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祁文悅
高校后勤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與開發研究——以北京化工大學為例
李建華 祁文悅
[北京化工大學]
加強高校勞動教育是黨對新時代教育的新要求。高校后勤作為高校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重要陣地。高校后勤在近幾年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課程建設的重要性。而高校后勤要開展勞動課程體系的建設,提升學生的認同度與參與度,在實踐層面面臨著極大挑戰。本文闡述了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現狀及原則,并結合北京化工大學后勤學校的課程建設情況,提出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經驗與看法。
高校后勤;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課程開發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這從戰略定位上將立德樹人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緊密結合,強調在堅持德育為先的同時全面提升智育、體育、美育、勞育,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鮮明地揭示了我國勞動教育與立德樹人的內在聯系。[2]而勞動教育課程將勞動教育轉化為日常教學,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使勞育真正成為育人體系中與智育、體育、美育并進的一個重要分支,改變了勞動教育不受重視的局面,為實現“五育并舉”奠定基礎。[3]
2018年以來,各高校陸續開展勞動教育。在這幾年的實踐中,各高校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還存在不規范現象,如有的學校理論課、實踐課的配置不合理;有的學校人才培養方案中缺乏本科生勞動教育必修課和勞動教育模塊;有的學校本科生勞動教育課程不足32學時;有的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只注重理論傳授或實踐操作,未能形成知行合一的局面;有的學校由于規劃和設計不周,勞動教育課程缺少德、智、體、美之間的深度融合及多學科協同發展??傊?,大多數高校在勞動教育課程的設置上還不完善,需要進行系統化的整合。
勞動教育課程應是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目標制定,立足學生全面發展構建的多元化的課程內容體系。[4]但在高校勞動課程建設過程中,還存在勞動科學知識與勞動實踐不匹配,理論與實踐缺乏關聯性,課程內容繁雜、零散,不能作為有機整體實現教育目標等現象,課程內容的設置還處于“碎片化”“零散化”的原始狀態,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整體統籌。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資源主要來源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由于長期以來“重智育,輕勞育”,三者未能在勞動教育上協同一致,使得教育資源缺乏。在學校層面上,缺乏勞動教育或勞動教育流于形式,教學經驗不足,缺少勞動教育師資隊伍的配置,或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化水平低。[5]在家庭層面,更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特別是許多90后、00后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溺愛,未形成家庭勞動教育環境。在社會層面上,也缺乏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社區、企業等未形成產學融合的實踐平臺,未能提供與學校的勞動教育要求相匹配的資源,使得社會與學校勞動教育脫節。
高校大學生存在勞動價值取向功利化、勞動態度消極化、勞動意識曲線化、勞動能力削弱化等問題。[6]形成這些問題主要在于:一方面,學生在成長中沒有形成正確的勞動意識,輕視體力勞動,不愿意參與到勞動中;另一方面學校勞動教育實施不到位,缺乏相應的課程資源,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對學生沒有吸引力。[7]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對于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課程參與熱情不高、參與率較低。
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需要明確的育人目標、全面的育人環境與充足的育人資源,通過多方協作形成“大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課程設計要在頂層設計上下功夫。要結合學校的校情,明確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定位及目標。課程內容的設計、課程大綱的制定、課程效果的考核評估、勞動成果的展示等各個環節均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同時在設計過程中還要考慮德、智、體、美、勞這“五育”之間的融會貫通,從而構建“五育并舉”的課程體系。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內容、目標、實施及評價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如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初期的課程內容僅包含手工勞動、家務勞動、職業性訓練等常規性勞動,目前更應注重課程內容的創造性、實用性,注重提升技能。因此,勞動教育課程的設計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課程設計初期,需要根據課程的實施效果、學生的反饋,適時動態調整課程形式,以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同時勞動教育課程還需要契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發展創新,活化勞動教育形式,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主體是學校、教師、學生。課程設計要兼顧各課程主體的需求,發揮各主體的作用,相互協作,確保勞動教育高效開展。學校在課程構建中占據主導地位,學校各部門應積極承擔建設職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在教務部門的組織下,統籌各專業的勞動教育培養方案,提供政策、師資、資金、場地、設備設施等相關資源,保障課程的實施。教師是勞動課程建設的核心,是勞動教育理念的傳授者,負責課程的整體設計與實施。[8]勞動教育課程師資隊伍包括校內專職教師、校外相關專業人士、行業匠師、勞動模范等專業領域的優秀人員。勞動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上也需要學校投入力量,為課程建設做好基礎保障。教師要在勞動教育課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需求,適時調整優化教學方式。學生是勞動教育的接受者,也是勞動教育實施的根本。在課程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學生需求,通過師生互動、課程評價、調查問卷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提高學生參與課程的熱情,不斷優化課程內容,達到勞動育人的目標。
北京化工大學于2019年啟動建設“北京化工大學后勤學校”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昂笄趯W校”堅持需求導向,依照學校的勞育工作要求,開展勞動教育課程建設。
在課程建設的實踐中,后勤學校形成了講座式課程與選修課相結合的勞育課程形式。截止到2022年底,后勤學校結合學校多校區辦學的特點,覆蓋了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類型學生,已開設勞育系列課程338學時,累計4700余人次參與。授課內容包括廚藝、園藝、生活技能、衛生防疫、商貿管理、會場禮儀、能源維修等七個方面。[9]
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初期,后勤學校通過講座、活動的形式開設了廚藝課堂、園藝課堂、生活技能課堂、店長體驗日等實踐課程,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快樂與成就感,感受勞動之美,潛移默化地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每一次課程后,后勤學校結合課堂效果、學生們的感受及需求,對講座式的勞動教育課程進行調整和完善,為下一次開展活動做好充分準備,在確保課程效果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學生們參與到后勤學校的課程中。
在講座式課程中,餐飲中心開設的廚藝課堂,課程主題涵蓋傳統文化、家鄉味道、匠心傳承等,讓學生們了解中西方餐飲文化,體驗廚藝中的色、香、味,提升生活技能;物業中心開設的園藝、苗圃課程,帶著學生們鑒賞校園植物,培育室內小綠植,讓學生們體驗種植的樂趣,培養學生審美認知能力;商貿中心開設的理發課堂、咖啡課堂、排版課堂等,技能提升與美育相結合;畢業季期間,后勤學校開設了職場禮儀、生活技能等課程,讓學生們為邁入職場、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2022年,后勤學校在已有勞育課程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加強協作與創新,積極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后勤學校“廚藝課堂”“園藝課堂”和“現代化科研建筑物的能源運行與安全”成功申報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
后勤學校在頂層設計上,堅決貫徹《北京化工大學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意見(試行)》和《北京化工大學勞育工作實施細則》文件精神,按照“堅持以勞塑人,構建體現時代特征、學科特點、學校特色的勞育工作體系”要求[10],圍繞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后勤學?!钡膭趧佑四繕耍瑯嫿▌趧咏逃n程體系。為了更好地實現勞動育人的目標,又在2021年制定了《“后勤學?!苯ㄔO工作方案》,明確后勤學校的組織機構與職能定位,點面結合抓覆蓋,完善勞動教育目標內容、組織保障和考核評價辦法,實現學生勞動教育全覆蓋,為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提供指導與支持。在實踐層面,后勤學校堅持把勞動教育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的理念,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深入挖掘學校后勤勞動教育資源,注重勞動教育課程的情境性、學生的參與性,引導學生在課程中樹立勞動意識,在勞動實踐中感受知行合一,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后勤學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自2019年建設至今,后勤學校逐步形成了勞動教育課程漸進式發展模式。后勤學校建設初期,結合后勤場地資源和行業特點,勞動教育課程主要以講座的形式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了解學生的感受及課堂效果,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果。廚藝課堂、園藝課堂在講座式教學的過程中實現了授課內容、師資隊伍的日趨成熟,授課效果日益顯著。隨后,后勤學校在學校黨委的指導下,教務處、學院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嘗試申報勞動教育選修課,推進勞動教育的課程化。后勤相關行業的專業老師圍繞后勤學校的辦學理念,精心制定符合學校校情和學生特點的課程大綱,在2022年分別成功申報“廚藝課堂”“園藝課堂”和“現代化科研建筑物的能源運行與安全”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
后勤學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注重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主體的協作配合。在學校層面,后勤學校作為學校勞動育人的“著力點”和“支撐點”,得到了學校黨委、相關部門和學院的支持。后勤系統作為勞動課程的建設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目標導向、需求導向,組建課程設計團隊,持續開發系列勞育課程,打造以“勞育金課”為核心的全鏈條課程體系。同時進一步整合校內外資源,為課程開展提供物質保障。在教師層面,后勤學校師資隊伍分為兩部分:一是校內后勤相關領域的專業工程師、行業技術骨干。特別是行業技術骨干,如廚師、駕駛員等,不僅要完成后勤日常工作,還要承擔教學任務,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二是外聘的勞動模范、大工匠、傳統文化傳承人等行業精英。通過勞模故事、事跡宣講、實操指導等形式弘揚勞動精神,提升育人效果。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一方面注重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勞動教育敏感度,能靈活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反饋和課堂評價,注重創新性地搭建課程大綱,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在學生層面,后勤學校勞動課程始終堅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后勤學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征集學生們感興趣的勞動教育課程內容,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與興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試點。在授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感,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勞有所得”;注重聆聽學生的課堂反饋與感受,集思廣益,提升學生對勞動課程的參與感。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16)[2022-10-25].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2]張燕妹,蘇新華.新時期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優化探索-基于福建省高校的調查分析[J].海峽科學,2021(05):71-74.
[3]熊杰,馮曉樂,余頡.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實踐研究[J].綠色科技,2021,23(9):248-250.
[4]徐海嬌.重構勞動教育的價值空間[J].中國教育學刊,2019(06):51-56.
[5]漆艷春,曹思.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建設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4):7-9.
[6]裴文波,岳海洋,潘聰聰.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多維透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2):87-89.
[7]黃麗麗,陳欽萍.新時代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08): 68-70.
[8]魯楊,姜雪純.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5):50-53.
[9][10]付國柱,李建華,楊雯.創新高校融合育人模式 推進特色勞動教育落地——北京化工大學“后勤學?!眲谟脚_建設實踐成果[J].高校后勤研究,2022(04):6-9.
北京化工大學德智體美勞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專項(項目編號:2021BHDJGYB43)
(責任編輯:胡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