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婕

【流動性風險】
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可以幫助家庭從容地應對各種財務或生活中的難關,確保我們能夠持續、穩定地行駛在實現理財目標的道路上。因此,保障資金流動性,不僅可以說是家庭理財的核心,也稱得上是家庭財務規劃的重要基礎。
家庭資產流動性,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家庭所擁有的資產,能夠在短時間內轉變為現金或其他易于變現的資產的能力。只有現金流始終為正數,才能保證家庭生活能夠順利延續,并進一步去追求更高質量的目標。
然而,中國家庭卻普遍存在一個問題——房產在家庭資產中占比過高。由于周轉周期長,再加上當下的經濟環境,房產的變現能力實際上并沒有許多人想象中的那樣理想,沒辦法在家庭遭遇危機時迅速變現、解決危機。因此,防止現金流斷裂、預防流動性風險,是每個中國家庭都需要格外關注的問題。
清點家庭資產,提升流動資產比例
在探究具體的措施之前,每個家庭首先需要做的是盤點、清算家庭的總資產狀況。家庭資產主要可分為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兩大類,通俗點來說,流動資產就是容易變現的資產,固定資產或者叫非流動資產就是不太容易變現的,或是長期的資產。
包括但不僅限于現金、活期存款、貨幣基金、銀行現金管理工具/產品、短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債券、股票、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以及基金產品等金融資產,一般都屬于流動資產的范疇;而房產(含房屋裝修)、汽車等為固定資產。此外,長期投資型保險等類似的產品由于提前退保會導致損失,許多家庭通常也不會在到期前提前取出,因此,也可被列入非流動資產。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家具家電、珠寶首飾盡管在購買時花了不少錢,但因為變現渠道有限,或是即便變現也會有價值上的大量折損,因此,往往不被算入家庭資產的范圍內,即便計入其中,也需要打比較大的折扣。
將流動資產與固定資產相加,就可以得出家庭資產的總和,并計算出一個衡量家庭資產健康與否的關鍵指標:流動資產占比(流動資產/總資產)。經驗表明,若流動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的占比小于30%,即非流動資產占比大于70%,就說明這個家庭的變現能力相對薄弱,遭遇流動性風險的概率將有所上升。
根據《中國財富報告2022》數據,目前我國城市家庭住房資產占總資產比例約為七成,再加上汽車、長期投資等其他資產,許多中國家庭的非流動資產在家庭總資產中的占比已經超過甚至大大超過了70%。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家庭一旦需要支付大額資金,或不幸遇到了收入中斷的情況,很容易會陷入無法在短期內應對財務困境、無奈被卷入流動性風險的窘境。
所以,對于中國家庭來說,降低固定資產比例、提升流動資產金額就至關重要。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增加結余,儲備應急準備金
降低固定資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售多余的房產或其他閑置的固定資產,這樣一來,既減少了固定資產占比,又大幅提升了流動資產的比例。
而對于沒有多余房產或閑置固定資產的家庭來說,主動地去增加流動資產就很有必要。
例如,家庭成員可以通過增強競爭力來提升工薪收入或取得額外的勞務收入,這樣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流動資產的金額,就算遭遇了失業等收入中斷的情況,也能盡快幫助自己重歸正軌,減少損失,維持收入的穩定性。當然,掌握一定的投資知識,學會以投資來增加家庭的被動收入,也是提升流動資產的一種方式。此外,合理支出、增加結余,同樣是優化資產比例的“利器”。應避免陷入不必要消費、沖動消費與過度消費的陷阱,善于利用各種消費工具與支付平臺的優惠政策與促銷活動等,這些都有助于家庭節省花銷,積蓄流動資產。
除了改變家庭資產比例外,預留充足的應急準備金也是防范流動性風險不可或缺的一環。應急準備金可以在急需時迅速變現使用,幫助家庭渡過難關,保障家庭資產的長期穩定與未來發展。一般來說,應急準備金不僅需涵蓋日常開支,也要包括償債開支的費用,金額為家庭每月支出的3倍至6倍。不過,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特別是對于存在失業風險的家庭,建議要適當提高應急準備金的金額,例如提高至月支出的12倍,以確保家庭在一年之內都不太容易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
應急準備金可以投資到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或貨幣市場基金等流動性高的理財工具中,在確保較高的當天到賬額度、滿足即時取用需求的同時,也可以為家庭賺得比銀行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平衡預算,維持家庭財務健康發展
最后,為了更好地維持家庭資產的流動性,規避可能的風險,理性的家庭收支規劃也必不可少。畢竟,無論家庭成員如何調整家庭資產占比、怎樣提升流動資金金額,如果支出不合理,那么同樣無法達成最終目的,甚至還有可能會導致坐吃山空、落入債務陷阱的局面。
因此,為了預防流動性風險,每一位家庭成員都應該根據自己實際收入的情況,來決定支出的水平;此外,家庭的收支規劃也不能只著眼于當下,還需要考慮到未來的長期需求,這樣才能保證健康而可持續的家庭財務狀況,確保流動資產的穩定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