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峰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根本路徑。全國、全省組織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治理根本,把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作為治理關鍵,把推動重心下移作為治理重點,有效破解治理難點堵點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體系。
加強黨的領導,破解“誰來引領”的問題。在基層治理中,黨組織必須始終處于領導地位,成為統籌推進、善于治理、克難攻堅的“主心骨”。舞好治理龍頭。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斗爭、服務群眾和應急處突本領強的干部進入領導班子,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推行“能上能下”成為常態,筑牢鄉鎮(街道)基層治理一線指揮部。建強治理堡壘。突出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扎實開展基層黨建提質聚力三年行動和基層黨支部“一域一品”示范創建活動,健全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長效機制,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干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加強社區書記事業崗位管理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深化農村“123”人才工程,強化治理領導力量。鍛造治理先鋒。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化“支部主題黨日+民主議事、基層治理”等模式,引導廣大黨員帶頭參與基層治理,做到平常看得出、關鍵時刻站得出、危難關頭豁得出。
深化共同締造,破解“如何治理”的問題。在基層治理中,僅靠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唱“獨角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深度運用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建好“共”的機制、平臺和載體,有效打通“治理壁壘”。健全縱向到底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市級統籌協調、鄉鎮(街道)指揮運轉、村(社區)組織發動、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工作體系,完善社區五級和農村四級組織體系,配齊配強網格(小區)、樓棟、灣組黨小組組長,織密黨員聯戶“1+10”微網格,確保黨的領導一貫到底、落到實處。健全橫向到邊治理架構。進一步健全以村(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種經濟社會服務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各司其職的基層治理組織體系,構建黨組織、黨員中心戶居中引領,群團、志愿者、“六會一隊”等各類組織環繞聚合的組織矩陣。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機制。進一步健全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的治理載體,依托黨群服務站點開好灣組會、屋場會,引導群眾由“旁觀者”變成“決策者”。大力推廣“積分制”管理,做實“愛心食堂”“積分超市”等積分兌換,持續開展“為民服務辦好十件實事”、財務流水賬公開等工作,推動治理成果共享,激發群眾治理熱情。
堅持重心下移,破解“保障乏力”的問題。在基層治理中,“小馬拉大車”是制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因素,必須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才能使基層有精力做事、有能力服務。推動更多權責下放讓基層有權辦事。深化街道(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進一步優化機構設置、明晰職能職責,實行賦權事項應下盡下。持續推動省級38項高頻服務事項下沉,創新對不在省級下沉之列的34項基層高頻事項實行清單制幫辦代辦服務,增強群眾的體驗感、獲得感。實行更多力量下移讓基層有人辦事。堅持編制、人員向基層傾斜,持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推動科教文衛、法律、應急等領域專業人才向基層集聚。深化榮譽書記(發展顧問)黨建品牌,鼓勵引導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干部參與“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讓更多鄉賢能人貢獻治理力量。探索更多發展路徑讓基層有錢辦事。全面落實村級“兩經費兩報酬兩補貼”,足額撥付社區工作經費,充分釋放政策“紅利”。
(作者系天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