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一門帶領學生認識大自然的學科,通過生物知識的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意識,也能夠增加他們觀察世界和生活的視角,拓展其知識面.基于此,文章在介紹情境教學法的含義和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的意義的基礎上,詳細介紹了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措施,希望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生物素養.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教學策略;初中生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9-0143-03
收稿日期:2023-07-15
作者簡介:池群珍(1978.9-),女,福建省龍巖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新羅區“十四五”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基于真實情境的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XL1452022066)的成果論文
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初中生物的學習內容不僅包含了世界萬物的身體構造和特點,也包含了生物生存的環境,這使初中生物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和難以理解,阻礙了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而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學當中能夠為學生塑造更為開放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發展其生物素養,也能夠逐漸降低初中生物知識的理解難度,為學生的掌握和應用提供了相應的知識條件.
1 情境教學法的含義和應用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的意義
1.1 情境教學法的含義
情境教學法簡單來講,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利用多樣化的因素,依據教材當中的內容,為學生創設出相應的教學環境,從而加快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夠親身體驗到知識背后的內容.與此同時,也能夠主動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情境教學法在課堂教學當中具有著顯而易見的優勢,不僅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完成了對調,學生成為了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學生的學習態度也產生了新的變化,使他們更加熱愛學習,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學習.
1.2 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的意義
1.2.1 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
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生物的教學當中,無疑會提升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和欲望,它能夠轉變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方式,在一種輕松的、愉悅的學習環境之中進行生物素養的培養.以此可見,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將興趣轉化為動力,從而充分發揮出自身能動性.
1.2.2 有利于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
初中生物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這些內容在情境教學法中都有所體現.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就要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為初中生物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了平臺,使他們能夠主動進行學習,自主進行知識的理解和應用[1].
1.2.3 有利于綜合素質的發展
素質教育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個性發展.初中生物情境教學為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提供了相應的環境,充分呈現了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主要陣地,能夠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綜合素養的提高.
2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的措施
2.1 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性,開展初中生物的情境教學
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隨著近幾年來教育改革的開展,信息技術的手段已經被應用到了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之中,并極大地推動了初中生物的教育改革.因此,初中生物教師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創設真實性強的教學情境.初中生物的教學知識有很多需要教師進行示范的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手段設計出各種主題的教學課件,并要在其中通過插入視頻、音頻和超鏈接的方式引導學生觀看實驗過程.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節約教學時間,也能夠極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他們的課堂參與度.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教學之中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促進情境教學法的完美實施.
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的第三章《細胞》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知道動、植物的結構、功能及區別,能夠了解顯微鏡成像的特點及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對于本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如果進行示范操作則很難使每一位學生觀察到動植物細胞的特點和區別.但如果不進行示范,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之中很有可能會造成動植物細胞的損害和顯微鏡的破壞.因此,在進行本課的教學之前,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上的豐富資源,尋找到相關的實驗視頻和實驗資料,圍繞著這些資源進行本課教學課件的制作.然后在課堂教學之中播放給學生看,這樣不僅能夠使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清晰地觀看到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的過程,也能夠使他們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可以為他們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引導他們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尋找跟細胞有關的資料和內容,進一步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是新興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學手段,也是現代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
2.2 創設合作化教學情境,促進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之中,教師要通過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塑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以此順利開展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與此同時,初中生物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以此創設出合作化的教學情境,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幫助[2].
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十二章
第一節《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描述出人類條件反射的突出特征,能夠初步了解大腦是怎樣工作的.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過于抽象,在較短的時間之內,學生根本無法深入理解和記憶.因此,對于本課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引導他們積極討論本課的生物知識,表達出自己對于神經系統和神經調節的疑問.在合作化的教學情境之中,學生能夠主動講述出一些生活方面的神經反應現象.例如,有一位學生講述到:“我家每年夏天都會到室外燒烤,有一次我趁著爸媽不注意,拿了一塊土豆片自己烤,但不小心掉進了爐子里,當我想把它用樹枝勾出來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烤爐壁感覺非常的燙,嚇得我直接縮回了手”.在聽到學生分享的故事之后,教師首先對他們進行了安全教育,隨后又引導其他同學分享了自己生活當中的一些神經反應現象.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也要及時地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本課的教學內容.除此之外,教師自己也要增加和其他生物教師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汲取其他教師的優點,從而實現取長補短,尋找到更為科學的生物教學手段.
2.3 創設實驗性教學情境,提升生物思維能力
初中生物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著較強的實驗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要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之中創設實驗性的教學情境,利用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掙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
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第六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知道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各部分結構及其功能,并能夠描述出種子萌發過程中各部分結構發育的趨勢.但是口頭講述本課的教學內容很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他們根本無法想象出種子的萌發過程,這極大地阻礙了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就要將本課的生物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在開展本節課的前幾天,給各個小組分發不同的植物種子,讓他們記錄下來種子的變化和萌發過程,然后在正式開展本課的教學時,教師再引導學生將他們的實驗成果分享出來.以此相互分享、相互借鑒,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與植物相關的生物知識.
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使社會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習慣,也需要他們具備出色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而在初中生物的教學之中創設實驗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促進動手能力和實驗能力的提升,也能夠順應教育改革的要求.
2.4 創設問題性教學情境,調動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
不斷質疑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而思考則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跟傳統初中生物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極大地集中了學生的學習專注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得他們產生了了解生物知識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就要重視問題化情境的創設.
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功能,并能夠概述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在進行本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結合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請你告訴老師組成消化系統的有哪些器官?”利用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時間,從而使學生能夠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這時教師要對給出正確答案的學生以語言鼓勵和贊賞,進而促進他們的認真思考,使其能夠主動進行學習,并能夠在回顧舊知識的同時,實現新知識的理解.利用這樣問題化的教學情境,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生物知識[3].
通過問題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能夠在教學剛剛開始的時候為學生設置一個懸念,當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不能回答的時候,學生就會主動進行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夠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解決問題,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確保了他們在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4].
為了更好地發揮出情境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的作用,生物教師就要運用多樣化的因素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自主進行學習和思考.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使生物教材當中的內容能夠更為直觀地展現出來,將教與學置于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當中,使抽象的生物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內容感受,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和活潑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豐富他們的生物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 李婉燕.淺淡“互聯網+”下生物教學改革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2(17):206-208.
[2] 王忠明.初中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探究[J].亞太教育,2022(10):109-111.
[3] 史喜云.摭談現代教學技術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新通信,2021(8):219-220.
[4] 唐濤.試論初中生物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技資訊,2020(7):131-13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