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曉菲










[摘 要]數學思想是從特定的數學認識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方法和觀點。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數學課程要培養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課堂中把握契機,融入多種數學思想,使知識前后間產生聯系,讓知識簡單化、趣味化、形象化,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優化課堂教學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數學教學;數學思想;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3-0054-04
【教學內容】
青島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如圖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理解三位數加減兩、三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2.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運算能力,使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3.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加減兩、三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筆算的算理。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計數器、導學單。學具:計數器、鉛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春天來了,小蜜蜂們都去采蜜了。仔細觀察圖1,你能發現什么數學信息?
生1:一隊有320只小蜜蜂去杏園。二隊有210只小蜜蜂去蘋果園。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1:一隊和二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2:二隊比一隊少多少只小蜜蜂?
【評析】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初始思考階段。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結合意義,列出算式
師:要解決“一隊和二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這個數學問題,需要用到什么數學信息?誰能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一遍?
生1:一隊有320只小蜜蜂,二隊有210只小蜜蜂,一隊和二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師:表述真清晰!怎樣列式?
生1:320+210。
師(板書):為什么要用加法?
生1:把一隊和二隊的小蜜蜂只數合起來就要用加法計算。
師:觀察一下,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2:以前學的是兩位數加兩位數,這是三位數加三位數。
2.自主探索,嘗試計算
師:回想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你想怎么計算?
生3:用豎式計算。
生4:口算。
生5:用撥計數器的方法計算。
師:你們知道的方法可真多!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小組一起探究。
3.合作交流,感知算法
師:誰來交流?
生6:32個十加21個十等于53個十,53個十是530。
師:生6把320和210分別看作32個十和21個十,將算式轉化為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誰有不同的口算方法?
生7:3個百加2個百是5個百,2個十加1個十是3個十,5個百加3個十是530。
(板書:300+200=500,20+10=30,500+30=530)
師:把320和210根據數的組成拆分,轉化成整百數加整百數、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口算。看來轉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
【評析】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本環節中,教師在分析解決三位數加三位數的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使其運用轉化思想將三位數加三位數轉化成兩位數加兩位數,或轉化成整百數加整百數、整十數加整十數的口算,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決新問題,降低了問題的難度。
4.溝通優化,提升算法
師:誰是用撥計數器的方法計算的?
生8:我先撥320,在百位上撥3個珠子,在十位上撥2個珠子;再撥210,在百位上撥2個珠子,在十位上撥1個珠子。合起來就是530(如圖2)。
師:其他同學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9:為什么百位上的后2個珠子要和前3個珠子撥在一起?為什么十位上的后1個珠子要和前2個珠子撥在一起?
生8:因為這是加法計算,所以相同數位上的珠子要撥在一起。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10:我用列豎式的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如圖3)。
師:你們有什么想問生10的嗎?
生11:為什么3和2對齊?2和1對齊?
生10:因為3和2在百位上,都表示幾個百;1和2在十位上,都表示幾個十。
師:530中的3和5分別表示什么?怎么得來的?
生12:3表示3個十,2個十加1個十得3個十;5表示5個百,3個百加2個百得5個百。
師:數形結合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形象地理解問題(如圖4)。用豎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生(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評析】在上述教學中,學生用撥計數器的方法,直觀、形象地解決加法計算問題。在列豎式計算時,教師帶領學生規范書寫豎式,同時結合計數器,將“數”與“形”建立緊密的聯系,進而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5.類比遷移,探究減法
師:我們再來解決“二隊比一隊少多少只小蜜蜂?”這個問題,誰來列式?
生13:320-210。
師:怎樣解決?誰來板演?
生1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相同數位對齊,先算個位,0-0=0,再算十位,2-1=1,最后算百位,3-2=1,合起來是110。
師:你說得真完整。關于這個豎式,你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生14:計算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
師: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同學們,你們認為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生(齊):還要注意看清加減號。
6.仿例練習,遷移運用
師(出示圖5):有兩名同學在玩“抽卡片列算式”的游戲。仿照游戲,誰和同桌來試一試?
生15:我抽出卡片550和340。
生16:我列算式為550+340=890,550-340=210。
師:你是怎么算的?
生16:55個十加34個十是89個十,89個十是890;55個十減34個十是21個十,21個十是210。
【評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讓學生經歷數學思考、遷移運用等學習過程,體會數學是認識、理解、表達真實世界的工具、方法和語言。上述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三位數加法的基礎上再次進行類比推理,認識到三位數的減法的算理與之本質是一樣的,進而真正掌握三位數減法的算法。
7.類比溝通,促進發展
(1)遷移算理,嘗試計算
師:一隊和二隊的小蜜蜂去采蜜了,三隊的小蜜蜂也不甘落后(如圖1),三隊有多少只小蜜蜂?
生(齊):86只。
師:三隊有86只小蜜蜂,二隊有210只小蜜蜂,根據這兩個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17:二隊和三隊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師:怎樣列式?
生18:210+86。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19:是三位數加兩位數。
師(補充課題):這是我們今天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三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筆算”。怎樣計算呢?遷移的思想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請類比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計算,再次小組合作探究。
(2)合作交流,理解算理
生20(上前板演):相同數位對齊,先算個位,0+6=6,再算十位,1+8=9,最后把百位上的2落下來,合起來是296(如圖6)。
生21(質疑):8為什么要和1對齊,而不是和2對齊?
生20:8和1都表示幾個十,所以都要寫在十位上。
師(出示圖7):讓我們借助計數器來理解。計數器上已撥出210,你能把計數器補充完整嗎?
生22:在十位上再撥8個珠子,個位上撥6個珠子(如圖8)。
師(小結):同樣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數形結合讓我們理解起來更簡單。
(3)正向遷移,融會貫通
師(出示499-77):計算并解釋算理。
生23:相同數位對齊,先算個位,9-7=2,再算十位,9-7=2,最后把百位上的4落下來,合起來是422。
師:422中兩個2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分別是怎么得來的?
生24: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9個一減7個一得2個一;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9個十減7個十得2個十。
師(小結):同一個數字在不同數位上表示的意思不同。
【評析】讓學生經歷質疑互動過程,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合作交流能力。學生根據前兩個問題的學習,自主探究,遷移知識。在探究中,學生由借助學具操作層面提升到算法層面,加深了對算理的理解。
三、自主練習,靈活應用
第一關:列豎式計算。
29+540= 857-37= 634+205=
師:我們了解了三位數加減兩、三位數的筆算,那么四位數加減四位數的筆算,你知道要注意什么嗎?
生(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學生總結出豎式模型(如圖9)]
(學生認為只有第一個豎式是正確的)
師(追問):第二個和第三個豎式分別錯在哪里?
生(齊):第二個豎式錯在相同數位沒有對齊,第三個豎式錯在沒有看清加減號。
【評析】通過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總結出豎式模型,說明學生會用“模型意識和模型觀念”這樣的數學思維表述多位數加減法豎式,會用數學語言表達與交流。
四、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接近尾聲了,你有哪些收獲?
生1:我學會了三位數加減兩、三位數的筆算。
生2:列豎式計算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
生3:我學會了和小組內的同學合作學習。
生4:我學會了轉化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
【評析】《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讓學生經歷數學表達、概括歸納等學習過程,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環節引領學生從多方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加深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
[ 參 考 文 獻 ]
[1] 王玉鵬.小學數學教學使用益智器具的意義、問題和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2,35(12):55-57.
[2] 崔梅云,侯春蘭.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究[J].求知導刊,2022(8):50-52.
[3] 陳鋒,周煉.從學科素養導向看核心能力建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有關“問題提出”的變化研究[J].中學數學月刊,2023(1):4-6,11.
(責編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