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 克
網絡空間作為新興作戰領域,其目標主要圍繞保障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時贏得網絡空間優勢而展開。作為涉及法律最為活躍的一個新興空間,加強網絡安全的法規建設及強化網絡空間管理,對于引導、規范和促進網絡安全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從各國維護網絡應用安全的法律需求、法律實踐、未來的法律展望等方面,對網絡戰略及其中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為熟悉了解網絡空間中有關法律問題,提升對網絡空間的法律保護提供參考。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空間斗爭從簡單走向復雜,正經歷由低級向高級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即將到來的智能化時代,網絡空間安全對贏得國家競爭主動權、獲取技術制權的作用越來越強。如何通過法律手段提升網絡空間斗爭能力、滿足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需求,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
一是從平時到戰時,網絡斗爭的平戰模糊性增加法律適用難度。隨著網絡戰略地位的提升,世界主要大國和各種行為體在網絡空間的角力逐步升級,正由關注“戰時”轉向注重“平時”,由“明爭”轉為“暗斗”。圍繞著網絡空間的裝備競賽備受西方各國關注,各國紛紛制定網絡空間戰略,先后組建網絡空間力量,發展網絡斗爭裝備等。這些平戰一體的新興力量、新型武器很難用傳統的戰爭法約束,甚至部分斗爭手段難以辨別來源,網絡空間斗爭難以用傳統法律支撐,亟需更新觀念、革新認識。

戰爭的多維化使對法律的需求也越加多樣
二是從高維到低維,博弈的多維性使法律需求層次更加豐富。智能化時代,網絡空間將成為陸、海、空、天之后的新維度角力場,而網絡空間將成為多維度戰場空間的核心區域,以制信息權為核心的綜合制權將成為戰場制權爭奪的核心。從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幾場戰爭看,各類行動首先圍繞爭奪信息網絡領域的主導權展開,主要目的就是要剝奪對方的網絡空間能力。作為全新的斗爭領域,各國紛紛加強對網絡空間的法律保護,逐漸補齊了立法盲區。
三是從防御到進攻,網絡空間的攻防不均衡改變法律斗爭重點。網絡空間具有易攻難守的特點,由此則會帶來攻防不平衡的特性。為贏得網絡空間斗爭的主動權,世界各國一方面將發展網絡攻擊能力作為重點加以準備,另一方面,更加前置網絡安全防御的關口,將網絡防御的重點集中在對平時網絡信息安全的防護上。目前,西方各國普遍對網絡信息安全法律規范體系的建設比較重視,均將網絡信息安全作為防御的重點加以立法保護。
當前,世界主要大國都已經確立了網絡空間戰略,并從立法角度加以支撐,如美國確立了進攻型的戰略,歐盟采取依附性的戰略,俄羅斯則采取針鋒相對的主動姿態加以應對。在大戰略角度,全球戰略形勢雖總體體現為制衡與均勢,短期內爆發世界性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不高,但在全球網絡空間領域卻呈現實力失衡的態勢。一方面,網絡空間大國對其他國家的網絡空間能力已經形成全面碾壓態勢;另一方面,美國在網絡空間領域占據絕對優勢。這一特征使網絡空間領域的法律實踐也表現為:如何通過法律斗爭保障網絡空間安全、尋求正義道義、支撐戰場奪權三個問題。
一是從網絡空間立法實踐看,各國法律保障重點體現在做好網絡安全防護保障。美國是網絡空間的制造者和規則制定者,在過去幾十年時間利用資源、技術、供應鏈等優勢占據了網絡空間的主導地位,其網絡空間安全的立法實踐也是最早的。早在2009年美國就公布《網絡空間政策評估——保障可信和強健的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報告,強調美國21世紀的繁榮主要依賴于網絡空間的安全,提出了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框架的制定情況。其他網絡空間大國也將網絡空間安全作為國家戰略加以立法保護,俄羅斯、法國、伊朗等國家都通過立法前置網絡安全關口,將網絡防御前置于平時加以保護。
二是從大國博弈的形勢看,各國法律保障的方向體現在尋求網絡空間法理斗爭主動權。當前,國際形勢波譎云詭,部分國家利用自身在網絡空間領域的絕對優勢地位,對其他國家常態化開展網絡政治戰,還利用技術封鎖、貿易禁運等限制他國網絡空間正常行動,甚至還結交同盟對他國網絡戰略空間進行圍堵。為應對網絡空間領域局部失衡的戰略環境,俄羅斯等國家將法律保障的方向逐步轉向強化自身網絡空間斗爭能力上,以“非對稱方式”為總體思路,以不危害他國網絡安全為出發點,以防御為主要手段,以法律保障網絡空間平時力量建設、戰時作戰指揮體系的構建,形成軍民結合的網絡空間力量防護體系。
三是從網絡空間斗爭實踐看,各國法律保障的難點是形成體系完整、全域覆蓋的法規體系。2006年,伊朗遭遇震網病毒的攻擊,導致其1000多臺離心機受損,伊朗“核計劃”因此擱淺。2007年,以色列利用舒特系統對敘利亞實施網絡攻擊,使其防空作戰系統失效,最終贏得戰場主動。2022年,烏克蘭危機中,俄羅斯前期利用其網絡空間能力暫時性對烏克蘭形成局部優勢,贏得了戰場主動;后因為烏克蘭依托其他國家的網絡空間力量與信息優勢,又將俄羅斯拖入持久作戰的泥潭。網絡空間斗爭法律攻防不平衡的特點,使法律保障的總體目標不再是聚焦單一領域,而是要涵蓋網絡空間管理能力建設和網絡斗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次,實現從平時到戰時、從軍到民、從攻到防全域覆蓋的法律保障體系。
網絡空間管理不僅僅指向網絡本身,還可能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其他領域。網絡空間博弈指向的不僅僅是單一的軍事領域,也可以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甚至生態領域。從世界主要大國的實際情況看,法律對于網絡空間的支撐,也主要區分兩個階段,即平時與戰時。前者是網絡空間斗爭的重點,只有在平時贏得網絡空間領域的優勢,掌握足夠的網絡信息資源,形成制衡優勢和威懾態勢,才能避免他國侵犯網絡空間。后者是軍事斗爭在網絡空間域的具體形態,即網絡空間本身成為多維戰場的一個重要的斗爭領域,還對其他領域的斗爭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作用。

敘利亞核設施
一是保障網絡戰力量體系建設。由于網絡空間的開放性,任何個人或組織都難以置身網絡空間安全之外,僅依靠單一個體或組織的力量難以完成網絡空間安全保障的任務。世界各國都對網絡空間力量建設進行了探索,主要經驗包括形成專業化的網絡空間安全力量、利用民間網絡技術人才或專業公司強化網絡空間安全等。這就決定著網絡空間斗爭的力量體系建設對法律的要求較之其他領域更為特殊,需要建立起全域覆蓋、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配套合適的網絡戰規則體系。美國立足網絡戰力量體系建設進行立法,將軍與民、平與戰、攻與防等問題統籌起來一并考慮,其網絡空間能力發展較為迅速,其主要特點就是將網絡空間能力建設與行動有關領域中的人、物都置于組織體系和行為規范之下。其次就是要形成各類法規制度之間有效銜接的法規體系,貫穿平時和戰時綜合考慮。再次就是確保法律規范符合網絡空間力量自身的建設規律和發展規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等。

網絡防護需要建立完整的體系
二是支撐網絡戰戰略預想預置。從近些年各國較為成功的實踐看,奪取網絡空間斗爭的主動權,在平時就要加快網絡安全空間法律的完善,加強能力預置。首先,在立法中,應加強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等網絡空間的立法工作,開展專門法的立法工作,如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將網絡空間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界定,規范網絡空間違法犯罪的罪責刑,使網絡空間管理有法可依,堅決遏制任何個人、企業、國家在網絡空間的非法活動,將平時他國的網絡安全滲透、擠壓、竊密限制到最低程度。其次,要認清平時的社會認知戰,社會認知戰圍繞某個事件或主題,通過網絡向他國輸出新聞或文化產品,從而達到宣傳、滲透己方價值觀的目的,顏色革命就是平時社會認知戰的經典案例。要從法律角度加強對網絡空間的輿論環境的清理整治,確保“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互聯網水軍的防范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倡導全球對網絡空間領域的共治共享。《塔林手冊》對維護國際網絡空間的和平穩定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它畢竟是由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制定的,目的是維護北約國家的網絡安全利益,帶有強烈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內容,有利于確立北約在網絡空間的優勢,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網絡安全利益乃至國際網絡空間真正的和平穩定構成了威脅。世界其他國家應防范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其強勢的國際話語權,將它們在網絡空間武力使用問題上的想法轉化為新的國際法,必須要限制訴諸戰爭權的規則在網絡斗爭上的應用。
三是突出網絡空間戰時法理斗爭。在平時以法律保障網絡安全力量體系建設,做好網絡空間安全戰略預置,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以懾止戰”的作用,但是,如何在網絡空間的正面較量中勝出,如何發揮網絡對其他領域作戰的支撐作用,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和其他傳統安全領域的斗爭一樣,網絡同樣要受到戰爭法和武裝沖突法規則的制約,不可能逃避國際道義,不受任何國際輿論的約束。但是網絡空間斗爭獨特的方式給戰爭規則的適用帶來全新挑戰。網絡空間安全問題不僅僅是利益的角逐,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如果一再任由部分在網絡空間領域占據優勢的國家,肆意對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斗爭發動權進行解釋,那么全人類的網絡空間的信息安全將永遠無法得到保證,網絡空間未來將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這就更加凸顯了網絡空間法律斗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不僅僅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更是破除網絡空間霸權,為全人類贏得網絡空間基本安全需求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