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強

歲月倥傯,倏忽已從教27載。27年來,我牢記大學時“做最好的體育教師”的誓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課程育人要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在育體授技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進行育心育魂教育,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不懈努力。
一、學亦有道,鼓勵與引導促運動能力提升
新學期,我承擔了初二(1)班的體育課教學工作。剛接手這個班時,我了解到這個班級上課秩序比較差,體育委員索一帆經常喊錯口令,導致大家轉錯方向。為此我多次批評他,但收效甚微。每次批評他時,他總是一副局促不安的樣子,看到他這番模樣,我內心也有些不安,一直疑惑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經過認真地詢問和了解該學生在班級的表現,我發現索一帆責任心強,學習認真,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但是由于之前的體育教師對班級上課秩序不重視,更沒有對其進行有效指導和引導,才導致他在指揮上出了問題,對工作沒信心,也沒有在其他學生面前樹立起體育委員應有的權威,他帶的隊伍秩序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到此,我豁然開朗:既然批評不見效果,為什么不用表揚這個“武器”呢?于是在之后的體育課上,等他再一次在隊伍調動過程中出現錯誤時,我拍拍他的肩膀并鼓勵他說:“你應該提前調整好隊伍,慢跑結束后再右轉帶至練習場地,以第一排中間的學生為基準,成體操隊形散開!”剛開始我拍他肩膀時,他緊張得身子一抖,以為我又要批評他,發現沒有想象中的“疾風暴雨”后,他才慢慢放松下來,按照我說的要求將隊伍重新調動一遍,效果立竿見影。之后我不斷鼓勵他,并引導他在隊形調動時要注意提前觀察場地,調動隊伍要口令規范。
在此后的課堂上,他慢慢找到了自信,口令喊起來鏗鏘有力,口哨吹得抑揚頓挫,隊伍也帶得有模有樣。在一次月度反饋會上,我按照慣例對全班學生進行點評,同時重點表揚了他:“今天我要特別表揚一下索一帆,他近段時間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比如喊口令更加標準、吹哨子更加干脆、表達更加精準到位……”說到這兒,我看了他一眼,他害羞地低下了頭。從此以后,他用口令和哨子指揮隊伍更加自如了,整隊時腰板總是挺得直直的,口令中透著一種自信和力量。
詹姆士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中學生更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肯定學生的進步,主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適時鼓勵,教師的贊美是陽光、空氣和水,是學生成長不可缺少的養料,能讓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強。
二、評亦有道,轉變評價方式促健康行為養成
我比較重視學生的技術學練,每節課都給學生安排一定時間的練習,同時還會布置體育作業,要求他們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體育活動。通過幾節課的跳繩學習,我發現牛曉卉在跳繩學習方面非常吃力,1min跳不了30個,而她自己也非常苦惱。
每個人都有長處,也有自己的短板,牛曉卉學習成績優異,但是由于體育鍛煉意識不強、運動習慣不佳,加之家長過于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了體育能力的提升,導致她在體育運動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要想提高成績,需要轉變她的意識,同時要增強她鍛煉的信心。為此我和她做了一次深入的談話,她也意識到自己對于體育鍛煉的錯誤認識,表示要努力提高。同時,我在課堂上宣布,今后考核跳繩成績不僅要看1min跳繩的次數,還要看每次進步的幅度,成績不好但進步幅度大的學生也可以獲得表揚和獎勵。
通過改變評價方式,牛曉卉增強了鍛煉的信心,堅持課后跳繩,不斷嘗試超越自己,經過一個月的練習,她的成績由原來的1min跳30個提升為60個。為此我專門為她頒發了學習進步獎,她也終于在體育課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轉變學生運動意識、行為習慣的同時,改變評價方式,強化學生的進步意識,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持續性學習,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體育學練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
三、賽亦有道,引導與激勵促體育品德培育
1.團結協作、相互包容,促體育精神凝聚
學校舉行課間操比賽前夕,為了提高班級跑操質量,體育課上我安排了搭肩跑練習,即每組學生前后成一路縱隊,除排頭學生之外,每一名學生伸直右臂搭在前面學生的右肩上,以確保學生在跑步行進中保持適當的間隔,同時保持隊伍步調一致。練習一段時間后,在休息的間隙我讓學生們討論搭肩跑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及解決的方法是什么,這時一個女生說:“老師,閆欣同學在我前面老是邁錯腿,我倆的腿老是碰在一塊,總會出現步調不一致的問題。”其他學生也隨聲附和:“老師,曉紅同學也老是邁錯腿。”我反問他們怎么辦?有的學生小聲說:“不讓他上。”我說:“如果我們把表現最差的學生調整下去,還有沒有差的?當然有,因為倒數第一走了,倒數第二就成了倒數第一,按照這樣的邏輯,倒數第二也要調整下去,那么最后呢?我們的隊伍是不是只剩下一個人?剩下一個人還如何做搭肩跑?那我們的班級還是不是一個班級?我們的團隊還是不是一個團隊?”見學生都默然不語,我又說:“課間操比賽就是要展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我們練習的目的就是練就一支強大的團隊,團隊就是一個也不能少。剛開始我們在練習時肯定會存在許多問題,今后隨著練習熟練程度的增加,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堅不可摧的集體,一定能走出我們班鏗鏘有力的步伐。”聽到這里,學生們不再有埋怨,每個人都在默默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動作,如何能夠和前后學生連成一個整體。在之后的練習中,學生們采取統一喊口號的方式積極跑動,不再有抱怨和牢騷,整節課下來練習效果非常好。
體育的功能不僅是強健體魄,還需要有體育精神的培養,團隊協作就是有效方式之一。通過“減兵推演”讓學生明白:一個團隊肯定會存在個體上的差異,要想打造出優秀的團隊,就需要成員間相互包容、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造一個優秀的班級、一支強大的團隊。
2.分工合作、積極配合,促體育品格形成
上學期,我開展了籃球大單元教學。學習一段時間后,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準備利用1個課時的時間組織班級內的籃球比賽。課堂上,當我宣布要組織籃球比賽時,平時喜歡籃球的劉暢就歡呼起來,作為班級的籃球高手,他終于有一顯身手的機會了。比賽開始,劉暢很快就進入狀態,他在籃下快速搶斷,然后運球晃過2名對手并投籃得分,場下頓時響起一片掌聲。劉暢越打狀態越好,搶籃板是他,運球過人是他,投籃還是他,偶爾隊友搶到球,劉暢也喊著要他們把球傳給他,同隊的4名隊員也沒了情緒開始消極應對。對手發現場上只有劉暢單打獨斗,便由3名隊員防守他一人,雖然劉暢球技嫻熟,可架不住對方防守隊員多,一會兒就體力透支,漸漸失去了球權。而對手卻是密切配合,比分逐漸攀升,劉暢急得直跳腳,卻也無可奈何。
見此情景,我叫停了比賽并問劉暢:“以你的技術,比分反而落后,你怎么想?”劉暢氣憤地說:“都怪他們4個,技術差,還不積極配合。”我問他:“為什么他們不積極?他們得到球了嗎?是不是每次他們搶到籃板,你都要求他們把球傳給你,你給他們傳過球嗎?”劉暢聽到這些,不說話了。我接著說:“籃球是一項對團隊性要求很強的比賽項目,需要場上每一名隊員積極配合,隊員之間也要相互信任,單純靠一個人能不能打得過對手?”劉暢聽后點點頭:“老師,我明白了!”隨后劉暢召集隊友,對他們進行了分工,還集體高喊了加油的口號。比賽繼續進行,劉暢一改之前的單打獨斗,時而突破,時而助攻,同隊隊員也找回了自信,相互配合,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體育課堂教學中,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教師及時捕捉這些重要的教育契機,因勢利導,讓核心素養的達成做到潤物無聲、風化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