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雄 _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更為凸顯。在學校治理中堅持人本管理、課程育人、審美育人,不斷提高學校供給的競爭力和創造力,促進“雙減”有效落地,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構建體系,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雙減”倒逼基礎教育回歸本真,讓學生“回校歸家”。課堂、作業、課后服務互相聯系,互相支撐,唯有從人的成長出發,將其納入學校全面育人體系中,才能系統推進,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學校構建“一三一”全面育人體系,立足教師隊伍這“一”基座,通過組織制度、課程教學、整合資源“三大”支撐,協同發力共同指向成就幸福這“一”價值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民主管理,激發師生內驅力。人本理念落地生根體現在尊重人、信任人、發展人、成就人,學校構建民主管理共同體,推行“雙減”下師、生、家“三級對話”機制。教師代表走進校務會,與校領導零距離對話,給教師參與權;“心語信箱”架起學生與學校連心橋,給學生話語權;試行“學生校長助理”,激發學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還學生自主權;創新“校長對話家長”制度,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還家長知情權。

“一三一”全面育人體系框圖
健全機制,落實健康第一理念。通過組織機構改革,設置“學生發展與衛生健康中心”,打好“減作業負擔、提課堂質量、增優質服務”及“五項管理”校本行動組合拳,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完善健康工作體系,制定《貿大附中健康十大行動》《貿大附中加強體育工作二十二條》等,系統推進體育健康工作。推行黨員干部陪伴行動,即干部陪餐,監督落實陽光餐飲;干部陪住,24小時值班守護平安校園;干部教師陪跑,引領健康生活習慣;干部教師陪學,參與課后服務。
人本課程,豐富校園生活。學校構建以體育與健康為基座的“一三一”人本課程,凸現三個鮮明特性。一是全面性。落實國家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以北京市規劃課題“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為引領,開發烘焙、小農場等勞動基地,培育勞動價值觀。二是綜合性。開展“一帶一路”等項目式學習,實現學科橫向融合;開展“生涯規劃”等課程,實現學段縱向貫通;開展“整本書閱讀”等大單元教學,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三是實踐性。與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開設小小研究員等科技課程,加強科學教育。
活力課堂,提升學習質量。充分發揮課堂育人主陣地作用。學校持續推進基于深度學習的高階思維活力課堂研究,聚焦“三高”目標:高情感體驗、高思維互動、高自覺學習。實施“三合一”教學策略:教、學、評三合一,實現教向學的轉變,將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新教材、新課標、新考試三合一,以新課標為標,實現目標最大達成;三維目標的三合一,指向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由學科教學到課程育人的進階。
尊重選擇,拓展成長空間。完善課后服務供給體系。遵循“常態+動態”“學業+活動”相結合原則,增強課后服務供給的多樣性。開設四大類、近30門課后服務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為學生校園生活提質;增強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做到教師先做、精選,提前預估作業時長,合理控制作業總量;增強選擇導師的自主性,實行“一生一導師”的全員導師制;增強新考試改革的適切性,實行教學班、行政班并軌運行新模式,滿足學生自主選課需求。

“一三一”人本課程框圖
提高效率,追究深度研究之美。減負提質離不開深度研究。學校和教師葆有教育的溫度、拓寬視野的廣度、追求研究的深度,不斷提高管理和教學的效率。深化“學科組沙龍”活動,聚焦素養目標,開展主題研討,確保上課、輔導和課后服務的強針對性和高效率,實現減負提質。
價值引領,提升學生體驗之美。高質量教育離不開審美育人。堅持立德樹人,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不斷提升校園活動審美價值;著力育人方式變革,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和問題的探究式、體驗式、項目式、互助合作式學習,充分發揮評價的價值引領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樂趣,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習成為一種高質量的生活。
整合資源,實現學校治理之美。“雙減”落地,學校要全面統籌校內外各種資源,提高治理效能。學校落實“三減”:減少低效會議,減少重復檢查,減少事務性工作,讓教師全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同時落實“三增”:增加評價的彈性,增加心理建設,增加自由支配時間,讓教師感受到職業的尊嚴和工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