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
摘要:工程管理類課程思政建設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胺康禺a估價案例分析”在工程管理類課程體系中居于上下銜接地位,是推動學生建構知識與提升實踐能力的關鍵課程。在課程教學中,高校要強化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的有機融合,從產業實踐項目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多教學環節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并全面提升教師的課程思政教育能力,激發企業導師的參與積極性,完善思政素養評價體系,積極提升教學改革成效,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課程思政;校企合作;房地產估價案例分析;教學改革;挖掘;積極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0;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9-0133-04
“房地產估價案例分析”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系的學科,屬于建工學院工程造價及工程管理專業的選修課程,其結合工程造價和經濟學相關原理,引導學生對特定房地產在特定時間的價格或價值進行分析、測算和判斷[1]。在教學活動中,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推動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能夠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優勢,將房地產評估企業運營新要求、新標準、新技能、新規范等有機融入專業教學中,實現人才培養與就業的有效銜接,為我國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1.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要求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高校要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在學科教學中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養高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基礎在于“明德”,實施關鍵在于“傳德”,根本要求在于“樹人”[2]。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是相互關聯又具有明確分工的教育環節,在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在校企合作中積極踐行課程思政,是確保“樹人”成效的重要基礎。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要將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促使學生不斷提升思政素養,并恪守職業準則,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努力奮斗的遠大理想,以此為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推動教學改革全面深化
全面深化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基本要求。以房地產行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為例,高校不僅要實現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還要有機融入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等內容,引導學生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貫徹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方針政策,恪守工作崗位的相關要求,堅守職業底線,并以前瞻性眼光判斷行業發展趨勢,從而為從業企業和機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效結合,提升企業導師在實踐教學中的參與水平,實現思政元素在各個教學環節的有效融入,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3]。只有將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教學改革,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才能培養更多符合行業發展和國家建設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3.提升核心素養培養水平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面提升核心素養培養水平,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推動教育事業創新發展、應對行業人才需求的基本要求[4]。近年來,我國工程建設行業,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明確提出創新型、應用型的人才需求。但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中“重技能、輕素質,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素養”,在職業道德、從業規范、理念教育等方面甚至出現空白。深入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利用校企合作將實踐技能、職業能力培養等環節前移,可完善學生核心素養結構,實現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均衡培養,減少企業對學生的入職培訓投入,為企業和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1.課堂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要素,奠定融合基礎
課程思政建設是以課堂教學為基本載體,課堂也是學生踐行思政要求的實現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載體優勢,實現課程思政在各個教學環節的有效融入?!胺康禺a估價案例分析”課程蘊含工匠精神、職業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等多種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講授法、小組學習法、項目案例法等,從不同視角推動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真正讓學生捋清楚、弄明白課程思政在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中的導向意義,從而將思政理論逐步建構于自身的知識體系中。
2.實踐教學中明確課程思政目標,提升學生參與意識
“房地產估價案例分析”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特點,與當前的房地產行業發展緊密聯系。因此在教學體系建設中,教師要重視實踐教學,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優化實踐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實踐案例掌握各種估價方法,逐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具體案例,明確課程思政目標,引導學生接觸案例、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積極參與項目實踐的各個環節,以此培養學生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職業精神,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的職業信念,愛國奉獻、誠信守法的遠大理想。
3.加大企業導師指導力度,提升融合水平
高校工程管理類課程校企合作體系的高效運行,離不開企業導師的全方位指導,充分提升企業導師的技能培養水平,是提升學生思政素養水平,推動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基礎[5]。企業導師參與指導時,應根據課程大綱和具體教學內容,增加與本企業相關的項目案例,引導學生以項目小組方式完成案例分析、估計、報告及總結等各個流程。在項目完成全過程中,企業導師要做好對應的引導工作,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通過與小組成員及教師的多方交流,準確把握學生思想層面存在的問題,以此將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和校企合作項目有機結合,促使學生在房地產估價實務中踐行課程思政要求,積極提升職業素養。
4.優化組內協作,促進思政導向深度落實
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組織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和企業導師則處于組織者、引導者地位。在校企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優化組內協作方式,促進思政導向深度落實,確保學生在從事項目評估時,能夠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合理性,確保各方利益得以有效保障[6]。在進行分組時,教師應提前與學生做好溝通交流,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合理劃分項目實踐小組,小組成員以4人~6人為宜。擔任小組長的學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基礎,還應當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組織能力,能夠在項目協作中有效解決知識應用、協作交流及思想層面的問題,切實起到上傳下達作用,推動校企合作項目穩步推進。
1.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夠深入
我國高校工程管理類人才培養體系存在重理論、輕實踐以及課程思政方面的實踐研究滯后等問題,導致人才培養體系與社會需求之間產生偏差。近年來,在國家和教育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在高校管理層和教師群體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的課程思政建設水平逐步提升,但在實際運行中,依然存在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夠深入、思政導向作用沒有充分體現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不夠切合,與當代大學生的身心成長特征不相符。
2.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欠缺
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設計、組織、評價和優化能力,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為校企合作環節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礎。但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僅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固化地套入教學體系中,沒有與知識點、校企合作實踐形成有效對接,導致學生對課程思政目標認知不清晰,甚至認為是假大空的要求。另外,部分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不強,其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夠深入,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不夠深入,沒有形成針對性的引導方式,這就無法解決學生思想層面的疑慮和問題,甚至導致學生對思政導向認知產生偏差。另外,課程思政培養成效受學生個體認知差異的影響,但部分教師采取的評價體系難以實現對學生思想認知水平的有效評價,導致課程思政的成效不明顯。
3.課程思政教育方法相對單一
以新型教育方法為載體,實現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是高校工程管理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各高校以學生為中心,以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為支撐,推動小組討論法、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在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融合中的深層次應用。但在具體實施中,部分教師的引導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課程思政元素的貫穿和融入以灌輸式為主,這既無法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也難以實現課程思政元素在校企合作項目中的高質量運用。高校學生思維活躍、信息獲取渠道廣泛,但在思想層面也容易受外部因素影響,而單一的教學方法應用效果不佳,難以發揮課程思政對學生思想的導向作用。
4.企業導師參與積極性不足
企業導師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參與方,是確保實踐教學與房地產估價運行現狀相符,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校企合作項目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高校工程管理類課程積極構建校企合作運行體系,為學生搭設實踐平臺。但在實際運行中,企業導師通常由房地產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擔任,其日常工作繁雜,難以抽出足夠時間關注校企合作項目的運行狀態。另外,部分兼職導師認為在實踐教學中,更應側重對學生實踐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依照規范,采用合理的方式完成項目估價即可,對學生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的思想狀態關注度不足,也不積極結合項目實際運行情況進行思政教育。而企業導師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不足,會使學生在思想層面出現問題。
5.課程思政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
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歸根結底落實在學生的思想成長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體系運行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構建完善的融合評價體系,以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為教學設計和校企合作項目組織提供參考。當前,很多高校專業課程都已經構建起較為完善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實現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的有機結合。但在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評價方面,部分教師存在片面注重正向激勵而忽視批評或拔高評價的現象,由此導致學生對自身問題認識不夠深刻。
1.從產業實踐項目中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在高校工程管理類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中,要想實現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推動學生核心素養水平不斷提升,就必須從我國高等教育政策和現實情況出發,從當代大學生身心成長特點出發,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出發,圍繞校企合作項目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在項目實踐中認識到當前房地產估價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使其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理念,確保思政導向要求與校企合作項目實現深度融合[7]。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應當充分發揮學校與合作企業兩方的優勢,搭建課程思政數據庫,在校企合作項目中設立專門的思政元素資源模塊。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應當由教師、企業導師和學生同步入手,緊隨政策要求,從時政要聞、教育主管部門指示精神、學習強國APP、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多個視角,捕捉合適的思政素材,并以數字化形式納入數據庫。這便于教師和企業導師進行教學設計,便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2.在多教學環節融入課程思政元素
專業課教師和企業導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與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發展狀態,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實現課程思政元素的優化融入,如在課堂教學、課后實訓、作業管理、紀律管理、項目實踐等環節開展課程思政,在教材課件、微課視頻、實驗、小組討論及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中,以明確的形式將課程思政元素展現出來,為思政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在校企合作項目運行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網絡等渠道查找相關資源,基于客觀、辯證視角分析房地產估價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影響,讓學生從正確的價值導向出發,提升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
3.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教育能力
學校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專業課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深入做好相關方面的培訓,提升專業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組織能力。例如,在“房地產估價案例分析”教學中,教師要有能力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相關內容融入房地產價格與價值相關知識點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房地產估價原則相關知識點中,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容融入比較法、成本法、收益法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點中。在校企合作項目中,要將課程思政元素細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主題模塊、堅持黨的領導模塊、優秀傳統文化模塊、家國情懷模塊、初心使命主題教育模塊、遵紀守法警示教育模塊、創新精神主題模塊、工匠精神模塊、誠實守信愛崗敬業模塊等,為校企合作項目運行中課程思政元素的針對性融入提供資源支撐。
4.提升企業導師參與積極性
提升企業導師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參與積極性,使其在項目實踐中以點帶面,提升學生對“房地產估價案例分析”的認識,是提升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途徑。在校企合作項目的制定和實施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微觀層面的溝通互動作用,加強與企業導師的溝通交流,定期組織企業導師走入校園、深入課堂,為其提供與學生對話交流的機會,以此讓企業導師準確把握教材結構,明確在項目實踐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實用性,提出更為合理的實施意見,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這樣,可在實現校企雙方相互支持、相互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推動高校專業課教學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實現教育與生產的深度融合,并確保人才培養成效,為企業管理現代化轉型奠定人才基礎。
5.完善思政素養評價體系
思政素養評價是準確分析課程思政建設問題、提升校企合作成效的基本依據。針對高校工程管理類課程思政建設與校企合作融合現狀,思政素養評價體系完善,應關注如下要點。(1)提升企業導師對學生思政素養水平的評價占比,讓學生重視項目參與過程中的思政素養成長。(2)構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的評價體系,提升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思政素養踐行的重視程度。(3)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實現對評價結果的可視性分析,把握學生的思想成長動態,提升課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針對性。(4)推動學生自主評價向自覺性方向轉變,引導學生主動改進自身課堂學習和實踐中的不足,為進入職業崗位奠定良好思想基礎。
總之,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高校教育體系深化改革的方向。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實施主體,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適應人才培養變革要求,創新教育方法,推動課程思政與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政素養水平,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提供堅實保障,促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紅玲.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下的房地產估價教學教學模式設計[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0):110-111.
[2]馮玉軍,伍聰.高等教育要始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高等教育,2022(10):6-8.
[3]張平平,劉玉林.“翻轉課堂”下的高等院校房地產估價課程項目教學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12):48.
[4]張娜,代大為,謝振安.立德樹人背景下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J].黑河學院學報,2020,11(03):97-99.
[5]黃小明,王飛生,何宇翔.校企合作下企業導師工作站的實施與優化[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8,8(05):68-73.
[6]孫冬冬.新時代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2.
[7]聶勇.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難點與突破[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2(02):95-99.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aking "Real Estate Valuation Case Analysis" as an Example
Hao Min
(Shanxi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 Taiyuan 030062, China)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Real estate valuation case analysis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promoting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and enhance practical abilities. In course teaching,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cav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from industrial practice projects,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multiple teaching links,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ility, stimulate the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 mentors,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reform,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realestatevaluation case analysis; teachingreform;excavation;motivation; 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