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松,張大鵬
(1.92467部隊,福建 福州 350015;2.天津仁愛學院,天津 301636)
近年來,隨著我軍軍用車輛的代際更新和規模擴大,對應的車輛器材品種數量也顯著增加。作為儲備軍用車輛器材的倉庫,應對新形勢下收發任務增加而人員減少的情況,實現庫房布局及業務流程的合理優化設計已成為重要的課題。
系統布置設計(System Layout Planning,SLP)由美國著名物流專家繆瑟(Richard Muther)提出,是一種為配送中心合理規劃布局的方法[1]。它通過劃分配送中心作業單位,物流、非物流相關性分析,最終由綜合相互關系確定出新布局方案。
楊學春,等[2]利用SLP方法對某物流倉庫功能區進行布置設計。周廷美,等[3]利用SLP方法對整車廠零部件配送中心進行布局優化。李強,等[4]利用SLP理論完成了某汽車零部件倉儲庫房的布局優化,并結合算例對布局優化方案進行了對比分析。李建華,等[5]運用價值流圖對車間的生產布局現狀做了分析,并通過SLP結合車間實際給出了優化方案。羅淞夫[6]運用SLP對D公司整個分揀中心的布局進行分析并重新設計布局,同時利用Anylogic 仿真軟件進行驗證,使該分揀中心的整體分揀效率得到提高。王平,等[7]運用SLP與SHA相結合的方法,對W造船廠閥件倉庫布置進行分析與優化調整。張云帆,等[8]、文法然,等[9]均運用SLP方法和加權因素法對作業區域的布局進行優化和選擇,最后得出總體最優的布局方案。
本文旨在以某綜合倉庫的保障隊(軍用車輛器材倉庫庫房)為研究對象,對其現狀進行分析,之后利用SLP理論對其完成布局優化,并最終對方案進行效益分析。
W倉庫庫房是一個存放部隊軍用車輛器材的庫房,主要為車輛的零部件及相關的維修工具等,圖1為倉庫庫房布局的示意圖。

圖1 軍用車輛器材倉庫庫房布局的示意圖
該倉庫庫房主要劃分成了四個區域,主要功能如下:
(1)入庫區。即貨物接收區,主要用于準備車輛器材的接收和分揀,包括裝卸、清點和檢查。(2)儲存區。其主要儲存車輛器材,在這一區域中,可以放置各種規格大小的器材,并且每個貨位都能夠根據需求分類擺放。(3)流通加工區。該區域主要依據訂單要求,從儲存區或流通加工區揀選貨物,并按照一定的分類和集中方式進行處理,等待最終的配送結果。(4)出庫區。出庫區的職責是對出庫的器材進行裝車,對運輸車輛進行全面檢查,對發運的零部件、包裝和裝載進行仔細核對。
該倉庫的作業流程主要包括卸貨、驗收、存儲、揀選、包裝、發貨出庫。出入庫流程具體如下:
(1)入庫流程:倉庫收到入庫通知,保管員進行卸貨,通過數量驗收和質量抽查后收貨,根據倉庫空位進行分配儲位、貨物堆碼裝盤、儲存。(2)出庫流程:在接收到客戶訂單后,倉庫根據客戶訂單在儲存區或流通加工區揀選訂單上的物品并進行加工,二次包裝,然后發貨出庫。
(1)倉庫功能區域劃分不合理。整個倉庫的功能區域劃分過于單一,尤其是儲存區,車輛器材種類繁多,儲存特點不同,但都集中在同一區域,導致很多作業集中,進而導致倉庫的入庫、揀選、出庫等作業效率低下。(2)整體區域布局不合理。導致倉庫工人搬運貨物的時間、距離較長,從而降低了搬運效率,無法使高效率完成作業。(3)庫房內貨品擺放雜亂無章,貨物堆放不規范、成組貨物擺放雜亂增加了揀選貨物的難度,使出庫貨物數量、種類的準確性難以保證,這一系列問題都會影響倉庫作業效率。(4)保管員缺少單獨的辦公區域,使得倉庫保管員長期處于疲勞作業階段,大大影響了作業效率。
針對原倉庫庫房存在的問題,將倉庫庫房整體劃分為以下幾個功能區。各個區域進行簡要介紹,如名稱、主要功能等,見表1。

表1 區域劃分表
為了直觀且清晰地描述各區域間的相互關系,通常使用A、E、I、O、U來分別表示絕對必要、特別重要、重要、一般密切程度、可忽略等不同等級。物流強度關系等級劃分見表2。

表2 物流強度等級比例劃分表
根據對該倉庫的調研情況,在總結最近一月的基本物流數據的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各作業單元之間的物流情況。在綜合考慮物流路線的基礎上,對各作業單位之間的物流強度進行了相應的劃分。并繪制出了倉庫作業單元的物流相關圖,如圖2所示。

圖2 軍用車輛器材倉庫物流相互關系圖
對于軍用車輛器材的倉庫庫房設置而言,各區域除了存在物流相互關系外,還存在非物流相互關系。本文通過設立一些指標進行非物流關系密切程度的評級,更加客觀地表達出區域間的非物流相互關系。在非物流因素的選取上,綜合考慮了庫存器材流通的連續性、管理方便、人員聯系、物料搬運等多方面的因素,非物流強度關系等級劃分表見表3。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等級,繪制非物流相互關系圖,如圖3所示。

表3 非物流強度關系等級劃分表

圖3 軍用車輛器材倉庫非物流相互關系圖
在倉庫中,各區域間既存在物流相互關系,又存在非物流相互關系。綜合互相關系是由物流相互關系和非物流相互關系合并計算得到的。取加權值為2:1,A=4,E=3,I=2,O=1,U=0。對各個作業單元對進行計算、排序、分析,然后從綜合相互關系的角度出發進行布局設計。各區域間的綜合相互關系等級、分數見表4。

表4 綜合相互關系表
每個級別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排序,通過對表4中各區域的分數進行匯總,繪制綜合相互關系圖如圖4所示。

圖4 軍用車輛器材倉庫綜合相互關系圖
本文采用關系表法進行位置相關圖的繪制,首先將圖4轉化為工作關系表,見表5。并依此繪制出代表各作業單位拼塊圖,因組合方式不同,各個作業單元占用面積調整,會得到不同的方塊布局,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

表5 作業單位工作關系表

圖5 倉庫庫房布局方案一

圖6 倉庫庫房布局方案二
由于倉庫庫房的布置優化是一個多目標優化設計的過程,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加權因素法就是在確定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對備選方案進行評選的方法。本文通過分析了解到影響布局方案的因素主要是占地空間利用率、貨物的搬運效率、作業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工作環境的舒適性等。結合實際咨詢,在進行相關評價后,分別賦予每個影響因素一定的權重,權重大小總計為1,并針對每一個方案,在4個指標方面進行打分,最終分數及結果見表6。

表6 加權因素評價法
由表6中數據可得出,在空間利用率、貨物的搬運效率、作業流程的合理性以及工作環境的舒適性四個方面進行對比的情況下,方案二的分數高于前者,所以方案二為最優方案。
本文在分析了某軍用車輛器材倉庫庫房的諸多不足基礎之上,利用系統布置方法(SLP)對倉庫的各區域的功能進行重新劃分,并進行物流相關性與非物流相關性分析,然后綜合相互關系的分析,進行作業相關位置的布置,最后運用加權因素比較分析法對新的布局圖進行評選。相較于原來的布局,新方案將儲存區細分出了大件儲存區、小件儲存區和關重器材儲存區,同時增設了輔助性區域及辦公室,使得倉庫庫房的空間利用率大大提高,運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