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喬瑞 王曉東 譚蕾
摘 要:山水畫寫生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地域性特點。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在傳統文化、地域特色等方面都具有獨特性。介紹山水畫寫生的定義、意義和地域性特點,通過對黑龍江山水畫寫生教學的實地調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教學方案,包括提高師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引導加強文化底蘊、積極開展山水畫寫生實踐活動等,并總結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對未來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黑龍江;教學方案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黑龍江高等學校山水畫教學體系研究與實踐”(GJB1423149)、佳木斯市2022年度重點科研課題“傳統工穩篆刻與當代抗聯精神融合的研究”(20221529089006810701826)、佳木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書法篆刻與課程思政的融合”(2022JY3-43)研究成果。
一、山水畫寫生的定義、意義和地域性特點
(一)山水畫寫生的概念和意義
山水畫寫生是指藝術家在自然山水中進行的直接觀察和描繪,通過親身感受和切身體驗,將自然景觀的美麗描摹下來,傳達出自然山水之美和藝術家之情感。山水畫寫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它是中國繪畫藝術中的一種獨特形式,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山水畫寫生的意義在于,它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對自然的感悟和對藝術的修養。山水畫寫生可以讓藝術家通過觀察自然、感受自然、表現自然,增進其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其對自然的敏感度和感受力,進而提高其藝術表現能力和審美水平。山水畫寫生是一種通過親身體驗和感性認識感受自然山水的方式,能夠加深人們對自然環境和藝術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從而提高人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山水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通過山水畫寫生的實踐和傳承,不僅能夠提高藝術家的繪畫技巧和表現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藝術家創作思維和創作能力的發展,還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藝術精神。
(二)山水畫寫生的地域性特點
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地域性特點。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山水畫寫生的表現方式和藝術特色也會有所不同。盧禹舜等畫家在黑龍江地區進行寫生,擺脫了臨摹時的已有定式,挖掘出東北地域特色的美學價值,提煉出北方山水的繪畫語言。這些作品在當代畫壇上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為黑龍江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山水畫寫生的地域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自然山水的獨特魅力:黑龍江地處東北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山水資源,包括長白山、黑龍江、松花江等著名的山水景觀。在山水畫寫生的實踐中,黑龍江的畫家們通常會選擇在自然山水中進行寫生,從而更好地感受和表現北國的獨特魅力和人文情懷。
獨特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黑龍江緯度較高,冬季漫長寒冷的天氣條件對山水畫寫生的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畫家們通常會在冬季選擇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寫生,感受和表現北國的獨特氣息和美麗風光,通過創作表現自己對自然環境的獨特感受和認識。
二、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藝術欣賞能力
藝術欣賞是對藝術品進行感知、理解、評價和欣賞的過程,是一種審美活動。而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由于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部分師生缺乏藝術欣賞能力,無法深入理解和欣賞山水畫寫生的藝術價值和地域特色。
首先,教師缺乏藝術欣賞能力。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雖然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和知識,但缺乏藝術欣賞能力,難以對藝術品進行深入的感知和理解。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教師對藝術品的評價和指導,也會影響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的培養[2]。
其次,學生缺乏藝術欣賞能力。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很多學生缺乏對藝術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無法準確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的內涵和價值。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也影響了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最后,教學條件缺乏藝術欣賞資源。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很多學校的藝術欣賞資源比較匱乏,缺乏藝術展覽和藝術品的展示,這使得學生很難接觸到更多的優秀藝術作品,無法進行深入的藝術欣賞和體驗。
(二)文化底蘊不足
山水畫寫生是一門富有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它需要藝術家對于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領悟。然而,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由于歷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原因,部分學生和教師缺乏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導致文化底蘊不足,很難深入理解和把握山水畫寫生的藝術特色和價值。
歷史文化方面:黑龍江作為我國邊疆省份,其歷史文化與內地有著一定差異。然而,在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卻缺乏對于黑龍江歷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索。
地理環境方面:黑龍江地處邊疆,其地理環境與其他省份也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往往只是對于黑龍江的地理環境有著簡單的了解和認識,卻無法深入探究其地理環境對于山水畫寫生的影響和作用,更無法在山水畫寫生中體現出其特色和精髓。
人文方面:人文是山水畫寫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藝術家對于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和領悟。然而,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教學中,學生和教師往往缺乏對于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入了解和認識,無法深入探究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山水畫寫生中的應用和體現,更無法在山水畫寫生中體現出其特色和精髓[3]。
(三)實踐活動不夠
山水畫寫生是一種注重實踐的藝術形式,通過實地寫生來感受和表現自然山水的氣息和特點。然而,在黑龍江的山水畫寫生教學中,實踐活動往往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實踐活動次數較少:在黑龍江的一些學校中,山水畫寫生往往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介紹和理論講解,而實踐活動的次數很少。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學生很難深入感受和表現自然山水的氣息和特點,也難以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和藝術素養。
實踐活動安排不合理:在一些學校和教育機構中,山水畫寫生的實踐活動往往安排在學期末或暑假等較短的時間內,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這種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同時也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和效果。
實踐環境和條件限制較大:在黑龍江的冬季,氣候極寒,自然環境條件十分艱苦,對山水畫寫生的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實踐環境和條件限制較大,一些學校往往難以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和條件,影響了學生的實踐體驗和成果。
三、針對問題的教學方案
(一)提高師生的藝術欣賞能力
通過教授藝術鑒賞知識來提高師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授藝術鑒賞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教師可以講解山水畫的藝術特點、表現手法、構圖技巧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山水畫的藝術內涵和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藝術鑒賞水平,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藝術欣賞和創作。
通過展示優秀作品來提高師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展示優秀作品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黑龍江山水畫的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分析和模仿,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和繪畫水平。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尋找和收集黑龍江山水畫的優秀作品,以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作熱情。
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師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實踐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地寫生、文化考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黑龍江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從而提高學生對黑龍江山水畫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二)引導加強文化底蘊
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歷史文化。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歷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黑龍江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黑龍江的文化底蘊,從而更好地欣賞和創作山水畫。同時,教師也可以將黑龍江的歷史文化融入教學中,例如在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文化考察,讓學生親身感受黑龍江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山水畫文化。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山水畫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講解黑龍江山水畫的歷史淵源、藝術特點、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黑龍江山水畫的魅力和獨特之處。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展示黑龍江山水畫的優秀作品、組織學生進行山水畫寫生等方式,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黑龍江的山水畫文化。
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民俗文化。在黑龍江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黑龍江的民俗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黑龍江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例如腰鼓、東北二人轉等,這些民俗文化也是黑龍江山水畫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
(三)積極開展山水畫寫生實踐活動
確定實踐活動的時間和地點。在開展山水畫寫生實踐活動之前,需要先確定活動的時間和地點。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黑龍江的自然風光和地域文化,教師可以選擇在黑龍江的山水名勝區、文化古鎮等地進行實踐活動。同時,教師也應該根據天氣情況和學生的安全考慮,合理安排實踐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學生可以在實地中觀察自然景觀、民俗文化、人文景觀等,了解黑龍江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蘊。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收集素材和靈感,為后續的創作提供參考和幫助[5]。
四、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
(一)實施前后的對比分析
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況。在教學方案改進前,學生對于黑龍江山水畫寫生的認識和理解較為淺顯,學生的創作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有限。而在教學方案改進后,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黑龍江的自然風光和地域文化,掌握了山水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特點,提高了創作水平和藝術鑒賞能力。因此,可以認為教學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實現[6]。
教學內容的改進情況。在教學方案改進前,教學內容主要圍繞山水畫的理論知識和技法展開,缺乏地域性和實踐性的內容。
教學方法的改進情況。在教學方案改進前,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缺乏實踐性和互動性。
教學資源的優化情況。在教學方案改進前,教學資源主要受限于傳統的教學設備和教材,缺乏地域性和實踐性的資源。
(二)學生作品展示與評價所獲成果
首先,學生作品展示與評價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藝術素養的提高。在改進的教學方案中,學生在進行山水畫寫生實踐活動后,要進行作品展示和評價。這些作品展示和評價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同時也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藝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學生作品展示與評價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在展示和評價活動中,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了解不同的創作思路和風格,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啟發他們的創造力。
最后,學生作品展示與評價活動的開展對于山水畫寫生地域性教學方案的改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可以發現教學方案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海峰.寫生實踐教學與意筆山水畫新色彩風格論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1(9):86-91.
[2]張惠.美術專業山水畫的寫生教學與創作[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65-69.
[3]楊應清.論山水畫水墨寫生教學中的民族區域性[J].中國民族美術,2020(1):78-81.
[4]宋保江.提高高校山水畫寫生教學水平的研究[J].名家名作,2019(6):58.
[5]李青.高校山水畫寫生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旅游,2019(6):293.
[6]宋保江.試論高校山水畫寫生教學的改良[J].天工,2018(7):72.
作者簡介:
由喬瑞,碩士,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與書法。
王曉東(通訊作者),碩士,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畫。
譚蕾,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書法、中國畫。