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嫻

一個普通的背包,被扔在垃圾桶里的紙箱,我們卻不受控地把它們看成一張人臉。
你是否常常有一種錯覺,身邊隨處可見的物體上總長著一張類似人類的臉?這種把物體看成是類似人臉結構的現象,曾經一度被認為是由視覺感知錯誤引起的精神病癥狀,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才將其稱為“幻想性面孔視錯覺”。
20世紀70年代,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海盜1號太空探測器曾在火星北半球上對塞東尼亞地區進行拍攝,意外發現了一張非常有趣的照片。照片中的山丘不僅有兩個像眼睛一樣對稱的洞,還有鼻子和嘴巴狀的凸起和凹陷,活像一張人臉。火星上發現類似人臉的消息引起了相信外星生命存在的團體的關注。
為什么我們會把物體上的兩個圓圈和一條直線的簡單拼湊看成人臉呢?認知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大腦里擁有一套關于面孔的內在模板,只要看到的東西符合這個模板,就會激活腦內面孔識別的相關區域。
雖然這些虛假人臉本身沒有生物性別,但研究者對比人們看到虛假人臉時做出的性別判斷后發現,人們更傾向于將虛假的人臉認作男性而非女性。無論男女受試者,把虛假人臉認作男性面孔的概率是女性面孔的四倍。
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院的科林·帕爾默博士還發現,我們的大腦會對我們在無生命物體中發現的虛假面孔做出情緒反應。也就是說,我們不僅會意識到有一張臉存在,還會分析它像誰、它在向我們傳遞什么情緒——是在哭泣、憤怒?還是在輕蔑地看著你等等。
這種對于虛假人臉的情緒反應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比如2006年,《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更可愛”的汽車(如甲殼蟲汽車)的銷量正在下滑。相關研究發現,消費者往往更喜歡看上去很“兇”的汽車,設計師們決定利用這一發現,發揮設計優勢。
例如道奇戰馬汽車就設計有薄而傾斜的前大燈,使其看起來具有威脅性。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設計師拉爾夫·吉爾斯說:“車頭燈看起來就像是人與人之間進行的眼神交流,如果一輛車擁有一張非常刻薄的臉和帶有威脅性的眼神,那么迎面而來的汽車司機就會產生焦慮情緒或著更具攻擊性。”
那么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為什么留下了這么一個近乎大腦bug(程序錯誤)的反應機制呢?
其實,在遠古時期,能夠快速且準確地發現面孔可以幫助人類祖先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現捕食者、同類威脅者并及時逃離,最終幸存下來。如今,大量的人臉識別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你需要認清對方是誰,是家人朋友還是敵人,他們的意圖和情緒是什么。
所以,有時大腦反應過度,經常把身邊物體看錯成人臉的小bug也就不足掛齒啦!
(劉輔薦自《青年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