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威敏
在一節(jié)體育課上,我整隊完畢準備上課,學生小王晃晃悠悠來到了操場上,報告也不喊就直接擠進了隊伍,還順手把旁邊的學生小李推倒在地,小李頓時大哭起來,一些學生開始大笑,并對小王指指點點……好端端的課堂還沒開始就這樣變得一團亂,我頓時火冒三丈,一個箭步沖到小王面前質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充滿怨氣地對我吼道:“關你什么事,我就是壞學生,我就要推他,怎么了?你也打我呀?”我揪著他的衣領真想把他扔出隊伍,但聽著他歇斯底里的吼聲、看著他略顯“委屈”的眼神,我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小王雖然經常搗蛋,但絕不是現在這種氣急敗壞的樣子,是不是發(fā)生什么事情了?想到這里,我放緩語氣對他說:“有什么事情我們課后再解決,我們先上課”。他用狐疑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沒再說什么,站到了隊伍中。
一、耐心引導,用心呵護
學生小王是一名高高壯壯的四年級男生,喜歡講臟話、打鬧、惡作劇,對于教師的批評教育總是毫不在意,甚至會表現出逆反行為,是學校里出名的“混世魔王”。為了不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在課堂上只要他的行為不是特別過分,我一般不會刻意停止教學,但他情緒幾乎失控的狀況還是第一次出現。
課后,我及時找到小王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得知他的父母3年前離婚了,他跟隨父親生活,而脾氣暴躁的父親平時對他關心較少,遇到問題時總是不問緣由直接將問題歸因于他。父親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對他的心理和行為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導致了他的身上出現了種種不良行為和負面情緒。之前的他身體素質較好,喜歡打羽毛球,但是現在好像除了“做壞事”之外,對什么都失去了興趣。
據班主任進一步介紹:上周末學生小李的家長打電話給小王父親,說小王課間故意推倒了小李,小王父親不問青紅皂白嚴肅批評了小王。之后經調查核實,其實是小李課間玩耍時被其他人絆倒,當時恰好小王走過來,小李理所當然地認為是被小王推倒了,回家就告訴了家長,后來就發(fā)生了體育課堂上的事情。了解到這里,我也就清楚了今天小王情緒如此反常的原因,他是在告訴小李,冤枉他就要付出代價,這是一種發(fā)泄和報復。
中午,我找到小王,倔強的他背對著我一言不發(fā)。在我的耐心追問下,他終于開口了:“說了也沒用,反正我就是一個壞學生,你們都不會喜歡我!”只要他開口,就有希望。我趁勢引導:“你怎么知道說了沒用呢,說不定我真的能幫到你呢,我可是知道你喜歡打羽毛球而且還打得不錯,下次學校羽毛球少年宮招募隊員時,我還打算讓你報名參加呢。”“我不會相信你的,反正我在你們眼里就是壞孩子。”他嘴里仍然說著抵觸的話語,但是臉上一掃而過的喜悅并沒有逃過我的眼睛。我俯下身來,撫摸著他的頭說道:“我知道今天發(fā)生的事情并不全是你的錯,但只有你向老師敞開心扉,和老師說心里話,老師才能真正幫到你,請相信老師,好嗎?”我邊說邊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他最終點了點頭,轉身離開了。
二、書信往來,建立信任
對小王來說,教師進行日常的語言交流和批評教育已經不再起作用,他對于“辦公室”和“談話”有些抵觸。為了能讓他敞開心扉,我選擇了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寫信。中午與他嘗試溝通無果后,我給了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回家看,并且告訴他這是他和老師的小秘密。第一封信用文字形式將他的日常表現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評價,總體上對他進行了鼓勵,并提出了自己的期望。
從那之后,我每星期都會給他寫一封信,信中對他一周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和總結,一個多月后,他開始給我回信了,信中用稚嫩的筆跡開始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解釋,我也在信中對他的行為不當之處進行分析,引導他用積極的處理方式解決問題。通過信中對他好的行為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他錯誤的行為及時給予糾正和建議,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我的關注和期待,日常開始愿意與我溝通和交流,對于自己不知如何處理的事情也會咨詢其他教師的意見。在來往的信件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邊寫信邊流淚的樣子:他想得到媽媽的愛,但是媽媽有了自己新的家庭;他想讓爸爸多關心他一下,可爸爸對他只有責備沒有關愛;他想和同學成為好朋友,可班級里只要出現問題,同學的目光總會轉向他……
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承受了太多,我希望通過自己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和愛護,可以改變他。課堂上,我經常讓他幫忙整理布置上課所需器材;課余時間,我經常和他聊一些他喜歡的話題……通過心與心的溝通,他的心理和行為逐漸出現了較大的改變。
三、興趣引領,收獲進步
小王個頭較高,身體素質較好,比較喜歡打羽毛球。我抓住他的這一愛好,每天抽時間和他打30分鐘的羽毛球,在培養(yǎng)他興趣的同時,也希望他有一技之長,能通過發(fā)展羽毛球特長贏得其他學生的贊揚。
剛開始陪他練習時,為了培養(yǎng)他的興趣,我基本上都是喂他好球,讓他獲得成就感。幾天之后,他開始認為自己羽毛球技術還不錯,而且我又是個女教師,認為我肯定不是他的對手,開始不把我放在眼里,打球興趣也降低了,有時候還不按約定時間來球館打球。看出他的小心思之后,我和他進行了一場比賽。比賽時我有意增加難度,基本以打高遠球為主,以左右前后調動他跑位為輔,幾個回合下來他已經氣喘吁吁,他也變得狼狽不堪,不是接不到球就是球打不過半場。在比賽中鎩羽而歸,讓他再次對我的技術及我對他的用心有了新的認識。
趁此機會,我對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約定,只要他在課上全程上課認真,課堂紀律好,行為表現好,便會獎勵給他1分,如果這學期剩下的時間可以獲得10分,就為他申請參加學校的羽毛球少年宮。他開心極了,并保證一定在期末達到目標。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考核,他的行為習慣越來越好,同時不僅在學期結束前積滿了10分,高遠球動作也有了較大的進步,而我也遵守承諾,幫他申請加入了學校羽毛球少年宮。
四、特長發(fā)展,實現蛻變
通過與小王將近半年的溝通與交流,我發(fā)現他不但在主動嘗試改掉身上的壞習慣,還有著強烈的進取心和意志力,尤其是在羽毛球訓練方面,他那股永不服輸的精神感動了我,也感染著少年宮的教練和隊員。
雖然以前他喜歡打羽毛球,但沒有經過系統(tǒng)學練,所以要想取得質的提升,必須先從基本動作學習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提升羽毛球技能。為了幫他提高羽毛球技戰(zhàn)術水平和競賽水平,我和體育組其他教師一起幫他制訂了詳細的訓練計劃。他每天放學后很早就會到達球場進行球性和基本動作的練習,閑暇之余我也經常找他“切磋”球技,順便了解他的進步情況。除了平時放學后的訓練,周末、寒暑假他也堅持到學校訓練,這個過程很辛苦,但令我們欣喜的是他訓練從來沒有缺勤過,而且據班主任反饋,他的文化課學習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如愿代表學校參加了區(qū)級羽毛球比賽,并和隊友一起獲得了小學組男子團體比賽的冠軍。
調皮搗蛋是兒童的天性,誰的童年沒有淘氣過呢。但作為教師,當我們遇到這樣的學生時,不應該簡單地給他貼上一張“混世魔王”的標簽,而是耐心了解背后的原因,并用愛心嘗試感化、改變他們。很慶幸,在學生小王這件事情上,我選擇了與他心與心地交流,不僅拉近了和他的距離,并幫他取得了進步,我相信他這種蛻變一定能激勵他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