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順喆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符合高校教育定位,有助于高校解決學生就業壓力大、就業率偏低等問題。在就業指導工作落實過程中秉承“三全育人”原則,通過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式對就業指導工作作出有效優化和調整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效能,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筆者從三全育人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聯系、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現存問題以及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落實路徑三個角度展開討論和分析。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高校教育工作落實的核心問題,高校教育應當始終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就業、擇業、創業意識。因此,就業教育應當是貫穿高校教育始終的教育主線,而“三全育人”則主張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倡導教育工作在實踐落實過程中做到時時育人、處處育人、人人育人,兩者聯系緊密,將“三全育人”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相融合是十分必要的。“三全育人”理念可以為大學生就業指導提供理論基礎,指明道路方向,同時大學生就業指導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決定了需要踐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將就業指導貫穿高校教育全過程是題中應有之義。但現階段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實踐落實過程中仍舊存在著較多欠缺和不足,需要細致分析,并尋找對應解決辦法。
“三全育人”倡導全員參與,在高校教育中每一個人都是教育工作的踐行者,高校工作人員需要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內容、專業特性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調動校內人才資源,進而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就業理念、擇業觀念,讓學生樹立創業思想。同時“三全育人”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需要校園教師參與,更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通過分工協作的方式更好地整合資源,形成全新教育體系,才能達成更好教育效果。但現階段來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實踐落實過程中全員性上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和不足。
現階段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教育主體相對單一,大多數以任課教師或者是輔導員為主,既沒有發揮專業課教師以及其他教育、管理等方面工作人員的作用和影響,同時也沒有加強與家庭與社會的聯系和溝通,這導致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實踐落實過程中其所能達成的影響和效益與預期目標存在著一定差距。
以就業為導向是現階段高校教育的教育準則,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業指導工作應當貫穿高校教育的始末,秉承著全過程教育原則強化教育效果,學校需要根據高校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規律、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調節就業指導工作落實的內容、方向和手段,然而就現階段來看,在高校教育中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著全過程性不足的問題。
大多數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上更傾向于大一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即通過召開職業生涯規劃課或就業指導課的方式來完成就業指導工作。一方面導致就業指導工作的系統性不強,另一方面兩個學期所能傳授的內容有限,無法為學生的就業、擇業甚至創業提供更多指導。加之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現階段很多大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的認知存在片面性,往往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更傾向于理論背誦,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導致盡管學生接受過就業指導教育、職業規劃教育,但并沒有對學生的擇業觀、勞動觀有太多影響與作用。
首先,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落實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充分考量不同學生的特性特點。沒有從學生的觀念、能力、興趣以及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等多個角度來展開分析和討論,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不足,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要素分析上全方位性不足導致了就業指導工作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提供的幫助較為有限。
其次,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實踐落實的過程當中存在技術方法全方位性不足的問題,大多以統一授課或開展講座的方式來為學生們提供指導和理論支持,導致了學生們掌握的理論知識較為欠缺,學生們也無法根據自己的訴求通過多種渠道來了解自己想要掌握的信息。
最后,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在內容上也存在著全方位性不足的問題,就業指導工作不僅需要讓學生們對于未來的就業工作崗位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更需要通過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們明確不同工作崗位的未來發展趨勢,并通過就業指導工作的落實完成對學生的觀念建設和意識引導,讓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內容上的全方位性不足則代表著就業指導工作無法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在就業擇業的過程當中仍會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和困境。
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在實踐落實過程中需要整合各項資源,尤其需要發揮家長群體、企業群體以及高校教師群體的教育優勢和教育影響,共同落實就業指導工作。
首先,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貫穿于各項學科教學全過程,發揮教師群體的主力軍作用,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科特點滲透就業指導教育,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來落實就業指導工作。例如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更全面了解和認識在該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擇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工作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既能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可以這種方式讓就業指導工作更好地滲透于專業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更多崗位知識、從業內容以及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形成職業道德感、職業歸屬感、職業認同感。
其次,從家庭出發,家庭觀念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就業擇業觀。因此,高校教師尤其是高校輔導員需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一方面通過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學生,收集學生信息資料,明確學生的興趣特點、就業傾向,從專業角度幫助學生分析就業擇業問題。另外一方面需要通過與家長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指導家長如何通過家庭教育來落實就業指導,配合學校教育同步推進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通過家校聯合、共教共管的方式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就業指導工作質量和落實效果。
最后,需要發揮企業在人才培育方面的功能,通過校企聯合搭建與企業的溝通渠道,更好地了解企業在用人擇人方面的標準要求,明確市場在人才需求上的傾向,對就業指導工作的內容、方向、方法做出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還可以通過頂崗實習、召開招聘會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對對應工作崗位有較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明確該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能力要求、素養要求,在學生即將畢業時還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舉薦優秀學生到企業任職,這既可以為企業提供穩定的人才供給渠道,同時也可以有效解決高校學生就業擇業問題。讓學生在高校學習期間就能夠建立心理耐受,做好心理準備,盡可能減少、降低學生步入社會后就業擇業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
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建立就業服務部門,整合畢業生信息,掌握和核對學生的就業信息,建立網絡平臺為學生答疑解惑,指導學生解決就業擇業過程中的面試、應聘等問題,邀請上屆優秀畢業生分享經驗,為學生的就業擇業提供更多指導和幫助。
高校教育應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高校教育的始終,保障就業指導工作落實的系統性、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需要結合學生的學齡特點以及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做出適當調整,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秉承著全過程教育的原則對就業指導工作做出有效優化和調整。
首先,需要構建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體系,從高校教育體系出發,以更加系統完善的方式來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開辟專業的就業指導課程,通過四年學習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除此之外,高校就業指導教育還需要與專業課相融合,各專業教師應立足自己專業教學內容找到就業指導教育的立足點和融入點,實現專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的深度融合與有機統一。
其次,需要明確不同階段學生的學齡特點,確定就業指導工作的工作方向,在剛入學階段需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啟蒙,讓學生對不同工作崗位有全面認識和了解,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自己的性格優勢、能力優勢,在了解不同工作崗位的職業發展前景基礎上確立職業發展規劃,便于學生接受高校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技能素養,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端正學習態度,同時明確自身學習的側重點。在大二階段、大三階段需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講座、活動以及教育內容的適當調整,讓學生堅定自己的就業方向和發展方向,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綜合素養更契合企業用人擇人標準,逐步邁向自己的理想人生。在大四階段需要加強心理方面的引導以及就業面試、簡歷制作等方面的指導,心理方面的指導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就業擇業過程中面臨的挫折,而面試、簡歷等方面的指導則是從技巧方面指導學生,提高就業率。
最后,在全過程指導過程中需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例如家庭貧困的學生、心理壓力相對較大的學生等,需要教師做好不同學生的數據調查,在此基礎上,通過一對一溝通交流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扶。尤其是專業能力相對較弱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畢業后往往會出現就業困難,這時教師需要從專業領域、生活服務、就業信息渠道等多個角度為學生提供指導與幫助。
首先,高校需要發揮網絡平臺優勢,建設就業服務平臺,一方面建立單獨溝通渠道,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一方面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時政信息,針對高校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最新政策。例如不同工作崗位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網絡平臺發送就業擇業經驗,宣傳優秀畢業生的事跡,讓學生在就業擇業過程中有更多的信息參考和資源借鑒。除此之外,網絡平臺也可以對接一些企業招聘平臺,通過信息共享的方式來為學生就業擇業提供更多便捷。
其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落實過程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分析,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學生的個性問題調節教育手段。例如人際溝通能力相對較弱、問題處理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鼓勵該部分學生參加社團、參與競選學生干部等,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
最后,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將目光集中于學生以后的就業率提升,更需要關注學生未來的社會性發展,在開展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除了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外,更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觀念引導和意識建設,轉變當前學生存在的“眼高手低”問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甚至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責任感、歸屬感、認同感和歷史使命感,讓學生以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統一為準則做好職業規劃。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有效落實符合高校教育定位,也滿足學生個人社會發展需求。高校需要秉承著”三全育人”原則,從全過程、全員、全方位角度出發對就業指導工作作出有效優化和調整,提高就業指導工作效能,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塑造學生的就業觀念,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保障,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