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莉萍(南寧市婦幼保健院)
臀位是婦產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胎位異常現象,孕齡37 周以后的臀位發生率為3%~4%。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外倒轉術是矯正臀位的有效手段,可降低因臀位而行剖宮產的概率,避免臀位陰道分娩和剖宮產術帶來的近遠期并發癥。
孕婦和胎兒情況正常者;超聲證實胎位為臀位、橫位者;不合并絕對剖宮產指征,且有陰道試產意愿者。
孕婦合并嚴重的子宮畸形、多胎妊娠、胎膜早破、產前出血、胎監異常或存在絕對剖宮產指征者;伴有多普勒血流異常的小于胎齡兒、子癇前期、羊水過少、嚴重的胎兒畸形、瘢痕子宮者。
臀位外倒轉術成功的影響因素包括經產婦、胎盤位置、臍帶異常、使用宮縮抑制劑,臨床中可針對這些因素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
臀位外倒轉術能夠促進陰道分娩,有效降低剖宮產率。術前充分檢查、對病史的詳細收集是提高臀位外倒轉術安全性的關鍵因素,告知孕婦及家屬手術的益處及風險,術前充分權衡利弊,不建議有禁忌的臀位孕婦采用臀位外倒轉術。在提高臀位外倒轉術成功率、安全性方面,術前準備工作至關重要,如術前、術后均進行生物物理評分、胎心監護、超聲輔助確定胎盤位置、胎兒位置,使用胎心監護,建立靜脈通道,孕婦排空膀胱、空腹。隨著新生兒科、麻醉科、超聲科等多學科的發展和配合下,臀位外倒轉術的安全性獲得極大提升。
超聲科醫生初步評估胎兒方位,手術執行者評估產婦骨盆條件,告知產婦臀位外倒轉術的優缺點以及手術風險,將同意手術的產婦收治入院,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對產婦進行復查超聲檢查,確定胎兒方位,超聲醫生與手術執行者共同評估外倒轉術的可行性;對手術產婦進行血常規、凝血常規、肝腎功能等術前常規檢查;術前進行胎心監護,NST 有反應者可進行手術。
術前禁食6~8 小時,排空膀胱,仰臥,臀部墊高,雙腿屈曲,略微外展;使用宮縮抑制劑;超聲明確胎位和胎心。
松動先露部外倒轉術最好在先露部尚未銜接前進行。若先露部已部分入盆,應先松動先露部,術者先以兩手自下腹兩側從先露部的下方向上推動,使之松動;若不成功可將孕婦臀部墊高,取仰臥位半小時,利于先露部離開骨盆入口;轉動胎兒一手扶持胎頭成俯屈狀,并將胎頭輕輕向子宮下部推移,另一手將臀部輕輕向上推,兩手動作互相配合,轉動需輕柔而有力,不可用暴力。
臀位外倒轉術在既定方向倒轉失敗后,可以嘗試往反方向倒轉。
術后需要對孕婦進行胎心無應激試驗,NST 無反應者,需要延長術后監測時間,必要時對胎心進行持續性監護,腹部可以加腹帶適當固定胎位。術后第1 天常規超聲復查。注意適當休息,胎頭浮動者可適當去低矮坐位,使背部略向前傾斜,睡眠、臥床休息應取側俯臥位,促進胎頭入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