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斐
(杭州市澎致小學,浙江杭州,310020)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方案)明確指出: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1]跨學科的核心是“整合”,強調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觀點和思維方式整合起來,旨在促進個體對一個主題的基礎性和實踐性理解。[2]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綜合性學習是其教學的重要內容?!罢稀笔菫榱宿q證融合不同學科的知識,以達到更為全面的認知。項目化學習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有異曲同工之妙,開展語文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關注學生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培養,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向。對此,基于新課程方案要求,為推動課程融合,本文采取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以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名著小劇場”為例,從設計要點、設計原則、實施路徑切入,探索小學語文“古典名著趣味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實踐。
小學語文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要點主要圍繞以下內容展開。一是體驗日常生活。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是小學語文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鐚W科項目化學習主題一般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相適應,例如:低年段學生以分享故事書、簡單介紹動植物為主;中年段學生以組織朗誦會、參加故事會和戲劇表演等活動為主;高年段學生則以實地參觀和考察為主,輔以成果展示。二是關注社會問題??鐚W科項目化強調對社會生活的關注,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問題。例如:注重引導低年段學生感受身邊的社會現象;引導中高年段學生對生活語言、社會現象的關注,開展調查研究和探究性學習。三是傳承中華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語文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也要積極響應這一號召,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學生能主動留心身邊的傳統文化現象,主動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一是把握以終為始的思路。這一設計思路主要包括學習目標、收集學習證據、項目設計三個部分??鐚W科項目化學習設計不同于其他學習方式的正向思維,它需要教師先明確預達成的學習目標,然后思考什么樣的學習證據可以證明學生達成了學習目標,最后設計項目化學習。二是堅持學會學習素養的導向。學會學習素養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標之一,是指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3]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應堅持學會學習素養的導向,讓學生觀察、抽象理解現象,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進行決策分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以及反思遷移。三是以驅動型問題為引子。驅動型問題是開放性問題,重在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即使學生能夠分析推理、提出觀點、解決問題。[4]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可以通過創設真實情境、布置驅動型任務,指導學生針對古典名著單元開展跨學科的綜合性自主探究學習,形成項目產品,進行成果展示和多元評價。
統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名著小劇場”以“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為導語,開門見山地呈現了“走近中國古典名著”這一主題要素,揭示了該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學讀名著方法和學寫讀后感。本單元《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四篇課文圍繞閱讀提示、插圖等助學系統,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學習名著閱讀方法。例如:“寫讀后感”讓學生在掌握整部小說內容的基礎上發表自己對小說內容、人物的看法;“口語交際”以“怎么表演課本劇”為話題,讓學生重現課文精彩情節;“交流平臺”對名著閱讀方法進行歸納,為學生課外閱讀做方法指導的鋪墊;“詞句段運用”補充學生理解詞語方式的內容,引導學生以猜字法方式猜測詞語含義;“快樂讀書吧”是單元學習要素的拓展延伸,旨在引導學生豐富自身知識儲備?;诮滩慕庾x,考慮到“四大名著”均有改編的較為經典的影視作品,本單元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可以聯合美術、音樂等學科,以“古典名著趣味化閱讀”為主題,實施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活動。
遵循以驅動型問題為引子的設計原則,“古典名著趣味化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需確定兩個方面的目標:一是社會遷移目標,即激發學生對名著閱讀的興趣和熱愛;二是學科學習目標,即從語文、美術、音樂等學科角度理解“四大名著”豐富而深邃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古典文學的修養水平。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古典名著趣味化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目標
跨學科學習的重點在于“跨”,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交融、協作、遷移,最終在整合學科知識與方法的基礎上解決實際問題。“古典名著趣味化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以語文學科為主,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核心知識和核心素養四個方面整合教學資源,探索美術、音樂學科與之關聯的部分,為學生創設接近真實生活而又具備一定科學高度的學習情境。
遵循設置驅動型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素養的設計原則,“古典名著趣味化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可以設置“如何趣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如何通過多元化品讀做到常讀常新,如何提高名著閱讀率”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具體如表2所示。好的驅動型問題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能給學生指出持續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多角度的探索空間。在驅動型問題的指引下,學生能夠疏通課文主要內容,感知人物形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借助不同學科知識表現古典名著的情節、人物;熱愛古典名著閱讀,進行多樣化趣味閱讀,以及發掘自己的審美創造能力。

表2 基于學會學習素養的驅動型問題設計
除設置驅動型問題外,“古典名著趣味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還可以創設三個子任務,以整體推進活動的實施。創設的三個子任務具體如下:任務一“創意美術展,繪西游取經路”,需要學生在掌握人物表現手法基礎上描繪出多樣的人物,在感受課文情節和原著閱讀中明晰西游取經故事;任務二“演‘水滸’課本劇,展武松形象”,需要學生在細讀文本、篩選信息中培養思維能力,在表演課本內容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舞臺布置中鍛煉動手能力,增強審美體驗;任務三“學唱主題曲,傳唱名著風采”,需要學生學課文、記歌詞、學歌曲,培養學生學唱能力和欣賞名著歌曲的能力。為合理設置驅動任務,教師整合了語文、美術、音樂三本教材,并對班級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讓他們在分工合作中自由探究。具體任務如表3所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提取多個學科的知識,如哪些內容更適合表演、繪畫,如何布置舞臺、選擇配樂以呈現課本劇表演等。

表3 驅動型任務活動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需要進行高質量的、全員參與的成果展示。成果出項展示既要體現出主體學科驅動型問題的創造性解決,又要展示出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使用。例如,“古典名著趣味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開展繪畫展、課本劇、歌唱名著風采系列出項展示活動,學生展示西游連環畫展覽、繪畫版西游飛行棋展覽、武松打虎課本劇表演、名著主題曲演唱等。
學習評價作為重要的教學杠桿,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具有關鍵的調控作用。[5]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側重于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古典名著趣味閱讀”跨學科項目化學習從項目入項開始便制定了如表4所示的評分表,該評分表涵蓋參與、合作、創新三方面內容。除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自己和其他組員進行評分外,家長等多個主體也參與評分,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學生根據自我評價表、他人評價表,結合學習目標和驅動型問題,進行復盤反思。

表4 學習評分表
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是積極探索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一條新路徑,以體驗日常生活、關注社會問題、傳承中華文化為設計要點,遵循以終為始思路、堅持學會學習素養的導向、以驅動型問題為引子的設計原則?!肮诺涿の堕喿x”跨學科項目化學習通過聯系生活、創設真實情境,依托驅動型任務持續推進項目的實施,讓學生以自由探索的思維創造性學習,提高學生跨學科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