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華金
摘要: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科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知識,進一步保障學科教學效果。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需要數學教師積極進行優化與調整,切實提高學科作業的設計效果。本文嘗試從從引入趣味性元素、開發合作式作業、布設家庭式作業、設計積分式作業、拓展實踐性作業等五個方面,探討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策略。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作業
引言
在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學科作業是一項非常關鍵的教學方式,可以較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學科教學知識的內化。特別是在雙減政策全面推行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科作業設計已經迎來了較多變化。而部分教師沒有較好適應這些變化,很難推動數學作業的創新應用。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
(一)作業總量比較大
當前我國小學數學作業的總量比較大,已經超出了小學生的負擔范圍。這是因為部分教師過度使用了題海戰術,使得學生在課下時間里反復練習同類題目,形成對這些題目的解題記憶。但這種作業模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同時容易引發學生的心理抵觸,應該在后續時間里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削減學生的作業總量。
(二)作業效果不顯著
部分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并沒有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和數學學科基礎,面向所有學生布置了相同的作業。這也使得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順利完成作業,而部分學習基礎較高的學生又無法通過作業得到較好的知識錘煉。
(三)作業內容無新意
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學科作業的時候,在作業內容上表現得毫無新意。甚至部分教師直接將教材中的課后習題作為學科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時間里練習。教材中提供的課后習題雖然緊扣教材知識點,但是不能完美適應所有學生的需求,具體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教師結合班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設計。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受到的影響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新要求2021年7月,雙減政策在我國中小學全面推行,要求中小學教師可以切實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雙減政策對學科作業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降低數學作業的總量。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都比較依賴題海戰術法,導致學科作業總量比較高。這種情況跟雙減政策嚴重沖突,在雙減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已經不被允許,需要教師進行作業設計的創新拓展。第二,提高作業設計的靈活性。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和體驗性的學科作業,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優化他們完成作業過程的綜合體驗,切實提高學科作業的整體質量。
(二)雙減背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新方向???綜合雙減政策的基本內涵來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主要改變點就是“提質減量”理念的全面貫徹。對于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需要在降低學科作業總量的前提下,充分保證學科作業的質量,使得學科作業能夠起到鞏固學科知識等多種作用。這也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平時教學中積極關注學生對于學科作業的感知現狀和反饋信息,并立足于小學生的角度進行學科作業分析,使得學科作業變得更加靈活,促進學科作業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
(一)引入趣味性元素,激發學生學科興趣
興趣學習的第一動力,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時候,針對班上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信息進行全面調研,明確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并且可以將其整合到學科作業中,使得學科作業變得更有趣味,對于小學生產生較強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考慮在學科作業中引入一些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使得學生可以借助于這些熟悉元素來完成學科作業,有效降低學科作業的難度,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學科作業的興趣水平。這樣以后,小學生參與學科作業的積極性就可以得到顯著提高,更好契合雙減政策對于學科作業的要求。
在小學數學一年級《認識鐘表》一課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引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點的認知水平。鐘表是一種常見的物體,在學生生活環境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同時也多出現在動畫片中。因此教師在設計學科作業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找一找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中有沒有出現鐘表,從這些動畫片中學習鐘表的讀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布置“鐘表圖標提醒”的作業,讓學生確定每天起床、吃飯、上學、玩耍、睡覺等活動的時間,接著將這些時間轉化為時鐘時刻表,最終制定每日活動的“鐘表圖標提醒”。通過這種趣味性活動,可以較好提高作業的趣味水平,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業中,保證學科作業能夠取得預期效果。
(二)開發合作式作業,增強學科作業深度
雙減政策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積極拓展學科作業形式,通過多形式的學科作業取得預期的教學目標。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層次不高,他們往往都不具備較強的獨立探究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布置一些合作式作業,引導學生相互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學科重點難知識。教師在具體設計合作式作業的時候,可以考慮引入任務驅動法,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指引。即教師結合學科教學知識點,設計層次性的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分層次探究學科知識點,最終實現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通過這些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科作業的綜合效果,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數學思維、社交能力等多種素養,使得小學生可以獲得身心層次的顯著提升。
在小學數學三年級《長方形與正方形》教學中,教師可以考慮設計“測量計算圖形周長”的合作式作業,讓學生測量計算一些常見物體的周長,比如學校的長方形花壇、小區大門等。這里教師也可以引入教材中關于“將12盒保鮮膜捆在一起,怎樣擺放才節省膠帶”的問題。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將數量調整為16個、20個等,讓學生分組探索。在學生完成這些作業的時候,教師還要讓學生在組內討論最節省膠帶的規律,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就可以引導學生從易到難學習學科知識,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科素養。
(三)布設家庭式作業,發揮家庭教育作用
小學教育工作進行的時候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學科作業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布置一些家庭式作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優化學科作業的完成環境。在具體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教師應該先對學生的家庭環境進行調研,保證設計家庭作業具有較強的實施空間。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要跟學生家長取得聯系,提高家長群體對于家校合作模式的理解與認可程度,避免家庭式作業出現不必要的阻礙。在設計完作業以后,教師還要在微信群等渠道中面向家長簡單介紹作業內容與作業評價標準,使得家長可以較好參與到這類作業中。對于教師來說,不要設計過多的家庭式作業,以免引起家長的反感。
在小學數學二年級《克與千克》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布置“生活中常見物體的重量”的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環境中估算并測量十種常見物體的重量。教師在布置這項作業的時候,要先跟家長群體取得聯系,面向他們簡單講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即讓學生初步形成“數量”的概念,同時提高他們的估算能力。家長在家庭環境中要指導孩子選擇常見物體,監督孩子完成這些物體重量的估算,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測量這些物體的重量。經過多次測量以后,學生對于重量就有了相對清晰的概念,同時自身的估算能力也會顯著提升。如果孩子經過多次估算依然沒有形成較強的估算能力,家長也要跟孩子密切溝通,明確孩子遇到的困境,保證家庭作業可以順利完成。
(四)設計積分式作業,提高作業靈活水平
雙減政策主要是為了平衡學生的作業壓力,但是因為小學生的學科基礎不一樣,相同的學科作業給不同學生帶來了的壓力也有所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師就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優化作業設計方式,實現平衡學生作業壓力的目的。基于這方面考量,教師可以考慮設計積分式作業。即教師結合學科教學知識點,設計一套關于這些知識點的題庫,針對不同題目設計差異化的分數。對于所有學生來說,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題庫中選擇最合適的題目,最終這些題目的分數加起來達到教師規定的總分數即可。通過這種積分式作業,可以較好平衡學生的作業壓力,并取得預期的學科教學成效。
在小學數學四年級《平行四邊形與梯形》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積分式作業,平衡學生的作業壓力,全面落實雙減政策。在設計題庫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途徑下載一些現成的題庫,但是要針對題庫中的各個題目進行分析與篩選,保證這些題目都跟本章節的教學知識點有較強的關聯水平。通常來說,一些概念性的題目可以設計為一分或者兩分,基礎性知識點的相關題目可以設計為三分或四分,體現學科思維的題目可以設計為四分或者五分。對于各個學生來說,一共完成二十分鐘的題目即可,具體可以由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題目。
(五)拓展實踐性作業,促進學生知識鞏固
雙減政策背景下,提質減量理念在學科教學中也得到了全面貫徹,要求教師可以提高學科作業的整體品質。基于這方面考量,數學教師就應該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引導學生將課堂環境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環境中,或者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感知學科內容。教師在具體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時候,也要針對小學生的身心層次進行深入分析,同時還要考察學生生活中的實踐場景,保證這些實踐性作業能夠真正幫助學生鞏固學科知識點,提高學科教學的綜合成效。
在小學數學五年級《可能性》教學中,主要講解了有關概率的內容。很多學生雖然掌握了這些知識點的理論內容,但是依然有可能會對這些知識點產生懷疑。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課堂結束的時候,設計一些實踐性作業,具體有“100次硬幣正反面實驗,填寫正面與反面的概率”等。學生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可以直觀感受概率的分布,對于可能性的相關知識點有更深的掌握。在學生完成實踐作業以后,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之間交流實踐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獲,進一步提高他們對于學科知識點的認知水平,實現學科知識的深層次鞏固。
結語
綜合來看,雙減政策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需要積極進行學科作業創新設計。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對雙減政策的了解水平,推動作業內容和作業形式的創新,優化學生完成作業的綜合體驗,使得學生可以在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學科作業。這樣以后,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就能夠取得較好的成效,推動小學數學學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卓華.“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學困生作業設計的轉變策略[J].天津教育,2022(11):104-107.
[2]張曉燕.“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2(18):19.
[3]胡思懿.適量、適度、適情——“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新校園,2022(04):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