著信息過載、廣告屏蔽等新挑戰。因此,廣告從業者需要在創新中保持審慎態度,確保廣告內容與受眾需求相契合,進而在數字化和數據驅動的廣告策劃中取得成功[1]。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廣告從業者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整理和分析廣告相關數據,從中獲取有價值的見解和結論。數據分析為廣告策劃提供了深入了解目標受眾的能力。通過分析消費者的行為、興趣和購買習慣等信息,廣告從業者能夠更準確地刻畫目標受眾的畫像,明確廣告傳播的定位和目標。此外,數據分析還有助于評估廣告投放的效果。通過監測廣告曝光量、點擊率、轉化率等指標,廣告從業者可以實時了解廣告的表現,并對廣告策略進行實時調整,提高廣告效果和投資回報率。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廣告從業者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和趨勢。通過對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數據進行對比和分析,廣告從業者可以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搶占市場先機,實現廣告活動的效益最大化。
個性化廣告推送通過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根據消費者的興趣、行為和偏好,向他們提供定制化的廣告內容。個性化廣告推送能夠使廣告更加貼近受眾,提高廣告的點擊率和轉化率。當消費者看到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廣告內容時,更有可能對廣告產生興趣,主動了解產品或服務,從而增加購買意愿。此外,個性化廣告推送還有助于提升用戶體驗。當消費者感受到廣告內容與自己的需求緊密匹配時,不會感覺被打擾或煩擾,反而可能將廣告視為有價值的信息來源。然而,個性化廣告推送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尤其是涉及個人隱私保護的問題。廣告從業者需要合法、合規地獲取和使用用戶數據,確保個性化廣告推送不侵犯用戶的隱私權[2]。
跨平臺整合傳播的策略,通過在不同媒體平臺上同時展示廣告內容,實現了廣告信息的全方位傳播。這種廣告策略能夠有效地增加廣告的曝光量和影響力。通過在多個媒體平臺上投放廣告,廣告從業者能夠覆蓋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增加品牌知名度和認知度。此外,跨平臺整合傳播的策略還能夠提高廣告傳播的一致性和連貫性。無論是在電視、社交媒體、網站或移動應用上,廣告內容和形式保持一致,增強了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傳遞效果。
廣告倫理強調廣告的真實性、誠信性和公平性。廣告應當遵循事實真相,不夸大產品功能和效果,避免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廣告還應該尊重消費者的隱私權,不泄露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廣告策劃者還應該避免在廣告中使用低俗、暴力或歧視性內容,以確保廣告傳播的道德和社會價值。社會責任是廣告行業的重要使命之一。廣告策劃者應當意識到廣告的影響力,不僅可以推動產品銷售,還可以傳遞正向的社會價值觀。因此,廣告策劃者需要審慎選擇合作品牌和產品,避免與不符合社會倫理和環保要求的企業合作。在廣告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廣告策劃者還應該積極宣傳環保、健康和公益等正向價值觀,引導消費者形成積極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廣告倫理與社會責任的落實,不僅需要廣告從業者的自覺,也需要行業組織和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和引導。建立廣告自律機制,規范廣告行業的行為準則,是可持續發展的廣告策劃模式的重要保障。同時,廣告企業和品牌也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回饋社會,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在全球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性消費,對產品和品牌的環保形象有著更高的要求。廣告策劃者通過綠色環保與可持續性消費的廣告宣傳,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推動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廣告宣傳中強調綠色環保,廣告策劃者可以突出產品或服務的環保特點,強調企業對環境的關注和貢獻。例如,一些電子產品品牌在廣告中強調其產品采用環保材料和節能技術以及回收舊產品的環保舉措。這樣的宣傳不僅吸引環保意識較高的消費者,還樹立企業的環保形象,增強了品牌價值。可持續性消費的廣告宣傳強調的是推動消費者形成綠色、節約和環保的消費習慣。廣告策劃者可以通過創意和故事性的廣告表現形式,向消費者展示可持續消費的重要性和積極影響。例如,一則家居用品品牌的廣告展現了如何通過購買可持續材料的產品,推動減少塑料垃圾的產生。這樣的宣傳不僅引導消費者做出環保選擇,也提升了品牌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認知度。
品牌文化是一個企業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它不僅是品牌的靈魂,也是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的重要橋梁。在廣告策劃中,品牌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能夠幫助品牌保持活力和競爭力,同時為品牌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找到持續發展的路徑。品牌文化的傳承意味著對品牌的歷史和傳統進行尊重和延續。廣告策劃者通過挖掘品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觀,將品牌的獨特魅力傳遞給消費者。例如,一些百年老字號企業在廣告中強調其悠久歷史和傳統工藝,強調品牌的可信度和信賴感。這種品牌文化的傳承,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文化底蘊,也幫助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優勢地位。
在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廣告策劃模式日益凸顯其重要性。通過數字化與數據驅動的廣告策劃、融合文化藝術元素、倡導生態文明與可持續性消費以及傳承與創新品牌文化,廣告行業得以不斷創新發展。秉持廣告倫理與社會責任,廣告將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與受眾建立情感共鳴。展望未來,廣告策劃者應繼續積極擁抱變革,促進廣告可持續發展,為品牌和社會帶來更大的價值和影響力。■
引用
[1] 李雪楓,姚潔.廣告學研究的問題意識與方法選擇——基于2016~2020年刊登廣告學論文的68種期刊的實證研究[J].新聞與傳播評論,2021,74(5):56-70.
[2] 呂加斌,李沁,謝楚楚.“危”中窺“機”——疫情下中國廣告業的破局之道[J].現代廣告,2020(Z1):12-22.
[3] 李阿嬙.中國廣告學術研究的自我認同(1979-2009)[D].廈門:廈門大學,2019.
[4] 蘇娜.媒介技術與廣告形態的互動研究[D].沈陽:東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