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摘 要] “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向。厘清“崗課賽證”之間關系,以崗位要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以課程為育人載體,以證書為基石、以賽項為拓展和標桿,專業通過合理原則選擇合適的賽證,在專業課程中融入證書標準,融入職業技能競賽考綱,針對基礎、核心、綜合實踐課程輔之以“情景項目、案例項目、真實項目”三種不同的項目教學方式,三階段遞進式開展“崗課賽證”融通分層育人,突破專業技能培養與素養培育的難點,實現職業教育的精準育人。
[關鍵詞] “崗課賽證”;“1+X”;融通;職業技能大賽
[基金項目] 2022年度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繼續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使用PHP開發Web應用系統繼續教育網絡優質課程”(JXJYGC2021EY0280);2021年度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課程診斷與改進研究實踐”(JG202125)
[作者簡介] 劉 海(1974—),男,江西泰和人,碩士,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計算機工程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職業教育、軟件工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9-0185-04[收稿日期] 2022-10-09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1],明確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2021年4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全國職業教育大會上指出,一體化設計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深化“三教”改革,“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提升教育質量[2]。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新任務,推動高職院校探索和實踐“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的發展。
事實上,作為“賽證”承辦的技術支持方的一線企業,在對接崗位需求上具有先天優勢,因此“崗課賽證”融通育人,能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存在的學習難以致用、理論和實踐脫節、傳統教學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等問題,真正培養出一大批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我院于2019年啟動“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經過三年的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總結出切實可行的遞進式“崗課賽證”融通分層實踐育人模式。
一、“崗課賽證”的內涵
“崗”是指職業崗位需求,包括崗位用人數量需求和崗位資格條件需求[3]。崗位用人數量與行業市場的發展趨勢等相關聯。崗位資格條件與職業相關的經驗、素質和能力等相關聯,是崗位需求的核心內容,體現的是職業內在要求。高職教育是培養崗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能否勝任崗位工作是判斷人才培養好壞的依據,“崗”既是育人的起點,也是育人的終點。
“課”的含義包括:“對育人目標、育人規格、教學內容及教學條件的規劃和設計,課程教學計劃、教材的內容與教學的實施過程”[4],在形式上即為課程體系和課程標準。職業教育課程在不斷創新發展過程中,打破了傳統教育的以知識結構建構課程的模式,形成了以能力本位和應用為導向構建課程的模式?!罢n”是育人的載體,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內容的設置以及課程教學來實現崗位人才的培養。“崗課”具有一致性,以崗定課,“課”服務于崗位人才的培養,課程體系要對接崗位工作過程,課程內容要對應崗位最常用的知識和技能,課程的教學過程應對應于崗位項目或工作任務的實施過程。
“賽”是職業技能大賽活動,是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結合生產和經營工作實際開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重點的、有組織的群眾性競賽活動。2021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共推出102個賽項,參賽選手7 600余人[5]。職業技能競賽是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水平等級的測評,面向的是參賽選手,突出職業性和競技性,是技能水平的示范和標桿,其產生是基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社會人力資源的現實需求,旨在引領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弘揚工匠精神。技能競賽的競技項目和標準緊密對接產業崗位需求與技術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引領性,是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風向標?!罢n賽”融通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崗位課程上的拓展創新、職業自信能力培養;二是在課程評價上通過引領示范,形成積極的技能學習環境;三是因材施教分層培養
“證”,這里主要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反映的是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由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認定[6]。證書的內容和標準在開發過程中是直接對接企業真實崗位或崗位群所需的職業技術、能力和素養等,體現了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代表著崗位的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白C”從小的方面來說是課程教和學的工具,也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大的方面來說是課程教學采用的方式方法,是育人的途徑之一。
分層育人含義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縱向逐層遞進育人,同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熟練程度逐層提升;二是橫向分層育人,不同的個體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熟練的差異性,針對不同的水平層次個體因材施教。
簡言之,崗是根本,課是載體,以崗定課,“賽證”促教促學,“證”是融通育人中的基石,“賽”是融通育人中的拓展和標桿,以“賽”來突出分層分類培養中的標桿性和引領性,“賽證”有機融通到崗位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實現崗位人才精準培養。
二、遞進式“崗課賽證”融通分層育人
依據教育發展規律,高職教育每年培養目標側重點不同,層次不同。第一年通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掌握專業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術,達到知道和領會層次,重在提升學生的崗位認知和興趣。第二年通過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掌握專業的核心技術和技能,到達應用和分析層次,重在提升學生的崗位核心技術技能。第三年通過綜合項目實戰、頂崗實習等課程教學,學習崗位綜合項目技能,達到綜合應用評價層次,重在提升學生的崗位綜合應用和創新能力。適應于高職人才培養認知發展規律,開展三階段遞進式“崗課賽證”融通分層育人改革實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下面從“賽證”的選擇、融通的層次、融通的過程、項目教學支持等介紹遞進式“崗課賽證”融通分層育人。
(一)“賽證”的選擇
目前職業技能大賽依據參與范圍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有省賽和國賽,其考查模式比較成熟,質量高,考察技能綜合性強;另一類有省賽無國賽,其質量參差不齊。“1+X”職業等級證書制度已運行了三年,證書到第六批近千個種類,質量更是良莠不齊,既給專業提供較多選擇機會,也給專業選擇帶來困難。經多年實踐,總結出以下的賽項和證書選擇原則。
1.適用性原則。賽證應保持與崗位適用性,將最基本、最關鍵的知識和技能呈現給學生,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縱向深度發展技能水平。
2.夠用原則。賽項和證書的選擇夠用即可。試圖對接過多的賽項和證書,容易導致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不清晰。
3.針對性和拓展性相結合原則。選擇賽證精準對接人才培養崗位需求,同時在大三階段可以適當選擇合適賽項以橫向拓展專業崗位技能,以保證學有余力的學生今后具有更多的工作崗位選擇能力。
4.有機結合原則?!?+X”證書制度面向全體學生,定位于學生畢業應該達到的技能標準;職業技能競賽面向學有余力層次學生,定位于技能提升或技能拓展目標。“以證書定標準,以賽項提技能”,“賽證”二者有機結合,因材施教。
(二)“崗課賽證”融通的三個層次
“崗課賽證”融通從縱向程度概括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融通是以崗定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對接賽項考綱和證書標準,該層次主要是在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對接上。第二層次的融通是在第一層次融通的基礎上,且采用賽項競賽項目和證書考證項目作為教學載體,突出依據工作任務過程的進行教學。第三層次的融通則在第二層次的基礎上,拓展以崗位真實項目研發,校企深入合作開展“產教融合”活動。
(三)遞進式融通過程
專業課從基礎課、核心課到綜合實踐課遞進,“1+X”證書從初級、中級到高級遞進;職業技能大賽從基礎課專題賽項、核心課專題賽項到綜合(或拓展)賽項遞進。在三階段遞進中,以崗位為根本,課程為載體,證書標準為融通的基石,賽項為標桿、拓展和分層育人工具,實施遞進式的“崗課賽證”融通。
1.夯實基礎,提高興趣。面向一年級學生,教學專業基礎課程,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考證,對接職業技能大賽中基礎課專題性賽項(崗位某門基礎課知識技能的賽項),處于第一層次的融通水平,其目的在于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知和學習的興趣,若第一階段有些專業無合適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職業技能賽項,則應該通過典型項目或案例情景的應用來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認知和提高崗位興趣。
2.熟練技術,增強技能。面向二年級學生,教學崗位核心課程,對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考證,對接職業技能大賽中核心課專題性賽項,其目的在于熟悉崗位關鍵任務工作過程和熟練核心技術,增強崗位關鍵技術能力,處于第二層次的融通水平。
3.融會貫通,創新發展。面向三年級學生,通過實踐課程,如綜合項目實戰、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習,對接高級證書、綜合性強或拓展性賽項,以認證班、賽項精英班級、企業項目班等分層形式,以“產教融合”項目研發的教學方式,達到融會貫通崗位技能,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目的,處于第三層次的融通水平。
(四)“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的項目教學支持
“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的本質是實現人才培養精準對接企業用人需求,教學過程要符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過程,應以崗位典型項目實施過程來開展教學,采用項目化教學方式既是職業教育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崗課賽證”融通育人的要求。根據教學特點,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層次的項目驅動教學,在大一基礎知識學習階段,采用情景項目教學;在大二崗位核心技術學習階段采用案例項目教學;在大三崗位綜合實踐階段采用真實項目驅動教學。首選選取合適的“1+X”證書項目、技能競賽項目,擴展選取創新創業項目、實際生產項目等,然后通過分解項目任務,提取出適合基礎課的情景項目、適合崗位核心課的案例項目,適合綜合實踐課的真實項目,融入到對應階段課程教學中。
1.情景項目教學。所謂情景項目,對應專業基礎課基本知識或技能點,由實際生產項目中某個特定情景下的任務組成。情景項目主要面向大一學生,意在培養項目開發基礎能力;在教學中講解知識技能時,利用情景項目資源創設生動具體工作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積極性,提升學習興趣。
2.案例項目教學。所謂案例項目,對應專業崗位核心課的主要技能點,由實際生產項目中某崗位承擔的系列任務組成。案例項目主要面向大二學生,意在培養工作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基于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指導學生制訂技術解決方案、完成項目開發。
3.真實項目教學。真實項目是社會環境實際需求的產品或服務。真實項目主要面向大三學生,意在培養項目實踐創意研發能力。要求以真實項目為載體,在真實工作環境下,學生團隊協同完成研發任務。這里真實項目研發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實際生產項目(含“雙創”項目),研發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二是技能競賽項目,訓練過程就是教學過程。
三、“崗課賽證”融通過程應規避的問題
“崗課賽證”融通是國家職業教育育人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但在融通育人過程中,應秉承實事求是的態度,對育人有用的堅決執行,有害的堅決摒棄。
(一)忌“為證而證”,應從實際出發,夯實專業基礎
在學習崗位基礎課程的第一階段,有些基礎課程,并沒有合適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對接,則切忌“為證而證”。比如IT信息技術行業,編碼的邏輯思維能力、代碼書寫規范的素養等基本能力往往不是技能訓練能提升的,需要通過數學、編程語言基礎等基礎課程鍛煉,強行實施“賽證課”融通,效果適得其反。
(二)忌盲目崇信“賽證”,應對其短板進行有效補充
由于“1+X”職業等級證書制度和職業技能大賽制度,都以考試競爭形式最后呈現,有其短板,不能盲目崇信“崗課賽證”融通。為此,針對“崗課賽證”融通在人才培養途徑中的短板,有必要通過其他培養形式進行有效補充。
(三)忌“高水平”陷阱,應實事求是,因材施教
實際中有些學校或專業為了體現“高水平”辦學能力,在超出學生實際能力水平的情況下,強制要求學生學考高級別證書,或統一組織參加影響力大、“含金量”高的職業技能競賽,其必然導致揠苗助長,適得其反。學校價值取向應定位于“人人皆可成才”的目標,根據學校辦學水平、學情,合理選擇證書級別或者賽項進行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A/OL].(2019-02-13)[2022-09-09].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2-09-09].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7.htm.
[3]馬玉霞,王大帥,馮湘.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高職課程體系建設探究[J].教育與職業,2021(23):107-111.
[4]王麗新,李玉龍.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6):5-11.
[5]2021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在濟南舉行[EB/OL].(2021-05-20)[2022-09-09].http://www.gov.cn/xinwen/2021-05/20/content_5609699.htm.
[6]何愛華.行業主導的1+X證書制度實踐:以佛山市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7):19-23.
Progressive Layered Education Practice Based on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LIU Hai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Guangdong 519090,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people through“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s”, determining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post requirements, taking courses as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 certificates as the cornerstone, and events as the expansion and benchmark, selecting appropriat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s through reasonable principles, certificate standards and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syllabus are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courses are supplemented by three different project teaching methods, namely “situational project, case project and real project”.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mode is carried out in a three-stage progressive way to integrate and educate people in a hierarchical manner, break through the difficulties in profess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achieve the precis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1+X”; integrati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