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璐,張亞峰,馬 強,王 帥,賀連珍,秦永強
(1.青海省第五地質勘查院,西寧 810099;2.海東市平安區高原富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青海海東 810600)
大蒜(Allium sativumL.)為百合科蔥屬植物的鱗莖,飲食調味品,屬藥食兩用植物。其本身含有100余種含硫揮發物、硫化亞磺酸酯類、氨基酸、肽類、苷類及酶類等藥用和保健成分,蒜氨素作為含硫化合物發揮消炎抗菌、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等功能[1,2];富含的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發揮清除超氧自由基,抗輻射、抗腫瘤及延緩機體衰老等功能;富含的維生素發揮調節代謝等功能[3]。另外有研究表明,大蒜還具有較強的聚Se 能力[4],且大蒜是蔬菜中富Se 能力最強的作物[5],這些有益成分亦能進一步增強大蒜的抗癌能力。因此,研究大蒜的營養元素積累特征,掌握土壤-大蒜系統中硒等營養元素的轉化規律,對挖掘大蒜的保健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關于大蒜的營養成分分析多集中在其生物活性成分上[4,5],針對痕量和微量元素的研究不多,尤其在天然富硒土地環境背景下,多元素疊加的營養價值方面的研究甚少。青藏高原東部屬中國大蒜主產區,尤其樂都紫皮大蒜作為地理標志產品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大蒜主產地平安、樂都一帶是西北堿性富硒土壤的典型區,具有總Se 含量穩定、有效Se 含量高、重金屬含量低等優勢[6-8]。本試驗以青藏高原東部堿性土壤區大蒜為研究對象,開展大蒜和根系土Se 及其他有益元素的協同監測,評價其富Se水平和綜合營養品質,以期深入挖掘堿性土壤區天然富硒大蒜的價值潛力,為高效培育天然富硒大蒜并提升其經濟價值提供技術數據,也為優化食物補硒途徑及科學開發堿性天然富硒土地提供參考。
研究區域地處青藏高原北緣湟水谷地,是全國大蒜主產區和西北天然富硒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為2 300~3 000 m,年均氣溫為5~6 ℃,年均降水量為350~500 mm。主栽品種樂都紫皮大蒜是青海省優良地方品種,種植在河谷地帶,總面積有3 000 余公頃,每年3 月春播6 月收獲,生育期100 余天,鱗片2層,鱗芽4~6瓣,平均產量為25 500 kg/hm2。富硒土壤延湟水河展布在兩岸沖洪積階地,土壤Se來源于咸水湖相沉積的新生界西寧組紅色泥巖,其含量在167~654 μg/kg,土壤pH 中位數為8.5,呈堿性。土壤類型主要為栗鈣土和灰鈣土。
樣品按照《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評價規范》(DZ/T 0295—2016)要求采集,在樂都、平安兩區富硒區和低硒區分別采集大蒜和根系土樣本。采取主點與副點組合的方法,即在預采集樣點位置選擇1 個主點,在同一地塊內選擇3~4 個副點共同采樣,主副點樣本混合確定為1 件樣品。根系土為被采集大蒜樣本的根際土壤,同樣為主副點混合,用四分法留取約500 g 風干。研究共采集大蒜樣本31 份,根系土31份。采樣位置見圖1。

圖1 采樣位置示意
土壤樣過0.85 mm 尼龍篩,取篩下物100 g 放置于小于60 ℃的恒溫干燥箱內烘干。稱取100 g 烘干樣用瑪瑙球磨機研磨至0.074 mm,分取0.5 g 在750 ℃下艾斯卡半熔,取提取液加熱酸化、KBH4還原,采用原子熒光法測定Se 含量;采用催化比色法測定I 含量;分取5 g 在35 t 壓力下壓成樣片,采用X射線熒光光譜法測定Cu、Zn、Fe、Mg、Mn、Cr、Sr 的含量。大蒜先經清水淘洗,后用去離子水淘洗,室溫晾干經專用機具加工至約0.42 mm 粒度,置于小于60 ℃的恒溫箱內烘干。稱取0.5 g 加入濃HNO3、H2O2消解,加HCIO4溶解樣品至冒煙、定容,采用原子熒光法測定Se 含量;稱取2 g 干樣加濃HNO3、H2O2消解,采用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Cr、Cu、I 的含量,等離子體光譜法測定Fe、Mn、Zn、Sr、Mg 的含量。各指標測試的原始報出率為100%,原始一次性合格率為100%,5%樣本的重復性檢驗原始一次性合格率為100%。經評價,數據質量滿足分析評價要求。
采用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常規統計分析,采用SPSS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方差檢驗和相關性分析。
生物富集系數可表示大蒜對各元素的富集、積累和吸收能力與程度的定量關系,可反映大蒜從土壤中吸收特定元素的能力[9],計算式見式(1)。
式中,BCFi為作物i元素的富集系數;Ci-Garlic指作物i元素的含量;Ci-Soil為作物所對應根系土i元素的含量。
大蒜及根系土營養元素含量統計結果見表1。大蒜Se含量處于29.9~120.0 μg/kg,均值為43.6 μg/kg。根系土Se含量處于167~654 μg/kg,均值為344 μg/kg。大蒜Se 的富集系數為8.0%~27.5%,均值為12.7%。對照富硒大蒜行業標準(NY/T 3115—2017)[10],Se 在30~300 μg/kg被認定為富硒大蒜,研究區96.8%的大蒜處于富硒范疇。在土壤Se≥230 μg/kg 地塊中的大蒜Se 處于30.6~120.0 μg/kg,100%達到富硒水平。這一點也印證了堿性富硒土壤有效Se含量高的事實,即在土壤總Se 含量低于譚見安[11]推薦的富硒土壤(400 μg/kg)限定值的情況下,大蒜也能100%富硒。

表1 大蒜及根系土營養元素含量參數
大蒜Cu 含量處于1.64~2.51 mg/kg,均值為2.10 mg/kg;根系土Cu 含量處于22.1~36.9 mg/kg,均值為28.6 mg/kg;大蒜Cu 的富集系數為4.6%~10.0%,均值為7.3%。大蒜Zn 含量處于5.77~9.12 mg/kg,均值為7.56 mg/kg;根系土Zn含量處于66.0~140.8 mg/kg,均值為86.2 mg/kg;大蒜Zn 的富集系數為5.3%~12.6%,均值為8.8%。大蒜Fe 含量處于0.012~0.025g/kg,均值為0.017 g/kg;根系土Fe 含量處于28.2~36.3 g/kg,均值為32.8 g/kg;大蒜Fe 的富集系數為0.04%~0.08%,均值為0.05%。大蒜Mg 含量處于0.20~0.30 g/kg,均值為0.27 g/kg;根系土Mg 含量處于15.4~20.1 g/kg,均值為17.7 g/kg;大蒜Mg 的富集系數為1.0%~2.0%,均值為1.5%。大蒜Mn 含量處于2.65~3.79 mg/kg,均值為3.33 mg/kg;根系土Mn 含量處于582~734 mg/kg,均值為666 mg/kg;大蒜Mn的富集系數為0.4%~0.6%,均值為0.5%。大蒜I 含量處于0.030~0.050 mg/kg,均值為0.035 mg/kg;根系土I 含量處于1.86~4.61 mg/kg,均值為3.02 mg/kg;大蒜I 的富集系數為0.7%~1.9%,均值為1.2%。大蒜Sr 含量處于1.2~5.1 mg/kg,均值為2.6 mg/kg;根系土Sr 含量處于235~362 mg/kg,均值為272 mg/kg;大蒜Sr 的富集系數為0.5%~2.0%,均值為1.0%。大蒜Cr含量處于0.05~0.07 mg/kg,均值為0.06 mg/kg;根系土Cr含量處于72.3~109.5 mg/kg,均值為87.0 mg/kg;大蒜Cr的富集系數為0.06%~0.08%,均值為0.07%。
就大蒜對各營養元素的富集程度而言,大致呈Se>Zn>Cu>Mg>I>Sr>Mn>Cr>Fe 的趨勢。為區分表征各元素的富集強弱,更好揭示大蒜的特定營養功能,將富集系數按照5%和1%的界限值劃分為3 個數字區間,代表大蒜對各元素的富集能力分別為強、中、弱。以此判定,大蒜對Se、Zn、Cu 為強富集,對Mg、I、Sr為中度富集,對Mn、Fe、Cr為弱富集。因此,可認為大蒜在富集和發揮Se、Zn、Cu 的健康功效方面具有物種優勢,在富集和發揮Mn、Fe、Cr的健康功效方面不具潛力。
元素經土壤向農產品、農產品向人和動物體轉化的過程中,從量和形態上是互相制約和影響的[12]。研究區屬中國西北典型的堿性土壤,擁有干旱咸水湖沉積型富硒土壤資源,具有有效硒含量高、重金屬含量低的特征,具備開發利用的綜合優勢。因Se 會與其他元素發生協同或拮抗作用,導致可強化或削弱農產品的綜合營養品質。故研究大蒜-土壤系統Se 與其他元素間的影響關系,以期為富硒大蒜高品質開發提供依據。
從表2 可以看出,大蒜Se 富集系數與Cu、Zn、Cr的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大蒜Cu富集系數與Zn、Cr、Mn、Fe、I 的富集系數在P<0.01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大蒜Zn 富集系數與Cr、Sr、Mn、Fe、I 的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大蒜Cr 富集系數與Mn、Fe、I 的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Sr 富集系數與Mn 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Mg 富集系數與Mn、Fe 的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Mn 富集系數與Fe、I 的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Fe富集系數與I 富集系數在P<0.01 水平上顯著正相關。以此揭示,研究區大蒜在富集Se 的同時,還具有強聚集Cu、Zn、Cr 等元素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Cu 具有促進人體血液神經和免疫系統功能發揮的功能,Zn 具有參與體內多種生長調節因子合成并激發代謝的功能,Cr 具有增加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活力并影響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功能;同時,Cu、Zn、Cr 由土壤中的無機形態經農作物吸收轉化成農產品中的有機形態,其本身的毒性成分在降低[13],且研究區土壤和農產品Cu、Zn、Cr 等均在安全限值內。綜上所述認為,研究區大蒜有疊加Se、Cu、Zn、Cr 等營養元素的潛能,能提升大蒜的綜合健康功效。

表2 大蒜各元素富集系數的相關系數
基于人體通過飲食對營養成分安全攝入量的建議,《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 28050—2011)[14]規定了各營養素參考值。為進一步量化表達大蒜各營養素的含量水平,以國標參考值為基準,計算了大蒜各營養元素水平(表3)。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規定Se 營養素參考值為0.5 mg/kg,判定研究區大蒜Se 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8.8%;Cu 營養素參考值為15 mg/kg,判定大蒜Cu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14.0%;Zn 營養素參考值為150 mg/kg,判定大蒜Zn 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5.0%;Fe 營養素參考值為150 mg/kg,判定大蒜Fe 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11.3%;Mg 營養素參考值為3 000 mg/kg,判定大蒜Mg 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9.0%;Mn 營養素參考值為30 mg/kg,判定大蒜Mn 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11.1%;I 營養素參考值為1.5mg/kg,判定大蒜I營養素水平為參考值的2.3%。

表3 大蒜各營養元素
綜上分析,研究區大蒜所含營養素與NRV 的比值從高到低依次為Cu、Fe、Mn、Mg、Se、Zn、I,這說明人群在食用研究區大蒜后,Cu、Fe、Mn 等元素的貢獻率最大,Se處于中等;Zn 和I的貢獻率最低。
通過對青藏高原東部樂都—平安一帶富硒土壤區產出的大蒜營養元素特征監測分析,選用特征參數、富集系數和營養素水平開展品質評價,得出以下結果,以此揭示研究區大蒜的綜合營養品質。
1)大蒜Se 平均含量為43.6 μg/kg,Cu 平均含量為2.10 mg/kg,Zn 平均含量為7.56 mg/kg,Fe 平均含量為0.017 g/kg,Mg 平均含量為0.27 g/kg,Mn 平均含量為3.33 mg/k,I 平均含量為0.035 mg/kg,Sr 平均含量為2.6 mg/kg,Cr 平均含量為0.06 mg/kg。青海省富硒土壤(土壤Se≥230 μg/kg)區上產出的大蒜100%達到富硒水平(大蒜Se≥30 μg/kg)。
2)基于土壤-大蒜系統中元素的遷移能力分析認為,大蒜對Se、Zn、Cu 的轉運富集能力最強,其次為Mg、I、Sr,Mn、Fe、Cr 富集能力最弱。同時揭示,大蒜具有協同富集Se、Cu、Zn、Cr 等營養元素的能力。這一特征揭示了大蒜對營養元素的富集水平,反映了其物種的特性。
3)基于研究區土壤背景水平和食品營養素參考值厘定標準分析認為,人群食用研究區產出的大蒜后,Cu、Fe、Mn 等營養元素的貢獻率最大,Se 次之,Zn 和I 最低。這一特征揭示了研究區特定土壤背景下大蒜的營養水平,反映了其產地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