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綱先生巴蜀采風散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 畢開文
今年是孫克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憶起往事,不勝感懷。
20世紀60年代,克綱從天津美術出版社(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調到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現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后來我們還一同進入市文化局創作評論組,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我們共事多年,有幾年還住在大理道同一棟樓里,他住二樓,我住一樓,關系十分密切。感受最深的是我們在一起組織策劃美術活動、深入生活、探討藝術的那些歲月,悠悠半個世紀,往昔的點點滴滴依然恍若在眼前。
1978年5月始,天津市美協組織了兩個多月的西南采風,這是克綱和我共同參加的最長的一次遠行。天津美術學院、天津工藝美術學校、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楊柳青畫社、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等單位十幾個美術工作者同行。承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和成都軍區接待,在四川省博物館舉辦天津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聯展。我們拜訪了四川美術界很多名師名家,參觀了大足石刻、王建墓石雕、巴國青銅鑄造、寺院雕塑壁畫、綿竹古版年畫、歷代碑刻等,到成都、峨眉山、青城山、重慶、長江三峽等地深入生活。克綱深入巴山蜀水間,涉水又上山,一路飽覽名山大川,領略松風云靄,觀賞飛瀑流霞,以經年扎實深厚的繪畫功底觀照大自然的神秀造化。此行對他的藝術創作、風格鍛造產生了重要影響。
一般的觀光多是乘船沿江走馬觀花,我們采風團每遇重要地方就會登岸駐足,體察當地山川風貌、歷史遺跡、人文風土。在白帝城一個星期的考察中,看到不少古戰場陳跡、漢墓遺跡、古建遺存,偶見陶器、漢磚和瓦當。有時看見船工旱煙桿下的小吊墜就是古代的青銅箭鏃,老百姓家里盛水的陶罐也許就是漢墓出土的,燒造古樸的陶器上就是幾只吃食小雞的簡單紋飾。途中遇長江航運管理局畫家李華生先生,他熱情詳細地為克綱介紹當地情況,帶我們乘木船到白帝城對岸詳加考察,從巫峽順著大寧河向巫溪縱深考察,大家一路都在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收獲頗多。我們去的地方很多都是一般游客去不到的,后來在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時,不少遺跡都已淹沒于水下庫區。那時,外出條件比較艱苦,飲食不方便,衛生差。在巫溪有段逆流,我和美術出版社邵文錦跳下船幫著纖夫拉纖。到大昌鎮時經過長途跋涉大家都餓壞了,在路邊腰花店買了稀飯,忽然碗里落進來蒼蠅,隨手抓出去,笑著繼續吃。苦雖是苦,但能深入常人不能企及的地方,親身領略了蜿蜒曲川江、巫山十二峰的奇觀,采風團團員個個精神飽滿,興致盎然,沉醉流連于山川錦繡之間,沉淀為日后藝術創作的底蘊與精神。
在峨眉山,采風團下榻洗象池客寮。周邊白云縹緲,古木參天,是峨眉十景之一的“象池夜月”所在之地,風景十分優美。我們拾級而上,路上不時遇到短尾猴群出沒,找游客討要吃食,有的猴子還會突然搶了游客的隨身物品掛在樹上,洗象池月臺上一群香客老太太邊喂猴子,邊笑瞇瞇地稱之為“猴居士”。越往上登越吃力,越接近峰頂氣溫越低,大家都租了軍大衣穿上御寒。克綱身形高大魁梧,時年55歲,我們七八個人圍在前后,攜手相攙,登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金頂。克綱極目遠望,一覽眾山小,深切感受了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的云海奇觀。途中巧遇正在寫生的吳冠中先生,他是去西南美院講學返程時,專程到四川考察采風的。吳老身背畫箱,足蹬皮靴,目之所及,心有所感,就停下來畫速寫。他興致勃勃地講,在昆明邛竹寺見到清人黎廣修塑的五百羅漢,令人嘆為觀止,實在不虛此行;路過黑龍江棧道時激動地贊嘆很有特點,取出紙筆就畫了起來。旅途意猶未盡,相約再敘藝緣。回到成都后,我準備了瀘州老窖和水煮毛豆角,邀請吳老和采風團在半邊橋文化局招待所“擺龍門陣”。吳老學貫中西,暢聊美術,自稱是“糞筐畫派”——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餓,主張畫民族的東西,畫土生土長的東西,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構圖整體,落墨局部,要“懷孕”到成熟后畫感覺,畫意境。采風團饒有興致地向吳老請教,探討藝術與審美、民族與西洋、寫實與寫意、繼承與發展的話題,不少人寫下了座談筆記,受到了難得的感染與啟發。

孫克綱 春回大地 群峰競艷 1999年
有人曾問我,品讀克綱先生的畫,是否會不由自主跟著進入畫境?站在他的青城圖前,畫面中山林的清幽感、溪澗的流動感,甚至云霧的潮濕感撲面而來。當觀者正震撼于畫中崇山峻嶺之磅礴雄渾,又會被留白處一群飛鳥牽引出山鳴谷應、詩情碧霄來。我亦同感。克綱的創作是落筆大開大合與細節精雕細琢完美統一的典范,深度感受克綱的山水畫是層次豐富、意蘊悠遠、氣象萬千的,更是哲思獨具、匠心獨運、獨樹一幟的。
我體會,克綱的為藝之品是不事虛張、聚沙成塔,克綱的治藝之道是厚積薄發、行穩致遠。一曰精研深學。克綱自幼習字繪畫,19歲從劉子久先生修習山水花鳥,臨習古今名家,藝術氣質滋養于心,繪畫功底扎實深厚。在美術出版社工作期間觀摩臨習任伯年、傅抱石、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近代巨匠大師真跡,到美協以后又觀賞吸取多家之長。美協國畫研究會早期就聚攏了天津一批畫家,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諸先生是研究會的常客,他們時值壯年,精力充沛,以研究會為基地搞交流、開講座、做筆會、評畫稿、辦展覽,把全市國畫活動搞得很豐富,也出了一批人。夏秋之夜,孫其峰、孫克綱、王學仲常相約登上美協樓頂,泡杯清茶,搖著扇子,坐著板凳一聊就是一個晚上,談起藝術熱烈而投入,率真而具體,淋漓而酣暢,總有說不完的話,一場場專業探討也積淀了他們厚厚的“詩外功夫”。二曰細察深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克綱采風時少有動筆,偶有動筆也僅勾勒大致,更多的是觀察山川形勢、林木風貌、層云變幻、流泉狀態,飽吸天地自然壯美之神奇幻化,每遇奇觀盛景必駐足詳察,傾情領悟,悉心揣摩,默記于心。峨眉之秀、青城之幽、劍門之險、夔門之雄都化為“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洞察與感悟。此次西南之行還先后赴太行山、秦嶺、黃山、井岡山等地采風活動,極大地開闊了他的藝術視野與胸襟,共同開啟鋪陳出其師法造化推陳出新的時期。三曰篤行深化。我曾以“筆底煙云三部曲,圖中日月兩篇章”來描述克綱筆下積墨、潑墨、破墨三法的豐富變幻,還有他師古人、師今人、師造化及融會貫通后的新探索、新創造、新呈現。峨眉、青城云霧的縹緲靈動對克綱創作的啟發是顯著的,影響是深遠的,他以潑墨、積墨來表現宏觀之雄渾巍峨與中觀之層巒疊嶂,揮灑出大小奇正、干濕濃淡、疏密聚散、千變萬化,更兼以青綠潑彩、墨色互破、原色點染呈現群山曠遠放達的生動氣韻、林木蔥蘢的勃勃生機、飛瀑流泉的浩蕩與江湖溪澗的清幽,此后對新山水畫的長期不懈探索漸次構筑起其獨特風骨獨到風格,作品日臻“山高水長、物象千萬”之化境,成就克綱津派山水一代大師。
克綱的治藝之道、繪畫思想、審美理念、創作法式及其杰出的藝術成就,與他長期精研師法古今大家,多次深入自然深入生活密不可分。克綱在藝術實踐中,始終秉持知行合一的心法,孜孜不倦地領悟、感懷自然山川之精要,以筆墨水彩紙摹繪千錘百煉的探索,于法度間張弛恣意出達觀磅礴、恢宏斑斕的萬千氣象,開辟了山水繪畫新境界,創制了獨具津門孫氏特色的山水畫派新范式。孫其峰先生高度贊賞克綱的為藝之品、治藝之道,多次在不同場合賞析研評克綱的作品,亦長期共同探討繪畫要旨,切磋風格技法,更力薦于同道及后學以為借鑒研習。

1.孫克綱 神州頌 1993年

2.孫克綱 晴空萬里 1983年

孫克綱(1923—2007)
字景張,號人溥,天津市人,漢族。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天津市美術家協會名譽副主席,天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會委員,天津畫院畫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其中《李白詩意》在第六屆全國美展中獲三等獎(中國美術館收藏)。1993年榮獲天津市魯迅文藝大獎。作品被各國美術館、博物館收藏。在國內外多次舉辦畫展,全國報刊多次發表其作品和文章。出版多部作品專集及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