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文 孫立山 竇雪萍
[摘 要] 網絡教學為保障高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改善。對網絡教學的主要模式及其影響進行分析,對“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梳理,主要為認可度缺乏、學生約束力不足、教學內容與方式不適合、實踐環節缺失。有針對性地從個體提升、內容優化、教學改進、實踐完善、質量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對策,以期有效提高“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效果,更好地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交通調查與分析;網絡教學;改善對策;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科技計劃一般項目“車道管理下多車道高速公路分流區交通流微觀建模與仿真研究”(KM202110005002)
[作者簡介] 孔德文(1989—),男,江蘇揚州人,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講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交通流理論研究;孫立山(1980—),男,河北唐山人,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教授,主要從事客運交通樞紐規劃布局研究;竇雪萍(1988—),女,江蘇常熟人,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城市建設學部講師,主要從事公共交通系統分析與建模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7-0033-04 [收稿日期] 2022-07-25
引言
近年,各高校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教學活動,保障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網絡教學與傳統線下教學在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對于教師是一次挑戰與探索,對于學生則需要迅速調整與適應。眾多學者對網絡教學展開了研究,以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保證網絡教學效果。張策等[1]調研了130所高校的網絡教學,指出網絡教學的教學方法還需凝練和優化,新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有待建立;程淑華等[2]指出網絡教學存在課件內容不精、形式不新的問題,未體現出網絡教學的優勢;張會青等[3]則指出網絡教學對工科課程的實踐環節存在嚴重影響,阻礙了工程思維的培養,需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網絡教學的出現是高校教學發展中的一次機遇與挑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將與傳統線下教學一起構成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但是網絡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提高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筆者曾承擔多門課程的多輪教學任務,根據相關資料歸納總結網絡教學的主要模式及其影響,并以“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為例,基于課程教學結果統計、教學過程反思、學生交流反饋,對于網絡教學存在的問題、改善對策進行研究,以期對網絡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中的個性問題進行梳理,提出合理有效的改善對策,更好地實現交通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
一、網絡教學主要模式分析
(一)網絡教學的主要模式及其利弊
筆者所在單位各門課程在開展網絡教學時主要采用了三種教學模式,即在線直播、課程錄播及網上慕課[4]。
1.在線直播。在線直播是最接近傳統線下教學的網絡教學模式,教師通過騰訊會議、ZOOM會議、雨課堂等平臺建立在線課堂,學生通過進入在線課堂實現與教師的互動并完成課程學習。在線直播的優勢在于教師與學生能夠很快適應這類教學模式,且教師可通過點名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實時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其劣勢主要在于對網絡環境要求較高,授課過程中存在卡頓、斷網等風險,且教師需要考慮在線直播的局限性,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優化。
2.課程錄播。為避免在線直播中可能出現的意外,部分教師借助學習通平臺提前錄制好教學內容,按照計劃將教學視頻分享給學生進行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定期開展答疑環節,實現課程錄播的網絡教學模式。課程錄播的優勢在于形式簡單且實現難度低、課程教學受外在因素干擾小,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缺乏良好上課氛圍、師生交流互動不及時、教學質量難以把控等問題,且教師同樣需要考慮課程錄播的局限性,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優化。
3.網上慕課。網上慕課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基于網絡上已建設的大批優質教學資源,教師可直接選取MOOC等平臺上的精品課程作為教學主體,并輔以課程重點和難點指導與定期答疑。網上慕課的優勢在于資源豐富且質量較高,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知識,但其缺點與課程錄播的缺點類似,且教師需要提前對網上的教學資源有較為充分的認識,并在學生自學期間開展必要的學習指導。
(二)網絡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的主要影響
三種網絡教學模式各有利弊,但無論采用哪種模式進行課程教學,教師都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相應的改進優化,以保證知識點能有效被學生接受和理解,這也意味著網絡教學模式對原有的課程教學存在必然的影響。通過對開展網絡教學的諸多教師進行調查發現,網絡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的主要影響如下。
1.知識點講解。傳統線下教學可通過PPT展示結合板書分步驟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中的知識點。但在網絡教學中,板書的使用受到較大限制,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PPT展示并講解知識點。很多教師反映這種方式在講解簡單知識點時效果較好,但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知識點,講解效果并不理想,因而需要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進行重新設計。
2.實踐環節實施。網絡教學無法實現學生在實驗室、現場的實踐教學,是工科課程教師最難解決的問題。部分教師選擇將實踐環節延期或直接取消,也有部分教師改為實踐計劃的制訂,盡管能間接幫助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但實踐教學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實踐環節的缺失導致學生實踐體驗不足,難以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應用產生聯系,不便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3.教學效果把控。與傳統線下教學相比,三類網絡教學模式均削弱了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尤其是課程錄播和網上慕課。加之學生不主動反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導致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較難把控課程的教學效果。部分教師通過增加課后作業的次數以監控教學效果,但實際實施后的反饋并不理想。
二、“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主要通過在線直播進行網絡教學,理論環節通過騰訊會議根據教學計劃進行授課,實踐環節則改為不同場景下的交通調查方案設計。對比傳統線下教學與網絡教學下該課程的期末成績,前者均分為82.89,而后者為78.83。具體比較發現,中游學生的成績出現了明顯下降。針對此情況,“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與研討,并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中發現了一些必須重視且亟須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對網絡教學的認可度不高
通過問卷調查,僅有17.9%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的效果更好,44.6%的學生認為傳統線下教學的效果更好,且部分學生認為網絡教學只是一種過渡的教學方式,并未認可這一教學模式。學生反映網絡教學中主要面對電腦、平板,相對于與教師面對面的交流,無形中產生了較強的距離感,持續時間較長時會覺得學習氛圍缺失,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導致分心現象經常出現。
(二)學生自我約束力不足
受網絡卡頓的影響,課程授課時學生并不開啟攝像頭,從而減弱了對學生學習的約束。部分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隨著上課時間的流逝,會開始做一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發現,31.6%的學生在整個學期的網絡教學中曾出現過此現象,且在教師未能及時發現時,較難主動糾正。該問題的出現一方面與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及依賴教師的管理有關,另一方面與教師未能根據網絡教學的特點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與授課方式有關。
(三)部分教學內容的展示形式不適合網絡教學
網絡教學限制了教師對板書的使用,更多地依賴PPT進行教學內容的展示,PPT制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的教學效果。目前主要存在PPT內容不生動且較為冗長、板書直接“粘貼”與PPT缺乏凝練與組織的問題,導致學生認為學習較為空洞(尤其是非交通規劃方向的學生),知識點較難理解。例如,學生較難理解浮動車法的基本原理。接近50%的學生表示既有PPT展示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適當改進以適應網絡教學。
(四)傳統教學方式不適合網絡教學
傳統教學方式以單向知識灌輸為主,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感不足。網絡教學拉大了師生間的距離,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導致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進一步減少。57.9%的學生表示在課程學習中大部分時間只是看著屏幕聽教師講課,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且這一問題在學習密度調查、通行能力調查等學生不太熟悉的內容中較為明顯。如何合理運用網絡資源、借助網絡教學平臺的特性靈活運用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方式,將是后續“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需要重視的問題。
(五)實踐環節缺失影響課程教學
“交通調查與分析”是一門理論與實際并重的交通工程專業必修課,承擔著訓練學生基礎交通調查與分析素養及技能、增強實踐能力的任務。網絡教學中,實地交通調查無法開展,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是教師與學生一致認為的“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如何重新設計實踐環節、借助高新技術實現非實地的交通調查,將是后續“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三、“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改善對策
基于存在的問題,考慮“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特點,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一)提升個體對網絡教學的認知與適應性
學校、學院(學部)應就網絡教學實施出臺相關政策和保障文件,并借助輔導員、班主任等對網絡教學的相關事宜進行解讀,提升學生和教師對網絡教學的認知與適應性。對于學生,需幫助他們更好地熟悉網絡教學模式,提高其對網絡教學的認可度,提倡主動改變自身學習習慣,積極調整網絡教學中的情緒,做好準備以適應網絡教學環境。對于教師,需要讓他們注意到網絡教學的重要性以及與傳統教學的差異,提早做好網絡教學常態化的思想準備,開展培訓,并鼓勵其自主提升網絡教學能力,做好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以適應網絡教學環境。
(二)優化“交通調查與分析”網絡教學課程內容
豐富教學內容、改進展現形式是“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必要準備。一方面,為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動性,應抓住學生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興趣,搜索相關的前沿交通調查與分析技術,配合既有教學內容,更好地引起學生的注意,避免課堂枯燥乏味。另一方面,為減少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的空洞感,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凝練組織并以最合適的形式展現。首先,需減少PPT內容中的文字比例,添加更多的圖像要素輔助教學開展。其次,可將知識點分為基礎概念類、調查與分析方法類、效果展示類,主要結合多張相關圖片講解基礎概念類知識,可加深學生印象;通過3D動畫或實驗視頻直觀講解調查與分析方法類知識,可幫助學生了解調查過程與原理;可借助電影、講座片段來講解效果展示類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
(三)改進“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方式
“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應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師生間的互動。首先,在教案設計中,教師需減少單向知識灌輸的教學比例。其次,在實際教學中可采用翻轉課堂的啟發式教學,通過教師主動拋出交通調查與分析中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同時,在使用騰訊會議進行在線直播時,可借助雨課堂等教學輔助終端,合理利用其中的個性化功能,如搶紅包、發彈幕等,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四)完善“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實踐環節
尋找合適的實地調查替代方式,是完善“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實踐環節的關鍵,為此可逐步通過兩個階段來實現。在初期,可考慮借助以往的實地調查視頻或者VISSIM仿真軟件創建的3D交通運行場景,幫助學生間接進行實地調查,進行交通調查與分析主要過程的操作。與此同時,建立“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實踐虛擬仿真平臺,借助VR技術搭建現實交通運行的三維世界,學生通過佩戴VR設備進入交通調查場景,身臨其境地進行實地調查。這一方式顯著提升了教學的真實性,可更好地替代實地交通調查。
(五)注重“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網絡教學的過程監督與效果把控
為保證網絡教學效果,在線直播教學時應要求學生開啟攝像頭,以加強教師對課堂的約束,方便教師監控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關鍵知識點需對學生進行提問,可通過小游戲的方式進行,強化學生的記憶,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針對網絡教學下“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的質量保障問題,應建立“學院—系所—教學團隊”多層級的質量管理體系,實時把控網絡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難點并加以改進,通過不斷地積累優化課程質量,提升“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在網絡教學中的適應性。
結語
本文基于網絡教學的主要模式及其影響,圍繞“交通調查與分析”課程在網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從個體提升、內容優化、教學改進、實踐完善、質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對策。網絡教學推動了高校教學的改革,將與傳統線下教學共同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如何不斷完善網絡教學方法,發揮線上線下教學的優勢,仍需要我們不斷努力探索,更好地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張策,徐曉飛,初佃輝,等.疫情期間網絡在線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再認識:基于疫情期間130所高校的調研[J].高教學刊,2022,8(16):1-7+11.
[2]程淑華,王思.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政課網絡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林區教學,2022(4):13-16.
[3]張會青,馬洪才,王秀燕,等.后疫情時期對工科專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德州學院學報,2022,38(2):103-107.
[4]唐宏偉,劉新波,伍靈芝,等.“電工電子技術”課程網絡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與創新,2022(8):10-12.
Countermeasures in Network Teaching of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Course
KONG De-wen, SUN Li-shan, DOU Xue-ping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 Network teaching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ens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However, as a new teaching method, there are still many aspects to be improved in its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network teaching modes and their influence. Based on this, problems in the network teaching of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course are sorted out, which include lack of recognition, lack of students binding force, in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lack of practice links. Then, the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purposefully from individual improvement, content optimization, teaching improvement, practice improv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Through these improvements, it is expect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network teaching of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course effectively and better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country with strong transportation network.
Key words: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network teaching; improving countermeasure; teachi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