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芬
以往人們都比較重視女性的產后抑郁癥,患病產婦在產褥期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哭泣等,嚴重者會自殘、自殺甚至危及新生兒.需要引起人們的關注,積極發現及時治療。但孕婦的產前抑郁癥也不容忽視。《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患有抑郁癥的婦女,比沒有抑郁癥的人更有可能在分娩后兩年內被診斷出患有心血管疾病。
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緬因州健康數據組織的所有付款人索賠數據庫中2007年至2019年期間在緬因州分娩的10萬多人的數據,旨在估計分娩后兩年內新發心血管疾病診斷的累積風險。在排除了吸煙、分娩年齡、孕前糖尿病、孕前抑郁、孕前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等潛在的混雜因素后,研究人員估計了在分娩后兩年內發生6種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包括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心搏驟停、心肌病、中風和高血壓。
研究發現,與沒有抑郁癥的孕婦相比,抑郁癥患者在分娩后兩年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搏驟停或新診斷的高血壓的累積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更高。產前抑郁癥患者發生缺血性心臟病(由向心肌供血的心臟動脈變窄引起的問題1的風險增加了83%:心律失常/心搏驟停的風險增加了60%:患心肌病的風險增加了61%:新診斷為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32%。即使排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抑郁癥患者患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中風、心肌病和產后新發高血壓的風險仍然明顯更高。
眾所周知,抑郁癥對普通人群的心血管健康具有負面影響,抑郁的男性和女性更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心臟病。此前的研究發現,大約20%的人在懷孕期間患有抑郁癥。然而,很少有研究表明產前抑郁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特定危險因素。研究人員建議,任何被診斷出患有產前抑郁癥的女性都要意識到對她們長期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采取措施篩查其他風險因素,并咨詢保健醫生,以便實施心血管疾病的預防策略。產前抑郁的女性還應該接受2型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的篩查,并實行鍛煉養生、健康飲食和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