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摘要】創造性思維既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種手段,也是初中數學學科培養的目標,同時是新時期社會對人才能力判斷的一種標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師生互動來實現,加強師生互動形式挖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文章先介紹了創造性思維的內涵和師生互動應注意的原則,然后通過對師生互動方式的研究,分析了初中數學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造性思維;師生互動;創新思維
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入發展,關于初中數學“師生互動”方面的研究越來越豐富,關于初中數學“創造性思維”方面的文獻也比較多,但是利用師生互動的形式達到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目的方面的研究寥寥無幾.結合師生互動的原則,挖掘師生互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一、創造性思維的內涵
創造性思維包括:創新思維、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逆向思維.
(一)創新思維
很多人將創新思維等同于創造性思維,這是一種狹隘的觀點,其實創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分支,創新思維更加側重“新”,即在問題思考的時候要與眾不同,能夠體現新穎、獨特之處.所以創新思維就是針對不同情況提出具有挑戰性或獨特性的解決問題方法和思路,并能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實現的思考方式.
(二)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
所謂集中思維,就是人在解題過程中,思維朝向為一個方向,以形成唯一的,既定的回答.發散思維則是指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一個具體目標出發,將自己的思維向外輻射并沿各種不同方向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思考與想象,由此產生了各種思路及問題解決方法,也就是產生了一大批獨具特色的新觀點.發散思維會使人的思維活躍,會提出意想不到的獨到見解.但若僅僅停留在發散思維上,則令人舉棋不定,不容易把握問題的實質與要害,因此創造性思維應該包括集中思維,它是發散思維與集中思維之間的對立與統一.
(三)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
邏輯思維就是嚴格按照邏輯規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分析和推導并最終獲得邏輯上的正確答案及結論的一種思維活動方式.直覺思維是指不具備完整分析過程和邏輯程序,靠靈感、頓悟而迅速作出判斷、得出結論的思維行為.直覺思維能創造性地發現新問題,提出新概念、新思想和新理論,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邏輯思維和直覺思維互相促進、互相聯系,邏輯思維為直覺思維提供了基礎,直覺思維為高度成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結果,整個創造性思維發展處于邏輯思維與直覺思維相交叉的狀態.
(四)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抽象思維就是放棄非表層屬性而提取事物本質的思維過程,而形象思維則是依靠具體形象與表象進行聯想想象,從而獲得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活動過程.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提供物質基礎,使思維活動能與前人經驗相結合.提出新假設和創造想象介入思維過程,是成功地進行創造活動的關鍵所在.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奠定了基礎,抽象思維又為形象思維提供了發展.所以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視的組成部分.
(五)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與其他創造性思維相比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他思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都是沿著某一方式進行展開,通過分析想象聯想等方式最終得出問題答案.而逆向思維則是從問題的相反方向入手,采用逆推的方式來得出答案.逆向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逆向思維可以讓問題的答案更加全面.
二、師生互動應注意的原則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開展師生互動時注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人際氛圍和民主、博愛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置身于和諧輕松的氛圍當中,凸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教師要全身心地去愛、去呵護學生,構建良好人際關系,努力呈現出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間團結互助友愛的情感,讓學生在快樂愉悅中學到知識.
(二)發揮引導作用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應該與教師開展互動,而并不是單純地聽教師講.教師與學生之間是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激勵,互相補充的.在這一過程中,師生之間分享著對方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想,所悟所想,互通有無,相互交流著自己的趣味,經歷和理念,以形成共識,共享共進,并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目的.這種新型的教學觀能夠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表現,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不斷地增強.
三、挖掘師生互動形式,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策略
(一)展開情境式互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
情境式互動指教師通過多媒體、微課等互聯網設備創設的教學情境,在沉浸式氛圍中與學生展開互動,是提升互動效果的一種良好形式.初中生處在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數學教師能夠結合教學情境互動,在教學時搭建起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之間的橋梁,帶領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和協助下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就達成了師生互動目標.教師通過將具體的案例故事引入課堂教學中進行一些情景的互動,能夠進一步激發出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質的深入理解興趣和廣泛熟悉,學生能在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故事中充分感受數學知識的魅力,降低了他們對數學知識學習過程的消極抵觸情緒.數學教師要善于根據實際教學的情境提供給每名學生一些生活化的數學素材,使其能夠將具體的事件活動和抽象思維活動結合在一起,更有效、更好地去發展自己的抽象思維.
比如,在進行“軸對稱”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搜集相關的現實案例.這一部分的知識與現實的結合還是十分密切的.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飛機、汽車等,以及古代的建筑,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來直觀地了解軸對稱.然后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加深學生對軸對稱的理解.
通過創設的生活情境,學生直觀地了解到軸對稱的數學知識,形象思維得到了發展,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教師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可以起到培養抽象思維的作用.
(二)展開啟發式互動,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和發散思維
啟發式互動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從而使思維得到提升的一種師生互動方式.發展創造性思維,其核心就是要發動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集中思維與發散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啟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等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要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思考,應從哪一方面考慮,從哪一方面著手,解題等,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思路.
比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學習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前面學過的數軸知識來講解.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條數軸,勾起學生對之前知識的記憶,其次,教師創設啟發式情境“小明出去買菜,買了白菜、黃瓜、蘿卜、茄子、番茄,分別買了1,2,3,4,5斤,那么如何在數軸上體現呢?”學生很明顯知道這是一一對應的關系,接下來教師從數軸的原點,繼續引出一條與該數軸垂直的數軸,繼續標上單位長度2,4,6,8,10.繼續創設情境展開互動“假如白菜、黃瓜、蘿卜2元一斤,茄子和番茄一元一斤,這條數軸的數值表示價格,那么小明花費的各種蔬菜的總價格該如何顯示呢?”學生很快就計算出了各種蔬菜的總價格,然后開始尋找兩個數值的交接點.最后教師向學生講解坐標軸的構成:水平方向的標為x軸,垂直方向的則稱為y軸,中心位置稱為原點.”
通過啟發式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集中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平面直角坐標系除了可以表示蔬菜斤數與價格之外,還可以表示什么?”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繼續展示數軸的其他運用途徑,如時間距離、身高體重、學生成績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平面直角坐標系在現實中的運用.
(三)參與式互動,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
所謂參與式互動主要是指教師在設計數學活動的時候,也要參與到活動中,要與學生融為一體.傳統的參與式教學大多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教師從旁指導.雖然這種方式可以讓教師把控全局,但是也將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對立了起來.教師參與有利于打造平等的師生關系,也有利于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評估,通過教師的參與更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引領.
例如,在講解“隨機事件與概率”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計教學活動,參與到學生互動中,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不透明的箱子和一組數字卡片,數字分別為1~9.然后設計參與式互動內容“同學們,這是一個數據箱,里面放了1~9數字,現在大家從里面隨機抽取一個數字記住再放進去,最后我們統計抽中奇數的同學多還是抽中偶數的同學多.”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也可以與學生一樣從數據箱隨機抽取一個數字卡片.數據統計完成之后,教師先不要公布結果,要繼續詢問學生:“你們覺得抽中偶數的同學多,還是抽中奇數的同學多?”在沒有講解概率的時候,就要讓學生去“猜”、去“感覺”,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是抽中奇數的同學會多一點,但是原因說不出來.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公布學生的抽數字結果,確實是抽中奇數的同學多.然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講解概率的知識,解開學生內心的疑問.當學生了解概率的概率之后,就會恍然大悟,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每次抽到奇數和偶數的概率各為多少,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四)角色互換式互動,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課堂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只是起到引領的作用.因此在學生逆向思維培養時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不斷地讓位給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教互學,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并以此新理念為指導進行教學.教師要通過“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這一方式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這樣能增強課堂互動,促進雙方溝通,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教學實踐發現初中數學中許多“命題”都可逆向解釋.平時學習時,多數同學最常用的也是最慣用的思維方式是正向思維.所以,教師在教授“命題”這一部分時,既要使學生了解“原命題”,又要引導學生用逆向思維思考,多角度地幫助學生認識“逆命題”,甚至要求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將其講述出來.
例如,教師在講解“三角形”中等邊三角形的相關知識時,先講述了等邊三角形的特征,即等邊三角形的三條邊和三個角相等.當教師講解完成之后,可以讓學生逆向思考等邊三角形的命題,即若三角形三個角均等,則必為等邊三角形是否正確.緊接著讓學生展示求證的過程,通過這一途徑,能夠使學生形成另外一種思維視角,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五)實踐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維方面的創新是創造性思維最為核心的內容,也是當前數學思想的集中體現,而將肢體動作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相結合,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肢體互動相較于其他互動形式來說,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另外,肢體互動的形式也更加新穎,對學生數學的學習也更具有啟發性.
例如,以“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知識講解之前可以讓學生準備5根木棒,其長度分別為3cm、4cm、5cm、8cm、10cm,然后教師從中隨機選三根,讓學生判斷能否組成三角形,其實是對三角形三條邊長性質的考查.學生“能”與“否”的回答,變成肢體動作———鼓掌,如果可以則鼓掌兩次,如果不可以則鼓掌三次.教師隨機抽取學生回答,這樣學生就必須要時刻保持精力集中.不停的鼓掌聲,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結 語
總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之間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通過對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目前主流的師生互動方式主要表現為情境式互動、啟發式互動、參與式互動、角色互換互動以及肢體動作式互動,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還可以研究其他師生互動形式,以期在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上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井維蘭.初中數學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研究———以滬教版“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與角的平分線”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21(26):45-46.
[2]張福宗.試論初中動態幾何教學與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4):5-6.
[3]張先娟.論初中動態幾何教學中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7):76.
[4]王再容.基于初中動態幾何教學與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06):22.
[5]朱道武.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5(10):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