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云,黃修行,韋文業(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7)
EHS 是環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三個首字母的縮寫[1-3],是建立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基礎之上、并加 以提升而成的三位一體管理體系。EHS 管理體系按PDCA 循環模型[4-5]從計劃、實施、檢查、處理4 個階段不斷實施完善、提升質量管理,體現了較強的人文關懷,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發生的目的。我國安全生產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高校化學實驗室的管理也是如此,在高校化學實驗室中引入企業推行的EHS 管理體系,構建新的綠色化學實驗室管理模式、更新管理方法,樹立“安全、環保、健康”的綠色化學實驗室管理理念,保障化學實驗室工作教師、學生的人身安全不受傷害,使得教學活動、研究活動等無故障、無污染的發生,有效地預防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促進實驗室自身的健康發展,進而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為培育符合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提供保證。
近年來,各高校在不斷高速擴招,但環境、健康和安全問題卻已經被相對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以人為本”[6]的軌道,高校化學實驗室存在著專業管理人員缺乏、硬件設施投入較少、管理方式滯后、管理制度不規范、EHS 文化建設意識薄弱等系列問題,導致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頻有發生。
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人員流動性大,多為化學教師或其他非化學類實訓室管理人員兼任,缺乏化學安全的敏覺性和EHS 管理的專業性,對實驗室的正常管理、安全運作和綠色化實驗工作開展產生了影響。
由于化學實驗的特殊性,藥品種類多,同時存在易燃、易爆、有毒的公安管制危險化學品,高溫、高壓、高精密度的儀器設備,以及氧氣、氫氣等壓縮氣體鋼瓶,環境要求相對較高。近年來,校園化學實驗室火災、爆炸、中毒、觸電等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消防、監控、應急等硬件設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欠缺。
以人力為主的傳統實驗室管理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弊端不斷顯現,主要包括:實驗室信息透明度低、管理手段單一落后、工作機制不合理、人工精力耗費大、實驗室利用率不高、保障能力不強等。
較多化學實驗室的規章制度按照普通實驗室進行管理制定,缺乏針對性,沒有提前預判實驗風險并出臺相關應急處理制度,對化學藥品管理缺乏明確申領手續、管理制度,對危險設備、精密儀器等使用缺乏操作指南以及維護保養程序,對三廢管理缺乏明細處置規章等。
高校化學實驗室的管理以及相關培訓往往是流于表面、應付于檢查,師生們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化學實驗室于教學科研、職業健康、綠色校園、安穩校園等的重要意義,對實驗室EHS 文化建設意識薄弱。
教師創新意識不夠,對實驗教學未及時進行更新優化,綠色化教學理念缺乏。沿用老舊的實驗方案,含重金屬離子等廢液產生量大、危害性強,同時存在直接排放實驗廢液、扔棄藥瓶等環境危害行為;實訓教學中,在實操流程還未完全熟悉的情況下,學生直接進行技能實操,高溫高壓的環境,安全隱患大;存在重技能知識傳授、輕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情況,未在專業技能課上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綠色化學理念。
針對以上高校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因此,提高化學實驗室安全管理、建立綠色化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一些歐美發達國家高校采用EHS 管理體系,以及臺灣地區高校借鑒EHS 建立環安中等舉措對實驗室進行安全管理,都取得了很好效果[7]。國內高校化學實驗室可從配備管理人員、投入硬件設施、建立信息化管理、構建規范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優化實驗方案等六方面融入EHS 管理理念,以促使化學實驗室朝綠色化目標改進。
化學實驗室是高校化學類學科開展科學研究、實踐教學以及社會服務的重要陣地,要切實打造一支優秀的實驗室管理隊伍,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配備專職實驗室管理人員,全面負責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環境等,采取一定的績效激勵政策,調動實驗室管理員的積極性和敏銳性。除基層管理人員外,還需確立明晰的安全責任體系,以高職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形成學校主要領導、校教務處、二級學院、教學團隊、實驗管理員和實驗者六方聯動的EHS 管理體系,落實健康、環保、安全的綠色化校園建設責任制。
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直接關系著校園安穩工作,為保障化學實驗室安全需從多方投入,并加大投入、持續投入硬件設施建設。儲存化學藥品的房間應單功能存儲化,藥品室做到避光、通風、防火、防電、防盜、防潮、防腐蝕、防震等;有毒、危險品單獨分類存放至專門的藥品柜,落實“雙人收發、雙人保管、雙人領取、雙把鎖、雙本賬”的五雙管理制度,配備防盜網、實時監控系統,做好防盜、防泄漏等工作,符合公安、消防的有關要求;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儀器設備定期保養、及時維修,并根據儀器不同要求做好通電、防塵、防銹等工作;同時,化學實驗室應配備滅火器、消防沙等滅火工具,緊急淋浴、噴淋洗眼器等應急設備,通風櫥、流動水等基礎設施,口罩、手套、防護目鏡等防護設備,稀碳酸氫鈉、稀硼酸、創可貼、包扎繃帶等急救藥品,廢液回收桶、固廢收集處理區等三廢處置設施。除此之外,實驗室管理人員需定期檢查實驗室門窗、水電等設施,做好化學實驗室的硬件設施投入和管理。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針對化學試驗室存在試劑種類多、儀器設備精細化水平高、玻璃試瓶易耗品需求量大、消防設施周期性配置等情況,為提高化學實驗室系統高效運轉,構建網絡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平臺已成為迫切需求。通過建立信息化化學實驗室管理,可實現藥品申購、領用、報廢等庫存自動增減功能,快速查詢藥品存儲位置、存儲數量等情況,為化學藥品年度購買計劃提供依據;對易燃易制爆危化品管理實現最短存儲周期,提高危化品的溯源、管控力度,以達到安全化;可實現大型儀器網上查詢、預約等功能,促進多學科交叉研究使用,實現精密儀器的定期維護,提高高職院校的科研能力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可實現玻璃燒杯、容量瓶等易耗品的消耗及庫存量監控,減輕人工清點工作量,節約工作成本,以保障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化學實驗室的信息化管理,可實現資源整合、簡約化、便捷化、高效化、綠色化,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8-9]。
規范制度建設是做好化學實驗室管理和保障工作的基礎[9],以高職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應制定的實驗室EHS 管理文件包括:化學藥品庫安全管理規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化學藥品庫應急處置預案、廢棄化學試劑管理條例、實驗室安全操作規程、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制度等。如《廢棄化學試劑管理條例》規定“源頭控制,過程管理,末端處置”,采購時“用多少買多少,用完再買”,領用時按需領取、不浪費,產生的廢棄化學試劑做好儲存處置管理、委托資質單位及時處理,全過程綠色化管理。即構建規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約束實驗室管理、使用人員的行為規范,同時為嚴謹操作提供細化、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實驗室EHS 管理規范,不能一成不變,而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根據環境、安全、健康、等要求而不斷修訂完善,以保證化學實驗室綠色化、安全化運行。
采取“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貫穿”的“三全”安全文化、職業健康、綠色環保等宣傳教育培訓。化學實驗室管理人員、教學人員必須為化學類專業技術人員,并經培訓合格后上崗,每一崗位人員需熟悉、掌握各自的職業安全健康職責、要求和做法;同時需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定期組織參加校內外實訓室管理培訓,到兄弟院校、企業單位參觀學習,獲取新的高效管理辦法。高校化學專業類以培養掌握分析檢測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專業學生需在入學《安全教育》課程的基礎上拓展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同時可利用超星學習通等資源平臺開設安全教育課程、利用仿真平臺增設安全大找茬實驗環節,在專業課程上全程潤物細無聲貫穿安全教育,開展新生入實驗室安全大講堂、實驗室安全宣講開放日、化學實驗室安全知識大闖關競賽、應急事故演練等活動,嚴格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遵從操作程序,通過多維度、多層面的安全培訓,進一步強化教師、學生雙向的安全綠色意識。
作為化學教師,應樹立生態環保的教學理念,提倡綠色化教育,在課前積極備課并優化實訓方案,選擇低毒無毒、少污染、少消耗、低成本的實訓項目,盡可能創造綠色化學分析實驗,從而減少化學三廢的產生。如測定鐵礦石中鐵含量的經典方法是重鉻酸鉀有汞法,該方法雖準確又快速,但氯化汞的加入造成嚴重的重金屬汞污染,通過選用優化后的無汞定鐵法[10],在學生技能訓練得到保證的同時,又很好地避免了汞鹽污染,為創建綠色化學實驗環境打下基礎。教師在實驗準備階段也應綠色化,根據實驗消耗量提前準確計量,避免溶液過剩而造成的浪費及污染。也應盡可能地開發虛擬實驗,通過先仿真實訓再實操,幫助熟悉實訓操作流程,確保實驗安全,降低藥品損耗,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和精密度,達到綠色化學目標。同時,學生在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養成綠色環保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在雙碳目標、綠色學校建設的大背景下,將EHS管理體系引入到高校化學實驗室的建設中,從實驗室管理人員配備、硬件設施投入、信息化管理建立、規范制度構建、人員安全意識提升、實驗教學方案改進等方面著手,將以人為本的安全理念貫穿全過程,強調全員參與、全面涉及、全過程控制,將化學實驗室構建成安全、健康、環保的綠色化教學、科研場所,為社會及學校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良性循環基礎,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