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甲骨文字構形理論與系統的建構

2023-11-05 08:09:19吳盛亞
出土文獻 2023年2期
關鍵詞:研究

吳盛亞

摘要:通過系統梳理與分析120年來甲骨學的研究,甲骨文字構形研究可分成三個階段:摸索階段、理論的初步建立與規律的揭示階段、理論的基本確立與規律的全面探索階段。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是由形體分析和分期分類研究兩條線索共同推動的。構形的分析有助于分期分類的細化,而分期分類的重大突破又反過來推進字形分析與文字考釋。學者們逐漸將甲骨文字視作相對獨立的文字系統,逐步建立甲骨文字形體內部的研究坐標與定點,從而建構甲骨文字自身的構形理論與系統。目前宜對甲骨文字構形研究中一些專題進行“相對封閉式”的微觀研究,以推動“精密化”研究進程。

關鍵詞:甲骨文構形研究分期分類考察精密化

自1899年甲骨文發現以來,甲骨學在學術體系的創建、研究方法的拓展、多學科的融合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與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學科關系密切。甲骨文字構形研究是甲骨學乃至相關學科研究的基礎。甲骨文字構形理論與系統的建構是甲骨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在總結回顧過去120年甲骨學研究的輝煌業績時,應從歷時角度對甲骨文字構形研究作系統考察,完整準確地勾畫出甲骨文字構形研究走過的歷史進程。這有助于推進甲骨學研究學術體系建設與創新。

縱觀甲骨文120年的研究史,其中關于甲骨文字構形的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甲骨文字構形的摸索階段,時間為1904—1934年,起點是孫詒讓的《栔文舉例》,主要特點是在《說文》的體系下分析、考釋甲骨文字;第二階段是甲骨文字構形理論的初步建立與構形規律的揭示階段,時間為1934—1991年,起點是唐蘭的《古文字學導論》,主要特點是提出了新的漢字構造理論和系統的文字考釋方法,并以此為基礎分析、考釋甲骨文字,同時開始重視甲骨文字本身的形體結構特征;第三階段是甲骨文字構形理論的確立與構形規律的全面探索階段,時間為1991年至今,起點是劉釗的《古文字構形研究》,主要特點是在“分期分類考察法”指導下,靈活運用多種考釋方法對文字形體、構形規律、演變途徑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且深入的探討。下面分別述評每個階段的主要研究成果,試圖對甲骨文字的構形研究作一個系統的梳理與總結。①

一、甲骨文字構形的摸索階段(1904—1934年)

劉釗指出:“最早的關于古文字構形的研究可以從對古文字的考釋算起?!雹诰图坠俏淖謽嬓窝芯慷裕斒菑膶O詒讓撰著的《栔文舉例》③開始。此書分上下兩卷共十章,其中有關甲骨文字的考釋以及構形的分析除了集中體現在第九章“釋文字”中,還散見于其他篇章。

孫詒讓考釋甲骨文字的方法主要是“對照法”和“偏旁分析法”。在使用“對照法”時,主要有兩大類情況:第一,甲骨文字形與其他古文字或小篆字形差別不大,可以直接對照。若對照字形被正確考釋,孫詒讓多能準確釋出相應的甲骨文字,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若對照字形被誤釋,孫詒讓即使正確地系聯了待考的甲骨文字,也多會延續之前的誤釋,如將甲骨文的與金文的宋系聯,誤釋作“癸”(第16頁)。第二,若未找到金文或其他字書中可以直接對照的字形,孫詒讓的考釋則多誤,如釋為“”,疑為“紹”之省文(第43頁)。孫詒讓還根據《說文》提出了“古字目與囧形近多互通”(第96頁),“古從鳥、從隹字多互易”(第205頁),并進一步用于甲骨文字考釋,往往也多舛誤。

孫詒讓使用的“偏旁分析法”,歷來受到學者們的推崇。如唐蘭曾說:

分析偏旁的方法,宋人已經用過……但是應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極少,而且多是很容易認識的文字,一遇見難辨的文字,還是任意猜測……孫詒讓是最能用偏旁分析法的。我們去翻開他的書來看,每一個所釋的字,都是精密地分析過的。④

正是由于孫詒讓對所討論的字都進行了偏旁分析,所以即使是最后誤釋的字,其偏旁的分析往往也是正確的,如“”“”二字,孫詒讓云:“兩字皆《說文》所無。今考從‘者,即‘禾之古文,與‘秊字偏旁同。從‘卅者冊之省。”但其后又云“此‘當為‘龢之省,‘又省則成‘矣”(第127頁),則又誤。

“省寫”與“省變”是孫詒讓常常使用的構形分析方法。與孫詒讓提到的“省變”字例鮮有正確相比,他論述“省寫”字例的正確率則高了不少。孫詒讓所謂的“省寫”可簡單分成兩類:一、筆畫減省。如釋出甲骨文中的(羌)字后,云“金文鄭羌伯鬲作、羌鼎作。此與彼同,唯省中畫耳”(第94頁)。二、部件減省。如“‘疑當為‘追之省。金文己伯鐘追作‘,此省彳,故作‘皇也”(第111頁)。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孫詒讓正確釋出了甲骨文中的“追”字,但認為甲骨文中較簡形體是金文中較繁形體的省寫,則顛倒了文字發展的順序。現在學界更傾向于把類似“止—辵”“又—寸”的現象稱作部件的相通或通用。

對于孫詒讓筆下的“省變”字例,曾有學者提出過批評。①上文在討論孫詒讓使用“對照法”“偏旁分析法”時也舉出了幾個字例。這一問題實際上是清末的學者在研究古文字時,受到來自《說文》體系束縛的外在表現。古文字被用來訂補《說文》,很多論著依然使用《說文》的體例。如孫詒讓在《名原·敘錄》中云:“今略摭金文、龜甲文、石鼓文、貴州紅巖石刻,與《說文》古、籀互相勘校,揭其歧異以箸省變之原,而會最比屬,以尋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約舉辜較,不能備也?!雹谠谶@樣的大背景下,孫詒讓將一些甲骨文字依附于《說文》中的某些字,以至于濫用“省變”,也就可以理解了。不過孫詒讓也意識到一些《說文》與甲骨文字形不和的地方,如在討論“牢”字時,認為“許說究不可通”(第101頁)。

孫詒讓還揭示了不少甲骨文字形體上較特殊的現象。如“龜文凡絫三成字皆以下一承上二”(第32頁)、“反書”(第107頁)、“到文”等。從孫詒讓所舉的字例看,其所謂的“到文”有兩類:第一類即現在所說的“倒書”,如討論“獵”字(引者按:實乃“翼”字)時,云“又或到文作‘”(第38頁。引者按:此形并非倒書,見于《鐵云藏龜》23.4,是由于拓本倒置而形成)。第二類是上下兩個部件位置的調換,如討論“啚”字時,云“又有‘字,疑即啚到文”(第264頁)。這些認識在甲骨文字研究初期,十分難能可貴。

羅振玉研究甲骨文的重要論著分別是1910年和1914年印行的《殷商貞卜文字考》③和《殷虛書契考釋》④。其中關于甲骨文字考釋和構形現象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殷商貞卜文字考》的第二章《正名》以及《殷虛書契考釋》的第五章《文字》中。

羅振玉不僅使用了“對照法”和“偏旁分析法”,還揭示了甲骨文字內部、甲骨文字與后代文字之間“增”“省”“同(即通用)”“訛”等現象以及一些甲骨文字形體特征。

羅振玉在《殷商貞卜文字考·正名》中就已指出:

古象形字因形示意,不拘筆畫……蓋古象形之文以肖物形為主,不拘筆畫之繁簡向背……而其疏密向背不妨增損移易。推是例以求之,凡象形會意諸字莫不皆然……然不問其增減、移易、向背而其意則一,見而知其無稍差也。盡管羅振玉只強調了“筆畫”,但他所舉的字例中,也涉及“部件”的“重復”“增減”“通用”“方向”。①后來在《殷商貞卜文字考補正》中又增加“逆順”(引者按:即倒書)。②類似的論述到了《殷虛書契考釋》中就更加常見,但散見于各字的考釋中。羅氏討論了大量筆畫重復與增減、意符通用、構件增加與減省以及訛變等與構形現象有關的字例。

羅振玉還注意到契刻工具對筆畫的影響,如指出“卜辭中諸形或為多角形或正方者……由刀筆能為方不能為圓故也”(第152頁日字下),“此但作匡郭者,猶丁之作,就刀筆之便也”(第269頁正字下)。

羅振玉能正確考釋出一大批甲骨文字,除了使用“對照法”與“偏旁分析法”之外,還與他占有較多材料,有條件“對比辭例”有關。如“東”字孫詒讓已經釋出,羅振玉則是根據辭例比對考釋出來的,云:“知即東者,其文曰‘其自來雨。又有曰‘其自南來雨。以是知之矣?!保ǖ?69頁東字下)

較之孫詒讓,羅振玉是有意識地“糾正許書之違失”(第21頁),也更加重視文字的發展演變。如在“箙”字處云:“矢箙之初字全為象形,字乃由……于是初形全晦而象形乃變為形聲字矣?!保ǖ?33頁)揭示了“箙”字“象形字—形聲字”的文字演變路徑。羅振玉也強調《說文》的重要性,他在《殷虛書契考釋·文字》的最后說:“然今日得以考求古文之真,固非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窺卜辭,不可得而幾也。由是言之,則雖謂古文之真因許書而獲存焉,可矣?!雹?/p>

王國維在甲骨學上的貢獻主要在商代歷史與制度上,通過文字形體分析考釋甲骨文字的論著較少。相關論述主要集中在《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中。④較之孫詒讓和羅振玉,王國維在甲骨文字構形的研究上至少有兩方面貢獻:一、有意區分甲骨文字內部易訛混之字。如上甲—田。云:“者上甲也……字或作,卜辭中凡田狩之田字,其口中橫直二筆皆與其四旁相接。而人名之則其中橫直二筆或其直筆大抵與四旁不接。與田字區別較然。”(第28頁)二、通過分析文例與字形,認識到形體不同的兩個字存在通用的關系。如體—戈。曰:“卜辭或云亾戈、或云亾體?!墩f文》:‘戈,傷也?!w,害也。二字音義并同?!保ǖ?8頁)

此外,柯昌濟、葉玉森、陳邦懷、容庚、商承祚、郭沫若等學者也都有不少關于甲骨文字考釋的論著。但總體上,他們運用的考釋分析方法以及揭示的甲骨文字形體變化現象多是孫詒讓、羅振玉提到過的,也尚未有理論上的歸納與提升。下面僅就我們所見,略舉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簡單論述。

1. 羨符

最早在甲骨文字研究中提到羨符的是柯昌濟,他稱之為“羨文”。在考釋“”字時,柯氏云:“卜詞有字,殆即求之異文。卜詞中求字多作。從二又,羨文也?!雹僦蠊粼诳坚尅啊弊謺r說:“右三片中(引者按:《卜辭通纂》第300—302片)均有字,羅未釋。案別有字,羅釋冊,云‘增廾象奉冊形。原辭言‘爯固確是冊。周公毀‘用冊王令字作,冊下有羨畫。是則此亦冊之繁文矣?!庇钟谑∥嶂寂疲骸凹唇竦渥?,典猶冊也。”②他們說的“羨文”“羨畫”即本文所說的“羨符”。

2.?災”字的異體

葉玉森在考釋“災”字時說:“古代洪水為體,故體契文象洪水。、、三形,尤顯浩浩滔天之勢。變作州、,從乃省,并古文才,與在通?!雹劢Y合上文提到王國維所釋的“戈”字,表示{災}這個詞的有“”“州”“戈”三個形體。但王國維、葉玉森是將這些形體放在一個共時層面討論的,還尚未意識到這些不同的形體可能與時代先后、類組差異有關。

3.?災”與“用”的訛混

甲骨文中“用”“災”二字的訛混,后來的學者也多有提及。④而最初揭示這一訛混現象的是瞿潤緡。他在《殷栔卜辭》第388片的考釋中說:“卜辭成語用亾者,有亾四、亾、亾體、亾戈、亾尤、亾。此辭曰亾用,蓋亾體之訛。、形近最易混淆。本書二五版‘甲寅卜貞武祖乙宗其牢絲體又三六〇版‘其牢又一牛絲體……皆誤用為體,其明證也?!雹蓥臐櫨囈衙鞔_指出了“災”“用”二字相互訛混的情況。這在研究甲骨文字訛混的歷史上,應該記上一筆。

這一時期,最后一位重要的學者是董作賓。其關于甲骨文字形體方面的論述主要體現在《新獲卜辭寫本》《大龜四版考釋》和《甲骨文斷代研究例》等論著中。⑥盡管涉及甲骨文字構形的論述并不多,但較之以往的研究至少有三點突破:

(1)開始注意字形變化與時代發展的關系,不再將一字的諸多異體放在一個共時層面上討論。這在“災”字的研究上最為明顯。在《新獲卜辭寫本》中,董作賓說:“竊謂戈為后起之字而體為初文,各為一時代特用之文字也?!狈治隽思坠俏闹小盀摹钡母鱾€形體及其發展關系之后,又認為:“此字由象形漸變而為會意……是又由會意變而為形聲之途徑也……又加 Y聲為之,當為尤后起之字?!保ǖ?24、525頁,參圖1)。到了《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則進一步將“災”字的各個異體與具體時代掛鉤(第451頁,參圖2)。

圖1還只是“災”字形體的演變序列,而圖2則多了“時代”這一坐標。董作賓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還總結出了四種演變條例:一、附形以足義;二、增加筆畫;三、筆順訛混;①四、象形變為形聲。之后又討論了“月與夕的互易”問題(第451—457頁)。陳劍指出:“這一部分內容確實在客觀上第一次為大家揭示出了卜辭時代不同而造成甲骨文字的差異這一重要現象?!雹?/p>

(2)提出了“書體”的概念。在《新獲卜辭寫本》中,董作賓指出“甲骨文字非一時代之產物,觀于書法,亦其一大證驗”。并分大字、小字、粗體、細體等七類舉了一些例子。而到了《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董作賓則進一步描述了五期卜辭文字書法上的風格。

(3)在考釋文字時,董作賓更重視甲骨文字本身的構形特點,所舉用來佐證的字例也多是甲骨文字,更具有說服力。這在《新獲卜辭寫本》有關文字考釋的部分表現得尤為集中。

這一階段的甲骨文字研究仍受到《說文》體系的影響,多以六書分析甲骨文字。研究的定點主要是金文等古文字與《說文》中的字形。盡管有學者在考釋甲骨文字時,已經揭示了不少有關“增繁”“減省”“通用”“訛混”等變化的字例,并開始注意形體差異、用字改變與時代的關系。但多將甲骨文字內部的變化與甲骨文字和其他文字系統之間的變化混在一起,沒有將共時材料與歷時材料很好地區分開,也沒有對這些變化作科學歸納、總結與分類,更沒有意識到甲骨文字是一個相對獨立且成熟的系統。甲骨文字內部的構形坐標與定點遠遠沒有建立,研究尚處在材料積累和摸索階段。

二、甲骨文字構形理論的初步建立與構形規律的揭示階段(1934—1991年)

這一時期的標志是唐蘭《古文字學導論》③的問世。唐蘭在有關甲骨文字的論著中,一開始就體現出理論性與宏觀性,如在《殷虛文字記》“序”中說:“考據之術,不貴貪多矜異而貴于真確。所得茍真確,雖極微碎,積久自必貫通……余治古文字學,始民國八年,最服膺孫君仲容之術。凡釋一字,必析其偏旁,稽其歷史,務得其真……”①與之前的學者直接使用各種考釋方法不同,唐蘭開篇即言“考據之術”,是站在一定理論高度上談考據方法的,并對孫詒讓的研究方法進行了理論總結與改進。

《古文字學導論》中與甲骨文字考釋、構形有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下編》。第一章“為什么要研究古文字和怎樣去研究它”中,唐蘭就多次提到要“系統的研究”和“總結規律”。第四章“怎樣去認識古文字”中,唐蘭首先強調了“怎樣去辨明古文字的形體”。這一節主要談的是原器、拓本和影印本上,形體筆畫不清的問題及其造成形體難以辨認的原因。之后用了五節討論古文字考釋的四種方法:“對照法(或比較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歷史考證法”。前三種方法,之前的學者也多有涉及,唐蘭主要是加以理論化。而關于“歷史考證法”,唐蘭則是首次總結、歸納并加以理論提升的學者。下面我們簡單梳理一下“歷史考證法”的相關內容。

唐蘭說:

這種研究的方法,我稱它做“歷史的考證”。偏旁分析法研究橫的部分,歷史考證法研究縱的部分,這兩種方法是古文字研究里的最重要部分,而歷史考證法,尤其重要。向來文字學者,對于偏旁分析,已經不很注意,即偶爾注意到,也不能精密。至于歷史的演變,更是茫無所知。(第202頁)

他所謂“茫無所知”,其實并非如此。上一階段的學者,在面對具體字例的時候,偶爾會提到通用、訛混等情況,董作賓更是明確分析了一些字的發展歷史。

唐蘭將“歷史考證法”分成六個小節,分別為“圖形文字的研究”“字形演變的規律”“字形通轉的規律”“字形的混淆和錯誤”“字的改革和淘汰”“每個文字的歷史的系列”。在“字形演變的規律”中指出“文字的演變有兩個途徑,一是輕微地漸進地在那里變異,一是巨大的突然的變化”(第222頁)。將前者歸納為“簡易”與“增繁”兩大類以及若干小類,認為后者是“(文字的)原始型式湮滅,繼之而起的,是另外一種型式”(第232頁)。唐蘭的“字形通轉”和之前學者所說的“同意”等術語含義上并不完全相同。之前學者所謂的“同意”既包括同一文字系統內部的又包括不同文字系統之間的。唐蘭則有意在時間維度上做了區分,將“通轉”放在了共時層面的材料上。他說“通轉和演變是不同的。演變是由時代不同而變化……至于通轉,卻不是時間的關系,在文字的型式沒有十分固定以前,同時的文字會有好多樣寫法,既非特別摹古,也不是有意創造新體,只是有許多通用的寫法,是當時人所公認的”(第235頁)。①在“每個文字的歷史的系列”這一節中,唐蘭綜合運用了之前提到的方法,討論了一些字例。

值得注意的還有唐蘭在“推勘法”中說“但是這種方法,不是完全可靠的……推勘法只能使我們知道文字的一部分讀音和意義,要完全認識一個文字,總還要別種方法的輔助”(第176頁)。即通過辭例或者文義,我們只能知道某個字在這個語境中所表示的“詞”,但并不能完全認識這個“字”??梢娞铺m對字形與音義的關系已經有所注意,只是還未上升到字詞關系的理論高度。

由于《古文字學導論》在體例上著眼于討論整個古文字,其中純粹討論甲骨文字的筆墨并不多。但唐蘭總結提出了考釋方法,揭示了大量文字構形的規律。此外在討論具體某個字例時,多使用同一時期的材料來“對照”,先分析該字或該部件是何字之后,再將其放入歷史的序列中,這大大提高了字形分析和考釋文字的準確性,并為之后的甲骨文字構形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范式,甲骨文字構形研究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此階段涉及甲骨文字構形的論著,根據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通論講義類;二、專門討論漢字形體結構或演變類;三、文字考釋類。下面分而述之。

1.通論講義類

此類較為綜合,涉及范圍很廣,有的論著中也包括了后兩大類的內容,但有時過于寬泛。此類可進而分成兩小類:甲、甲骨學通論類;乙、文字學、古文字學類。

甲類典型的論著有陳夢家的《殷虛卜辭綜述》②、嚴一萍的《甲骨學》③、陳煒湛的《甲骨文簡論》④等。陳夢家對之前學者的考釋意見以及方法做了述評,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強調了“詞”的重要性,他指出:

把認字的過程僅限制(或過分強調)于分析形體,就忽略了認字過程中更重要的二個技術部分:單字當作一個“詞”在卜辭句子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單字或詞的形音義等在斷代上所發生的差異。⑤

這在陳夢家對“爭”字的意見中也能看出。他說:“‘爭字,于氏從胡光煒釋爭,以為是金文靜字的偏旁和《說文》爭字所從來。我們以為,即使這個字在字形上釋對了,也無法考驗它是不是爭字,因為在卜辭上它只作人名用……”①

乙類中的論著比較多,如上文提到的《古文字學導論》,還有唐蘭的《中國文字學》②、裘錫圭的《文字學概要》③、王鳳陽的《漢字學》④、林沄的《古文字研究簡論》⑤、高明的《中國古文字學通論》⑥、劉翔等的《商周古文字讀本》⑦等。乙類并非專門研究甲骨文字的論著,但其中涉及的文字形成過程、演變規律及漢字結構等問題,無不使用甲骨文字的相關材料。如《中國古文字學通論》中專有一節討論了32組“意義相近的形旁互為通用”的字例,⑧從文中的表格來看,高明有意地將同時代的字形放在一起對比,雖然不夠嚴格,但也體現了對“通轉”與“演變”的區分。由于有整個文字學的宏觀視野,此類論著中的相關理論也為研究甲骨文字提供了理論指導。如《文字學概要》的“字形與音義的錯綜關系”這一小節,盡管文中所舉的字例極少涉及古文字,但為古文字中字詞關系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近年來字詞關系的研究成為古文字學界的一個熱點問題,楚系簡帛文字和西周金文的字詞關系均已有重要的論著出版,⑨相比之下關于甲骨文字字詞關系的討論還相對較少。

2.專門討論漢字形體結構或演變類

此類可分作宏觀與微觀兩類。

前者主要討論整個漢字體系的結構與變化,如梁東漢的《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對文字的起源、漢字的發展、漢字的性質和結構、漢字的新陳代謝及其規律作了較深入的探討。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簡化繁化兩種趨勢”“異體繁多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的結果”等小節中從理論與字例的角度討論了“筆畫的繁簡”“勾廓與線條”“增加部件”等與構形相關的問題。又如李孝定的《中國文字的原始與演變》、姚孝遂的《古漢字的形體結構及其發展階段》諸文也都是宏觀層面的研究,甲骨文字只是其中的一環和被采用的材料。

相對微觀層面的研究一般專門考察甲骨文字構形或其中的某種現象與規律。胡厚宣的《卜辭雜例》揭示了甲骨文中的“誤字例”“文字倒書例”“側書例”等現象。此文的特點是分期描述不同的現象。①姚孝遂的《甲骨文形體結構分析》是比較早的在理論上明確提出要重視甲骨文字內證的論著,②他指出:

在今天,我們對于甲骨文的研究,應該在其形體結構方面進一步深入地探討其自身的特征和規律,不能局限于六書理論范圍之內和停留在偏旁分析的初步階段上面。(第57頁)

……

甲骨文形體結構不僅要與周代的青銅器銘文、戰國秦漢的簡牘璽印文字以至小篆相比較,尤其重要的是要與甲骨文本身的形體進行比較分析,注意其細微的區別,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分辨其異同。(第77頁)

張桂光的《古文字中的形體訛變》《古文字義近形旁通用條件的探討》《甲骨文形符系統特征的探討》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論文。③前兩篇討論的是古文字中的“訛變”與“通用”現象,在行文中所舉的字例都是某個文字系統內部的訛誤或某一時期的通用現象,并未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字系統中的字例混在一起討論,是十分科學的處理方法。在后一篇文章中,張桂光也強調要深入甲骨文字系統內部進行研究,他說:

甲骨文字的考釋與研究要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須深入到甲骨文這一獨立的文字體系內部,考察它與別的時代的文字體系的差異,發掘它本身所獨具的個性,在對它有更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求得考釋與研究水平的更進一步的提高。④

3.文字考釋類

此類也可分作兩小類:甲、附于拓本之后的考釋;乙、專門的考釋論著。

甲類如唐蘭的《天壤閣甲骨文存并考釋》、饒宗頤的《巴黎所見甲骨錄》、社科院考古所編著的《小屯南地甲骨》等。唐蘭在《天壤閣甲骨文存并考釋》中有個觀點似乎并未引起學界的重視,也未見相關論著加以引用。他認為甲骨文中的、"、為一字異體,多用為旬,"多用為云,而用法又不同。就現在的研究來看,這當然是不正確的。但唐蘭接著指出“卜辭中同一文字,往往因用法不同,書法亦有殊異”。⑤這是最早關于甲骨文中“異體分工”的論述,盡管字例并不合適,但當時能意識到這種現象可謂卓識。甲類主要是根據拓本作的釋文或考釋,少有對某個字系統的考釋,涉及理論和構形規律的內容也不多。

乙類主要有唐蘭的《殷虛文字記》、于省吾的《雙劍誃殷契駢枝》系列與《甲骨文字釋林》、楊樹達的《積微居甲文說》《耐林庼甲文說》等。于省吾在《甲骨文字釋林》“序”中,提及了關于文字考釋以及形體分析的方法,云:

我們研究古文字,既應注意每一個字本身的形、音、義三方面的相互關系,又應注意每一個字和同時代其他字的橫的關系,以及它們在不同時代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縱的關系。只要深入具體地全面分析這幾種關系,是可以得出符合客觀的認識的。①

于省吾在文字考釋中提到演變、省寫時,多會舉出平行的例證,這就大大提高了考釋的可信度。如在考釋“扒甲”時,認為上下所從的、是三歧手形的省畫,并舉了將、受等字既有從兩歧手形也有從三歧手形的字例。②甲骨斷代學的進步對于省吾的考釋也有明顯的影響。在《雙劍誃殷契駢枝》系列中,鮮有涉及時代的論述,但到了《甲骨文字釋林》的中下卷,幾乎每討論一個字或辭例,都會提及第幾期或早晚期。這是顯著的差別。乙類中還有數量眾多的單篇考釋論文,其中有的論文已經開始利用斷代學辨析甲骨文字形體或考釋文字了,如孫常敘的《一字形變說》③、裘錫圭的《釋“柲”》④等。

上文為免枝蔓,暫且擱置了兩個與甲骨文字構形間接相關卻十分重要的問題。1. 漢字構造理論的探討

唐蘭在《古文字學導論》中批評了傳統的六書說,并提出了三書說。這為之后的學者打開了思路。陳夢家、裘錫圭等學者也分別提出了自己的三書說理論。他們在列舉字例對“三書”進行說解時,往往會涉及對甲骨文字構形的分析。李孝定的《從六書的觀點看甲骨文字》對六書說的發展略作評述后,將大部分可釋的甲骨文字用六書進行了分類與統計,并根據這樣的分類研究,提出對六書說本身分組與次第的看法以及對甲骨文字在中國文字發展過程中所處相對位置的推測。⑤于省吾的《釋具有部分表音的獨體象形字》《釋古文字附劃因聲指事字的一例》也都是利用甲骨文字對傳統六書研究的突破。⑥漢字構造理論的研究可能無法直接幫助辨識甚至考釋甲骨文字,但這些理論在古文字研究中不斷被提出和深化,突破了傳統六書說的束縛,更加符合古文字的形體特征,是思維觀念上的理論革新。

2. 甲骨分類與斷代的發展

分類斷代的深入,有助于認清、認對甲骨文形體。最典型的例子當是“比”“從”二字的辨析。在早期的甲骨文研究中,“比”“從”二字不分。屈萬里的《甲骨文從比二字辨》已從字形與辭例兩個方面離析了二者,①但未引起學界重視。直到林沄在《甲骨文中的商代方國聯盟》中,分期分類地考察了各類卜辭單獨使用以及作為偏旁使用的“人”和“匕”兩個形體,對各自的形體特征加以歸納和對比,辨析了不同類組中的“比”“從”二字。②這才逐漸為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

這一階段的甲骨文字研究,逐漸擺脫了六書體系的影響,認識到“六書說”并不貼合甲骨文字的結構類型,提出了新的漢字構造理論,也提出了系統的文字形體分析和考釋方法。有學者開始強調要深入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形體結構特征,總結內部的構形規律。在具體考釋甲骨文字時,學者們也更加重視共時材料的比對。受到文字學、古文字學的影響,很多構形規律已經被揭示出來。但由于“先分類后斷代”的思想,很多學者還沒有接受,或者接受了還未來得及運用到形體分析和考釋中。“分期分類考察”這一探求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特性的方法尚未被廣大學者熟知且靈活運用。但總體上,甲骨文字內部的構形坐標與定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只是缺乏基于甲骨材料的全面討論。

三、甲骨文字構形理論的確立與構形規律的全面探索階段(1991年至今)

1991年劉釗的《古文字構形研究》首次對“構形”進行了專門的研究。③此文可視為甲骨文字構形研究進入一個新時期的標志。劉釗分析了甲骨、金文中的構形特點,討論了西周金文中“聲符”的類型、古文字中的“類化”“變形音化”“減省分化”“一字分化”“訛混”等諸多問題,還利用構形規律考釋了一批古文字。與甲骨文有關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與第三章。在第二章中專門考察了甲骨文中的“倒書”現象。在第三章中又分別討論了“飾筆”“書寫與形體線條化”“形體的省略”“形體的繁簡”“形體的相通”“形體的訛混”等八個專題。在“類化”“變形音化”“訛混”等章節中,也多涉及甲骨文字的材料。上述這些專題,之前的學者或有討論,但并非針對甲骨文字系統,往往顯得粗疏與混亂。而《古文字構形研究》立足于甲骨文字系統內部的材料與證據,對諸多現象進行了總結,并進一步深入探討。此文囿于體例,并未對甲骨文字構形作太詳細的展開,但在理論與實踐上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對進一步推動甲骨文字構形研究極富指導意義。

陳劍的博士學位論文《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充分吸收了甲骨分期分類的研究以及基于此的考釋成果。④此文是“分期分類考察法”幫助分析甲骨文字形體、探求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特性的集中體現。之后越來越多的學者在研究甲骨文時,也開始重視并使用“分期分類考察法”。

李旼姈的碩士學位論文《甲骨文例研究》中對“甲骨文形體結構特征”“誤刻例”“倒文例”“析書例”等現象有簡單涉及,但還未見到“時期”“類組”類似的表述。①到了她的博士學位論文《甲骨文字構形研究》中,則已經明確運用分期分類的方法了。其中“甲骨文字基本特征與考釋”“甲骨文字早期原始特征”“甲骨文字構形變化之探析”“甲骨文字構形發展之探析”四章是在分期分類的思想下,將多個構形現象與規律落實于甲骨文字?!安煌瑫r期或貞人組間字詞現象之探析”是從時代或類組的差異考察甲骨文的字詞關系與用詞習慣。②此文是目前關于甲骨文字構形研究相對全面且深入的論著,但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章節之間不夠清晰明確。如“變化”與“發展”就很難離析,在處理字例時,不易歸類。二、分類斷代略顯混亂。盡管在緒論中提出同時采用五期分法和類組概念,但在具體字例、辭例上,有的只說是第幾期,有的又只說是某個類組。三、過分依賴構形規律與類組差異造成誤釋,如認為字上下換位作,又將“止”側書作,三者是一字異體。盡管已經認識到“這些字形在不同組中出現的構形,雖其卜辭中用法不一定相同,也不一定同表一詞”,但仍根據“甲骨文部件換位的規律”將三者并釋作“徒”字。③

王子楊的博士學位論文《甲骨文字形類組差異現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集中揭示了不同時期不同類組的卜辭在文字形體與用字習慣上的明顯差異,對其成因作了分析,也利用對類組差異這一現象的認識考釋了一批甲骨文字。④郭仕超的博士學位論文《甲骨文字形演變研究》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共舉出104個字例,先列字表展示每個字的各種形體在各個類組的分布情況,再對諸多形體進行分類并描述,最后根據字形演變制作譜系圖。第二部分歸納總結了甲骨文字形體演變的途徑,共“簡化”“繁化”“聲化”“異化”“訛化”五大途徑。⑤第一部分可以理解成具體到某個字的縱向演變,第二部分則是演變規律的橫向比較。此文最大的問題是與“分期分類”貼合得不夠緊密。盡管在第一部分的字表以及行文中,使用了分類組考察的方法。但是在第二部分中很少有關類組甚至時代先后的表述,這又將復雜的形體變化放到了一個共時層面上討論。金赫的博士學位論文《甲骨文形體的分類與分析—以類組之間形體差異較大的常用字為中心》共研究了70個字例,形式上類似于上舉郭文的第一部分。⑥此文在描述字形時,十分注意該字形出現的類組情況,相比之下更為詳細。但缺少演變途徑的總結,雖然對單個字縱向的研究非常詳盡,但缺乏與同類組或同樣變化形體之間的橫向比較。

這一時期,古文字學界有大量討論某個構形規律或現象的論著,雖然其中多會涉及甲骨文字的材料,但相對不夠深入。專門探討甲骨文字中某個構形規律或現象的論著很少見。關于“訛誤”,有王子楊的《甲骨訛字研究》,此文揭示了大量的訛誤字例,同時對訛字產生的原因、卜辭刻手書寫訛誤后的處理方式等問題作了探討。①關于“羨符”,有朱梁梓的《商代文字可釋字形飾筆整理研究》、②葉玉英的《字跡學視域下的甲骨文飾筆研究》。③關于“變形音化”,有黃天樹的《殷墟甲骨文中的“變形聲化”》。④關于“同形字”,有楊郁彥的《甲骨文同形字疏要》,⑤不過由于訛誤可能會導致同形字的出現,二者有一定交叉。

這一階段關于甲骨構形研究的論著,數量最龐大的仍是單篇的考釋文章。很多學者重視分期分類的考察方法,在行文中也不斷運用和總結甲骨構形規律。裘錫圭是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學者?!遏缅a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中有關時期、類組的表述隨處可見,并呈現出階段性。前后兩個階段的界限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末,1988年發表的《關于殷墟卜辭的命辭是否問句的考察》一文可視作界限的標志,⑥在此之前的論文行文中關于時期的表述比較多,而相對少見類組的描述;⑦而在此之后的論文中,幾乎每舉字例或辭例都會寫明類組情況?!遏缅a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中關于構形規律的討論也同樣比比皆是。陳劍在《〈釋殷墟甲骨文里的“遠”“獄”(邇)及有關諸字〉導讀》一文中曾對《裘錫圭學術文集》涉及的文字構形、演變規律加以深入且全面的總結。⑧

在上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還有一些新的課題出現。如張世超的《殷墟甲骨字跡研究:自組卜辭篇》是將現代刑偵學中的痕跡學與筆跡學運用到甲骨字跡的研究上。⑨黃天樹的《甲骨文字構造的“二書說”》《論漢字結構之新框架》《商代文字的構造與“二書說”》《殷墟甲骨文形聲字所占比重的再統計—兼論甲骨文“無聲符字”與“有聲符字”的權重》諸文是在“六書說”“三書說”的研究基礎上,以是否含有聲符(或“表聲成分”)為分類標準,將甲骨文分成了“有聲符字”和“無聲符字”,進而提出了新的漢字結構框架即“二書說”。連佳鵬的博士學位論文《甲骨金文“筆畫變形”研究》深入討論了甲骨文中筆畫層面的變形,如“延伸與收縮”“斷開與黏連”“平直與彎曲”等五個方面,并從這些角度考釋了一些甲骨文中未釋、誤釋或存在爭議的疑難字,取得了一定成果。①

在這一階段甲骨文字構形研究的理論建設有了長足進步,甲骨文字內部的構形坐標與定點也不斷地建立與豐富?!胺制诜诸惪疾旆ā币矠樵絹碓蕉嗟膶W者所接受與重視。在這一考察法的指導下,學者們充分地運用對照法、偏旁分析法、推勘法、歷史考證法等多種形體分析與考釋方法,對甲骨文字形體、構形規律、演變途徑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甲骨文字構形系統的建立,為學者們展開新的研究提供了思路、材料與理論方法,新的研究成果又進一步完善甲骨文字構形系統。在辨析字形、考察異體之間的關系、比對某個形體變化的規律等紛繁復雜的研究中,學者們考慮到的因素越來越全面與周密,研究的各個環節也都講求足夠的證據。“射覆”式的研究逐漸被學界所摒棄,甲骨文字研究走上了精密化的道路。

小結

一百二十年以來甲骨文字構形研究的每個階段都充分吸收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并熟練運用之前的研究方法,甚至有時會有理論上的總結與提升,產生新的研究成果。而這又是由一明一暗兩條線索交織推動著的。

明線是對于形體的分析不斷深入。許慎在《說文》中就已經開始使用偏旁分析,但將偏旁分析法熟練運用于古文字的是孫詒讓。第一階段的孫詒讓、羅振玉等學者也都采用了對照法,還揭示了一些通用、訛混、增繁、減省等現象,但對古文字考釋方法以及這些現象進行總結和理論化的是唐蘭。第二階段的唐蘭、高明、張桂光等學者開始專門討論某些特殊的構形現象,也意識到要研究甲骨文字本身的形體結構特征和變化規律,但立足于甲骨文字材料對這些問題進行比較全面討論的是劉釗。之后的學者則在劉釗所提出的構形理論與系統中,作進一步精密化的研究。

暗線則是分期分類研究的發展。可能由于文章體例等多種原因,早期注意分期分類的論著中,直接涉及構形的文字相對較少。但這些論著為分析形體、考釋文字提供了潛在的材料與坐標,故稱之為暗線。每當在分期分類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后,甲骨文字的構形研究與考釋就會緊接著有一波推進,如董作賓最早將甲骨文字形體的差異、用字的改變與時代變化聯系在一起,而這為唐蘭《古文字學導論》中很多創獲提供了材料與理論基礎。盡管劉釗的《古文字構形研究》未過多體現已經討論了十多年的分期分類研究,但同一時期大量的考釋論文都對分期分類考察法有所吸收,這才有了之后陳劍、王子楊等學者博士學位論文的問世。就“手”的形體變化而言,前文提到過于省吾曾指出、是三歧手形的省畫。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從分期分類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論述就顯得粗疏了。周忠兵進一步指出“歷一類‘又字作偏旁時多被刻作‘形”,并利用這條演變規律將《合集》33780的釋作“孚(俘)”,將《屯南》3680的釋作“奏”。①這條規律也被其他學者所接受并利用。②盡管在專門討論歷組卜辭的分類或時代的論著中,手形的特殊寫法并未得到揭示,但這些研究成了周忠兵提出此條演變規律的基礎。

盡管分期分類考察法似乎已經成為研究甲骨文必需的手段,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與挑戰。

首先,對于歷組卜辭時代早晚、兩系說是否成立乃至甲骨文字分類的標準等問題,雖然經歷了近四十余年的討論,但至今學界尚未有統一的看法。近年來也不斷出現商榷、評述類的文章,如常玉芝的《議殷墟甲骨斷代之“兩系說”(提要)》《殷墟甲骨斷代標準評議(一)》《殷墟甲骨斷代標準評議(二)—關于“歷組”卜辭的時代問題》《殷墟甲骨“先用字體分類再進行斷代”說評議》,劉一曼、曹定云的《三論武乙、文丁卜辭》《四論武乙、文丁卜辭—無名組與歷組卜辭早晚關系》等文。③常玉芝更是明確提出:

“兩系說”一是違背了考古發掘中各組卜辭出土的層位和坑位關系,二是違背了各組卜辭所反映的內在特征。因此,所謂“兩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兩系說”是為了擺脫歷組卜辭在底層上遇到的困境而臆造的。殷墟甲骨各期卜辭始終是一系一脈相承發展起來的。④

而持“兩系說”的學者中似乎只有林沄近年來仍撰文討論這些基礎卻至關重要的問題,⑤更多的學者則是在“兩系說”的基礎上作更深入、細化的研究,總體上呈現出一定的割裂狀態。

其次,在很多接受“兩系說”“分期分類考察法”的學者的有關論述中,“類組差異”“刻手不同”等類似的表述似乎已經成了“萬能鑰匙”,即使在沒有足夠材料支撐的情況下也用來考釋文字,甚至解釋幾乎所有的特殊現象。上文提到的,站在“類組差異”的角度,簡單利用構形規律將、、三形釋作一字異體,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們絕不是否認“類組差異”現象的存在,而是強調不能被所謂的規律迷惑,要警惕使用上的泛化以及看似“類組差異”的錯誤觀點。陳劍早已指出運用分期分類考察方法時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首先要注意的是,卜辭文字形體和用字習慣的類組特點不是絕對的。文字考釋中重視分時期分類組考察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甲骨文字的復雜性,針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我們要強調的第二個問題是,充分重視卜辭的類組和時期對于文字考釋有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同時又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夸大。運用分期分類考察的方法時,決不能忽略文字考釋最根本的依據—字形和辭例(用法)。①

無論是明線還是暗線的發展,其實質都是先脫離其他的學科或材料的束縛,將甲骨文字視作相對獨立的文字系統,并逐步建立甲骨文字形體內部的坐標與定點。這是一門學科發展的必經之路。孫詒讓、羅振玉研究甲骨文字時,只能將傳世的字書、典籍與其他古文字材料作為參照,雖容易失之片面,也完全可以理解。而隨著甲骨材料的豐富和研究的深入,甲骨文字構形系統內部逐漸建立起了相對準確的研究定點,這些定點都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參照。

近年來,多位學者都強調了“精密化”研究的重要性。但如何落實則需要進一步思考與實踐。朱鳳瀚曾提出“相對封閉式的研究”,認為:“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盡可能地保證各學科研究手段與方法的科學性,并有利于追求最終研究成果的嚴謹與客觀性。但這種‘封閉式研究一般適用于較具體、較小的專題?!雹谶@在研究方法上很有啟發性。甲骨文字構形研究發展到這一階段,正需要對其中一些具體且較小的專題進行“相對封閉式”的微觀研究。③這也可為甲骨學、出土文獻、上古漢語、先秦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附記:拙文蒙黃天樹、王立軍、陳英杰、趙鵬、方稚松、王子楊、王晶晶、李曉曉、馬尚、管文韜等師友指正,又據匿名審稿專家的意見修改,謹致謝忱!

(責任編輯:田穎)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97|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一级全黄毛片|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天天射|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国产综合欧美|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国产乱视频网站|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 99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欧美一级色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国产99在线|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 日韩资源站|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人在线| 国产一级裸网站|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97se亚洲综合不卡|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免费高清毛片| 欧美日韩资源|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成年人福利视频| 国产一二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色|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免费啪啪网址|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一区二区影院|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五月婷婷综合网|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91在线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伊人福利视频| 久久99这里精品8国产| 亚洲欧美不卡|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国产区免费| 9999在线视频| 91九色国产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