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曉鶴
思政教育作為我國高等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理論教學為主體、以實踐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雖然取得較好的理論傳播和教育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全新的應用場景,將二者結合,既能發揮思政教育的理論指導作用,又能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充分驗證理論的可行性。由此,將創新創業與高校思政教育進行融合,深入探究二者的價值和優勢,有利于實現高等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為大學生群體提供具有兼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發展路徑。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務。民辦高校要堅持“大思政”的育人模式,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和教學的各個方面,全面實施全過程育人、全面育人;將思政教育從單純的課程教學轉變為專業課程的組成部分,增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場景。而這一變化又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大思政”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環節。
民辦高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客觀訴求。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是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還要面向全社會,針對那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是對理論的實踐,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在正確的理念引導下,充分掌握各種方法和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創新創業。借助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理念和認識,能夠引導大學生走上正確的創業之路,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教育價值。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便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創業觀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樹立正確創業觀的重要前提,沒有正確的創業觀念或者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就會產生與之相反的效果。例如,功利的價值觀會造成崇尚享樂主義的不良生活習慣等。
培育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早已擺脫單打獨斗,而是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大學生充分了解相關的產業政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和掌握。個人進行創新創業,如果沒有社會責任感,那么很難獲得真正且持久的成功。由此,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并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對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價值、內容與優勢進行分析與梳理,最終目的是要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發展路徑,促進其在實踐中發揮作用并產生影響。具體而言,可以從三個層面展開。

圖據網絡。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培養。認知是行動的目標和動機,而行動則是實現認知的必要途徑和過程。要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政教育的效果,就要注重讓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管理者對其重要性形成統一認識。在目前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一些民辦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簡單地當成了一種專業的教育,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在于技巧和方法,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對流程梳理、規范構建商業模式、管理財務等方面的內容,而忽略了大學生的內在認知,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也不夠重視。鑒于此,要在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和相關實踐活動中,對思政教育的目標和內容進行強化,并設置與之相對應的教育環節。可以組織思政教育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進行深度調研,并參與對其進行開發,編寫出針對性更強的思政教育課件、內容產品,以便為創新創業教育者提供教學依據。更為關鍵的是,高校要自上而下地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思政教育培訓活動,高校相關負責人以及具體的任課教師都要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以此形成統一認識,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認知培養。
強化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育機制。教師隊伍是高校綜合改革、轉型發展、提高質量的關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但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也是思政教育的實施者。“教育者先受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專業課教師對思政課程內容的探索和講授能力來源于其自身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由此可見,對思政教師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評估,能夠充分體現教師對思政教育規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規律與要求的把握。因此,要加強對創新創業教師的培訓,在培訓中做到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并重、理論與實踐統一,按需培訓、學用一致、注重實效。要提高專門從事創新創業教學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和工作水平,讓其在勝任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上,還能具備扎實的業務技能。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讓創新創業教育任課教師參與到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訓中,從而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來鼓勵、支持、引導創新創業教育任課教師,如以課題、基金、項目的形式進行支持。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理論課主渠道雙向協同。各學科要與思政理論學科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思政與創新創業雖然是兩門獨立的課程,但二者在大學整體的人才培養中具有相同目標,有著相似的內容,有著趨同的功能,能夠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尤其是在創新創業教學中,要做到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尤其要做到“兩個方向”的協同。在思政理論課的主要課程中,要積極地學習,以“項目制”“活動式”和“微課堂”等形式,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思政理論課的實踐中去,充分利用其對學生的影響,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可以讓思政理論課程的教師參加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和教學,從而充分地體現思政教學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潛在價值引導作用。要將思政教育內容作為核心,在現有的理論課程、研討分享、賽事活動、路演實踐、宣傳等工作環節中,強化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內容;要將其作為評價、衡量教育成效的一個主要因素,并將其融入相關的考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