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的一生中,無可避免地會遭受疼痛。從古希臘時期開始,人類就一直研究疼痛為何物。著名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都認為,疼痛只是一種情緒,和憤怒、憂傷是一回事,完全是心理上的,與軀體關系不大。但經過幾千年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痛覺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有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體驗。
痛覺感受器是人體痛覺產生系統的“始發站”,其本質是游離的神經末梢。它遍布全身,皮膚和黏膜中的“站點”密度最大,其次是肌膜、關節囊、韌帶、肌腱、肌肉、脈管壁等深層處,而內臟被膜、腔壁、組織間的“站點”密度最小,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不同部位疼痛敏感性的差異。
痛覺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促使機體迅速避開或除去損害。但另一方面,痛覺作為警報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當癌癥患者出現疼痛時,可能發展到了后期,為時已晚,而某些長期的劇烈疼痛對機體來說是一種折磨。疼痛原因十分復雜,如果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疼痛,特別是不易緩解、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千萬不要自行服用止痛藥,而應盡快到醫院檢查,確定病因,以免止痛藥掩蓋癥狀、耽誤治療。
×
多健身身體好
近年來,全民健身運動蓬勃興起。大爺、大媽在小區健身器材上悠來蕩去,姑娘、小伙在健身房揮汗如雨,甚至像馬拉松這樣的高難度高強度比賽,普通人也有了參與的機會。
雖然運動是應該的,但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調整好目標。健身的英文為fitness,“fit”即有合適、適合、相符、恰當的意思。人類的身體素質和智商一樣,大多數人差不太多,特別棒的和特別差的都是少數,能拿全國或奧運金牌的更是鳳毛麟角。
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骨質疏松和骨折、抑郁、結腸癌和乳腺癌、癡呆等的風險,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如果你工作壓力太大已影響心理,運動是最好的調劑。
有氧運動既帶來好處,也可能伴隨損傷。大多數人只以健康為目標即可,只有那些既有天賦又有動力的人,才可設立較高水平的運動目標。所以,在開始新的運動前要進行評估,選擇適合自己安排、預算、能力和興趣的運動。開始要慢一些,循序漸進,關鍵要堅持。沒有時間鍛煉的,可以從生活方式上著手。比如,能走就不要坐;少開車,多步行……即便是小的積累也會產生大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