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增敏
“雙減”背景下,將主題閱讀教學應用到語文教育教學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與主題有關的一系列文章,充實自己的知識,并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必要。在此基礎上,教師就需要采用多種形式來指導學生,提高閱讀水平,讓學生可以從文本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一、當前語文閱讀的現狀
(一)對主題閱讀在課堂教學中缺少有效的引導
語文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多數教師在教學時只是以知識講解為主,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仍以傳統的閱讀為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不能提高他們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也會使他們喪失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二)學生在語文閱讀課上的情緒體驗不足
在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語文水平不高,加之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多數教師更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在閱讀課中情感的滲透,從而造成了學生在閱讀課中情感的缺失。另外,在語文教學中,還應圍繞著不同的主題進行閱讀,從而確保閱讀的針對性,并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然而,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閱讀興趣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無法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發展
從當前的教學來看,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是以課本為主,這樣不但制約了學生知識面的擴展,還束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語文主題閱讀的內涵和作用
(一)內涵
所謂的主題閱讀,就是選取多篇主旨一致的讀物,使學生能夠在統一的價值觀的指引下,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使學生能夠在面對同一個主題時,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圍繞這一個主題構建知識網。
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模式指的就是針對特定主題展開的閱讀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強調學生的理解生成性,同時也要注重采用開放性的閱讀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以一個給定的中心主題來參與閱讀教學的課堂操作模式。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計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時,就需要從設計主題的導語開始,對主題進行討論,拓展課外實踐,最后將其升華為主題。
(二)作用
在語文課堂上,采用主題閱讀方式進行閱讀教學,其意義不言而喻。
首先,大部分學生在閱讀中存在著不足,只在意課本和教師布置的任務,很少有學生愿意去看其他的文章。學生要想提高語文閱讀水平,最重要的就是要拓展語文文本。因此,同主題多文本閱讀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分開教學的,這就造成了學生在閱讀時,雖然記住了一些詞匯和語法,但卻無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然而,通過主題閱讀,學生可以記住語文知識,有助于語文詞匯的積累,這不僅能鞏固語文詞匯,而且還能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語文主題閱讀教與學的策略
在當前“雙減”的大背景下,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來設計課程,在同樣的教育模式下,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使學生們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一)精選閱讀內容
選用適當的讀物,可以讓同一主題的多文本閱讀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發揮,選題要清晰,能夠引起多角度的思考,而且要容易理解。對學生而言,語文是他們學習各學科的基礎。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要先讓他們了解語文的內容,然后再激發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教師要先以學生的水平和他們的學習能力為基礎,選擇一篇適合他們的文章。如果在文章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在確定主題這一問題上,語文教材可以說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教師可以把語文教材作為依據,來提煉和構建閱讀教學主題。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揣摩作者的創作意圖,以提煉課文主題。其次,日常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材料。在這個寬廣的教學平臺上,我們可以系統地指導學生,比如,秋天來了,落葉會激發人們怎樣的情感,會采用什么方法表現“秋”這個題材。有了明確的主題,教師就要圍繞這個主題,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以用來做范文的素材,讓學生在反復的、大范圍的閱讀中,找到更多的相關主題,從而掌握語文閱讀的重點。
(二)創設教學情境
在確定了閱讀的主題后,教師就要將主題教學付諸實踐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如何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主要問題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導入課程的主題。那么,怎樣才能將學生引入主題閱讀中去?教師可以運用單元模塊進行引導,通過情境創設、生活場景的鏈接和動畫視頻的介入來引導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生活情景與教學情境聯系起來。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欣賞作品,注意發現生活元素,深入主題,去感受其中蘊含的生活氣息。
大多數文章都來源于真實的生活,在語文主題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融入學生對生活的實際感受,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歷,表達他們的感想。這樣,不僅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分享自己的經驗,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從而達到提高閱讀水平的目的。
(三)指導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光靠教師在課堂上講,顯然是不夠的,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有限,而且教師在課堂上講的都是新知識,所以大多數學生都是在課堂上聽教師講完之后,才會去做教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作業后一般就不再去關注了。然而,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要有廣泛的閱讀,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還有許多同學并非不想學習,只是不知如何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同一主題的多文本閱讀也是屬于課外學習,它要求教師精心安排,課堂內外齊抓共管,才能將語文教學做得更好。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就需要做好課外主題閱讀工作,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可以自主參與到閱讀活動中來;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所學知識點,增強了語文知識的實踐性。
(四)開展以讀代講
“以讀代講”指的是在實施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讓學生多讀,教師少說,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進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齊讀、個別讀、分角色朗讀等活動體驗中逐漸形成一種語感,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認識,為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打下基礎。在組織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就需要根據文本內容,選擇合適的方式,以讀代講,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主性。
(五)小組合作閱讀
“雙減”政策提倡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蕭伯納是一位杰出的愛爾蘭劇作家,他曾說過合作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思想。具體而言,通過合作,能夠達到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從而使個人的思維更加豐富。所以,在開展語文主題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就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價值,按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水平,按照同組異構的原則,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在小組活動中,進行思想的碰撞。
(六)實施類比閱讀
在進行主題閱讀時,盡管所選的文章題目大同小異,但在具體內容上仍有一定的差別。要讓學生真正了解課文,就要注意課文的差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對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可以采用類比閱讀的方法。類比閱讀指的是學生在參加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教材文本作為核心,構建出課內外的閱讀資源之間的聯系,對比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四、結語
總之,在語文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的實踐與拓展,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主題,提高學生的主題閱讀技能,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